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目前我區的縣級中等專業教育主要面臨哪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區近期出臺了什么政策予以解決?
答:目前,我區縣級中等專業學校辦學條件薄弱,體制機制不暢,吸引力不強,質量有待提高,還不能適應產業發展的新需要,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職業教育的新期盼。針對這些問題,我區近期出臺了《廣西壯族自治區縣級中等專業學校綜合改革計劃》(以下簡稱《計劃》),加快推進我區縣級中等專業學校綜合改革。
問:《計劃》設立了怎樣的改革目標?提出了哪些改革任務?
答:《計劃》提出,2014年,全面啟動縣級中等專業學校綜合改革,招生規模明顯擴大,辦學體制機制改革取得明顯突破。到2017年,按照國家辦學標準和要求,基本形成“各具特色、多元立交、產教融合、適應需求、充滿活力”的縣級中等專業學校辦學新格局。到2020年,將縣級中等專業學校建設成為我區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支撐力量。
《計劃》提出以下9點改革發展任務:一是編制縣級中等專業學校發展規劃;二是擴大招生規模,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三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四是創新辦學體制機制;五是改革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六是實施“9+3”教育精準扶貧計劃;七是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八是提高學校信息化水平;九是開展多種形式的繼續教育。
問:縣級中等專業學校如何創新辦學體制機制?
答:針對縣級中等專業學校辦學體制機制不暢的問題,《計劃》提出要創新辦學體制機制。
一是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引企入校、校辦企業、辦校進廠、企業辦校等多樣化合作模式。廣泛吸納行業企業的課程設置意見,將企業管理、企業文化、愛崗敬業等企業課程引入學校。實現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
二是推進職普融合、與城市職校聯合辦學和中高職銜接。廣泛開展初中職業教育滲透,初中學校要利用勞技課時普遍開設職業教育課程;縣級中等專業學校接收從初中三年級第二學期轉入的初中學生,在幫助其繼續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相關課程的同時,增設職業指導課程和專業技術課程,并積極引導其繼續接受中等職業教育。積極推進縣級中等專業學校與普通高中融通辦學、與城市職校聯合辦學、與高職院校貫通辦學。
三是積極探索開放辦學新途徑。鼓勵縣級中等專業學校與區內外有實力的職業院校和企業合作辦學。探索發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縣級中等專業學校,允許以資本、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參與辦學并享有相應權利。支持優質職業院校、行業企業、科研機構、社會組織等與縣級中等專業學校組建跨區域職業教育集團,擴大優質職業教育資源,促進教育鏈和產業鏈有機融合??h級政府可以通過委托管理、合作共建、地方建校集團運營等多種方式支持縣級中等專業學校參與職業教育集團。
問:如何改革中等專業學校的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
答:《計劃》指出,各設區市人民政府要加強轄區縣級中等專業學校和城市職業學校的專業設置統籌,優化專業布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加強對縣級中等專業學校專業建設工作的領導,組織有關行業主管部門和重點企業與學校共同研究服務產業發展的專業設置工作、“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課程體系建設工作。集中力量支持學校辦好1—2個服務區域重點產業和社會事業發展需要的骨干專業、1—2個適應農村改革和農業現代化需要的涉農專業,努力辦好2—3個服務農村新生勞動力轉移就業、扶貧富民和民族文化傳承創新需要的特色專業。按照《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08〕8號)和國家頒發的指導性專業教學計劃,構建靈活開放的課程體系,科學編制教學班級,科學設置綜合基礎課、專業理論課和實訓課,科學確定文化課與專業課比例。
問:如何加強縣級中等專業學校的教師隊伍建設?
答:《計劃》要求縣級中等專業學校按照專業課教師占專任教師60%以上、“雙師型”教師占專業課教師60%以上的政策,突出加強專業課教師特別是“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并從4個方面建立和完善加強縣級中等專業學?!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新機制。
一是推行人事分配新機制。改進學校績效工資管理方式,在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內,經廣泛征求職工意見并通過職工代表大會決議,報主管部門同意,并向同級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備案后,可提高學校獎勵性績效工資占當地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水平控制線比例。
二是引入用人新機制。建立適應職業教育辦學特點需要的靈活用編用人制度,在中等職業學校臨時性的聘用教師編制定額內,通過學校向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用人計劃,教育行政部門報同級編制、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備案的方式,由學校自主聘請行業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和社會能工巧匠擔任專兼職專業教師。采用多種方式調劑空余編制和崗位用于充實“雙師型”教師隊伍,不斷提高優秀專業教師、“雙師型”教師在教師隊伍中的比例。實施教師定向免費培養計劃和特崗計劃,為學校培養和安排“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專業課教師。建立全區“雙師型”教師信息資源庫,探索建立培養培訓、資格認證、聘任管理新機制。
三是落實社會服務激勵機制。鼓勵學校面向市場需求多種形式開展科技開發經營、技術服務和職業培訓并取得合法收入,允許學校按績效工資發放有關辦法從其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納入獎勵性績效工資發放,或進行自主分配,用于支付本校教職工開展科技開發經營、技術服務和職業培訓的課(勞)酬,以及教師到企業管理學生實習、開展招生就業等方面工作的補助。
四是構建培訓激勵機制。實施國培、區培計劃,免費為學校培訓教師,提升在崗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教學水平。實施中職學校名師工程,充分發揮名師對縣級中等專業學校教師的輻射作用。各學校要以“傳幫帶”“名師工作室”“請進來”等多種方式組織開展教師校級培訓;以“走出去”方式加強教師進修培訓,安排專業教師每2年不少于2個月的企業實踐。
問:辦學成績突出的縣級中等專業學??上硎苣男┆勓a政策?
