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棟
【摘要】 目的:觀察地塞米松與布比卡因聯合應用于經鼻蝶入路患者術后的鎮痛療效。方法:將120例篩選患者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兩組,對照組接受布比卡因,實驗組給予布比卡因加地塞米松。兩組患者均接受全身麻醉,誘導麻醉成功后,立即進行雙側局部神經阻滯麻醉。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疼痛評分和需要止痛劑的量及頻次。結果:術后1、2、4、6和12 h,實驗組VAS疼痛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但術后24 h后兩組VA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術后需要口服或肌注鎮痛劑的患者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術中或術后24 h未發現相關并發癥。結論:布比卡因聯合地塞米松可減少經鼻蝶入路手術患者術后的疼痛和對鎮痛藥的需求,且未發現急性或短期術后并發癥。
【關鍵詞】 布比卡因; 地塞米松; 鼻蝶入路; 垂體瘤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local anesthetic effect of bupivacaine plus dexamethasone in transsphenoidal approach postoperative. Method: 12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at control group received bupivacaine, and study group was given bupivacaine plus dexamethasone. All the patients received general anesthesia, bilateral local nerve blockade was used in both groups after successful induction of anesthesia. To compare postoperative pain score and the amount and frequency of analgesic requirement in both groups. Result: At 1, 2, 4, 6, and 12 h post surgery, VAS pain valu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study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but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VAS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24 h. The analgesic requiremen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study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No relevant complications were seen during surgery or 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Conclusion: The positive effect of the combination of dexamethasone with bupivacaine in reducing pain and the need for analgesic drugs after transsphenoidal approach operative, and no acute or short-term post-surgical complications are observed in this study.
【Key words】 Bupivacaine; Dexamethasone; Transsphenoidal approach; Pituitary tumors
First-authors address: Xinxiang Central Hospital, Xinxiang 4530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22.024
自顯微鏡應用于神經外科以后,經鼻蝶入路手術已經成為重要入路之一[1],手術技術已較成熟,但術后患者常并發中到重度疼痛,增加口服止痛藥劑量,并可能誘發腦出血、加重腦水腫程度,并同時增加心肌耗氧量,對有基礎性心臟病者可能引起心肌缺血與梗死,從而增加圍術期死亡率[2]。適當的疼痛控制是患者術后治療的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醫師應確保治療過程不增加患者額外或不必要的疼痛。疼痛特別常見于涉及鼻部操作手術后,尤其是當骨操作和骨膜發炎時。大量的研究和臨床觀察表明可通過采用局部麻醉來實現減少鼻蝶入路手術術后鼻部疼痛[3-4]。
