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上海市中心城區無抗病毒治療史HIV感染者CD4+T淋巴細胞計數自然變化特征研究

2014-09-24 04:29:58汪瀾黃文鴛莊鳴華何納
上海預防醫學 2014年6期
關鍵詞:檢測研究

汪瀾+黃文鴛++莊鳴華+何納

CD4+T淋巴細胞是HIV感染的主要靶細胞,CD4+T淋巴細胞計數是監測HIV感染者自然免疫進程的重要參數,其快速下降代表了艾滋病病情的進行性發展以及出現機會性感染風險的增加[1-3]。由于缺乏系統和長期的監測數據,國內關于艾滋病自然史的研究資料很少,來自大城市的分析數據尚未見報道。上海市于1987年發現首例HIV感染者,2005年起逐步開展的HIV感染者和病人CD4+T淋巴細胞計數檢測為本次研究提供了基礎。本文將對上海市中心城區(徐匯區和靜安區)HIV感染者CD4+T淋巴細胞計數自然變化情況進行匯總和分析。

1材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在“艾滋病綜合防治數據信息系統”中下載上海市某中心城區的歷史卡片,包含本地報告病例和外地報至本地病例,病例終審日期和隨訪日期截至2013年5月31日。對象納入標準:① 年齡≥15歲;② 無抗病毒治療史(已接受抗病毒治療者,只分析其抗病毒治療前CD4+T淋巴細胞計數水平;③ CD4+ T淋巴細胞計數檢測結果至少有兩次(即取第一次檢測為首次、最后一次檢測為末次),且檢測時間明確、相鄰兩次檢測時間差值>7天(d)。

截至2013年5月31日兩區共累計報告1494例HIV/AIDS,其中1052例至少接受過1次CD4+T淋巴細胞計數檢測,從中剔除1例年齡小于15歲、1例檢測時間不明確、2例兩次檢測間隔時間≤7d和683例(64.9%)僅有一次檢測結果者,共有365例(34.7%)入組分析。

1.2 變量定義與計算方法

以“末次與首次CD4+T淋巴細胞計數差值(cell/?L)/末次與首次檢測時間間隔(d)×30.5d”作為“月均CD4+T淋巴細胞計數自然變化速率(cell/?L)”。結果如為正值,表示末次CD4+T淋巴細胞計數高于首次;如為負值,則表示末次CD4+T淋巴細胞計數低于首次。將末次CD4+T淋巴細胞計數較首次CD4+T淋巴細胞計數下降≥30%者定義為CD4+T淋巴細胞計數“顯著下降”,且具有生物學意義(結局變量Y=1,即病情進展者)[4]。

1.3.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 15.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秩和檢驗比較不同年份報告和不同人口學特征者CD4+T淋巴細胞計數自然變化速率差異,分別應用單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CD4+T淋巴細胞計數顯著下降的影響因素,檢驗水準取α=0.05。

2結果

2.1 一般情況

此次研究共納入HIV感染者365例。其中2008年以后的病例占絕大多數(91.2%);外省戶籍對象(54.0%)超過本地戶籍對象;男性占91.5%;年齡以15-39歲為主(72.9%);民族主要為漢族(97.3%);職業以干部職員(27.1%)和商業服務者(21.9%)為主;高中以上學歷(75.6%)和未婚者(60.3%)居多;感染途徑以性傳播(98.3%)為主,同性傳播超過異性傳播(見表1)。

表1 研究對象的社會人口學特征

變量分組 人數 構成比(%)

報告年份

1987-2006 9 2.5

2007 23 6.3

2008 41 11.2

2009 65 17.8

2010 90 24.7

2011 73 20.0

2012-2013.5 64 17.5

地區類別

本市 168 46.0

其他省 197 54.0

性別

男 334 91.5

女 31 8.5

年齡(歲)

<30 150 41.1

30-39.9 116 31.8

40-49.9 47 12.9

≥50 52 14.2

民族

漢族 355 97.3

其他 10 2.7

職業

干部職員 99 27.1

商業服務 80 21.9

家政家務待業 39 10.7

離退人員 24 6.6

其他 123 33.7

文化程度

初中及以下 89 24.4

高中或中專 100 27.4

大專及以上 176 48.2

婚姻狀況

未婚 220 60.3

已婚有配偶 105 28.8

離婚或喪偶 40 10.9

感染途徑

異性傳播 145 39.7

同性傳播 214 58.6

其他 6 1.7

首次CD4+T淋巴細胞計數(cell/mL)

