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偉
摘 要:中國傳統繪畫凝聚了中華民族的智慧,是經過長時間積淀下來的傳統性藝術,體現了我國人民的才能、智慧與辛勤,是我國的珍貴財富。中國傳統文學藝術創作中意境的創作占據著主要地位,是藝術界的最高境界,也是古往今來我國繪畫藝術家們的追求目標。本文主要介紹了意境在中國傳統繪畫中的體現,并分析了影響中國繪畫意境的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
關鍵詞:繪畫的意境;主觀影響因素;客觀影響因素
0 引言
中國傳統繪畫強調的是意境美,通過意境欣賞者能夠領會到畫中之情、畫中之景。例如,身臨其境一般,感受畫家的所思所想,使得欣賞者與作者達到視覺上的共鳴。畫中所具有的獨特意境需要借助一定的意象來表現出來,使得創作者的思想情感能夠得到傳達,從而實現創作的目的。一般,評價一個繪畫作品是否具有藝術美,是通過判斷該作品是否具有意境來評價的。這也是判斷一個中國繪畫作品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1 中國傳統繪畫中意境的體現
創作者通過靈活使用藝術技巧創作出滿足自己內在精神需求的充滿畫面意境的藝術作品。[1]意境使得中國繪畫具備了二重結構的審美意識,體現的是主觀精神并再現了客觀事物藝術,將情與景、意與境相互統一,構成中國繪畫的意境美。中國繪畫意境不僅表現除了繪畫者繪畫時的情與景,同時還表現出了藝術家的審美觀念以及審美理想,體現的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創作者將自己的內在精神與藝術技巧巧妙地結合起來,創作出具有畫面意境的優秀作品。宋初畫家王曉和李成共同完成的《讀碑窠石圖》作品中,描繪的是一位騎士因在旅途中看見古碑而停下來仰觀的故事。畫面中廣闊無垠的原野,荒寒貧瘠的土地,在古碑旁邊盡是枯藤老樹昏鴉,隨呈現的是一副蕭條的景色,但是這些生物卻依舊頑強的生長著。作者通過借助整幅的景物畫面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烘托了作者的內心世界,體現了頑強而又堅韌的精神。欣賞者結合景色的描寫,聯想到無情歲月的流逝,不禁潸然淚下,這是一幅感人的作品,通過欣賞作者對景色的描寫,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北宋有畫家使用筆蘸水墨,橫落紙面的方法,借助墨與水的相互滲透作用,營造一種模糊的效果,來體現江南的煙云彌漫、雨霧迷蒙特點,體現的是平淡天真、意趣高古的意境。[2]此畫法拓寬了中國山水畫的繪畫技巧,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將山水畫的另一番意境呈現在欣賞者面前。例如,《九峰雪霽圖》中采用的也是類似的創作方法,畫家借地為雪,利用絹素潔白的質地,用精湛的繪畫技巧將進屋的輪廓熟練的勾勒出來,再以淡墨暈染出天空水面。整個畫面借助水、墨形成的模糊效果,呈現出復雜的雪景,體現出蕭條淡泊的意境,符合文人繪畫的意趣。再如,由元代的黃公望所畫的山水畫,其筆墨散發著蕭散清逸、秀潤淡雅的氣韻,從作品中感受到由不同的筆墨繪畫所帶來的不同山川形貌之美,體會到畫家想表達的意境。
2 繪畫中構成意境的主觀因素
作品的意境美要有創作者的情感和審美情趣等主觀因素的參入,繪畫中構成意境的主觀因素有情景交融因素、畫家立意因素、想象聯想學說因素以及哲理蘊含學說因素等,以下對前兩種影響因素展開分析。
(1)情感交融。畫家在進行藝術創作時,需要具有一定的生活體驗和感悟基礎,才能確保所創作出的作品能夠充分表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將自己的親身體驗和感悟融入作品中,這是形成影響繪畫意境的情感交融因素,需要加強對繪畫創作者的技術訓練,不斷提高他們的繪畫技巧,為創作出具有中國傳統繪畫特色的作品。創作過程中創作者應理清自己的思想感情,確保所創作出的繪畫作品中所體現的意境能夠充分表達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山梃b繪畫大石門的成功經驗,時刻注意大師們是如何在畫中表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在訓練情感表達過程中,應加強自身對思想感情表達的深刻體驗,感悟到繪畫創作的精髓,不斷提高自身的藝術鑒賞能力,從而提高自身藝術修養,有助于創造出具有強烈感情色彩的繪畫作品。[3]畫家有必要將自己的經歷和情感相互配合,從實際生活中不斷豐富自身的感受,在生活中發現創作靈感,并積累自己對生活的感悟,確保創作出異于他人且內涵豐富的優秀繪畫作品。
(2)作品的立意。繪畫創作者通過借助作品中所表現出來的意境來表達自身的思想感情。欣賞者在欣賞繪畫作品時,由作者所創作的作品將觀眾帶入特定的意境,使得欣賞者能夠如身臨其境一般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欣賞者的感受效果與作者的實際能力水平以及對創作作品的立意有關。繪畫作品中意境的體現主要與作者對生活的感悟以及對美的感受有關,這些因素都有可能導致創作者對作品提出不同的立意,同一繪畫作品中很有可能表現出不同的意境效果,這與創作者的立意有著緊密的聯系。例如,在一幅描繪了廣闊無