臨床上,不同的添加劑常作為局部麻醉劑的佐劑,以增加局麻效果和延長阻滯時間。皮質類固醇被認為可延長神經阻滯的持續時間,其中地塞米松已作為局部麻醉藥的佐劑用于周圍神經阻滯。陳國忠等[5]認為地塞米松聯合布比卡因具有較好的鎮痛作用,其機制可能是:(1)地塞米松可延長并強化布比卡因的神經阻滯作用;(2)地塞米松可能是通過神經軸漿運動改善手術切口的缺血、缺氧、滲出和水腫,并較少疼痛介質的釋放;(3)地塞米松通過穩定細胞膜的作用而提高了末梢神經痛閾值,達到鎮痛的作用,但其明確機制尚不十分清楚。本文中,筆者在全身麻醉基礎上應用布比卡因聯合地塞米松局部麻醉,術后取得了較好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所選患者均來自新鄉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2000年5月-2013年5月入院者,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書面知情同意書。篩選標準:年齡18~55歲,顱底病變經鼻蝶入路手術者。排除標準:既往凝血疾病或凝血障礙史者,藥物過敏史者,手術禁忌證者。共篩選120例患者,平均年齡(27.3±8.5)歲,平均體重指數(25.4±3.3)kg/cm2,病程為6個月~3年,平均手術時間(90.7±17.3)min,其中男43例(35.83%),女77例(64.17%),垂體瘤109例(90.83%),顱底損傷性病變7例(5.83%),顱底脊索瘤2例(1.67%),鞍結節腦膜瘤2例(1.67%)。將篩選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60例,男19例(31.67%),女41例(68.33%),平均年齡(28.9±7.2)歲,平均體重指數(26.1±4.1)kg/cm2,endprint
平均手術時間(91.6±21.7)min;實驗組60例,男24例(40%),女36例(60%),平均年齡(26.3±8.9)歲,平均體重指數(24.9±3.7)kg/cm2,平均手術時間(89.9±19.7)min。兩組年齡、性別、體重指數、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布比卡因(0.5%,5~20 cm3,平均劑量1~1.5 mg/kg,最大劑量為100 mg),實驗組給予布比卡因加地塞米松(0.4%,0.5~2 cm3,平均劑量為0.1 mg/kg)。兩組患者均接受全身麻醉,誘導麻醉成功后,立即在雙側眶下神經、滑車上神經和鼻腭神經終末支進行局部神經阻滯麻醉。術后1、2、4、6、12和24 h利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0~10分)對疼痛進行評分,術后24 h內根據患者需要給予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325 mg)或肌注哌替啶(20 mg)并記錄。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疼痛評分和需要止痛劑的量及頻次。
1.3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術后1、2、4、6和12 h,實驗組VAS疼痛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但術后24 h后兩組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術后需要口服/肌注鎮痛劑的患者數量顯著少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4.8,P<0.05)。術中或術后24 h未發現相關并發癥(如血壓降低、心動過緩、視力問題或過敏反應)。見表1和表2。
3 討論
文獻報道經蝶入路神經外科手術術后第1天64.3%患者出現重度疼痛,35.7%患者出現中度疼痛類似,他們認為疼痛原因可能為手術損傷了三叉神經和上頜神經末梢分布的蝶竇、鞍底硬膜[6]。局部注射麻醉劑和神經阻滯已被使用了許多年,但現在技術比以往更受歡迎,這些技術的主要優點是單獨或相鄰用于全身麻醉具有簡單性和安全性。
布比卡因屬長效酰胺類局麻藥,與甲哌卡因同類,其哌啶環上的丁基使它的作用持續時間較長。布比卡因對脂肪極具親和力,可能會使其對周圍神經的作用持續時間更長。許多佐劑結合局部麻醉劑用于區域和軸索麻醉,以加快起效、延長持續時間和增強鎮痛療效。這些佐劑包括腎上腺素、可樂定、阿片樣物質、咪達唑侖、氯胺酮和地塞米松。目前,地塞米松作為局部麻醉藥的佐劑對周圍神經阻滯作用引起了臨床醫師的廣泛關注。臨床實驗發現聯合使用地塞米松可延長周圍神經阻滯的運動和感覺阻滯時間,但其作用機制尚不十分清楚。有研究表明局部注射布比卡因(≤0.25%)會導致局部麻醉和血管收縮[7],且布比卡因與地塞米松聯合應用有利于術后疼痛控制[4]。有研究顯示局部注射2%利多卡因+1/100 000腎上腺素在疼痛控制和減少術后止痛藥的需要的作用明顯優于0.25%的布比卡因[8]。
筆者調查發現經鼻蝶入路手術的患者中,垂體瘤(90.83%)患者比例較高,大量的研究顯示結合內鏡經鼻蝶入路治療垂體瘤創傷小,治療效果較好,且術后并發癥較少[9-10]。但術后鼻部疼痛常會引起患者的不適,臨床上常用局麻或術后鎮痛等方法緩解疼痛。筆者的研究結果顯示,布比卡因聯合地塞米松可有效控制經鼻蝶入路手術術后疼痛和減少術后12 h內鎮痛劑的需求。在以往的研究中,較少有研究聯合糖皮質激素在鼻蝶入路手術中進行局部麻醉劑,但在其他部位手術中的應用較多,有研究發現布比卡因加入地塞米松進行肋間神經阻滯可縮短局部麻醉劑的起效時間和延長無痛和無感覺持續時間[11]。金理照[12]研究指出,利多卡因加入地塞米松可延長臂叢神經阻滯的持續時間,認為地塞米松聯合布比卡因,可對布比卡因協同作用增強,減緩布比卡因在體內的代謝,延長在臂叢鞘管內的存留時間;且較大劑量的地塞米松可通過穩定細胞膜效應而減輕術后疼痛誘導的神經心理反應,并可抑制創傷部位的氧化酶活性和前列腺素合成而發揮其抗炎和鎮痛作用。
總之,布比卡因聯合地塞米松可減少經鼻蝶入路手術患者術后的疼痛和對鎮痛藥的需求,且未發現急性或短期術后并發癥。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樣本量較小,未進行大樣本統計;未對作用機制做進一步的研究;未調查慢性或遠期術后并發癥。
參考文獻
[1]李東峰,周文科,馬進顯,等.神經內鏡下經鼻蝶入路手術切除垂體腺瘤的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16):45-46.
