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娟
【摘要】 目的:探討胃腸息肉內鏡下鉗除術的護理對策。方法:選取73例擇期行胃腸息肉內鏡下鉗除術患者,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43例和對照組30例,觀察組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對照組僅給予綜合護理干預措施,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結果:全部患者手術過程均順利,無術后嚴重并發癥;觀察組護理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圍術期綜合護理干預是胃腸息肉內鏡下鉗除術治療的重要環節,臨床護理路徑模式有助于改善護理質量。
【關鍵詞】 胃腸息肉; 內鏡; 鉗除術; 護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gastrointestinal polyps endoscopic forceps in nursing operation. Method: 73 patients undergoing gastrointestinal polyps endoscopic forceps curettag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43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30 cases),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linical nursing path,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compare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care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 All the patients in operation process smoothly, no serious complications, postoperative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Conclusion: Perioperativ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s the gastrointestinal polyps endoscopic forceps in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rapy, mode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 help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Key words】 Gastrointestinal polyps; Endoscopy; Pliers curettage; Nursing
First-authors address: Heyuan People's Hospital, Heyuan 5170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22.037
胃腸息肉是消化系統常見良性腫瘤,內鏡下胃腸息肉鉗除術是一種創傷小,操作簡便,安全性高的手術方式之一[1]。隨著無痛內鏡的臨床廣泛性應用,胃腸息肉內鏡下鉗除術緩解了患者緊張、躁動等負面心理引起的機械性損傷,為臨床醫師提供了良好的操作優勢[2]。但是,圍術期綜合護理對手術成功具有重要的影響,且臨床護理路徑是指導護理工作順利進行的有效手段[3],但關于圍術期綜合護理聯合臨床護理路徑在胃腸息肉內鏡下鉗除術中的應用研究較少。本文特對行胃腸息肉內鏡下鉗除術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就診的胃腸息肉患者73例,全部患者經消化內鏡檢查確診。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43例,其中男28例,女15例;年齡24~70歲,平均(46.31±6.31)歲;單發性息肉30例,多發性息肉13例。對照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25~71歲,平均(47.01±7.11)歲;單發性息肉20例,多發性息肉1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按照傳統的診療和護理模式,在診斷治療、實驗室檢查項目、影像學檢查項目和住院時間等未作統一規范;觀察組患者采用臨床護理路徑表,根據患者的具體健康狀況,在護理組長的帶領下行健康教育路徑指導,結合患者年齡、文化程度、疾病病情程度、疾病特征、理解能力、疾病認知能力進行針對性健康宣教活動??陬^教育和文字教育結合進行示范性健康知識教育。根據護理與健康教育表進行反復性評估,加強疾病健康教育力度,術前增強患者對手術的配合程度。全部患者入院后完善相關檢查,排除手術禁忌證,給予圍術期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具體措施如下。
1.2.1 術前護理 (1)詳細詢問患者藥物過敏史和疾病既往史等,完善術前檢查,糾正貧血、凝血功能障礙,高齡患者應詳細檢查患者心肺功能狀況,女性患者應盡量避免月經期間行手術治療。(2)術前3 d囑咐患者稀粥等軟食,禁止進食辛辣性食物、有核瓜果,多飲水,囑咐患者內鏡檢查或治療前1天禁食,術前1天下午6點煮食番瀉葉后大量飲用水約1500 mL,充分行胃腸清潔,內鏡手術當天禁止大量飲水,避免靜脈麻醉時導致誤吸[4]。
