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英
【摘要】 目的:對應用針對性護理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在接受介入診療術的過程中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方法:將本院收治的84例接受介入診療術的冠心病患者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2例。對照組采用常規冠心病護理模式,觀察組采用針對性護理模式。結果:觀察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術后出現血管并發癥的人數明顯少于對照組,住院治療總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冠心病護理服務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冠心病患者接受介入診療術的過程中實施針對性護理模式,臨床效果非常明顯。
【關鍵詞】 針對性護理; 冠心?。?介入診療術; 血管并發癥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argeted care applied to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during interventional therapy. Method: 84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eceived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2 patients in each group. Conventional coronary care was applied to the control group during treatment, and targeted coronary care was applied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sult: The treatment to coronary heart diseas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he number of postoperative 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coronary care satisfac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Applying targeted care to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during interventional therapy has a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Key words】 Targeted car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terventional therapy; Vascular complications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Jingdezhen, Jingdezhen 3330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22.040
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隨著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加劇,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引起的飲食結構的改變,使得冠心病的發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趨勢[1]。目前在臨床上對于冠心病的治療已經發展比較成熟,隨著臨床微創治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更新,介入診療術已經成為臨床對冠心病進行治療一種重要技術手段[2]。冠心病介入診療術就是指采取心導管技術,對狹窄或者是已經閉塞的冠脈血管展開疏通處理,使心肌血流灌注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從而達到治療效果。該技術可以對病變血管的程度、性質、位置予以明確,為目前臨床治療冠心病過程中展開血運重建的一種重要手段[3]。值得注意的是,在采取冠心病介入診療術實施治療過程中,經常會因觀察不到位、手術操作不當以及圍術期用藥不合理等引起諸多血管并發癥,對臨床療效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科學合理的護理手段在此時顯得尤為重要[4]。本次研究對冠心病介入診療術后血管并發癥發生的原因以及相應的護理對策進行探討,現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9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84例接受介入診療術的冠心病患者,均符合以下條件:(1)患者心電圖檢查存在明顯異常;(2)有明確的冠心病史;(3)排除合并患有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可能;(4)患者本人選擇接受介入治療;(5)以往無手術和介入治療史;(6)患者年齡40~85歲;(7)患者身體條件能夠耐受介入術;(8)圍術期能夠積極配合治療并嚴格執行醫囑;(9)患者自愿加入到本次研究中[2]。全部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2例。對照組男25例,女17例;年齡42~85歲,平均(56.9±1.5)歲;冠心病患病時間1~14年,平均(5.2±0.6)年;接受橈動脈介入術治療的患者30例,接受肱動脈介入術治療的患者8例,接受股動脈介入術治療的患者4例。觀察組男27例,女15例;年齡44~83歲,平均(56.7±1.6)歲;冠心病患病時間1~12年,平均(5.1±0.7)年;接受橈動脈介入術治療的患者31例,接受肱動脈介入術治療的患者7例,接受股動脈介入術治療的患者4例。上述4項自然指標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endprint