≤200 31 8.5

201-350 87 23.8

351-500 140 38.4

>500 107 29.3

首末次檢測間隔(月)

<6 47 12.9

6-17.9 147 40.3

18-35.9 116 31.7

≥36 55 15.1

2.2 CD4+T淋巴細胞計數及其自然變化速率

首次檢測CD4+T淋巴細胞計數中位數M=427 cell/?L(IQR:317~528),末次檢測中位數M=323 cell/?L (IQR:215~468);首末次檢測間隔時間中位數M=493 d(IQR:270~869),145例(39.7%)研究對象首末次檢測間隔不到1年。

研究對象CD4+T淋巴細胞計數月均自然變化速率的中位數M=-4.4(IQR:-11.1~0.2)。其中263例(72.1%)HIV感染者末次CD4+T淋巴細胞計數結果低于首次,即CD4+T淋巴細胞計數下降組,該組月均變化速率中位數M=-7.5(IQR:-14.6~-3.6);另有102例(27.9%)HIV感染者末次CD4+T淋巴細胞計數結果較首次結果持平或反升,即CD4+T淋巴細胞計數上升組,該組月均變化速率中位數M=3.7(IQR:1.5~8.4)。

2.3 CD4+T淋巴細胞計數顯著下降率及其影響因素

本研究對象中CD4+T淋巴細胞計數顯著下降率為39.2%(143/365)。單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均顯示:HIV感染者CD4+T淋巴細胞計數顯著下降率與年齡、首次CD4+T淋巴細胞計數水平及首末次CD4+T淋巴細胞計數檢測間隔時間存在統計學關聯。相對于≥50歲年齡組、首次CD4+T淋巴細胞計數高水平組(>500cell/?L)、首末次cell/?L檢測間隔時間<6個月的HIV感染者,首末次檢測間隔時間≥6個月者更易出現末次CD4+T淋巴細胞計數顯著下降,而<30歲或30-39.9歲年齡組、首次CD4+T淋巴細胞計數在201-350 或351-500cell/?L更不易出現末次CD4+T淋巴細胞計數顯著下降(見表2)。

表2 HIV感染者CD4+T淋巴細胞計數顯著下降率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特征 末次較首次CD4+T淋巴

細胞計數顯著下降 單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

OR值(95%CI) P值 OR值(95%CI) P值

性別

男 39.5(132/334) 1.000 - 1.000 -

女 35.5(11/31) 0.842(0.391-1.814) 0.660 1.125(0.425-2.975) 0.813

年齡

<30 34.0(51/150) 0.477(0.251-0.905) 0.023 0.282(0.105-0.761) 0.012

30-39.9 40.5(47/116) 0.631(0.327-1.218) 0.170 0.382(0.148-0.986) 0.047

40-49.9 38.3(18/47) 0.575(0.258-1.280) 0.175 0.496(0.176-1.397) 0.185

≥50 51.9(27/52) 1.000 - 1.000 -

民族

漢族 39.7(141/355) 1.000 - 1.000 -

其他 20.0(2/10) 0.379(0.079-1.813) 0.225 0.355(0.063-1.990) 0.239

職業

干部職員 41.4(41/99) 1.000 - 1.000 -

商業服務 32.5(26/80) 0.681(0.368-1.260) 0.221 0.655(0.325-1.318) 0.236

家政家務待業 43.6(17/39) 1.093(0.517-2.311) 0.816 1.074(0.463-2.488) 0.868

離退人員 45.8(11/24) 1.197(0.488-2.935) 0.694 0.564(0.149-2.134) 0.399

其他 39.0(48/123) 0.905(0.528-1.553) 0.718 0.765(0.408-1.437) 0.405

文化程度

初中及以下 40.4(36/89) 1.000 - 1.000 -

高中或中專 41.0(41/100) 1.023(0.572-1.830) 0.939 1.027(0.536-1.968) 0.937

大專及以上 37.5(66/176) 0.883(0.524-1.489) 0.641 0.944(0.496-1.796) 0.860

婚姻狀況

未婚 37.3(82/220) 1.000 - 1.000 -

已婚有配偶 44.8(47/105) 1.364(0.851-2.186) 0.198 1.043(0.530-2.053) 0.904

離婚或喪偶 35.0(14/40) 0.906(0.448-1.834) 0.784 0.672(0.274-1.646) 0.384

感染途徑

異性傳播 38.6(56/145) 1.000 - 1.000 -

同性傳播 39.7(85/214) 1.047(0.680-1.613) 0.834 1.287(0.730-2.270) 0.384

其他 33.3(2/6) 0.795(0.141-4.482) 0.795 0.792(0.119-5.272) 0.810

首次CD4+T淋巴細胞計數(cell/?L)