答:《計劃》提出建立分類考評獎補新機制。2014—2017年,自治區在教育發展資金中每年安排不低于2億元的縣級中等專業學校綜合改革獎補資金,實行分類指導、獎補分開、獎優扶先,調動各級政府辦學積極性。
一是補助各地推進縣級中等專業學校綜合改革。2014—2017年,自治區每年安排每縣不低于100萬元的推進縣級中等專業學校綜合改革補助經費,用于加強縣級中等專業學?;A設施建設。補助資金向經濟基礎和教育基礎薄弱的地區傾斜,向專業建設特色鮮明的學校傾斜。先啟動先補助,不啟動不補助。
二是獎勵各地爭優創先。2014-2017年,自治區每年安排項目經費獎勵,對縣級中等專業學校綜合改革實行分類考評、分類獎勵。考評內容主要包括招生送生情況、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情況、辦學條件改善情況、畢業生就業(含升學)情況、特色專業建設情況、培訓工作開展情況等6個方面。每年對綜合考評優秀的前10名,每縣(市、區)給予不低于4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基礎薄弱、進步顯著的前10名,每縣(市、區)給予不低于2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某單項改革在全區領先的前10名,每縣(市、區)給予5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自治區縣級中等專業學校綜合改革經費獎補辦法由自治區教育行政部門和財政部門另行制定。
《計劃》鼓勵各地創新獎補機制。各市、縣(市、區)要因地制宜通過資金、項目扶持等方式,加大對轄區縣級中等專業學校綜合改革的獎勵補助。
問:如何激勵高職院校與中職學校、城市職業學校與縣級中職學校的結對幫扶?
答:《計劃》提出建立結對幫扶激勵新機制。一是創新結對幫扶方式。高職院校可通過在縣級中等專業學校設立中專部的方式開展中高職貫通辦學,城市職業學校可通過在縣級中等專業學校設立分?;蚪虒W點的方式開展合作辦學。鼓勵高職院校和城市職業學校通過管理、課程、師資、設備“四下鄉”方式結對幫扶縣級中等專業學校辦學,通過選派管理干部到縣級中等專業學校掛任校領導和接收“校長掛職、干部跟班、教師進修”等方式提高縣級中等專業學校辦學水平。二是激勵開展結對幫扶。2014—2017年,自治區對合作辦學和結對幫扶成效顯著的高職院校每年給予200萬元獎補。同時,優先安排其招生計劃,優先推薦國家項目和改革試點,優先安排自治區項目和改革試點。對合作辦學和結對幫扶成效顯著的城市職業學校,自治區優先安排示范特色專業及實訓基地等項目,優先推薦國家職業教育項目。
問:“招生難”一直困擾著縣級中職學校的發展,那么該如何鼓勵學生就讀縣級中職學校?
答:《計劃》提出要完善鼓勵學生就讀中職學校的政策體系。一是完善學生資助政策。從2014年秋季學期起,自治區實行中職學校學生學費全免政策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應屆初中畢業生報讀縣級中等專業學校接受全日制中等職業教育全部免交學費,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每生每年給予1500元生活補助,對繼續升入高等職業院校就讀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每生每年給予2000元學費補助。二是暢通學生就讀通道。實行初中畢業生免試注冊升入縣級中等專業學校學習制度、縣級中等專業學校畢業生對口升入高職院校和本科院校學習制度、高職院校畢業生對口升入本科院校學習制度、縣級中等專業學校與普通高中在校生相互轉學制度。逐步擴大本科高等學校和??聘叩嚷殬I院校招收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規模,為縣級中等專業學校畢業生接受不同層次高等職業教育提供更多升學機會和多種升學路徑。
問:如何落實推進縣級中等專業學校綜合改革的責任?
答:《計劃》明確提出,縣級人民政府是舉辦縣級中等專業學校的責任主體,要把縣級中等專業學校綜合改革工作納入縣級教育改革發展領導小組的議事范圍,定期研究解決重大問題,負責組織制定和落實縣級中等專業學校綜合改革實施方案。把縣級中等專業學校綜合改革工作列入各級政府目標責任考核范圍,將督導檢查結果向社會公告并作為自治區經費獎補的主要依據。此外還應加強輿論宣傳,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職業教育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