1.2.2 術中護理 護理人員應與手術醫師配合良好,輔助手術操作者進行內鏡,使醫師順利插鏡,觀察患者神志和生命體征改變,手術過程中配合麻醉醫師觀察心率、呼吸、血壓等。鉗除息肉時,配合醫師進行手術操作。endprint
1.2.3 術后護理 (1)術后囑咐患者去枕平臥,注意觀察呼吸道通暢,持續供氧,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指標直至患者清醒。(2)術后密切觀察大便顏色、大便量、大便性質等,詢問患者是否出現腹痛、腹部壓痛和反跳痛,密切觀察血壓變化,避免術后出血或胃腸穿孔的出現。根據患者病情改變,準備輸液或輸血,一旦發現患者發生延遲性大出血,應盡快通知醫生行內鏡下止血或做好再次手術治療的準備[5]。(3)術后評估清醒患者吞咽反射和飲食嗆咳狀況,如無明顯異常則可給予流質飲食,避免使用豆漿、牛奶等,防止腹脹;第2天改半流質飲食,7 d后可改用常規飲食。禁止使用粗糙食物、刺激性食物。必要時,給予潤腸緩瀉類藥以保證大便通暢。(4)手術治療后觀察0.5 h,如無明顯不適癥狀則可送入病房繼續進行治療,及時向患者囑咐術后注意事項。術后臥床休息2~5 d,術后14 d盡量避免重力活或長時間下蹲動作,避免使用熱水坐浴,防止血管擴張引起術后出血,避免劇烈活動,42 d內避免手持重物,術后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其他狀況。(5)出院后囑咐患者飲食注意事項,保持良好的飲食和個人衛生習慣,禁止吸煙、飲酒,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大小便習慣,囑咐患者定時回院復查,防止胃腸息肉再生風險[6]。胃腸息肉出院后1年隨訪1次,隨訪結果發現無息肉發生則改術后3年隨訪1次,如隨訪結果發現無息肉發生則改術后5年隨訪1次,隨訪結果發現無息肉發生則可結束隨訪。
1.3 觀察指標 出院前1天向患者發放護理人員滿意度調查表,分為十分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比較兩組護理滿意率。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3 討論
內鏡下治療胃腸息肉是目前消化道息肉治療的基本手段之一,且經研究發現該治療方法取得了滿意的臨床療效[7]。消化內鏡檢查或手術是一種創傷性操作,操作過程內鏡引起的刺激性牽拉容易導致患者腹痛腹脹而難以被大多數患者接受,最終導致病情的延誤[8-9]。因此,內鏡操作的護理配合在提高內鏡操作成功率中具有重要的意義。隨著內鏡技術的應用廣泛,麻醉鎮靜下內鏡檢查質量和檢查舒適度均明顯提高,明顯增加了患者對內鏡檢查或內鏡治療的可接受程度[10-11]。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觀念的轉變,臨床護理質量的提高有助于改善患者對內鏡檢查或治療的抗拒,術前心理護理干預不僅消除了患者緊張等負面情緒,同時,負面情緒的消除更依賴于麻醉鎮靜技術的提高[12-13]。護理人員在手術操作前進行充分的健康宣教,術中與手術醫師默契配合,術后飲食護理,生命體征監測護理,并發癥護理等措施均明顯改善患者的預后和術后恢復狀況[14]。因此,圍術期護理干預在胃腸息肉內鏡鉗夾術治療中具有重要的價值。但關于臨床護理路徑護理模式在胃腸息肉內鏡下治療的應用研究較少。
本研究結果顯示,圍術期護理干預聯合臨床護理路徑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圍術期護理干預患者。研究揭示臨床護理路徑的護理模式在改善護理質量中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術前腸道準備護理,術中護理配合和術后生命體征、并發癥護理,術后指導患者飲食,是內鏡下胃腸息肉鉗夾術治療成功的關鍵,本研究結果提示了圍術期護理干預患者術程順利,術后無明顯并發癥,圍術期護理干預是胃腸息肉內鏡下治療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臨床護理路徑在改善護理滿意度和護理質量中具有重要的意義[15]。因此,全面系統化的圍術期護理干預措施是滿意治療效果、降低并發癥發生的重要保障。
綜上所述,圍術期綜合護理干預是胃腸息肉內鏡下鉗除術治療的重要環節,臨床護理路徑模式有助于改善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孫紅英,常勤征,趙潔,等.無痛內鏡下高頻電凝切除大腸息肉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國內鏡雜志,2012,18(3):301-303.
[2]何燕.臨床護理路徑在大腸息肉氬氣刀治療患者中的應用體會[J].重慶醫學,2011,40(14):1414-1416.
[3]劉新文,劉曉文,魏文瓊,等.9例黑斑息肉綜合征患兒應用消化內鏡金屬夾治療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9):799-801.
[4]馮麗娟,張軍.小探頭超聲內鏡檢查上消化道隆起性病變的護理配合[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20):1919-1921.
[5]周紅霞,林曉敏,肖勇.全麻鼻內窺鏡支撐喉鏡下聲帶息肉手術的護理干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6):1422-1423.
[6]朱霞琴,孫英,王敏芬,等.內鏡下結腸巨大息肉切除術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24):2297-2299.
[7]劉新文,劉曉文,魏文瓊,等.消化內鏡金屬夾在小兒外科疾病中的應用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0):938-939.
[8]張紅梅.臨床護理路徑在結腸息肉患者摘除術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5):186-187.