[2]李文輝.經鼻蝶入路手術治療垂體腺瘤112 例術后并發癥因素分析[J].陜西醫學雜志,2009,38(9):1149-1150.
[3]賈海濱,毛遠舟,唐駿濤,等.帕瑞昔布鈉用于鼻內鏡手術患者術后鎮痛的效果[J].江蘇醫藥,2013,39(8):976-977.
[4] Ma'somi A, Abshirini H, Hekmat Shoar M. Comparison of local anesthetic effect of bupivacaine versus bupivacaine plus dexamethasone in nasal surgery[J]. Iran J Otorhinolaryngol,2013,25(70):7-10.
[5]陳國忠,李學,胥亮,等.硬膜外布比卡因加地塞米松術后鎮痛的臨床應用[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0,16(3):157.
[6]韓如泉,李學斌,王保國,等.神經外科術后疼痛的調查[J].中華麻醉學雜志,2001,21(6):376-377.
[7]汪洪.利多卡因加左旋布比卡因或布比卡因混合液用于臂叢阻滯的效果比較[J].皖南醫學院學報,2010,29(6):450-452.
[8]郭云亮,范哲,王建設,等.小劑量芬太尼復合低濃度左布比卡因、利多卡因在頸叢阻滯中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3):18-20.
[9]蔡梅欽,陳海燕,秦峰,等.內鏡經鼻蝶手術切除垂體腺瘤94例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25):20-21.
[10]潘敏敏.神經內鏡下經蝶手術治療復發性垂體腺瘤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6):86-87.
[11]劉洪波,高嵩.開胸術后布比卡因肋間神經阻滯鎮痛效果觀察[J].安徽醫學,2005,26(5):412.
[12]金理照.地塞米松加布比卡因臂叢麻醉用于術后鎮痛的效果觀察[J].現代實用醫學,2009,21(3):248-250.
