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鐘哲
日前,有網友在四川南充某論壇上發帖稱,南充有些家長為了孩子能在片區內讀書,給南充市教育局局長下跪,并隨文附上照片。帖文發出后,引發網友的圍觀并發表評論,有的感嘆“現在讀書也太難了”,有的質疑“若是在片區,為啥要下跪呢”?(7月24日 四川在線)
有道是“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了孩子能夠上好一點的學校,家長不惜做出下跪這樣的屈辱舉動,可謂“其情可憫”。盡管說這樣的方式不可取,但其背后所反映出的問題必須引起重視。
客觀而言,作為當事方的南充市教育局確實是按照教育部“優質初中納入多校劃片招生范圍”的規定開展工作。據媒體事后調查,南充高中初中部2014年計劃招生400名,其中嘉陵區70名(因校址在嘉陵,所以有所傾斜)。而因為入學名額確實有限,所以對于劃片區域中的189名學生,只能采取公開抓鬮的方式確定70名就讀人選,其余學生統籌安排到陳壽中學、嘉陵一中、嘉陵二中等公辦學校就讀。這些下跪的群眾,絕大多數都是未被“抓中”的學生的家長。
這樣看來,導致家長“下跪擇校”的原因,根源在于教育發展不均衡、優質教育資源太少,而矛盾激發點很大程度上在于“抓鬮未被抓中”這一點上。
不要片面批評家長不講理、不遵循規則。讓孩子接受優質教育,是每一位家長的意愿。面對家長的期盼,政府部門必須有所作為。那么,在目前優質教育資源匱乏的情況下,是否就一點辦法也沒有,只能強行執行“就近入學”制度?未必,“大學區”或許是一個值得借鑒的經驗。
所謂“大學區”,是指在縣(區)域的中小學中,由教育行政部門指定一所優質學校為學區長,吸納3到5所同類型、同層次的學校組建成一個大學區。通過優質學校帶動,促進其他學校共同發展。實施“大學區管理制”后,薄弱學校能更好地引進先進教育理念、教學手段,學習其他學校的長處。更重要的是,通過教師交流,學生和優秀教師就有了更多直接接觸的機會,學生能直接聆聽優秀教師的授課。如此資源共享、教師交流、同步發展、共同提高,就為學生公平地享受教育資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一句話,“公平”是“大學區管理制”的靈魂,是解開目前矛盾的一把鑰匙。
當然,要緩解家長的“擇校”焦慮,除了借鑒類似“大學區”這樣的方式外,還應該強調執行制度的透明化和公開化。對于所制定的相關規章制度,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尤其要帶頭執行。在短時間內不能改變教育現狀的情況下,一切暗箱操作的私下交易,都將制造另外一種形式的不公。因此,政府部門應該以身作則,杜絕出現“關系生”“條子生”,以緩解家長的焦慮,維護基本的公平。
從根本上說,下決心取消各類“重點學校”,一視同仁地考慮各義務教育學校的長遠發展規劃,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才是解決“擇校”問題的妙藥。順帶說一句,在政府部門有所作為的同時,家長也應逐漸轉變觀念,不必過分片面追求所謂的“名校”,自覺配合執行政府部門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各項政策。
(責編 歐金昌)
看了本期教育時評的文章,您是不是也有話要說呢?或者對別的教育事件,您也有自己的觀點?歡迎留言或投稿:gxjydd@126.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