≤200 32.3(10/31) 0.402(0.173-0.935) 0.034 0.528(0.201-1.384) 0.194

201-350 29.9(26/87) 0.360(0.198-0.654) 0.001 0.386(0.202-0.739) 0.004

351-500 35.0(49/140) 0.455(0.272-0.761) 0.003 0.464(0.268-0.806) 0.006

>500 54.2(58/107) 1.000 - 1.000 -

首末次檢測間隔(月)

<6 14.9(7/47) 1.000 - 1.000 -

6-17.9 38.1(56/147) 3.516(1.474-8.387) 0.005 3.448(1.383-8.594) 0.008

18-35.9 48.3(56/116) 5.333(2.208-12.880) <0.001 4.564(1.762-11.821) 0.002

≥36 43.6(24/55) 4.424(1.688-11.597) 0.002 3.718(1.284-10.769) 0.016

3討論

上海市作為艾滋病的低流行地區和流動人口導入地,報告病例中外省戶籍對象(54.0%)已超過本地戶籍對象,其中不乏重病來滬求醫的HIV感染者,很多就診者發現時已進入發病期,在完成首次CD4+T淋巴細胞計數檢測后即進入HARRT療程,特別是在醫療資源集中的中心城區,因此本次研究中有兩次及以上CD4+T淋巴細胞計數檢測結果的對象僅占1/3,遠低于我國其他地區的報告比例[4,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上海市中心城區HIV感染者中72.1%末次CD4+T淋巴細胞計數結果低于首次,其中包括39.2%的HIV感染者出現顯著下降。CD4+T淋巴細胞計數月均自然變化速率(M=-4.4,IQR:-11.1~0.2),略高于國內報道的云南德宏州(M=-2.0,IQR:-8.2~3.6)[1]和浙江臺州(M=-2.9,IQR:-9.7~1.6)[5]HIV感染者CD4+T淋巴細胞計數自然變化速率,低于Phillips等[6]報道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HIV感染者CD4+T淋巴細胞計數自然變化速率(M=-5.25,IQR:-21.75-10.67)。上述差異可能與地域、人種、對象納入標準等多種因素有關。

國內外研究結果顯示年齡、生活習慣、自身免疫力、HIV感染病程進展和其他外界刺激(社會、經濟、心理等方面)都是CD4+T淋巴細胞計數變化的影響因素,其中HIV感染病程進展對其自然變化的影響最明顯[7,8]。本研究發現,HIV感染者CD4+T淋巴細胞計數顯著下降率與年齡、首次CD4+T淋巴細胞計數水平及首末次CD4+T淋巴細胞計數檢測間隔時間存在統計學關聯。≥50歲的感染者較中青年(15~39歲)更易出現CD4+T淋巴細胞計數顯著下降,可能與老年人CD4+T淋巴細胞再生和代償能力較弱有關。首次CD4+T淋巴細胞計數在201-350 cell/?L組或351-500cell/?L組較≥501cell/?L組不易出現CD4+T淋巴細胞計數的顯著下降,反映該兩組HIV感染者病情較為穩定,同時提示對CD4+T淋巴細胞計數高于501cell/?L的對象也應保證定期隨訪頻次,并更加關注其指標下降速率。首末次檢測間隔時間越長末次CD4+T淋巴細胞計數下降越顯著,此結果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HIV感染者CD4+T淋巴細胞計數的長期變化趨勢和動態進展情況。

在HIV感染者的隨訪管理過程中, 定期監測其CD4+T淋巴細胞計數水平和變化速率,及時評估病情進展,開展有針對性的行為干預和臨床干預,同時不斷完善監測信息系統,深入開展自然史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這是此次研究給我們的提示及下一步需要開展的工作。

4 參考文獻

[1] Phillips AN,Lee CA,Elford J,et al.Serial CD4 counts and development of AIDS[J]. Lancet,1991,337(8738):389-392.

[2] Mellors JW,Munoz A,Giorgi JV,et al.Plasma viral load and CD4 lymphocytes as prognostic markers of HIV-1 infection[J].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1997,126(12):946-954.