[9]殿元.微創外科及其在治療消化道疾病中的進展[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02,5(2):87-89.
[10]謝中慧.無痛內鏡下胃腸息肉摘除術的護理[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3,13(8):280-381.
[11]陶桂.內鏡下胃腸息肉摘除術的護理[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2000,20(9):414-415.
[12]陳國玉,毛金葵,張瓊,等.舒適護理在消化道息肉內鏡切除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海南醫學,2009,20(3):251-252.
[13]嚴士玲.老年患者內鏡下胃腸道息肉切除術護理干預對術后并發癥的影響[J].四川醫學,2013,34(1):176-177.
[14]陳瑤,王朝霞,周國燕.結腸息肉內鏡下高頻電切除結腸息肉手術的應用和護理[J].廣東醫學院學報,2006,24(2):225-226.
[15]董桂蘭.88例無痛內鏡下腸息肉切除術的圍手術期護理[J].天津護理,2012,20(3):160.
(收稿日期:2014-05-17) (本文編輯:王宇)endprint
1.2.3 術后護理 (1)術后囑咐患者去枕平臥,注意觀察呼吸道通暢,持續供氧,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指標直至患者清醒。(2)術后密切觀察大便顏色、大便量、大便性質等,詢問患者是否出現腹痛、腹部壓痛和反跳痛,密切觀察血壓變化,避免術后出血或胃腸穿孔的出現。根據患者病情改變,準備輸液或輸血,一旦發現患者發生延遲性大出血,應盡快通知醫生行內鏡下止血或做好再次手術治療的準備[5]。(3)術后評估清醒患者吞咽反射和飲食嗆咳狀況,如無明顯異常則可給予流質飲食,避免使用豆漿、牛奶等,防止腹脹;第2天改半流質飲食,7 d后可改用常規飲食。禁止使用粗糙食物、刺激性食物。必要時,給予潤腸緩瀉類藥以保證大便通暢。(4)手術治療后觀察0.5 h,如無明顯不適癥狀則可送入病房繼續進行治療,及時向患者囑咐術后注意事項。術后臥床休息2~5 d,術后14 d盡量避免重力活或長時間下蹲動作,避免使用熱水坐浴,防止血管擴張引起術后出血,避免劇烈活動,42 d內避免手持重物,術后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其他狀況。(5)出院后囑咐患者飲食注意事項,保持良好的飲食和個人衛生習慣,禁止吸煙、飲酒,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大小便習慣,囑咐患者定時回院復查,防止胃腸息肉再生風險[6]。胃腸息肉出院后1年隨訪1次,隨訪結果發現無息肉發生則改術后3年隨訪1次,如隨訪結果發現無息肉發生則改術后5年隨訪1次,隨訪結果發現無息肉發生則可結束隨訪。
1.3 觀察指標 出院前1天向患者發放護理人員滿意度調查表,分為十分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比較兩組護理滿意率。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3 討論
內鏡下治療胃腸息肉是目前消化道息肉治療的基本手段之一,且經研究發現該治療方法取得了滿意的臨床療效[7]。消化內鏡檢查或手術是一種創傷性操作,操作過程內鏡引起的刺激性牽拉容易導致患者腹痛腹脹而難以被大多數患者接受,最終導致病情的延誤[8-9]。因此,內鏡操作的護理配合在提高內鏡操作成功率中具有重要的意義。隨著內鏡技術的應用廣泛,麻醉鎮靜下內鏡檢查質量和檢查舒適度均明顯提高,明顯增加了患者對內鏡檢查或內鏡治療的可接受程度[10-11]。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觀念的轉變,臨床護理質量的提高有助于改善患者對內鏡檢查或治療的抗拒,術前心理護理干預不僅消除了患者緊張等負面情緒,同時,負面情緒的消除更依賴于麻醉鎮靜技術的提高[12-13]。護理人員在手術操作前進行充分的健康宣教,術中與手術醫師默契配合,術后飲食護理,生命體征監測護理,并發癥護理等措施均明顯改善患者的預后和術后恢復狀況[14]。因此,圍術期護理干預在胃腸息肉內鏡鉗夾術治療中具有重要的價值。但關于臨床護理路徑護理模式在胃腸息肉內鏡下治療的應用研究較少。
本研究結果顯示,圍術期護理干預聯合臨床護理路徑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圍術期護理干預患者。研究揭示臨床護理路徑的護理模式在改善護理質量中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術前腸道準備護理,術中護理配合和術后生命體征、并發癥護理,術后指導患者飲食,是內鏡下胃腸息肉鉗夾術治療成功的關鍵,本研究結果提示了圍術期護理干預患者術程順利,術后無明顯并發癥,圍術期護理干預是胃腸息肉內鏡下治療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臨床護理路徑在改善護理滿意度和護理質量中具有重要的意義[15]。因此,全面系統化的圍術期護理干預措施是滿意治療效果、降低并發癥發生的重要保障。
綜上所述,圍術期綜合護理干預是胃腸息肉內鏡下鉗除術治療的重要環節,臨床護理路徑模式有助于改善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孫紅英,常勤征,趙潔,等.無痛內鏡下高頻電凝切除大腸息肉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國內鏡雜志,2012,18(3):301-303.
