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愛云
【摘要】 目的:探討婦產科產婦分娩后的臨床護理措施。方法:選取2012年9-12月在本本院產科分娩的60例產婦,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給予產后個體化護理,對照組給予產后常規護理,分析比較兩組患者產后心理狀況、肛門排氣時間和泌乳時間。結果:觀察組的抑郁率明顯小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后肛門排氣時間<24 h的例數明顯多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婦泌乳時間<24 h的例數明顯多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婦產科產婦在產后如采取心理指導、飲食指導、泌乳和母乳喂養方式宣教以及并發癥防治等一系列產后個體化護理,可促使產婦身體機能和器官功能早日恢復,能以積極心態投入母親角色照顧嬰兒。
【關鍵詞】 婦產科; 產后; 護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nursing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after childbirth. Method: 60 patients with maternal hospital delive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ostpartum individualized nursing,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postpartum nursing,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postpartum mental state, anal exhaust time and lactation time. Result: The rate of de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number of cases of postpartum anal exhaust time less than 24 hour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Maternal lactation time several cases in less than 24 hour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in the post natal maternal such as psychological guidance, diet guidance, education of lactation and breast feeding and the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and a series of postpartum individualized nursing, can promote the early resumption of maternal body function and organ function, with positive attitude into the role of mother to take care of the baby.
【Key words】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Postpartum; Nursing
First-authors address: Juancheng County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Juancheng 2746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22.039
產婦分娩后從生理和心理上均產生一系列的變化,胎兒分娩后無論是順產或剖腹產對產婦均產生了一定的影響[1],科學、合理的個體化護理能調適產婦的心理狀態,避免產后憂郁癥的出現,促進產婦產后身體機能和器官功能的恢復,從而能使產婦安全度過產褥期,并能輔助產婦更好適應母親身份,以更好的狀態照顧嬰兒。本組研究回顧性分析本院產科60例產婦的產后心理狀況、肛門排氣時間和泌乳時間,以期指導產科產婦在分娩后直至出院期間的臨床護理措施,促使產婦身體早日康復,保持良好心理狀態,積極投入母親角色照顧嬰兒。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2年9-12月在本院產科分娩的60例產婦,年齡25~39歲,平均(28.3±6.7)歲;孕周39~43周,平均(40.0±2.1)周;其中順產25例,占41.7%,剖腹產35例,占58.3%;初產婦45例,經產婦15例。60例產婦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30例,年齡25~39歲,平均(26.9±9.4)歲,孕周39~43周,平均(39±1.4)周,所有產婦均為足月單胎;觀察組30例,年齡25~39歲,平均(29.1±1.3)歲,孕周39~43周,平均(41.0±0.3)周。兩組產婦在年齡、孕周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endprint