[3] 陳麗,游晶.HIV/AIDS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10,16(24):3713-3716.

[4] 葉潤華,段松,項麗芬等.云南省德宏州無抗病毒治療史的HIV感染者CD4+T淋巴細胞計數自然變化及其影響因素[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1,32(9):882-887.

[5] 華近,林海江,朱萍等.浙江省臺州市未接受抗病毒治療HIV感染者CD4+T淋巴細胞計數自然變化研究[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2,16(12):1015-1018.

[6] Phillips AN,Lampe FC,Smith CJ,et al. Ongoing changes in HIV RNA levels during untreated HIV infection:implications for CD4 cell count depletion[J] .AIDS,2010,24(10):1561-1567.

[7] Aina O,Dadik J,Charurat M,et al. Reference values of CD4 T lymphocytes in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negative adult Nigerians[J]. Clinical and diagnostic laboratory immunology,2005,12(4):525-530.

[8] Montarroyos UR,Miranda DB,Miranda DB,et al.Factors Related to Changes in CD4+ T-Cell Counts over Time in Patients Living with HIV/AIDS:A Multilevel Analysis[J].Plos One,2014,9(2) :e84276.

作者簡介:汪瀾(1974),女,主管醫師,碩士。

40-49.9 38.3(18/47) 0.575(0.258-1.280) 0.175 0.496(0.176-1.397) 0.185

≥50 51.9(27/52) 1.000 - 1.000 -

民族

漢族 39.7(141/355) 1.000 - 1.000 -

其他 20.0(2/10) 0.379(0.079-1.813) 0.225 0.355(0.063-1.990) 0.239

職業

干部職員 41.4(41/99) 1.000 - 1.000 -

商業服務 32.5(26/80) 0.681(0.368-1.260) 0.221 0.655(0.325-1.318) 0.236

家政家務待業 43.6(17/39) 1.093(0.517-2.311) 0.816 1.074(0.463-2.488) 0.868

離退人員 45.8(11/24) 1.197(0.488-2.935) 0.694 0.564(0.149-2.134) 0.399

其他 39.0(48/123) 0.905(0.528-1.553) 0.718 0.765(0.408-1.437) 0.405

文化程度

初中及以下 40.4(36/89) 1.000 - 1.000 -

高中或中專 41.0(41/100) 1.023(0.572-1.830) 0.939 1.027(0.536-1.968) 0.937

大專及以上 37.5(66/176) 0.883(0.524-1.489) 0.641 0.944(0.496-1.796) 0.860

婚姻狀況

未婚 37.3(82/220) 1.000 - 1.000 -

已婚有配偶 44.8(47/105) 1.364(0.851-2.186) 0.198 1.043(0.530-2.053) 0.904

離婚或喪偶 35.0(14/40) 0.906(0.448-1.834) 0.784 0.672(0.274-1.646) 0.384

感染途徑

異性傳播 38.6(56/145) 1.000 - 1.000 -

同性傳播 39.7(85/214) 1.047(0.680-1.613) 0.834 1.287(0.730-2.270) 0.384

其他 33.3(2/6) 0.795(0.141-4.482) 0.795 0.792(0.119-5.272) 0.810

首次CD4+T淋巴細胞計數(cell/?L)

≤200 32.3(10/31) 0.402(0.173-0.935) 0.034 0.528(0.201-1.384) 0.194

201-350 29.9(26/87) 0.360(0.198-0.654) 0.001 0.386(0.202-0.739) 0.004

351-500 35.0(49/140) 0.455(0.272-0.761) 0.003 0.464(0.268-0.806) 0.006

>500 54.2(58/107) 1.000 - 1.000 -

首末次檢測間隔(月)