垠的原野中,還有著老樹以及荒草,對于向往自由的創作者而言,表現的是向往大自然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之情;而對于一些心情低落的創作者而言,這幅景象很有可能是想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悲涼之感。這就是由于創作者立意上的不同而導致的意境的差異。[4]由此可見,對于相同繪畫作品,可能會由于創作者立意的不同使得作品表現出不同的意境效果。
3 繪畫中構成意境的客觀因素
繪畫的構圖、虛實、空間、色彩、光影等構成畫面的客觀因素,使意境的營造手法就變得更加豐富起來,體現在畫面當中便使畫家營造出不同的意境之美。
(1)構圖因素。創作者通過構圖來將想表達的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比例分配,盡量做到突出重點,以使得欣賞者能夠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構圖創作出來的作品富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起到感染欣賞者的目的。構圖體現的是藝術形式美,一般說來,構圖需要綜合考慮創造者的思想感情、題材等,統一安排好所需要繪畫的內容與形式,最終實現自己的目標。在構圖過程中一般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應明確畫面主題圖形的位置。第二,理清主題圖形與非主題圖形在位置上的關系。第三,理清圖形與畫面底形的位置之間的關系。創作者在進行創作前必須進行構圖工作,確保能夠統籌掌握畫面應具有的結構,以便正確傳達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至于欣賞者在欣賞時出現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偏差。否則,無法做到情景交融的作品是不能夠使得欣賞者動容的。由此可見,繪畫創造者需要認真思考對作品的構圖,在成功分掌握好作品的基本構想之后,才能開始創作。構圖的合理與否直接影響繪畫作品的成敗,也關系到是否能夠充分體現出創造者的審美品位以及藝術修養。[5]endprint
(2)空間因素。繪畫創作者應結合現實事物、自身的繪畫技巧以及獨特的審美觀念,確定出需要創作的作品的造型。確定了作品的基本造型,也就確定了構成作品畫面的基本空間結構,從而能夠創造出的具有個人特色的藝術形象。欣賞者在享受由靜態繪畫作品所帶來的審美感受的同時,也能體會到作者主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繪畫創造者通過展現繪畫造型藝術,來表達自身對生活的體驗感悟。由此可見,繪畫造型藝術對藝術作品的審美取向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3)虛實因素。創作繪畫作品需要借助創作者的想象力以及其對生活的真實體驗,是一種虛實相結合而創作出的作品。在創作繪畫作品時想象力比知識更加重要,知識借助一定的基礎知識和繪畫技巧的只能被稱為畫匠。要想成為一名繪畫藝術家,就必須明確地意識到構成繪畫作品畫面的虛實因素,通過加工改造客觀事物,同時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得創造出來的作品能夠感染欣賞者,引起感情上的共鳴?,F實生活中有許多畫家在接頭為游人畫肖像畫,通過借助精湛的繪畫技巧能夠客觀地反映出物體的真實情況,而并沒有加入其他新形式的內容,如果要求這些畫家在離開現實已有的場景的情況下進行繪畫,很有可能他們不能做到,原因就是他們缺乏對作品虛實結合的技能,不能通過想象構成作品的基本畫面。由此可見,繪畫創作者需要具備一定的虛實結合繪畫技能,才能確保所繪畫出來的作品具有強烈的感情意境。[6]
4 結語
中國傳統繪畫的靈魂體現在繪畫的意境當中。提高我國繪畫審美意識主要是在繪畫時加強意境的體現,使得欣賞者能夠達到感受藝術作品情深意切的藝術境界。形成繪畫意境需要在一定的生活基礎上,將內容與形式有機結合,并注入強烈的思想感情,經過主觀思想的熏陶以及后期藝術的加工,最終創作出蘊涵意境、情境交融的中國傳統繪畫作品。
讀碑窠石圖 九峰雪霽圖
參考文獻:
[1] 王夏麗,劉國梁.中國繪畫表現形式從“水墨”走向綜合發展的可能性探析[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社科版),2013,9(05):63.
[2] 溫小強,嚴智英,孫寶和.明清之際對“氣韻生動”含義的確定與中國繪畫筆墨技法標準的規范[J].美苑,2013,15(5):24.
[3] 宋勁松,聶振遠,龔建龍.回望歷史 重讀經典——二十世紀中國繪畫名家邀請展的反思[J].時代人物,2013,5(18):34.
[4] 李艾青,郝學武,李旭輝.中國繪畫與西方繪畫不同空間的表現[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17):6-7.
[5] 王春榮,吳振泰,柳英婷.外師造化 中得心源——試論中國繪畫的意境[J].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12(07):9.
[6] 陳若愚,華文建,汪立新.游走在承接與拓創之間——中國畫的傳統精神及創作瑣談[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1,5(06):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