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平

“非常遺憾,中職、高職冠軍選手不能同時登臺亮相。”日前,交通運輸部人事教育司有關負責人公開批評全國職業院校汽車維修技能大賽中、高職組被部門和行業組織分而治之、多頭管理亂象時說,這對于交通運輸行業人才培養與青年學生成長成才有害無益。
我國機動車保有量到2013年底達2.5億輛,其中汽車保有量1.37億輛,市場對汽車運用與維修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
“技能大賽是人才選拔培養的重要方向標與檢驗平臺。”知情者透露,關于全國職業院校汽車維修技能大賽話語權的問題,涉及教育部、交通部、機械工業教育發展中心;而對參加世界技能大賽選手選拔權進行博弈的,則集中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等部門和機構。
有關部委及行業組織到底為何而爭,深層次的因素是什么?
南北兩場賽 揭開兩個“爹”
6月中旬,全國職業院校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能(中職組)大賽在無錫舉行,而全國職業院校(高職組)汽車檢測與維修、汽車營銷大賽則在長春進行。
一位關注汽車人才培養的人士說,中職組比賽連續主辦了7屆,業界影響力越來越大,今年還誕生了全國首位女汽修冠軍、首位藏族汽修冠軍。而高職組比賽今年為第三屆,觀眾較往屆少了很多,并成為業界“吐槽”對象。
依據教育部有關規劃,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各賽項施行申報、遴選制度,由各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及有關單位提出申請,經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部分職業院校初審、專家評審、賽項設計團隊答辯、大賽執委會審核公布。
記者獲悉,中職組比賽由教育部聯合有關部門主辦,全國交通運輸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江蘇省教育廳等承辦;高職組比賽同樣是教育部聯合有關部門主辦,承辦、協辦單位分別是吉林省教育廳、機械工業教育發展中心等。
那么,全國交通運輸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機械工業教育發展中心是如何與學生汽車大賽扯上關系的?這得從職業教育“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三原則說起。教育部根據“三原則”牽頭成立了53家“行指委”、6家“教指委”。這些組織受教育部委托,由行業主管部門或行業組織牽頭組建和管理,對相關行業(專業)職業教育教學工作進行研究、咨詢、指導和服務,指導本行業職業教育與培訓工作。
全國交通運輸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設在交通部人教司,主任委員為該司負責人;全國機械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則設在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培訓部(即機械工業教育發展中心),主任委員為機械工業教育發展中心原主任。
“因此,不可避免地在汽車職業教育領域及學生技能大賽中,出現了認交通部還是認機械工業聯合會為‘爹的‘拉鋸戰。”知情者透露。
話語權交鋒由來已久
接受記者采訪時,機械工業教育發展中心主任陳曉明并不回避學生汽車大賽語話權爭奪的問題。他說:“汽車前市場管制造,后市場管維修、銷售的模式,與現在汽車產業升級、制造與服務并重發展趨勢不適應。”
陳曉明認為,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下轄專業協會),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交通運輸部主管),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民政部注冊登記)等行業組織分屬不同部門,這是歷史造成的,不符合市場規律,不適應汽車產業運營管理體系。
機械工業教育發展中心前身是原機械工業部教育司,上世紀90年代國家機構改革后負責行業教育培訓工作。陳曉明說,面對汽車主機廠從制造業向制造與服務領域延伸及綠色汽車發展的趨勢,學生汽車大賽不能按計劃經濟思維設計,應按完整產業鏈所需要的能力設計,不光高職組汽車大賽由該中心主導,中職組汽車大賽也應合并統一組織、設計。
對于這種大賽設計格局與趨勢,交通部表示“反對”,并給出理由:國務院法規、中央編辦批復交通部“三定”職責(中央編辦發〔2013〕133號),均明確交通運輸部門主管全國機動車維修業。全國交通運輸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也設在本部門。2013年交通部、教育部還聯合簽發在職業院校交通運輸類專業推行“雙證書”制度的實施意見。
尤其是參加今年2月國務院常務會議,以及結合6月份國務院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交通部部長楊傳堂批示說,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推動交通運輸職業教育發展是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
“從行業發展及中高職銜接,交通運輸類應用型本科、專業碩士人才培養角度,專業目錄、技能大賽等應放在同一個類別進行科學研究與制定。”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院長王怡民說。