1.2 方法 觀察組給予除給予常規一般護理外,還給予心理指導、飲食指導、泌乳和母乳喂養方式宣教以及并發癥防治等一系列產后個體化護理;對照組給予產后常規護理。記錄全部產婦產后的心理狀態(采用SDS量表來評定兩組產婦產后的心理狀態,抑郁值大于53則提示產婦為抑郁狀態)、肛門排氣時間和泌乳時間。
1.2.1 心理行為指導 由于生理、個人、社會和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也因術后切口疼痛、肥胖等因素,產婦在產后易產生焦慮、緊張等不良心理[2],更易誘發產后憂郁癥的產生,產后抑郁是產褥期婦女較常見的情緒異常,是以哭泣、憂愁、不安和情緒抑郁、易激惹、焦慮、失眠,對小寶貝過于擔心為特征,通常發生在產后2~7 d[3],因此護理人員在術前就應和產婦進行良好溝通,確保產婦了解順產和剖腹產的基本常識和產后的基本護理,消除產婦對分娩的恐懼,減輕產婦的精神壓力。對于早產兒母親更要加強這方面的關注和護理,在母嬰分離期間為母親提供信息支持,可以有效減輕早產兒母親由于早產兒入住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造成的產后6周焦慮[4]。在產婦分娩后,要密切觀察產婦的精神和心理狀態,教導產婦自我放松,減輕產婦因關注產后疼痛和切口愈合而產生的消極心理,如產婦有出現產后抑郁癥的趨勢,要及時給予產婦科學的心理開導和醫學處理。
1.2.2 飲食護理 被實施剖腹產的產婦在術后6 h后才能給予流質飲食,此前產婦如感覺口渴護理人員可用棉簽蘸溫開水濕潤產婦口唇,這樣的護理措施有利于產婦產后積氣積液腸道的腸蠕動的恢復。及時進食還能促進肛門排氣,縮短術后肛門排氣的時間。所有病例均應給予高熱量、高蛋白質以及富含維生素的飲食,以利于產婦產后身體機能的恢復,但要避免太過油膩和難消化的食物,也要防止產婦因饑餓而暴飲暴食,少食多餐才是產婦產后應提倡的最佳飲食方式。
1.2.3 疼痛護理 對于腹部切口疼痛劇烈的產婦,可根據具體情況給予適當的鎮痛藥,以減輕產婦的疼痛,除此之外,還要密切觀察產婦腹部切口有無出現紅腫、滲膿的現象,以排除是否是因感染導致的疼痛,如有感染應立即進行相關處理。產后指導產婦向無切口側側臥,坐時應坐在專為產婦制作的會陰坐墊上[5],這樣可有效避免會陰切口疼痛。宮縮痛通常會在產后3~4 d自動緩解,因此無需服藥治療和做特殊處理,如疼痛劇烈者可通過按摩子宮減輕宮縮痛。
1.2.4 針對產后剩余尿的護理 護理人員應重視產婦產后和拔除尿管后的首次排尿,及早發現問題,及時予以指導[6]。產前如需插導尿管者,插管動作要輕柔,嚴格掌握插管前的消毒步驟和插管的深度,避免尿道損傷。產后護理人員既要積極和產婦溝通,解除產婦因懼怕疼痛而不敢排尿的緊張心理,又要通過熱敷、針灸等方法誘導產婦排尿。同時,對于插導尿管者,護理人員還要密切觀察導出尿液的容量、顏色和性質,如有異常應及時予以相關處理。
1.2.5 產后泌乳和母乳喂養指導 乳房按摩是一種無創的護理技術,在產婦分娩后給予乳房人工按摩可減輕乳房脹痛,促進乳汁分泌[7]。目前應用于臨床的乳房按摩有人工按摩、吸奶器和乳房修復治療儀等方式,一可以刺激乳腺,使泌乳充分,二可以使乳汁排出徹底,防止乳汁淤積,避免乳房脹痛和各種乳腺疾病。母乳喂養是最適合新生兒的喂養方式,因此應向產婦廣泛宣傳母乳喂養的知識,強化母乳喂養的有益面,將相關知識進行系統地強化宣教,不僅使產婦樹立母乳喂養的信心,也使產婦能夠正確進行母乳喂養[8]。
1.3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3.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分型,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配對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產后心理狀態的比較 觀察組良好26例,抑郁狀態4例,抑郁率13.3%;對照組良好14例,抑郁狀態16例,抑郁率53.3%,觀察組的抑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產婦產后肛門排氣時間的比較 觀察組產后肛門排氣時間<24 h的例數明顯多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24~48 h和>48 h的例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產婦在妊娠期間直至產后會出現一系列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問題,如得不到重視和排解,很容易影響產婦的身心健康,甚至影響產婦日后的工作、生活和嬰兒的養育。
產后抑郁癥是女性分娩后,由于性激素、社會角色及心理變化所帶來的身體、心理、情緒等一系列變化[9],因此應高度重視對產婦產后心理的護理。產婦產后的心理行為會受到生理、個人、社會和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生理方面,由于產婦在妊娠前后體內激素發生劇烈變化,導致腦部生理活動易受到影響而產生抑郁心理;個人因素方面,如產婦性格較神經質、頑固,有強迫性行為,更易發生產后抑郁[10],而初產婦產生抑郁心理的可能性也較經產婦更大;社會因素方面,部分產婦無法適應母親角色的突然產生,妊娠期間對生產過程和胎兒情況過于擔心從而給自己增加不必要的壓力,因此容易在產后發生較大的情緒波動;家庭方面,產婦在妊娠期間會對家人的依賴感增加,如此時家人對產婦的照顧關心不夠,則易使產婦產生強烈失落,而產后家人的照顧和態度也會直接影響產婦產后的心理狀態[11]。