(收稿日期:2014-03-21) (本文編輯:王宇)endprint
平均手術時間(91.6±21.7)min;實驗組60例,男24例(40%),女36例(60%),平均年齡(26.3±8.9)歲,平均體重指數(24.9±3.7)kg/cm2,平均手術時間(89.9±19.7)min。兩組年齡、性別、體重指數、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布比卡因(0.5%,5~20 cm3,平均劑量1~1.5 mg/kg,最大劑量為100 mg),實驗組給予布比卡因加地塞米松(0.4%,0.5~2 cm3,平均劑量為0.1 mg/kg)。兩組患者均接受全身麻醉,誘導麻醉成功后,立即在雙側眶下神經、滑車上神經和鼻腭神經終末支進行局部神經阻滯麻醉。術后1、2、4、6、12和24 h利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0~10分)對疼痛進行評分,術后24 h內根據患者需要給予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325 mg)或肌注哌替啶(20 mg)并記錄。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疼痛評分和需要止痛劑的量及頻次。
1.3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術后1、2、4、6和12 h,實驗組VAS疼痛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但術后24 h后兩組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術后需要口服/肌注鎮痛劑的患者數量顯著少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4.8,P<0.05)。術中或術后24 h未發現相關并發癥(如血壓降低、心動過緩、視力問題或過敏反應)。見表1和表2。
3 討論
文獻報道經蝶入路神經外科手術術后第1天64.3%患者出現重度疼痛,35.7%患者出現中度疼痛類似,他們認為疼痛原因可能為手術損傷了三叉神經和上頜神經末梢分布的蝶竇、鞍底硬膜[6]。局部注射麻醉劑和神經阻滯已被使用了許多年,但現在技術比以往更受歡迎,這些技術的主要優點是單獨或相鄰用于全身麻醉具有簡單性和安全性。
布比卡因屬長效酰胺類局麻藥,與甲哌卡因同類,其哌啶環上的丁基使它的作用持續時間較長。布比卡因對脂肪極具親和力,可能會使其對周圍神經的作用持續時間更長。許多佐劑結合局部麻醉劑用于區域和軸索麻醉,以加快起效、延長持續時間和增強鎮痛療效。這些佐劑包括腎上腺素、可樂定、阿片樣物質、咪達唑侖、氯胺酮和地塞米松。目前,地塞米松作為局部麻醉藥的佐劑對周圍神經阻滯作用引起了臨床醫師的廣泛關注。臨床實驗發現聯合使用地塞米松可延長周圍神經阻滯的運動和感覺阻滯時間,但其作用機制尚不十分清楚。有研究表明局部注射布比卡因(≤0.25%)會導致局部麻醉和血管收縮[7],且布比卡因與地塞米松聯合應用有利于術后疼痛控制[4]。有研究顯示局部注射2%利多卡因+1/100 000腎上腺素在疼痛控制和減少術后止痛藥的需要的作用明顯優于0.25%的布比卡因[8]。
筆者調查發現經鼻蝶入路手術的患者中,垂體瘤(90.83%)患者比例較高,大量的研究顯示結合內鏡經鼻蝶入路治療垂體瘤創傷小,治療效果較好,且術后并發癥較少[9-10]。但術后鼻部疼痛常會引起患者的不適,臨床上常用局麻或術后鎮痛等方法緩解疼痛。筆者的研究結果顯示,布比卡因聯合地塞米松可有效控制經鼻蝶入路手術術后疼痛和減少術后12 h內鎮痛劑的需求。在以往的研究中,較少有研究聯合糖皮質激素在鼻蝶入路手術中進行局部麻醉劑,但在其他部位手術中的應用較多,有研究發現布比卡因加入地塞米松進行肋間神經阻滯可縮短局部麻醉劑的起效時間和延長無痛和無感覺持續時間[11]。金理照[12]研究指出,利多卡因加入地塞米松可延長臂叢神經阻滯的持續時間,認為地塞米松聯合布比卡因,可對布比卡因協同作用增強,減緩布比卡因在體內的代謝,延長在臂叢鞘管內的存留時間;且較大劑量的地塞米松可通過穩定細胞膜效應而減輕術后疼痛誘導的神經心理反應,并可抑制創傷部位的氧化酶活性和前列腺素合成而發揮其抗炎和鎮痛作用。
總之,布比卡因聯合地塞米松可減少經鼻蝶入路手術患者術后的疼痛和對鎮痛藥的需求,且未發現急性或短期術后并發癥。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樣本量較小,未進行大樣本統計;未對作用機制做進一步的研究;未調查慢性或遠期術后并發癥。
參考文獻
[1]李東峰,周文科,馬進顯,等.神經內鏡下經鼻蝶入路手術切除垂體腺瘤的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16):45-46.
[2]李文輝.經鼻蝶入路手術治療垂體腺瘤112 例術后并發癥因素分析[J].陜西醫學雜志,2009,38(9):1149-1150.
[3]賈海濱,毛遠舟,唐駿濤,等.帕瑞昔布鈉用于鼻內鏡手術患者術后鎮痛的效果[J].江蘇醫藥,2013,39(8):976-977.
