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光+托婭
從五原站下車轉乘汽車,向北,再向北,一路是荒漠戈壁,人煙稀少。經過三四個小時車程,記者來到離中蒙邊境30公里的巴彥淖爾市邊防支隊巴音烏蘭邊防派出所。從第一代破舊低矮的營房到第三代漂亮的二層小樓在路邊一字排開,見證了邊境派出所的變化,迎風招展的紅旗和被綠色簇擁的辦公小樓給寂寥的大漠邊境平添了勃勃生氣。
時刻警惕的眼睛
蘇雅拉,敦實矯健,爽朗幽默,一身少校警銜托起他黝黑的臉膛。他邊帶記者參觀邊爽快地介紹:我們利用一二代派出所前的院子開了這片地,種的蔬菜夠我們十幾個干警吃大半年,還能幫助周邊困難群眾,看這溫室標準夠高吧,解決了我們冬季給養運輸的難題,我們還養了豬、羊、雞……
1998年,蘇雅拉穿上軍裝成為阿拉善一名邊防戰士。2002年,他從邊防指揮學校畢業后,來到巴音烏蘭邊防派出所,一干就是12年,2013年6月被任命為所長。
剛來派出所,蘇雅拉一直跑外勤。邊境無小事。蘇雅拉是個有心人,要想確保邊境安寧,必須把管轄區1360平方公里的情況了然于胸。當時,派出所條件差,他經常徒步調查民情。居民住戶之間最短距離也在5公里以上,他走完第一戶,帶上幾個饅頭和一壺水,又去第二家。每到一戶,就和到自己家一樣,幫助農牧民打草飲羊、修房整地,不但將全轄區200多戶人家的大事小情了然于胸,還漸漸成了當地百姓的主心骨。
蘇雅拉總在身上帶個“紅本本”,上面記滿了各家各戶的基本情況,甚至張家電視什么牌,李家摩托什么型號都有記載。這些流水賬還真幫過他大忙。有一次,他在走訪時遇到一輛農用車,車上拉著一輛摩托,“這不是王亮家的摩托嗎?”他上前盤問駕駛人,三招未過,就使這人承認是盜竊所得。當蘇雅拉把犯罪嫌疑人和摩托車帶回派出所,王亮正在所里報案,看著自己的摩托車,王亮有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正是蘇雅拉和干警們這種一絲不茍的精神,使轄區十幾年來沒出過大的越境、盜竊等治安案件。
當好百姓的“安答”
從2004年起,他被派駐在離派出所六七公里的吉日格楞圖嘎查警務室,后又被任命為嘎查黨支部副書記。
為徹底改變村里的面貌,他向上級建議,并在派出所、大隊、支隊三級共同努力下,從旗里爭取1000萬元水庫建設項目,將90年代初被洪水沖毀的水庫重新修復,使村民拓展了水澆地;支隊還協調邊防公路機械養護隊,為嘎查修通5公里砂石路;邊防大隊投資4600元蓋起廁所,修繕了活動室。嘎查地處荒漠,沙塵暴頻發,一夜風沙就能把土房埋掉半截。蘇雅拉調動嘎查所有四輪車,把村里一座座沙包徹底清理干凈,街巷整潔了,出行方便了,村民文明團結了,大家把心思放在了生產致富上。嘎查也由一盤散沙變成全市的示范村。村民說:“以前咱村三五成群上訪成風,幸虧政府給派來個好‘安答,才過上安寧日子。”
牧民管自己的兄弟叫“安答”。“安答”之稱是蘇雅拉以心換心,村民從心里叫出來的。村民黃金貴想養羊建基地,腦日合樂瑪的牲畜過冬需買飼草,可貸款得擔保,他們向蘇雅拉求助,蘇雅拉爽快地給他們到銀行作了擔保。嘎查離縣城遠,買東西辦事不方便,多年來,蘇雅拉就成了農牧民的義務采購員、義務通訊員和義務辦事員,村民有個大事小情首先想到的就是蘇雅拉。
藏在內心的柔情
蘇雅拉有兩個孩子,為孩子上學,妻子只好帶著孩子到烏拉特中旗,夫妻倆從此勞雁分飛、聚少離多。一天,娜日娜搬煤氣罐時扭了腳,哭著給他打電話,蘇雅拉無法離開工作崗位,干著急幫不上忙,心里難過了好幾天。娜日娜生二胎時,蘇雅拉第三天才趕回家看了一眼兒子,只住一宿,就不得不返回派出所。蘇雅拉的父親2011年患腦梗癱瘓在床,烏拉特前旗的老家只有老母親伺候老父親。提起父母和妻兒,鋼鐵漢子蘇雅拉的眼里充盈著淚光。
蘇雅拉先后被公安部評為“全國愛民模范和全國優秀人民警察”、“公安邊防部隊新時期群眾工作先進個人”,榮獲“自治區先進工作者”、“內蒙古青年五四獎章”、第三屆“感動內蒙古十大人物”等稱號,榮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他說:“黨和人民給了我這么多榮譽,我必須克服一切困難不辱軍人的神圣使命。”☆