<6 14.9(7/47) 1.000 - 1.000 -

6-17.9 38.1(56/147) 3.516(1.474-8.387) 0.005 3.448(1.383-8.594) 0.008

18-35.9 48.3(56/116) 5.333(2.208-12.880) <0.001 4.564(1.762-11.821) 0.002

≥36 43.6(24/55) 4.424(1.688-11.597) 0.002 3.718(1.284-10.769) 0.016

3討論

上海市作為艾滋病的低流行地區和流動人口導入地,報告病例中外省戶籍對象(54.0%)已超過本地戶籍對象,其中不乏重病來滬求醫的HIV感染者,很多就診者發現時已進入發病期,在完成首次CD4+T淋巴細胞計數檢測后即進入HARRT療程,特別是在醫療資源集中的中心城區,因此本次研究中有兩次及以上CD4+T淋巴細胞計數檢測結果的對象僅占1/3,遠低于我國其他地區的報告比例[4,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上海市中心城區HIV感染者中72.1%末次CD4+T淋巴細胞計數結果低于首次,其中包括39.2%的HIV感染者出現顯著下降。CD4+T淋巴細胞計數月均自然變化速率(M=-4.4,IQR:-11.1~0.2),略高于國內報道的云南德宏州(M=-2.0,IQR:-8.2~3.6)[1]和浙江臺州(M=-2.9,IQR:-9.7~1.6)[5]HIV感染者CD4+T淋巴細胞計數自然變化速率,低于Phillips等[6]報道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HIV感染者CD4+T淋巴細胞計數自然變化速率(M=-5.25,IQR:-21.75-10.67)。上述差異可能與地域、人種、對象納入標準等多種因素有關。

國內外研究結果顯示年齡、生活習慣、自身免疫力、HIV感染病程進展和其他外界刺激(社會、經濟、心理等方面)都是CD4+T淋巴細胞計數變化的影響因素,其中HIV感染病程進展對其自然變化的影響最明顯[7,8]。本研究發現,HIV感染者CD4+T淋巴細胞計數顯著下降率與年齡、首次CD4+T淋巴細胞計數水平及首末次CD4+T淋巴細胞計數檢測間隔時間存在統計學關聯。≥50歲的感染者較中青年(15~39歲)更易出現CD4+T淋巴細胞計數顯著下降,可能與老年人CD4+T淋巴細胞再生和代償能力較弱有關。首次CD4+T淋巴細胞計數在201-350 cell/?L組或351-500cell/?L組較≥501cell/?L組不易出現CD4+T淋巴細胞計數的顯著下降,反映該兩組HIV感染者病情較為穩定,同時提示對CD4+T淋巴細胞計數高于501cell/?L的對象也應保證定期隨訪頻次,并更加關注其指標下降速率。首末次檢測間隔時間越長末次CD4+T淋巴細胞計數下降越顯著,此結果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HIV感染者CD4+T淋巴細胞計數的長期變化趨勢和動態進展情況。

在HIV感染者的隨訪管理過程中, 定期監測其CD4+T淋巴細胞計數水平和變化速率,及時評估病情進展,開展有針對性的行為干預和臨床干預,同時不斷完善監測信息系統,深入開展自然史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這是此次研究給我們的提示及下一步需要開展的工作。

4 參考文獻

[1] Phillips AN,Lee CA,Elford J,et al.Serial CD4 counts and development of AIDS[J]. Lancet,1991,337(8738):389-392.

[2] Mellors JW,Munoz A,Giorgi JV,et al.Plasma viral load and CD4 lymphocytes as prognostic markers of HIV-1 infection[J].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1997,126(12):946-954.

[3] 陳麗,游晶.HIV/AIDS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10,16(24):3713-3716.

[4] 葉潤華,段松,項麗芬等.云南省德宏州無抗病毒治療史的HIV感染者CD4+T淋巴細胞計數自然變化及其影響因素[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1,32(9):882-887.

[5] 華近,林海江,朱萍等.浙江省臺州市未接受抗病毒治療HIV感染者CD4+T淋巴細胞計數自然變化研究[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2,16(12):1015-1018.

[6] Phillips AN,Lampe FC,Smith CJ,et al. Ongoing changes in HIV RNA levels during untreated HIV infection:implications for CD4 cell count depletion[J] .AIDS,2010,24(10):1561-1567.

[7] Aina O,Dadik J,Charurat M,et al. Reference values of CD4 T lymphocytes in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negative adult Nigerians[J]. Clinical and diagnostic laboratory immunology,2005,12(4):525-530.

[8] Montarroyos UR,Miranda DB,Miranda DB,et al.Factors Related to Changes in CD4+ T-Cell Counts over Time in Patients Living with HIV/AIDS:A Multilevel Analysis[J].Plos One,2014,9(2) :e84276.