1.2 方法
1.2.1 介入診療術方法 實施常規經皮動脈穿刺,建立血管通路,冠狀動脈造影,實施冠狀動脈支架術,在病變存在的位置放置冠狀動脈支架,單純接受冠狀動脈造影治療的患者,可以在手術結束后的1 h將體內的動脈鞘拔出,接受冠狀動脈支架術治療的患者,可以在手術結束后的4 h內將體內的動脈鞘拔出,并在之前給予一定量的肝素,劑量控制標準為100 U/kg,且持續給予加量速度為lO00 U/h,在動脈鞘被拔出后的每12小時給予低分子肝素1次,藥量應用標準為5000 U/次,連續給藥3 d,手術開始前口服阿司匹林300 mg,連續給藥3 d,以后改為每天服藥100 g,并堅持長期服用[3]。
1.2.2 護理方式 對照組采用常規冠心病護理模式。觀察組采用針對性護理模式,主要措施為:(1)出現皮下血腫和穿刺出血現象的患者需要盡可能的縮短拔管的時間,對血腫和出血的位置進行積極有效的處理,對血腫處進行按壓,以達到促進腫塊消散的目的,對于有出血表現的患者應該對出血點進行沙袋壓迫止血處理4 h左右,沒有能夠自行吸收的腫塊,可以進行局部紅外照射和熱敷治療,對血腫的吸收可以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2)假性動脈血管瘤患者可以首先接受B超檢查,瘤體直徑在3 cm以下的患者,無需進行任何特殊處理,可以自行消除;瘤體直徑在3 cm以上的患者,應該實施超聲引導壓迫處理,使用超聲診斷儀探頭適度加壓,持續時間在30 min左右,使血流的通過量減少直至通道作用徹底消失為止。(3)有動靜脈瘺出現的患者,需要對其心率和血壓水平等相關指征數據給予密切的關注,如果患者出現心跳過速和血壓水平下降等現象,應該及時進行有效干預,大部分的動靜脈瘺可以自行閉合。(4)在對導致血管并發癥出現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和了解之后,可以保證手術準備工作更加充分,及時采取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使并發癥發生率降低,進而提高冠心病介入診療成功率,使患者的痛苦減輕。(5)冠心病介入診療術血管并發癥患者由于病程遷延,療效不理想,因此很容易出現疲勞和緊張等不良心理狀態,此時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展開必要的心理干預,通過積極主動的溝通交流對患者的內心世界進行了解,對患者進行必要的心理輔導和安慰,保證其有一個愉快且輕松的心理狀態,積極配合治療。必要時對患者的飲食進行干預,指導其科學飲食[5-10]。
1.3 觀察指標 選擇兩組患者術后出現血管并發癥的人數、冠心病病情治療效果、住院治療總時間、冠心病護理服務滿意度等指標進行對比研究。
1.4 治療效果評價方法 臨床治愈:冠心病癥狀表現經介入治療徹底消失,心電圖等相關檢查結果完全恢復正常;有效:冠心病癥狀表現經介入治療明顯減輕,心電圖等相關檢查結果有顯著改善;無效:冠心病癥狀表現經介入治療沒有減輕,心電圖等相關檢查結果沒有任何改善,或病情呈進行性趨勢發展[9]。臨床治療有效率=(臨床治愈+有效)/總例數×100%[11]。
1.5 冠心病護理服務滿意評價方法 患者出院當天接受問卷調查,為臨床護理服務工作打分,滿意為100分。80分以上為非常滿意,60分以上、80分以下為滿意,60分以下為不滿意?;颊邼M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12]。
1.6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患者年齡、住院時間等相關計量資料以(x±s)形式表示,采取t檢驗,計數資料采取 字2檢驗,P<0.05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4 住院治療總時間 對照組患者住院治療(13.86±2.47)d,觀察組住院治療(10.60±2.15)d,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3.2784,P<0.05)。
3 討論
冠心病介入診療術可以使血管發生病理學變化的具體位置和病變的嚴重程度和具體性質進一步明確,保證安全有效實現血管的疏通操作,使心臟的供血情況恢復正常,防止出現大面積心肌梗死,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手術操作過程中受到手術操作者和抗凝藥物作用等因素的共同影響,冠心病介入診療術在術后患者會出現血管并發癥[13]。
本次研究發現,導致冠心病患者在接受介入診療術的術后出現血管并發癥的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手術過程中操作不當或抗凝藥物應用不合理;(2)穿刺操作不熟練,反復多次進行,會導致出現假性動脈血管瘤;(3)血管穿刺不當,同時將動脈血管壁和相鄰的靜脈血管壁刺破;(4)對穿刺部位的壓迫時間過長;(5)患者長時間接受臥床治療;(6)患者年齡較大,血液循環功能下降;(7)血脂水平存在明顯異常[14]。在日常護理過程中,應該針對性上述原因,為患者提供更加有針對性的護理服務,防止血管并發癥的出現,使治療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
冠心病介入診療術后血管并發癥的病因較為復雜,術后科學的護理對于并發癥的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已有研究證實,做好充足的術前準備、術后對患者的病情變化進行密切的觀察,手術操作過程中嚴格按照規程進行,術后對恢復方案進行合理安排,對患者實施有針對性的康復理療等護理措施可使術后血管并發癥的發生得到有效的避免,提高了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15]。
