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瀕水臨海,歷來是臺風、洪澇、大潮等自然災害多發地區,其沿江的數十公里防洪堤是溫州城區百余萬群眾的生命安全防線。然而,沿江防洪堤上的13個旱閘,卻長期無人管理,嚴重威脅城區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去年“菲特”臺風來臨時險釀大禍。
2013年10月27日,溫州市人大常委會與溫州電視臺合辦的《人民問政》欄目播出了《“菲特”臺風拷問溫州城防工程》專題,從事后反思的角度,分析沿江防洪堤13個旱閘口長期處于監管盲區的問題。節目中,省、市人大代表王茂法直言不諱:因為涉及的主管部門、使用單位較多,再加上相關單位責權不清晰,極易出現扯皮、推諉現象,給旱閘口管理埋下了極大的安全隱患。
走出演播室后,王茂法總覺得這件事情不能光說不練,這可是攸關百萬溫州百姓性命的大事。
在隨后3個月時間里,他與市水利局、溫州港集團等部門進行了溝通,多次實地走訪沿線百姓。2014年2月,他向溫州市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提交了《關于加強城區沿江防洪堤旱閘管理的建議》,要求明確相關單位對沿江防洪堤預留13個旱閘的建設、管理、維護問題的責權,確保沿線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齊力堵住城防“缺口” 確保群眾安全度汛
4月4日下午,溫州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四套班子聯合召開建議提案交辦工作會議。其中,《關于加強城區沿江防洪堤旱閘管理的建議》交由市水利局主辦,市交通運輸局、溫州海事局、溫州港集團、鹿城區政府協辦。
回想起與水利局經辦人員的第一次電話聯系,王茂法表示理解,“建議涉及面廣,也是陳年舊賬。讓市水利局作為牽頭單位,去協調其他幾家正縣級單位,確實難度很大?!?/p>
市政府辦公室在聽取市水利局的匯報后,立即明確由市水利局代表市政府出面協調建議辦理。
4月11日,市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和市水利局聯合召開專題會議,明確由溫州港集團、鹿城區旅游局和溫州明珠游艇有限公司作為市區防洪堤沿線13個旱閘的業主,負責承擔旱閘開口的日常運行管理和防汛安全責任;鹿城區防辦負責指導督促各業主單位根據預案明確相關防汛責任人,落實防汛物資、設備和搶險隊伍等,在險情發生時協調當地鄉鎮(街道)、協助各業主單位做好搶險救災和必要的人員轉移工作;市港航局和海事局作為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和市防指成員單位,負責指導和督促各相關碼頭業主落實防汛安全責任。
4月14日,市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和市水利局再次召集相關責任單位人員到現場逐一落實各個旱閘的管理責任。
4月17日,市政府秘書長謝樹華專程到現場督促落實,明確由各相關業主根據市水利局提出的具體旱閘封堵改造技術方案,開展具體的改造工作,所需建設資金由市政府補助50%,必須確保旱閘封堵改造的質量和進度。
5月底,王茂法欣喜地得知,13個旱閘開口封堵和改造工作已全部完成,相應的閘門板和沙袋也已到位,具備安全度汛能力,旱閘管理工作得到切實加強。
“趕在汛期來臨之前,13個旱閘的建設、管理、維護工作全部到位,這對于沿岸百姓來說,真是天大的好事啊!”6月22日,王茂法收到《溫州市水利局關于溫州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324號建議的答復函》,他激動地說:“建議答復只是起點,不是終點,建立起防洪抗臺的長效機制才能真正讓老百姓在臺風天睡個安穩覺。臺風季節馬上到了,我還會繼續跟蹤,為明年的人代會建議搜集資料。” 孔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