[4] Ma'somi A, Abshirini H, Hekmat Shoar M. Comparison of local anesthetic effect of bupivacaine versus bupivacaine plus dexamethasone in nasal surgery[J]. Iran J Otorhinolaryngol,2013,25(70):7-10.
[5]陳國忠,李學,胥亮,等.硬膜外布比卡因加地塞米松術后鎮痛的臨床應用[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0,16(3):157.
[6]韓如泉,李學斌,王保國,等.神經外科術后疼痛的調查[J].中華麻醉學雜志,2001,21(6):376-377.
[7]汪洪.利多卡因加左旋布比卡因或布比卡因混合液用于臂叢阻滯的效果比較[J].皖南醫學院學報,2010,29(6):450-452.
[8]郭云亮,范哲,王建設,等.小劑量芬太尼復合低濃度左布比卡因、利多卡因在頸叢阻滯中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3):18-20.
[9]蔡梅欽,陳海燕,秦峰,等.內鏡經鼻蝶手術切除垂體腺瘤94例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25):20-21.
[10]潘敏敏.神經內鏡下經蝶手術治療復發性垂體腺瘤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6):86-87.
[11]劉洪波,高嵩.開胸術后布比卡因肋間神經阻滯鎮痛效果觀察[J].安徽醫學,2005,26(5):412.
[12]金理照.地塞米松加布比卡因臂叢麻醉用于術后鎮痛的效果觀察[J].現代實用醫學,2009,21(3):248-250.
(收稿日期:2014-03-21) (本文編輯:王宇)endprint
平均手術時間(91.6±21.7)min;實驗組60例,男24例(40%),女36例(60%),平均年齡(26.3±8.9)歲,平均體重指數(24.9±3.7)kg/cm2,平均手術時間(89.9±19.7)min。兩組年齡、性別、體重指數、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布比卡因(0.5%,5~20 cm3,平均劑量1~1.5 mg/kg,最大劑量為100 mg),實驗組給予布比卡因加地塞米松(0.4%,0.5~2 cm3,平均劑量為0.1 mg/kg)。兩組患者均接受全身麻醉,誘導麻醉成功后,立即在雙側眶下神經、滑車上神經和鼻腭神經終末支進行局部神經阻滯麻醉。術后1、2、4、6、12和24 h利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0~10分)對疼痛進行評分,術后24 h內根據患者需要給予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325 mg)或肌注哌替啶(20 mg)并記錄。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疼痛評分和需要止痛劑的量及頻次。
1.3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術后1、2、4、6和12 h,實驗組VAS疼痛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但術后24 h后兩組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術后需要口服/肌注鎮痛劑的患者數量顯著少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4.8,P<0.05)。術中或術后24 h未發現相關并發癥(如血壓降低、心動過緩、視力問題或過敏反應)。見表1和表2。
3 討論
文獻報道經蝶入路神經外科手術術后第1天64.3%患者出現重度疼痛,35.7%患者出現中度疼痛類似,他們認為疼痛原因可能為手術損傷了三叉神經和上頜神經末梢分布的蝶竇、鞍底硬膜[6]。局部注射麻醉劑和神經阻滯已被使用了許多年,但現在技術比以往更受歡迎,這些技術的主要優點是單獨或相鄰用于全身麻醉具有簡單性和安全性。