在對冠心病實施介入治療的過程中,股動脈入路以及鞘毛細血管入路為常用冠心病介入診療術入路,如果采取股動脈入路時,在將鞘管拔出的過程中應采取手動壓迫方法對入路口的出血癥狀進行阻止,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該方法需要護理人員花費較大的醫療成本,同時會給患者增加負擔,帶來麻煩,對于患者的康復較為不利,因此檢測經血管縫合器或者是手腕式氣囊止血器對入路口出血癥狀進行處理,可以使術后血管并發癥的發生得到有效的避免。血管縫合器為目前臨床上一種新型的止血工具,血管縫合器的應用可有效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強度,降低了術后血管并發癥的發生率[16]。手腕式氣囊止血器為代替彈力繃帶的一種有效替代產品,在應用的過程中應注入一定量的氣體,術后逐步放氣實現止血的效果。該方法具有操作簡單,準確性高,止血到位等優勢[17]。endprint
在醫療服務過程中不單單包括醫生的治療與診斷,同時還包括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在過去傳統的醫療體系中經常將更多的關注放在醫生的治療以及診斷工作中,對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予以忽視,曾有學者指出,如果將醫療服務看作是硬服務,那么便可以將護理工作作為軟服務看待[18],在某些方面,軟實力所產生的效果可能要由于硬實力,因此臨床重視護理工作具有很大的必要性[19]。在實施冠心病介入診療術后血管并發癥的護理工作中,尤應對護理質量給予重視,高質量的護理不單單會涉及到患者的康復以及治療,同時還會對醫護人員甚至醫療機構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相關的醫院管理者需要以公共形象的高度以及長遠角度對護理工作質量予以看待以及審視,并對醫療護理服務工作予以不斷改進,對新的思路進行不斷開拓與開發,找到新型醫療模式下的護理難點和難題,積極采取有效手段取解決,以實現提高護理服務質量的目的,降低醫療成本,使醫療服務整體水平得到提升[20]。
綜上所述,在實施冠心病介入診療術進行治療過程中,因觀察不及時、手術操作不當等因素會引起諸多血管并發癥,以皮下血腫、出血、假性動脈瘤以及靜脈血栓形成等比較常見,對患者的身體健康以及生活質量會產生直接的影響。針對冠心病介入診療術血管并發癥患者實施必要心理護理、皮下血腫護理、靜脈血栓形成護理、假性動脈瘤護理等可使臨床護理質量得到顯著提高,降低血管并發癥發生率,對于改善臨床療效和預后,提高患者滿意度具有重要意義,值得關注并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茅文輝,潘立群.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血管成形術后應用鹽酸替羅非班的觀察與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2A):7-8.
[2]許慧,溫澄非.心血管介入治療致2種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7例[J].實用護理雜志,2003,19(4):10.
[3]楊志健.冠心病介入治療[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22-23.
[4]開月梅,夏春梅,石蘭萍.護理干預對急診冠狀動脈介入病人心理狀態的影響[J].護理研究,2005,19(3A):395.
[5]李菲,劉瑩,任紅,等.PTCA術后并發局部血腫的原因分析及護理24例[J].實用護理雜志,2002,18(9):12.
[6]趙書娥,趙莉,孫平.冠狀動脈介入術后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J].護理研究,2004,18(10B):1852-1853.
[7]韓雅玲,荊全民.經橈動脈途徑介入治療與診斷冠心病的進展[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4,24(1):7.
[8]蔡秀華,陳賢娣.心血管介入診療術血管并發癥的護理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07,2(11):1038-1040.
[9]馬玲玲,沈東,楊青.經股動脈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嚴重血管并發癥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9):846-847.
[10]張暉,林國芳.冠心病介入診療術后常見并發癥觀察及護理[J].中國醫學創新,2012,9(22):53-54.
[11]姚紅,艾娜,柯曉琴.經橈動脈和股動脈行冠心病介入診療術患者血管并發癥的預防和護理[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7,26(6):56l-562.
[12]龐霽娟,江珉,溫文韜,等.經皮橈動脈穿刺冠脈介入治療外周血管并發癥的護理[J].西南國防醫藥,2010,20(8):882-883.
[13]孫春霞.顏乾麟治療冠脈介入術后再狹窄經驗[J].中醫雜志,2008,46(8):583-584.
[14]鄔紅云,劉芳,王朝陽,等.靜脈留置針改進固定方法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3):58-59.
[15]張靜,蔡長華,馬虹.FloTrac檢測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搭橋術血流動力學變化[J].中國醫藥導報,2010,17(9):117-118.
[16]王永亮,穆林,陳佳緯,等.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病變程度與脈搏波傳導速度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醫藥導刊,2011,10(13):1142-1144.
[17]郭淑英,殷健.系統護理對冠心病患者焦慮和抑郁情緒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1,8(20):96-97.
[18]仝其廣,胡大一,徐留建,等.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對冠心病再發心血管事件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刊,2011,13(7):198-202.
[19]張暉,林國芳.冠心病介入診療術后常見并發癥觀察及護理[J].中國醫學創新,2012,9(22):53-54.
