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燕+陳沙沙


連旱14年,一般人很難想象,這對一個人口迅速膨脹的大都市意味著什么。
缺水,成為懸在北京上方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讓這座城市的管理者繃緊神經。多年來,找水一直是北京市政府的頭等大事。
自身潛力已經挖掘得差不多了,從河北應急調水也不是長久之計,如今,北京翹首以盼的就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來水。
盼著這一灣清水的并不只是北京,天津、河北也開始了通水倒計時。
快了,快了,今年10月份通水的消息已經傳出,作為最主要的受水地,南來的江水會為這里的水資源帶來什么變局?為此,在通水前夕,《民生周刊》記者探訪了三地。
“三個窮兄弟”
北京市水務局供水處處長胡波至今記得那一天,今年的5月30日,緊張的調度讓他心有余悸。根據多年做供水工作的經驗,他知道一旦氣溫連續三天超過35℃,用水量就會創新高。那段時間已經持續高溫了,而5月30日最高氣溫達41℃。但恰好從河北調水的京石段水渠檢修,當日北京市區的供水能力因此從318萬立方米下降到298萬立方米。
胡波告訴記者,“如果那天的用水量超過298萬立方米,管網的壓力就會下降,降壓之后,原來能供到五樓的水,可能到五樓就沒有了。”
事實上,今年夏天,河南、山東的一些城市就出現過降壓供水。“但北京無論如何不能出現那種狀況。北京如果出現大面積停水,其影響是世界性的。”胡波強調。
幸運的是,在建的郭公莊水廠,按照工期安排有一個清水池已經完工,儲存了13萬立方米水,用于調蓄供水。5月30日下午3點多,豐臺科技園區域自來水管網出現了壓力下降,北京的供水部門決定開始把清水池的水往管網里打。反向供水導致管網壓力不均衡,要靠不同水廠同時配合。“當時我們在市自來水集團的調度室里一會開這個廠,一會關那個水。”胡波回憶。
那天用水量達306.5萬立方米,但北京市民并不知道,所有的供水工作人員度過了如此緊張的一天。
據北京市水務局統計,今年夏季以來,北京的日用水量連續7次創新高。北京市區每天最高供水能力是322萬立方米,但用水量常常逼近供水極限。如7月28日,用水量便達到310.4萬立方米。
“資源型重度缺水特大城市。”在描述水資源現狀時,北京被如此界定。數據顯示,1999年以來,北京年均降雨量480毫米,密云水庫年均來水2.7億立方米,為多年平均的28%,官廳水庫年均來水1.3億立方米,為多年平均的14%,年均形成水資源量約21億立方米。
北京的年均用水量為36億立方米左右,其中一半以上為地下水。以2013年為例,北京全市總用水量36.4億立方米,其中利用已建成的南水北調京石段工程從河北調水3.5億立方米,北京市地表水供水3.9億立方米,地下水及應急水源地供水21億立方米,再生水利用8億立方米。
1980年至1998年,北京人均水資源量320 立方米,但現在人均水資源量已下降到100立方米左右。
毗鄰的天津、河北的情況也好不了多少。目前天津的人均水資源為120立方米,河北是人均300立方米左右。而按照國際標準,人均水資源500立方米以下就是極度缺水地區。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看來,在水資源方面,京津冀是“三個窮兄弟”。多年來,三地因水產生了不少矛盾。
據中國科學院水資源研究中心副主任賈紹鳳回憶,密云水庫原來是給河北、北京、天津三地供水的。但是上世紀80年代發生了一次大旱,密云水庫就停止給河北、天津供水了。此后,因為密云水庫上游來水越來越少,北京與河北政府部門又多次協商,水庫上游由種水稻改種玉米,北京給予一定的補貼。
2008年以來,北京通過南水北調京石段工程累計從河北崗南、黃壁莊、王快、安格莊四座水庫調水16億立方米,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用水緊缺狀況。
自1983年引灤入津工程建成通水至今,天津累計從河北灤河流域調水200多億立方米。據天津市水科院總工程師周潮洪透露,引灤水自1999年以來,來水量明顯衰減,潘家口水庫蓄水嚴重不足。2000年以來,天津已被迫10次實施引黃濟津應急調水,才保證了城市用水。為引灤水的問題,近年河北天津兩省市也經常談不攏。“談不攏時,水利部、環保部、財政部、海河水利委員會就來協調,協調完了也沒執行”。
“三地協調,矛盾很明顯,一個是價格問題,一個是都缺水。”北京一位資深的水務人士告訴《民生周刊》記者。
優化供水格局
干渴的京津冀都在盼著南水北調的這一灣清水。
為了迎接江水,北京已經布局了10年之久。2003年12月30日,南水北調中線京石段應急供水工程開工建設,2008年5月具備通水條件。配套工程“三廠一線”(自來水九廠、田村山水廠、自來水三廠、團城湖至自來水九廠聯絡線)也同步完工。
目前,包括6項輸水工程、3項調蓄工程、11項水廠工程及智能化管理系統的配套工程也即將竣工,沿著北五環、西四環、南五環、東五環形成了一條供水環路,多條輻射狀分水支線與各個水廠相通。
根據《北京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總體規劃》,至2020年,北京將實現密云水庫、地下水源與外調水源“三水聯調”,形成“26213”供水格局。
“通過建設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優化完善了城市供水格局。”北京市南水北調辦公室主任孫國升告訴《民生周刊》記者。
原來北京城區主力水廠主要分布在東、西、北三個方向,城南地區沒有大型水廠,導致城南地區供水壓力不足,水質較硬。郭公莊水廠落戶豐臺區后,這種現象將得到根本的改善。