布比卡因屬長效酰胺類局麻藥,與甲哌卡因同類,其哌啶環上的丁基使它的作用持續時間較長。布比卡因對脂肪極具親和力,可能會使其對周圍神經的作用持續時間更長。許多佐劑結合局部麻醉劑用于區域和軸索麻醉,以加快起效、延長持續時間和增強鎮痛療效。這些佐劑包括腎上腺素、可樂定、阿片樣物質、咪達唑侖、氯胺酮和地塞米松。目前,地塞米松作為局部麻醉藥的佐劑對周圍神經阻滯作用引起了臨床醫師的廣泛關注。臨床實驗發現聯合使用地塞米松可延長周圍神經阻滯的運動和感覺阻滯時間,但其作用機制尚不十分清楚。有研究表明局部注射布比卡因(≤0.25%)會導致局部麻醉和血管收縮[7],且布比卡因與地塞米松聯合應用有利于術后疼痛控制[4]。有研究顯示局部注射2%利多卡因+1/100 000腎上腺素在疼痛控制和減少術后止痛藥的需要的作用明顯優于0.25%的布比卡因[8]。
筆者調查發現經鼻蝶入路手術的患者中,垂體瘤(90.83%)患者比例較高,大量的研究顯示結合內鏡經鼻蝶入路治療垂體瘤創傷小,治療效果較好,且術后并發癥較少[9-10]。但術后鼻部疼痛常會引起患者的不適,臨床上常用局麻或術后鎮痛等方法緩解疼痛。筆者的研究結果顯示,布比卡因聯合地塞米松可有效控制經鼻蝶入路手術術后疼痛和減少術后12 h內鎮痛劑的需求。在以往的研究中,較少有研究聯合糖皮質激素在鼻蝶入路手術中進行局部麻醉劑,但在其他部位手術中的應用較多,有研究發現布比卡因加入地塞米松進行肋間神經阻滯可縮短局部麻醉劑的起效時間和延長無痛和無感覺持續時間[11]。金理照[12]研究指出,利多卡因加入地塞米松可延長臂叢神經阻滯的持續時間,認為地塞米松聯合布比卡因,可對布比卡因協同作用增強,減緩布比卡因在體內的代謝,延長在臂叢鞘管內的存留時間;且較大劑量的地塞米松可通過穩定細胞膜效應而減輕術后疼痛誘導的神經心理反應,并可抑制創傷部位的氧化酶活性和前列腺素合成而發揮其抗炎和鎮痛作用。
總之,布比卡因聯合地塞米松可減少經鼻蝶入路手術患者術后的疼痛和對鎮痛藥的需求,且未發現急性或短期術后并發癥。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樣本量較小,未進行大樣本統計;未對作用機制做進一步的研究;未調查慢性或遠期術后并發癥。
參考文獻
[1]李東峰,周文科,馬進顯,等.神經內鏡下經鼻蝶入路手術切除垂體腺瘤的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16):45-46.
[2]李文輝.經鼻蝶入路手術治療垂體腺瘤112 例術后并發癥因素分析[J].陜西醫學雜志,2009,38(9):1149-1150.
[3]賈海濱,毛遠舟,唐駿濤,等.帕瑞昔布鈉用于鼻內鏡手術患者術后鎮痛的效果[J].江蘇醫藥,2013,39(8):976-977.
[4] Ma'somi A, Abshirini H, Hekmat Shoar M. Comparison of local anesthetic effect of bupivacaine versus bupivacaine plus dexamethasone in nasal surgery[J]. Iran J Otorhinolaryngol,2013,25(70):7-10.
[5]陳國忠,李學,胥亮,等.硬膜外布比卡因加地塞米松術后鎮痛的臨床應用[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0,16(3):157.
[6]韓如泉,李學斌,王保國,等.神經外科術后疼痛的調查[J].中華麻醉學雜志,2001,21(6):376-377.
[7]汪洪.利多卡因加左旋布比卡因或布比卡因混合液用于臂叢阻滯的效果比較[J].皖南醫學院學報,2010,29(6):450-452.
[8]郭云亮,范哲,王建設,等.小劑量芬太尼復合低濃度左布比卡因、利多卡因在頸叢阻滯中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3):18-20.
[9]蔡梅欽,陳海燕,秦峰,等.內鏡經鼻蝶手術切除垂體腺瘤94例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25):20-21.
[10]潘敏敏.神經內鏡下經蝶手術治療復發性垂體腺瘤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6):86-87.
[11]劉洪波,高嵩.開胸術后布比卡因肋間神經阻滯鎮痛效果觀察[J].安徽醫學,2005,26(5):412.
[12]金理照.地塞米松加布比卡因臂叢麻醉用于術后鎮痛的效果觀察[J].現代實用醫學,2009,21(3):248-250.
(收稿日期:2014-03-21) (本文編輯:王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