作者簡介:汪瀾(1974),女,主管醫師,碩士。

40-49.9 38.3(18/47) 0.575(0.258-1.280) 0.175 0.496(0.176-1.397) 0.185

≥50 51.9(27/52) 1.000 - 1.000 -

民族

漢族 39.7(141/355) 1.000 - 1.000 -

其他 20.0(2/10) 0.379(0.079-1.813) 0.225 0.355(0.063-1.990) 0.239

職業

干部職員 41.4(41/99) 1.000 - 1.000 -

商業服務 32.5(26/80) 0.681(0.368-1.260) 0.221 0.655(0.325-1.318) 0.236

家政家務待業 43.6(17/39) 1.093(0.517-2.311) 0.816 1.074(0.463-2.488) 0.868

離退人員 45.8(11/24) 1.197(0.488-2.935) 0.694 0.564(0.149-2.134) 0.399

其他 39.0(48/123) 0.905(0.528-1.553) 0.718 0.765(0.408-1.437) 0.405

文化程度

初中及以下 40.4(36/89) 1.000 - 1.000 -

高中或中專 41.0(41/100) 1.023(0.572-1.830) 0.939 1.027(0.536-1.968) 0.937

大專及以上 37.5(66/176) 0.883(0.524-1.489) 0.641 0.944(0.496-1.796) 0.860

婚姻狀況

未婚 37.3(82/220) 1.000 - 1.000 -

已婚有配偶 44.8(47/105) 1.364(0.851-2.186) 0.198 1.043(0.530-2.053) 0.904

離婚或喪偶 35.0(14/40) 0.906(0.448-1.834) 0.784 0.672(0.274-1.646) 0.384

感染途徑

異性傳播 38.6(56/145) 1.000 - 1.000 -

同性傳播 39.7(85/214) 1.047(0.680-1.613) 0.834 1.287(0.730-2.270) 0.384

其他 33.3(2/6) 0.795(0.141-4.482) 0.795 0.792(0.119-5.272) 0.810

首次CD4+T淋巴細胞計數(cell/?L)

≤200 32.3(10/31) 0.402(0.173-0.935) 0.034 0.528(0.201-1.384) 0.194

201-350 29.9(26/87) 0.360(0.198-0.654) 0.001 0.386(0.202-0.739) 0.004

351-500 35.0(49/140) 0.455(0.272-0.761) 0.003 0.464(0.268-0.806) 0.006

>500 54.2(58/107) 1.000 - 1.000 -

首末次檢測間隔(月)

<6 14.9(7/47) 1.000 - 1.000 -

6-17.9 38.1(56/147) 3.516(1.474-8.387) 0.005 3.448(1.383-8.594) 0.008

18-35.9 48.3(56/116) 5.333(2.208-12.880) <0.001 4.564(1.762-11.821) 0.002

≥36 43.6(24/55) 4.424(1.688-11.597) 0.002 3.718(1.284-10.769) 0.016

3討論

上海市作為艾滋病的低流行地區和流動人口導入地,報告病例中外省戶籍對象(54.0%)已超過本地戶籍對象,其中不乏重病來滬求醫的HIV感染者,很多就診者發現時已進入發病期,在完成首次CD4+T淋巴細胞計數檢測后即進入HARRT療程,特別是在醫療資源集中的中心城區,因此本次研究中有兩次及以上CD4+T淋巴細胞計數檢測結果的對象僅占1/3,遠低于我國其他地區的報告比例[4,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上海市中心城區HIV感染者中72.1%末次CD4+T淋巴細胞計數結果低于首次,其中包括39.2%的HIV感染者出現顯著下降。CD4+T淋巴細胞計數月均自然變化速率(M=-4.4,IQR:-11.1~0.2),略高于國內報道的云南德宏州(M=-2.0,IQR:-8.2~3.6)[1]和浙江臺州(M=-2.9,IQR:-9.7~1.6)[5]HIV感染者CD4+T淋巴細胞計數自然變化速率,低于Phillips等[6]報道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HIV感染者CD4+T淋巴細胞計數自然變化速率(M=-5.25,IQR:-21.75-10.67)。上述差異可能與地域、人種、對象納入標準等多種因素有關。