密云水庫一直以來被視為北京的生命之水、精神支柱,但多年來一直入不敷出。南水北調來水到達團城湖后,將經過9級泵站加壓,“倒流”到密云水庫。“我們既要發揮原有水利設施又要激活它。如果把密云水庫的水逐步地蓄起來了,就可以做到多年調節了。”孫國升說。endprint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后,北京主要自來水廠將實現雙水源供水,新增水廠供水規模 261萬噸/日,城市供水保證率由75%提高到95%以上。
進京江水將為中心城和新城20座自來水廠提供水源,與北京市現有城市供水系統聯網后,供水范圍將達到6000平方公里,基本覆蓋北京市平原地區,涉及除延慶以外的15個區縣。南水北調來水占城市生活、工業新水比例將達到50%以上,成為北京的主力水源。
地下水的開采量將大幅度減少。據北京市水務局統計,2012年,北京市共有城鎮自備井13000 眼,其中城六區有6550眼。胡波表示,目前水務局已經著手在市區開展置換工作,正在制定置換名單。
“未來,不僅要回補地下水,還要建立起地下水儲備制度,逐步恢復河湖生態。”孫國升表示。
天津、河北也于今年形成了地下水壓采方案,在引入江水后,逐步壓采、回補地下水。
天津市水務局水資源處工程師趙巖告訴記者,南水北調中線通水之后,天津的供水格局在城市會有一個重大改變,地下水將只作為備用水源,引江水和引灤水聯合保障城市,淡化水和再生水以特殊的用途繼續發展。農村生活也將減少深層地下水的開采,由城市的管網延伸或新建一些集中的供水工程。在天津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全部建成后,將形成以一橫(濱海新區供水工程)、一縱(現有的引灤工程)為骨干的水資源配置工程網絡。
8月14日,天津市政府正式批復了《天津市地下水壓采方案》。到2015年,天津市深層地下水年開采量控制在2.02億立方米以內;到2020年,在鞏固城區地下水壓采成果的基礎上,將地下水壓采工作重點從城區轉移到非城區,使深層地下水年開采量控制在0.89億立方米以內。
據河北省水利廳透露,《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方案》已初步完成編制,今年在4個市開展試點。根據方案,到2017年河北省將建成引江、引黃等地下水壓采替代水源工程,地下水超采量減少38億立方米以上,壓采率達到74%。
統籌發展
“南水北調越重要,北京越不安全。”在即將通水之際,孫國升卻有著讓人意外的冷靜。“你全靠著南水北調,出一點非正常現象全城就大癱瘓了。”
據他分析,天津有四條外調水線路,海水淡化也納入了國家戰略,河北有三條外調水,而北京目前只有南水北調中線。
“南水北調東線應該通到北京,作為北京一個戰略保障。都已經到河北和天津了,怎么就不能到北京呢?”孫國升建議。
目前的配套規劃是根據1992年國務院批準的供水規劃做的,并與北京市的總體規劃相銜接。2005年頒布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顯示,2020年,北京市總人口規模規劃控制在1800萬人左右,但2013年北京常住人口便已超過2100萬。
“各類指標都變了,城市發展太快了。我們按照92版的總體規劃要的水,吃大虧了。”孫國升感嘆。
為此,北京市南水北調辦正在做后續規劃,明確到2030年的工程建設任務。據孫國升介紹,后續規劃以北京城市供水的安全保障為核心。還會考慮兩個方面,一是北京的用水紅線(國家已批準到2030年北京的年用水總量是52億立方米),二是京津冀水資源的統籌。
在后續規劃中,北京應實現外調水多源保障,利用現有水利工程和河湖水系特點實現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均有調水工程。“除了南部中線線路之外,東線和西線需要國家領導,北線需要京津冀統籌。重點還應努力讓干涸多年的永定河濕潤起來,打造晉冀京津四省市生態通道。”孫國升說。
“京津冀三地的水資源分配不應該是掠奪式的,應該視作一個區域,共同享有,共同利用。”河北省水利科學研究院水資源所所長潘增輝向《民生周刊》記者強調。
他認為,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執行之初,就必須在戰略和規劃的層面對整體水資源進行充分的論證。要體現水資源的剛性約束,要納入制度管理,以水定城、定人。
他強調,目前仍有一些地區,在規劃很多工業園區、開發區時還是像以前一樣“畫個圈”,只考慮怎么招商引資,不考慮水資源和水環境的承載能力。他擔心,南水北調水來了之后,如果沒有進行合理利用,將產生更多的水污染問題。
9月11日,水利部在新聞通氣會上宣布,《京津冀協同發展水利專項規劃》正在編制過程中,目前初稿已完成。據參與《規劃》編制的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李原園透露,隨著規劃的制定和實施,三地在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水資源調控、水環境監管等方面的標準將逐漸趨同。
按照《規劃》,京津冀將構建水資源統一調配管理平臺,實行水量聯合調度。到2020年區域水資源超載局面得到基本控制,地下水基本實現采補平衡。
周潮洪對《規劃》十分期待,“如果提到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層面去協商,相信很多事情落實起來會更容易些。”
(實習生楊玉玲對本文亦有貢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