現在交通運輸類中職專業、高職專業分別歸全國交通運輸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機械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指導,造成中高職專業、課程不對接,甚至出現同質化競爭,直接受影響的交通運輸高職院校33所,在校學生29萬人;中職學校120多所,在校學生40萬人。
3年前開始,有關方面就圍繞機動車維修類專業歸屬、學生汽車大賽話語權等展開了交鋒。去年9月,在教育部召開的各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會議上,交通、機械“行指委”就有爭議的地方。有關部門表示,會上能協商的就協商解決,不能協商解決的可以提交書面意見。交通“行指委”提交書面意見后一直沒有下文。
今年以來,交通部人教司依法履行職責,除人教司領導主動走訪教育部職成司領導外,還以正規渠道向教育部職成司發函,商請解決中、高職學生汽車大賽“一分為二”等有關問題。
據透露,目前,教育部修訂的高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征求意見稿)中,機動車維修類專業已劃至全國交通運輸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指導。但是,對高職組汽車大賽歸屬問題,態度不明確。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人社部關于參加世界技能大賽選手選拔工作,又刺痛了教育部以及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等。據了解,2015年世界第43屆技能大賽將在巴西舉行,中國將再次組團參加。endprint
有著“技能奧林匹克”之稱的世界技能大賽始于1950年,每兩年舉行一次,選手年齡要求在22周歲以下。中國從2011年開始組隊參加。教育部方面認為,作為世界技能大賽的一支新勁旅,中國代表隊選手的選拔、培訓工作應依托行業企業,并與全國職業院校學生技能大賽有機銜接,達到一致對外、為國爭光的目標。
現實的情況是,全國每年有3000萬中高職在校生,大部分在校生的年齡在16~21歲間,2014年有1萬多名選手參加了12個專業大類、95個項目比賽。作為中國技能人才主力軍的職業院校學生群體,因有關部門把世界技能大賽中國代表隊的大部分選拔、集訓基地設在技工學校、技師學院和部分企業,令學生難以企及世界技能大賽這一舞臺。這能真正代表中國的技能水平嗎?知情者質疑:“畫地為牢,生怕國家對選手的補貼、獎勵旁落他人。”
在第42屆世界技能大賽一個項目比賽中,中國選手的速度比德國選手快,最后卻是德國選手獲勝。裁判的理由是,中國選手布線不規范,德國選手布的線是水平線。
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會長孫守仁說,該協會擁有國內一流的專家資源及世界技能大賽汽修項目裁判等,他們主動找到人社部能力建設司對接,希望參與并承擔我國參加世界技能大賽汽修項目選手的選拔與訓練指導工作。不過,并未得到對方的積極響應。
職教面臨各自為政考驗
“對全國職業院校學生汽車大賽中高職分設存在的爭議問題,教育部不裁決,機械工業教育發展中心抓住不放。”知情者透露。
記者查閱人社部發文的2014年中國技能大賽安排表發現,教育部主辦的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沒有列入國家級一類、二類競賽目錄,獲獎選手不能授予“全國技術能手”榮譽稱號,不能獲得晉升一級職業資格的獎勵。至于具體原因,人社部方面讓記者去問教育部。
其實,要解開這些“結”也很簡單,教育部根據國務院法規、中央編辦批復交通部“三定”職責,把交通運輸類高職專業、高職學生汽修大賽劃至全國交通運輸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指導、組織;人社部參加世界技能大賽中國代表隊選手的選拔、集訓工作可把全國職業院校的資源整合進來,讓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獎選手直接參加世界技能大賽中國代表隊的選拔。知情者說,至少目前還沒有看到這些積極變化。
“國內類似問題很多,政府、行業組織、行業學校錯位、失位、越位的事也不少。到底是以部門利益為大,還是以學生成長與人才培養為大?有關部門就是喜歡單干,根在利益上,難點在政府部門,要解決這個問題涉及現代治理體系與能力建設。”陳曉明說。
雖然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寫入了黨的十八大報告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但據參加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的人士介紹,在高規格的會議上,有關部門還提出建立“現代職業培訓體系”,細致到課程怎么開設等內容。作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一部分還差不多,如果另搞一套“現代職業培訓體系”就顯得調子不一致。
部分職業院校校長表示,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召開后,整個職業教育戰線人員異常興奮,以為困擾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一些歷史性難題會迎刃而解。
現在看來,一切如故。
現代職業教育發展離不開行業指導與產教融合,國家有關部委、行業組織連學生技能大賽話語權都爭得不可開交,何談去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機械教育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種狀況對事業發展和人才培養的害處,你懂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