[2]何燕.臨床護理路徑在大腸息肉氬氣刀治療患者中的應用體會[J].重慶醫學,2011,40(14):1414-1416.
[3]劉新文,劉曉文,魏文瓊,等.9例黑斑息肉綜合征患兒應用消化內鏡金屬夾治療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9):799-801.
[4]馮麗娟,張軍.小探頭超聲內鏡檢查上消化道隆起性病變的護理配合[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20):1919-1921.
[5]周紅霞,林曉敏,肖勇.全麻鼻內窺鏡支撐喉鏡下聲帶息肉手術的護理干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6):1422-1423.
[6]朱霞琴,孫英,王敏芬,等.內鏡下結腸巨大息肉切除術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24):2297-2299.
[7]劉新文,劉曉文,魏文瓊,等.消化內鏡金屬夾在小兒外科疾病中的應用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0):938-939.
[8]張紅梅.臨床護理路徑在結腸息肉患者摘除術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5):186-187.
[9]殿元.微創外科及其在治療消化道疾病中的進展[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02,5(2):87-89.
[10]謝中慧.無痛內鏡下胃腸息肉摘除術的護理[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3,13(8):280-381.
[11]陶桂.內鏡下胃腸息肉摘除術的護理[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2000,20(9):414-415.
[12]陳國玉,毛金葵,張瓊,等.舒適護理在消化道息肉內鏡切除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海南醫學,2009,20(3):251-252.
[13]嚴士玲.老年患者內鏡下胃腸道息肉切除術護理干預對術后并發癥的影響[J].四川醫學,2013,34(1):176-177.
[14]陳瑤,王朝霞,周國燕.結腸息肉內鏡下高頻電切除結腸息肉手術的應用和護理[J].廣東醫學院學報,2006,24(2):225-226.
[15]董桂蘭.88例無痛內鏡下腸息肉切除術的圍手術期護理[J].天津護理,2012,20(3):160.
(收稿日期:2014-05-17) (本文編輯:王宇)endprint
1.2.3 術后護理 (1)術后囑咐患者去枕平臥,注意觀察呼吸道通暢,持續供氧,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指標直至患者清醒。(2)術后密切觀察大便顏色、大便量、大便性質等,詢問患者是否出現腹痛、腹部壓痛和反跳痛,密切觀察血壓變化,避免術后出血或胃腸穿孔的出現。根據患者病情改變,準備輸液或輸血,一旦發現患者發生延遲性大出血,應盡快通知醫生行內鏡下止血或做好再次手術治療的準備[5]。(3)術后評估清醒患者吞咽反射和飲食嗆咳狀況,如無明顯異常則可給予流質飲食,避免使用豆漿、牛奶等,防止腹脹;第2天改半流質飲食,7 d后可改用常規飲食。禁止使用粗糙食物、刺激性食物。必要時,給予潤腸緩瀉類藥以保證大便通暢。(4)手術治療后觀察0.5 h,如無明顯不適癥狀則可送入病房繼續進行治療,及時向患者囑咐術后注意事項。術后臥床休息2~5 d,術后14 d盡量避免重力活或長時間下蹲動作,避免使用熱水坐浴,防止血管擴張引起術后出血,避免劇烈活動,42 d內避免手持重物,術后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其他狀況。(5)出院后囑咐患者飲食注意事項,保持良好的飲食和個人衛生習慣,禁止吸煙、飲酒,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大小便習慣,囑咐患者定時回院復查,防止胃腸息肉再生風險[6]。胃腸息肉出院后1年隨訪1次,隨訪結果發現無息肉發生則改術后3年隨訪1次,如隨訪結果發現無息肉發生則改術后5年隨訪1次,隨訪結果發現無息肉發生則可結束隨訪。
1.3 觀察指標 出院前1天向患者發放護理人員滿意度調查表,分為十分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比較兩組護理滿意率。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3 討論