本研究結果表明,給予產后個體化護理的觀察組產婦產后的抑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產后個體化護理中的產前宣教產程知識和產后心理行為指導對產婦產后的心理狀態起良性調整作用,通過培訓、從醫務人員處獲得育兒知識會更具有科學性和專業性[12],從而能保證產婦產后心理狀態的穩定,避免產后抑郁癥的出現[13]。
本研究結果中,觀察組產后肛門排氣時間和泌乳時間與對照組比較,提示產后個體化護理的各項護理,包括飲食護理、乳房按摩、泌乳方式指導等對產婦腸道功能及身體各方面機能的恢復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而在此基礎上,產婦能更好地投入母親角色,完成哺育和教養嬰兒的任務[14]。endprint
綜上所述,產后個體化護理能針對產婦具體情況實施一系列身心方面的護理,較之常規護理,更能促進產婦產后身體機能和器官功能的恢復,幫助產婦順利度過產褥期,因而在婦產科,針對產后婦女的個體化護理可廣泛推廣和實行,在保障婦女隱私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建立一個一對一的有效的評估機制,在產婦分娩后充分評估其生理、心理和社會方面的因素[15],減少產婦產后并發癥和不良情緒,促進產婦身心狀態的早日恢復。
參考文獻
[1]盧嬌.連續性護理對初產婦產后康復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2,9(31):49-50.
[2]耍春枝.剖宮產50例產后個體化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12):56-57.
[3]李賢,劉俊蘭.產后抑郁的發生原因及護理預防[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6,6(22):4497-4498.
[4]吳麗萍,何仲,韓冬韌,等.信息支持對減輕母嬰分離早產兒母親產后焦慮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4):297-300.
[5]陳俊霞.產后疼痛原因分析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8,14(10):31-32.
[6]章文君.產后剩余尿的原因分析及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2,29(7):58,60.
[7]車曉蕙.三種方法在產后乳房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齊魯護理雜志,2012,23(23):10-11.
[8]高愛榮.初產婦產后育兒自我效能、影響因素及護理措施的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5):10-12.
[9]蔣林平,韓威婷.護理干預對初產婦產后負性情緒和睡眠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18):49-50.
[10]臧少敏,繩宇.初產婦產后育兒效能狀況的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25):2980-2982.
[11]趙纓,夏海鷗,丁焱.個性化護理干預對改善初產婦產后性問題的效果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13):26-29.
[12]陳紅,劉建.產后抑郁癥的影響因素及防治進展[J].重慶醫學,2009,38(6):655-656.
[13]沈海紅.風險管理在產科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6):60-61.
[14]許樹強,張鐵山,韓鵬,等.健康醫學模式與未來醫院發展的新思路[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3,29(6):426-429.
[15]費安瓊.產科護理安全管理的影響因素及預見性管理的對策[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2):395-396.
(收稿日期:2014-04-15) (本文編輯:王宇)endprint
綜上所述,產后個體化護理能針對產婦具體情況實施一系列身心方面的護理,較之常規護理,更能促進產婦產后身體機能和器官功能的恢復,幫助產婦順利度過產褥期,因而在婦產科,針對產后婦女的個體化護理可廣泛推廣和實行,在保障婦女隱私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建立一個一對一的有效的評估機制,在產婦分娩后充分評估其生理、心理和社會方面的因素[15],減少產婦產后并發癥和不良情緒,促進產婦身心狀態的早日恢復。
參考文獻
[1]盧嬌.連續性護理對初產婦產后康復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2,9(31):49-50.