[20]武亞蕊,靳維華,王斌.不同冠脈重建策略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短期臨床療效比較[J].中國醫藥導刊,2010,12(6):911-914.
(收稿日期:2014-04-03) (本文編輯:王宇)endprint
在醫療服務過程中不單單包括醫生的治療與診斷,同時還包括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在過去傳統的醫療體系中經常將更多的關注放在醫生的治療以及診斷工作中,對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予以忽視,曾有學者指出,如果將醫療服務看作是硬服務,那么便可以將護理工作作為軟服務看待[18],在某些方面,軟實力所產生的效果可能要由于硬實力,因此臨床重視護理工作具有很大的必要性[19]。在實施冠心病介入診療術后血管并發癥的護理工作中,尤應對護理質量給予重視,高質量的護理不單單會涉及到患者的康復以及治療,同時還會對醫護人員甚至醫療機構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相關的醫院管理者需要以公共形象的高度以及長遠角度對護理工作質量予以看待以及審視,并對醫療護理服務工作予以不斷改進,對新的思路進行不斷開拓與開發,找到新型醫療模式下的護理難點和難題,積極采取有效手段取解決,以實現提高護理服務質量的目的,降低醫療成本,使醫療服務整體水平得到提升[20]。
綜上所述,在實施冠心病介入診療術進行治療過程中,因觀察不及時、手術操作不當等因素會引起諸多血管并發癥,以皮下血腫、出血、假性動脈瘤以及靜脈血栓形成等比較常見,對患者的身體健康以及生活質量會產生直接的影響。針對冠心病介入診療術血管并發癥患者實施必要心理護理、皮下血腫護理、靜脈血栓形成護理、假性動脈瘤護理等可使臨床護理質量得到顯著提高,降低血管并發癥發生率,對于改善臨床療效和預后,提高患者滿意度具有重要意義,值得關注并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茅文輝,潘立群.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血管成形術后應用鹽酸替羅非班的觀察與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2A):7-8.
[2]許慧,溫澄非.心血管介入治療致2種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7例[J].實用護理雜志,2003,19(4):10.
[3]楊志健.冠心病介入治療[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22-23.
[4]開月梅,夏春梅,石蘭萍.護理干預對急診冠狀動脈介入病人心理狀態的影響[J].護理研究,2005,19(3A):395.
[5]李菲,劉瑩,任紅,等.PTCA術后并發局部血腫的原因分析及護理24例[J].實用護理雜志,2002,18(9):12.
[6]趙書娥,趙莉,孫平.冠狀動脈介入術后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J].護理研究,2004,18(10B):1852-1853.
[7]韓雅玲,荊全民.經橈動脈途徑介入治療與診斷冠心病的進展[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4,24(1):7.
[8]蔡秀華,陳賢娣.心血管介入診療術血管并發癥的護理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07,2(11):1038-1040.
[9]馬玲玲,沈東,楊青.經股動脈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嚴重血管并發癥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9):846-847.
[10]張暉,林國芳.冠心病介入診療術后常見并發癥觀察及護理[J].中國醫學創新,2012,9(22):53-54.
[11]姚紅,艾娜,柯曉琴.經橈動脈和股動脈行冠心病介入診療術患者血管并發癥的預防和護理[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7,26(6):56l-562.
[12]龐霽娟,江珉,溫文韜,等.經皮橈動脈穿刺冠脈介入治療外周血管并發癥的護理[J].西南國防醫藥,2010,20(8):882-883.
[13]孫春霞.顏乾麟治療冠脈介入術后再狹窄經驗[J].中醫雜志,2008,46(8):583-584.
[14]鄔紅云,劉芳,王朝陽,等.靜脈留置針改進固定方法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3):58-59.
[15]張靜,蔡長華,馬虹.FloTrac檢測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搭橋術血流動力學變化[J].中國醫藥導報,2010,17(9):117-118.
[16]王永亮,穆林,陳佳緯,等.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病變程度與脈搏波傳導速度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醫藥導刊,2011,10(13):1142-1144.
[17]郭淑英,殷健.系統護理對冠心病患者焦慮和抑郁情緒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1,8(20):96-97.
[18]仝其廣,胡大一,徐留建,等.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對冠心病再發心血管事件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刊,2011,13(7):198-202.
[19]張暉,林國芳.冠心病介入診療術后常見并發癥觀察及護理[J].中國醫學創新,2012,9(22):53-54.
[20]武亞蕊,靳維華,王斌.不同冠脈重建策略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短期臨床療效比較[J].中國醫藥導刊,2010,12(6):911-914.