國內外研究結果顯示年齡、生活習慣、自身免疫力、HIV感染病程進展和其他外界刺激(社會、經濟、心理等方面)都是CD4+T淋巴細胞計數變化的影響因素,其中HIV感染病程進展對其自然變化的影響最明顯[7,8]。本研究發現,HIV感染者CD4+T淋巴細胞計數顯著下降率與年齡、首次CD4+T淋巴細胞計數水平及首末次CD4+T淋巴細胞計數檢測間隔時間存在統計學關聯。≥50歲的感染者較中青年(15~39歲)更易出現CD4+T淋巴細胞計數顯著下降,可能與老年人CD4+T淋巴細胞再生和代償能力較弱有關。首次CD4+T淋巴細胞計數在201-350 cell/?L組或351-500cell/?L組較≥501cell/?L組不易出現CD4+T淋巴細胞計數的顯著下降,反映該兩組HIV感染者病情較為穩定,同時提示對CD4+T淋巴細胞計數高于501cell/?L的對象也應保證定期隨訪頻次,并更加關注其指標下降速率。首末次檢測間隔時間越長末次CD4+T淋巴細胞計數下降越顯著,此結果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HIV感染者CD4+T淋巴細胞計數的長期變化趨勢和動態進展情況。

在HIV感染者的隨訪管理過程中, 定期監測其CD4+T淋巴細胞計數水平和變化速率,及時評估病情進展,開展有針對性的行為干預和臨床干預,同時不斷完善監測信息系統,深入開展自然史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這是此次研究給我們的提示及下一步需要開展的工作。

4 參考文獻

[1] Phillips AN,Lee CA,Elford J,et al.Serial CD4 counts and development of AIDS[J]. Lancet,1991,337(8738):389-392.

[2] Mellors JW,Munoz A,Giorgi JV,et al.Plasma viral load and CD4 lymphocytes as prognostic markers of HIV-1 infection[J].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1997,126(12):946-954.

[3] 陳麗,游晶.HIV/AIDS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10,16(24):3713-3716.

[4] 葉潤華,段松,項麗芬等.云南省德宏州無抗病毒治療史的HIV感染者CD4+T淋巴細胞計數自然變化及其影響因素[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1,32(9):882-887.

[5] 華近,林海江,朱萍等.浙江省臺州市未接受抗病毒治療HIV感染者CD4+T淋巴細胞計數自然變化研究[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2,16(12):1015-1018.

[6] Phillips AN,Lampe FC,Smith CJ,et al. Ongoing changes in HIV RNA levels during untreated HIV infection:implications for CD4 cell count depletion[J] .AIDS,2010,24(10):1561-1567.

[7] Aina O,Dadik J,Charurat M,et al. Reference values of CD4 T lymphocytes in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negative adult Nigerians[J]. Clinical and diagnostic laboratory immunology,2005,12(4):525-530.

[8] Montarroyos UR,Miranda DB,Miranda DB,et al.Factors Related to Changes in CD4+ T-Cell Counts over Time in Patients Living with HIV/AIDS:A Multilevel Analysis[J].Plos One,2014,9(2) :e84276.

作者簡介:汪瀾(1974),女,主管醫師,碩士。

猜你喜歡
檢測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不等式”檢測題
“一元一次不等式”檢測題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檢測題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幾何圖形”檢測題
“角”檢測題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视频福利| 日本在线免费网站| 67194成是人免费无码| 九九九久久国产精品|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网站| 精品国产网| 中文无码日韩精品| 国产美女人喷水在线观看| 丁香婷婷久久| 男女男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欧洲日本亚洲中文字幕| 无码内射在线| 久久人妻xunleige无码|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国产成人无码播放| 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www.91在线播放| 欧美啪啪网| 福利视频一区| 91小视频在线| 欧美一级在线看| AV在线天堂进入| 国产免费看久久久| 成人精品区| julia中文字幕久久亚洲| 久久精品视频一| 国产va免费精品| 日本人真淫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一区| 亚洲日韩在线满18点击进入|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 日本高清免费不卡视频| 欧美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2021国产精品自拍| 一级看片免费视频| 国产美女丝袜高潮| 最新日本中文字幕| 99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最爽的乱婬视频国语对白|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久久成人网| 亚洲精品大秀视频| 91po国产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中国一级特黄大片在线观看| 自慰高潮喷白浆在线观看| 国产丝袜第一页| 99在线免费播放|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优播|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久久|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 国产jizzjizz视频|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小视频| 99在线视频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四房播| 国产精品va| 免费A∨中文乱码专区| 亚洲欧美成人网| 福利在线免费视频| 欧美啪啪精品| 91精品综合|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鬼色|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 91免费国产在线观看尤物|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播放|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 91色在线观看| 激情无码视频在线看| 免费va国产在线观看| 成人另类稀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亚洲专区| 亚洲二区视频| 国产大全韩国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亚洲精品| 夜夜操天天摸| 午夜在线不卡|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APP|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