[2]耍春枝.剖宮產50例產后個體化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12):56-57.
[3]李賢,劉俊蘭.產后抑郁的發生原因及護理預防[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6,6(22):4497-4498.
[4]吳麗萍,何仲,韓冬韌,等.信息支持對減輕母嬰分離早產兒母親產后焦慮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4):297-300.
[5]陳俊霞.產后疼痛原因分析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8,14(10):31-32.
[6]章文君.產后剩余尿的原因分析及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2,29(7):58,60.
[7]車曉蕙.三種方法在產后乳房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齊魯護理雜志,2012,23(23):10-11.
[8]高愛榮.初產婦產后育兒自我效能、影響因素及護理措施的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5):10-12.
[9]蔣林平,韓威婷.護理干預對初產婦產后負性情緒和睡眠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18):49-50.
[10]臧少敏,繩宇.初產婦產后育兒效能狀況的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25):2980-2982.
[11]趙纓,夏海鷗,丁焱.個性化護理干預對改善初產婦產后性問題的效果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13):26-29.
[12]陳紅,劉建.產后抑郁癥的影響因素及防治進展[J].重慶醫學,2009,38(6):655-656.
[13]沈海紅.風險管理在產科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6):60-61.
[14]許樹強,張鐵山,韓鵬,等.健康醫學模式與未來醫院發展的新思路[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3,29(6):426-429.
[15]費安瓊.產科護理安全管理的影響因素及預見性管理的對策[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2):395-396.
(收稿日期:2014-04-15) (本文編輯:王宇)endprint
綜上所述,產后個體化護理能針對產婦具體情況實施一系列身心方面的護理,較之常規護理,更能促進產婦產后身體機能和器官功能的恢復,幫助產婦順利度過產褥期,因而在婦產科,針對產后婦女的個體化護理可廣泛推廣和實行,在保障婦女隱私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建立一個一對一的有效的評估機制,在產婦分娩后充分評估其生理、心理和社會方面的因素[15],減少產婦產后并發癥和不良情緒,促進產婦身心狀態的早日恢復。
參考文獻
[1]盧嬌.連續性護理對初產婦產后康復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2,9(31):49-50.
[2]耍春枝.剖宮產50例產后個體化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12):56-57.
[3]李賢,劉俊蘭.產后抑郁的發生原因及護理預防[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6,6(22):4497-4498.
[4]吳麗萍,何仲,韓冬韌,等.信息支持對減輕母嬰分離早產兒母親產后焦慮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4):297-300.
[5]陳俊霞.產后疼痛原因分析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8,14(10):31-32.
[6]章文君.產后剩余尿的原因分析及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2,29(7):58,60.
[7]車曉蕙.三種方法在產后乳房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齊魯護理雜志,2012,23(23):10-11.
[8]高愛榮.初產婦產后育兒自我效能、影響因素及護理措施的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5):10-12.
[9]蔣林平,韓威婷.護理干預對初產婦產后負性情緒和睡眠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18):49-50.
[10]臧少敏,繩宇.初產婦產后育兒效能狀況的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25):2980-2982.
[11]趙纓,夏海鷗,丁焱.個性化護理干預對改善初產婦產后性問題的效果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13):26-29.
[12]陳紅,劉建.產后抑郁癥的影響因素及防治進展[J].重慶醫學,2009,38(6):655-656.
[13]沈海紅.風險管理在產科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6):60-61.
[14]許樹強,張鐵山,韓鵬,等.健康醫學模式與未來醫院發展的新思路[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3,29(6):426-429.
[15]費安瓊.產科護理安全管理的影響因素及預見性管理的對策[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2):395-396.
(收稿日期:2014-04-15) (本文編輯:王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