(本欄編輯/周居霞)
從五原站下車轉乘汽車,向北,再向北,一路是荒漠戈壁,人煙稀少。經過三四個小時車程,記者來到離中蒙邊境30公里的巴彥淖爾市邊防支隊巴音烏蘭邊防派出所。從第一代破舊低矮的營房到第三代漂亮的二層小樓在路邊一字排開,見證了邊境派出所的變化,迎風招展的紅旗和被綠色簇擁的辦公小樓給寂寥的大漠邊境平添了勃勃生氣。
時刻警惕的眼睛
蘇雅拉,敦實矯健,爽朗幽默,一身少校警銜托起他黝黑的臉膛。他邊帶記者參觀邊爽快地介紹:我們利用一二代派出所前的院子開了這片地,種的蔬菜夠我們十幾個干警吃大半年,還能幫助周邊困難群眾,看這溫室標準夠高吧,解決了我們冬季給養運輸的難題,我們還養了豬、羊、雞……
1998年,蘇雅拉穿上軍裝成為阿拉善一名邊防戰士。2002年,他從邊防指揮學校畢業后,來到巴音烏蘭邊防派出所,一干就是12年,2013年6月被任命為所長。
剛來派出所,蘇雅拉一直跑外勤。邊境無小事。蘇雅拉是個有心人,要想確保邊境安寧,必須把管轄區1360平方公里的情況了然于胸。當時,派出所條件差,他經常徒步調查民情。居民住戶之間最短距離也在5公里以上,他走完第一戶,帶上幾個饅頭和一壺水,又去第二家。每到一戶,就和到自己家一樣,幫助農牧民打草飲羊、修房整地,不但將全轄區200多戶人家的大事小情了然于胸,還漸漸成了當地百姓的主心骨。
蘇雅拉總在身上帶個“紅本本”,上面記滿了各家各戶的基本情況,甚至張家電視什么牌,李家摩托什么型號都有記載。這些流水賬還真幫過他大忙。有一次,他在走訪時遇到一輛農用車,車上拉著一輛摩托,“這不是王亮家的摩托嗎?”他上前盤問駕駛人,三招未過,就使這人承認是盜竊所得。當蘇雅拉把犯罪嫌疑人和摩托車帶回派出所,王亮正在所里報案,看著自己的摩托車,王亮有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正是蘇雅拉和干警們這種一絲不茍的精神,使轄區十幾年來沒出過大的越境、盜竊等治安案件。
當好百姓的“安答”
從2004年起,他被派駐在離派出所六七公里的吉日格楞圖嘎查警務室,后又被任命為嘎查黨支部副書記。
為徹底改變村里的面貌,他向上級建議,并在派出所、大隊、支隊三級共同努力下,從旗里爭取1000萬元水庫建設項目,將90年代初被洪水沖毀的水庫重新修復,使村民拓展了水澆地;支隊還協調邊防公路機械養護隊,為嘎查修通5公里砂石路;邊防大隊投資4600元蓋起廁所,修繕了活動室。嘎查地處荒漠,沙塵暴頻發,一夜風沙就能把土房埋掉半截。蘇雅拉調動嘎查所有四輪車,把村里一座座沙包徹底清理干凈,街巷整潔了,出行方便了,村民文明團結了,大家把心思放在了生產致富上。嘎查也由一盤散沙變成全市的示范村。村民說:“以前咱村三五成群上訪成風,幸虧政府給派來個好‘安答,才過上安寧日子。”
牧民管自己的兄弟叫“安答”。“安答”之稱是蘇雅拉以心換心,村民從心里叫出來的。村民黃金貴想養羊建基地,腦日合樂瑪的牲畜過冬需買飼草,可貸款得擔保,他們向蘇雅拉求助,蘇雅拉爽快地給他們到銀行作了擔保。嘎查離縣城遠,買東西辦事不方便,多年來,蘇雅拉就成了農牧民的義務采購員、義務通訊員和義務辦事員,村民有個大事小情首先想到的就是蘇雅拉。
藏在內心的柔情
蘇雅拉有兩個孩子,為孩子上學,妻子只好帶著孩子到烏拉特中旗,夫妻倆從此勞雁分飛、聚少離多。一天,娜日娜搬煤氣罐時扭了腳,哭著給他打電話,蘇雅拉無法離開工作崗位,干著急幫不上忙,心里難過了好幾天。娜日娜生二胎時,蘇雅拉第三天才趕回家看了一眼兒子,只住一宿,就不得不返回派出所。蘇雅拉的父親2011年患腦梗癱瘓在床,烏拉特前旗的老家只有老母親伺候老父親。提起父母和妻兒,鋼鐵漢子蘇雅拉的眼里充盈著淚光。
蘇雅拉先后被公安部評為“全國愛民模范和全國優秀人民警察”、“公安邊防部隊新時期群眾工作先進個人”,榮獲“自治區先進工作者”、“內蒙古青年五四獎章”、第三屆“感動內蒙古十大人物”等稱號,榮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他說:“黨和人民給了我這么多榮譽,我必須克服一切困難不辱軍人的神圣使命。”☆
(本欄編輯/周居霞)