內鏡下治療胃腸息肉是目前消化道息肉治療的基本手段之一,且經研究發現該治療方法取得了滿意的臨床療效[7]。消化內鏡檢查或手術是一種創傷性操作,操作過程內鏡引起的刺激性牽拉容易導致患者腹痛腹脹而難以被大多數患者接受,最終導致病情的延誤[8-9]。因此,內鏡操作的護理配合在提高內鏡操作成功率中具有重要的意義。隨著內鏡技術的應用廣泛,麻醉鎮靜下內鏡檢查質量和檢查舒適度均明顯提高,明顯增加了患者對內鏡檢查或內鏡治療的可接受程度[10-11]。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觀念的轉變,臨床護理質量的提高有助于改善患者對內鏡檢查或治療的抗拒,術前心理護理干預不僅消除了患者緊張等負面情緒,同時,負面情緒的消除更依賴于麻醉鎮靜技術的提高[12-13]。護理人員在手術操作前進行充分的健康宣教,術中與手術醫師默契配合,術后飲食護理,生命體征監測護理,并發癥護理等措施均明顯改善患者的預后和術后恢復狀況[14]。因此,圍術期護理干預在胃腸息肉內鏡鉗夾術治療中具有重要的價值。但關于臨床護理路徑護理模式在胃腸息肉內鏡下治療的應用研究較少。
本研究結果顯示,圍術期護理干預聯合臨床護理路徑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圍術期護理干預患者。研究揭示臨床護理路徑的護理模式在改善護理質量中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術前腸道準備護理,術中護理配合和術后生命體征、并發癥護理,術后指導患者飲食,是內鏡下胃腸息肉鉗夾術治療成功的關鍵,本研究結果提示了圍術期護理干預患者術程順利,術后無明顯并發癥,圍術期護理干預是胃腸息肉內鏡下治療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臨床護理路徑在改善護理滿意度和護理質量中具有重要的意義[15]。因此,全面系統化的圍術期護理干預措施是滿意治療效果、降低并發癥發生的重要保障。
綜上所述,圍術期綜合護理干預是胃腸息肉內鏡下鉗除術治療的重要環節,臨床護理路徑模式有助于改善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孫紅英,常勤征,趙潔,等.無痛內鏡下高頻電凝切除大腸息肉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國內鏡雜志,2012,18(3):301-303.
[2]何燕.臨床護理路徑在大腸息肉氬氣刀治療患者中的應用體會[J].重慶醫學,2011,40(14):1414-1416.
[3]劉新文,劉曉文,魏文瓊,等.9例黑斑息肉綜合征患兒應用消化內鏡金屬夾治療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9):799-801.
[4]馮麗娟,張軍.小探頭超聲內鏡檢查上消化道隆起性病變的護理配合[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20):1919-1921.
[5]周紅霞,林曉敏,肖勇.全麻鼻內窺鏡支撐喉鏡下聲帶息肉手術的護理干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6):1422-1423.
[6]朱霞琴,孫英,王敏芬,等.內鏡下結腸巨大息肉切除術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24):2297-2299.
[7]劉新文,劉曉文,魏文瓊,等.消化內鏡金屬夾在小兒外科疾病中的應用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0):938-939.
[8]張紅梅.臨床護理路徑在結腸息肉患者摘除術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5):186-187.
[9]殿元.微創外科及其在治療消化道疾病中的進展[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02,5(2):87-89.
[10]謝中慧.無痛內鏡下胃腸息肉摘除術的護理[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3,13(8):280-381.
[11]陶桂.內鏡下胃腸息肉摘除術的護理[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2000,20(9):414-415.
[12]陳國玉,毛金葵,張瓊,等.舒適護理在消化道息肉內鏡切除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海南醫學,2009,20(3):251-252.
[13]嚴士玲.老年患者內鏡下胃腸道息肉切除術護理干預對術后并發癥的影響[J].四川醫學,2013,34(1):176-177.
[14]陳瑤,王朝霞,周國燕.結腸息肉內鏡下高頻電切除結腸息肉手術的應用和護理[J].廣東醫學院學報,2006,24(2):225-226.
[15]董桂蘭.88例無痛內鏡下腸息肉切除術的圍手術期護理[J].天津護理,2012,20(3):160.
(收稿日期:2014-05-17) (本文編輯:王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