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
察右中旗位于烏蘭察布市北部,具有“風電之都、紅蘿卜之鄉、天堂草原”之美譽。全旗總面積4190.2平方公里,總人口22.4萬人。作為國家級貧困旗縣,察右中旗在經濟下行壓力的不利環境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富民強旗”為主線,以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和烏蘭察布市“五個區”發展定位為統領,認真應對基礎差、底子薄、實力弱的挑戰,深入實施“工業強旗、旅游立旗、項目興旗、和諧穩旗”四大戰略,著力構建“清潔能源輸出和現代裝備制造、有色金屬冶煉及深加工、旅游觀光、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四大基地,縣域經濟多項指標取得了新突破。
綜合經濟實力明顯提升。2013年全旗地區生產總值完成43.7億元,同比增長9.6%,財政總收入2.45億元,在全市各旗縣的位次由第9位躍升為第2位。
農牧業經濟穩步發展。全旗緊緊圍繞馬鈴薯、紅(胡)蘿卜、向日葵、林草業、畜牧業等主導產業,農作物總播面積110.9萬畝,紅蘿卜產品獲準注冊為地理標志商標和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建成了30公里馬鈴薯噴灌圈長廊、30公里旱作覆膜、膜下滴灌長廊和30公里紅(胡)蘿卜軟管微噴種植長廊。農牧業增加值在全市各旗縣的位次由第7位躍升為第1位。
工業經濟突飛猛進。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工業經濟體系。清潔能源、化工、礦產開發等優勢產業在工業經濟總量中的比重進一步提高。
第三產業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堅持把加快發展第三產業作為優化縣域經濟結構、降低能耗、增加就業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徑。全旗科教文衛事業欣欣向榮,交通郵電事業興旺發達,商貿流通穩步增長,城鄉市場日益繁榮,物流等新型服務業正在興起,旅游、汽車、通信等新的消費熱點不斷涌現。
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2013年,全旗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8243元,同比增長11.6%,在全市的位次由第11位躍升為第1位;農牧民人均純收入4504元,同比增長16.6%,在全市的位次由第11位躍升為第1位。
生態建設成效顯著。全旗草地覆蓋率達到49%,森林覆蓋率22%,城鎮綠化率38%,人均公共綠化面積32平方米,榮獲“中國綠色名旗”稱號,被劃為國家級重點生態功能區。
然而,必須看到,加快察右中旗縣域經濟發展還有許多難度。一是經濟實力不強,財力有限。二是產業結構不盡合理。三是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低,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力量弱。四是農業和農村經濟基礎設施脆弱,靠天吃飯的被動局面還未從根本上改變。龍頭企業少,實力弱,產品檔次低,產業鏈條短。五是貧困人口較多。城鄉低保、五保對象3.5萬人,占總人口的15.6%。“因病致貧,因學致貧”的問題比較突出。外出農民工約1萬人,留守農村的婦女和老弱病殘,帶來一些社會問題。
綜上所述,察右中旗加快縣域經濟發展需要付出更大努力,應著重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縣域經濟發展。要充分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群眾承受能力,把握發展規律,突出地方特色,分別輕重緩急,循序漸進,要有長期艱苦奮斗的思想準備。
二是要構建新型工農關系,增強工業反哺農業的能力。要在推進工業化進程中統籌城鄉發展,形成工業化和新農村新牧區建設兩者的良性互動,共同發展。特別是重化工產業要向循環經濟模式發展,延長產業鏈條,增加其附加值。繼續做大做強農畜產品加工業,著力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和示范基地,促使農牧民向非農產業轉移。要把發展農村牧區經濟作為發展縣域經濟的基礎,加速農牧業由追求數量向注重質量效益、由依靠勞動和資源投入為主向依靠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根本轉變。
三是要加快服務業發展步伐。目前,全旗服務業總量與全國平均水平46.1%相差13.8個百分點。差距也是潛力,要努力改造提升商貿流通、旅游等傳統服務業,發展壯大物流、信息、文化、金融、保險、房地產等成長性服務業,充分發揮服務業在優化經濟結構、降低能源消耗、吸納城鄉就業、解決民生問題、構建和諧社會等方面的優勢和拉動增長的新引擎。
四是應把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作為發展縣域經濟的重點來抓。要抓住國家把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重點轉向農村的有利時機,集中有限財力物力,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設施建設,提高承載產業和服務生活的能力。
五是發展縣域經濟不能脫離城鎮化進程。城鎮人口規模擴大可以拓展第三產業發展空間,創造更多就業崗位,緩解就業壓力。推進城鎮化不僅是解決農牧民收入增長問題的途徑,也是解決現階段察右中旗經濟社會發展中一系列深層次矛盾的重要突破口,必須依托有序的城鎮化推動發展。
六是處理好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的關系。自覺地把經濟發展放在自治區黨委“兩個屏障”的戰略部署中去謀劃,嚴格防止環境代價高的落后項目轉移到我旗,嚴格防止以上項目為由騙取配置資源的作法,嚴格防止采富棄貧等掠奪性開采資源的現象。進一步加大植被保護措施,加強環境監管力度,做好節能減排工作,努力實現美麗與發展雙贏。☆
(作者單位: 察右中旗統計局)
(本欄編輯 /周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