從五原站下車轉乘汽車,向北,再向北,一路是荒漠戈壁,人煙稀少。經過三四個小時車程,記者來到離中蒙邊境30公里的巴彥淖爾市邊防支隊巴音烏蘭邊防派出所。從第一代破舊低矮的營房到第三代漂亮的二層小樓在路邊一字排開,見證了邊境派出所的變化,迎風招展的紅旗和被綠色簇擁的辦公小樓給寂寥的大漠邊境平添了勃勃生氣。
時刻警惕的眼睛
蘇雅拉,敦實矯健,爽朗幽默,一身少校警銜托起他黝黑的臉膛。他邊帶記者參觀邊爽快地介紹:我們利用一二代派出所前的院子開了這片地,種的蔬菜夠我們十幾個干警吃大半年,還能幫助周邊困難群眾,看這溫室標準夠高吧,解決了我們冬季給養運輸的難題,我們還養了豬、羊、雞……
1998年,蘇雅拉穿上軍裝成為阿拉善一名邊防戰士。2002年,他從邊防指揮學校畢業后,來到巴音烏蘭邊防派出所,一干就是12年,2013年6月被任命為所長。
剛來派出所,蘇雅拉一直跑外勤。邊境無小事。蘇雅拉是個有心人,要想確保邊境安寧,必須把管轄區1360平方公里的情況了然于胸。當時,派出所條件差,他經常徒步調查民情。居民住戶之間最短距離也在5公里以上,他走完第一戶,帶上幾個饅頭和一壺水,又去第二家。每到一戶,就和到自己家一樣,幫助農牧民打草飲羊、修房整地,不但將全轄區200多戶人家的大事小情了然于胸,還漸漸成了當地百姓的主心骨。
蘇雅拉總在身上帶個“紅本本”,上面記滿了各家各戶的基本情況,甚至張家電視什么牌,李家摩托什么型號都有記載。這些流水賬還真幫過他大忙。有一次,他在走訪時遇到一輛農用車,車上拉著一輛摩托,“這不是王亮家的摩托嗎?”他上前盤問駕駛人,三招未過,就使這人承認是盜竊所得。當蘇雅拉把犯罪嫌疑人和摩托車帶回派出所,王亮正在所里報案,看著自己的摩托車,王亮有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正是蘇雅拉和干警們這種一絲不茍的精神,使轄區十幾年來沒出過大的越境、盜竊等治安案件。
當好百姓的“安答”
從2004年起,他被派駐在離派出所六七公里的吉日格楞圖嘎查警務室,后又被任命為嘎查黨支部副書記。
為徹底改變村里的面貌,他向上級建議,并在派出所、大隊、支隊三級共同努力下,從旗里爭取1000萬元水庫建設項目,將90年代初被洪水沖毀的水庫重新修復,使村民拓展了水澆地;支隊還協調邊防公路機械養護隊,為嘎查修通5公里砂石路;邊防大隊投資4600元蓋起廁所,修繕了活動室。嘎查地處荒漠,沙塵暴頻發,一夜風沙就能把土房埋掉半截。蘇雅拉調動嘎查所有四輪車,把村里一座座沙包徹底清理干凈,街巷整潔了,出行方便了,村民文明團結了,大家把心思放在了生產致富上。嘎查也由一盤散沙變成全市的示范村。村民說:“以前咱村三五成群上訪成風,幸虧政府給派來個好‘安答,才過上安寧日子。”
牧民管自己的兄弟叫“安答”。“安答”之稱是蘇雅拉以心換心,村民從心里叫出來的。村民黃金貴想養羊建基地,腦日合樂瑪的牲畜過冬需買飼草,可貸款得擔保,他們向蘇雅拉求助,蘇雅拉爽快地給他們到銀行作了擔保。嘎查離縣城遠,買東西辦事不方便,多年來,蘇雅拉就成了農牧民的義務采購員、義務通訊員和義務辦事員,村民有個大事小情首先想到的就是蘇雅拉。
藏在內心的柔情
蘇雅拉有兩個孩子,為孩子上學,妻子只好帶著孩子到烏拉特中旗,夫妻倆從此勞雁分飛、聚少離多。一天,娜日娜搬煤氣罐時扭了腳,哭著給他打電話,蘇雅拉無法離開工作崗位,干著急幫不上忙,心里難過了好幾天。娜日娜生二胎時,蘇雅拉第三天才趕回家看了一眼兒子,只住一宿,就不得不返回派出所。蘇雅拉的父親2011年患腦梗癱瘓在床,烏拉特前旗的老家只有老母親伺候老父親。提起父母和妻兒,鋼鐵漢子蘇雅拉的眼里充盈著淚光。
蘇雅拉先后被公安部評為“全國愛民模范和全國優秀人民警察”、“公安邊防部隊新時期群眾工作先進個人”,榮獲“自治區先進工作者”、“內蒙古青年五四獎章”、第三屆“感動內蒙古十大人物”等稱號,榮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他說:“黨和人民給了我這么多榮譽,我必須克服一切困難不辱軍人的神圣使命。”☆
(本欄編輯/周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