(收稿日期:2014-04-03) (本文編輯:王宇)endprint
在醫療服務過程中不單單包括醫生的治療與診斷,同時還包括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在過去傳統的醫療體系中經常將更多的關注放在醫生的治療以及診斷工作中,對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予以忽視,曾有學者指出,如果將醫療服務看作是硬服務,那么便可以將護理工作作為軟服務看待[18],在某些方面,軟實力所產生的效果可能要由于硬實力,因此臨床重視護理工作具有很大的必要性[19]。在實施冠心病介入診療術后血管并發癥的護理工作中,尤應對護理質量給予重視,高質量的護理不單單會涉及到患者的康復以及治療,同時還會對醫護人員甚至醫療機構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相關的醫院管理者需要以公共形象的高度以及長遠角度對護理工作質量予以看待以及審視,并對醫療護理服務工作予以不斷改進,對新的思路進行不斷開拓與開發,找到新型醫療模式下的護理難點和難題,積極采取有效手段取解決,以實現提高護理服務質量的目的,降低醫療成本,使醫療服務整體水平得到提升[20]。
綜上所述,在實施冠心病介入診療術進行治療過程中,因觀察不及時、手術操作不當等因素會引起諸多血管并發癥,以皮下血腫、出血、假性動脈瘤以及靜脈血栓形成等比較常見,對患者的身體健康以及生活質量會產生直接的影響。針對冠心病介入診療術血管并發癥患者實施必要心理護理、皮下血腫護理、靜脈血栓形成護理、假性動脈瘤護理等可使臨床護理質量得到顯著提高,降低血管并發癥發生率,對于改善臨床療效和預后,提高患者滿意度具有重要意義,值得關注并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茅文輝,潘立群.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血管成形術后應用鹽酸替羅非班的觀察與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2A):7-8.
[2]許慧,溫澄非.心血管介入治療致2種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7例[J].實用護理雜志,2003,19(4):10.
[3]楊志健.冠心病介入治療[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22-23.
[4]開月梅,夏春梅,石蘭萍.護理干預對急診冠狀動脈介入病人心理狀態的影響[J].護理研究,2005,19(3A):395.
[5]李菲,劉瑩,任紅,等.PTCA術后并發局部血腫的原因分析及護理24例[J].實用護理雜志,2002,18(9):12.
[6]趙書娥,趙莉,孫平.冠狀動脈介入術后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J].護理研究,2004,18(10B):1852-1853.
[7]韓雅玲,荊全民.經橈動脈途徑介入治療與診斷冠心病的進展[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4,24(1):7.
[8]蔡秀華,陳賢娣.心血管介入診療術血管并發癥的護理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07,2(11):1038-1040.
[9]馬玲玲,沈東,楊青.經股動脈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嚴重血管并發癥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9):846-847.
[10]張暉,林國芳.冠心病介入診療術后常見并發癥觀察及護理[J].中國醫學創新,2012,9(22):53-54.
[11]姚紅,艾娜,柯曉琴.經橈動脈和股動脈行冠心病介入診療術患者血管并發癥的預防和護理[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7,26(6):56l-562.
[12]龐霽娟,江珉,溫文韜,等.經皮橈動脈穿刺冠脈介入治療外周血管并發癥的護理[J].西南國防醫藥,2010,20(8):882-883.
[13]孫春霞.顏乾麟治療冠脈介入術后再狹窄經驗[J].中醫雜志,2008,46(8):583-584.
[14]鄔紅云,劉芳,王朝陽,等.靜脈留置針改進固定方法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3):58-59.
[15]張靜,蔡長華,馬虹.FloTrac檢測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搭橋術血流動力學變化[J].中國醫藥導報,2010,17(9):117-118.
[16]王永亮,穆林,陳佳緯,等.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病變程度與脈搏波傳導速度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醫藥導刊,2011,10(13):1142-1144.
[17]郭淑英,殷健.系統護理對冠心病患者焦慮和抑郁情緒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1,8(20):96-97.
[18]仝其廣,胡大一,徐留建,等.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對冠心病再發心血管事件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刊,2011,13(7):198-202.
[19]張暉,林國芳.冠心病介入診療術后常見并發癥觀察及護理[J].中國醫學創新,2012,9(22):53-54.
[20]武亞蕊,靳維華,王斌.不同冠脈重建策略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短期臨床療效比較[J].中國醫藥導刊,2010,12(6):911-914.
(收稿日期:2014-04-03) (本文編輯:王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