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全球經濟失衡的問題也日益突出。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我國在加入WTO后,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關系越來越緊密,在全球經濟的影響下,中國經濟也存在內部與外部之間的不平衡,主要表現在“順差”現象的出現,順差在一段時期內體現了我國經濟發展狀況良好的態勢,但是持續擴大的順差也會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成本和代價。本文主要針對國際收支順差的積極、消極影響進行分析,探討其在國際收支順差的策略。
關鍵詞:國際收支;順差;經濟;影響
一、前言
近年來,我國在不斷擴大對外貿易時,也出現了收支順差的現象,長期持續存在并且不斷擴大的國際收支順差對我國產生的正、負面影響也在日益顯現出來,它不僅僅體現在短期之內對我國經濟領域的各個方面的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發展環境等。因此,我們要加強對國際收支順差的研究,積極采取措施恢復國際收支平衡,從而促進經濟能夠朝著可持續和健康的方向發展。
二、探究國際收支順差中的積極影響狀況
1.國際收支順差能夠促進經濟增長
國際收支順差主要是指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國際收入總額大于支出總額。首先,經常項目作為國際收支平衡中最主要的項目,它的順差能夠促進經濟發展,一方面,經常項目順差能夠刺激國內需求,提高國民經濟總額,保障經常項目順差,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國凈出口總額的增加,這也充分說明了我國對外貿易發展良好。導致國內需求增加主要因素是由于我國凈出口貿易的增強,所以,國內需求就會不斷提高。
資本項目主要是一個國家為了某種經濟目的在國際經濟交易中發生的資本跨國界的收支項目,因此,資本項目順差直接推動經濟的增長。資本項目順差直接增加總需求,拉動經濟的增長,資本項目順差主要是資本流入的增加,很大一部分都是外國商家對我國的直接投資,因此,資本凈流入就會占國內總需求的主導地位,從而增加了投資需求,投資需求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增加直接推動了國民經濟的增長;外商直接投資的乘數效應擴大了經濟增長規模,同凈出口的乘數效應一樣,在外商投資乘數的推動下,促進經濟增長規模數同時增加。
2.國際收支順差能夠增加外匯儲備
隨著國際收支順差的增加,其外匯儲備也會逐漸增加,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國綜合實力、維護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以及引進外資的能力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我國由于受到亞洲金融危機沖擊,使得我國的資本項目出現逆差,但是在其余時間之內我國經濟呈現收支順差。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國際收支順差的增加也就大大增加了我國的外匯儲備,特別是在2003年底,我國外匯儲備就已經達到了4000多億美元。外匯儲備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我國具有較強的綜合實力,也能夠促使我國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環境下處于比較有利的地位;因此若國家的外匯儲備的實力強,則可展現出我國更具有國際償債能力,尤其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還能夠獲取更加低成本的取貸款,從而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并且能夠吸引更多外商來華投資,因為他們能夠保證收回利潤,所以,外商更愿意在我國進行投資,因此這符合當前積極引進外資,發展國家基礎經濟的戰略目標。
3.國際收支順差促進經濟總量均衡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快速發展,對外經濟逐漸進入開放期,經濟總量要想達到平衡點,需要很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夠實現,比如:儲蓄投資、外貿等,當財政赤字時,儲蓄會進入投資市場,還要增加進口,進而來彌補財政赤字的不足,實現經濟總量的供需穩定、均衡,然而,這種方式從某種角度上來說,能夠為我國經濟平衡帶來積極作用,但是也能夠出現財政赤字與外貿赤字的雙赤字現象。所以,一旦發現財政赤字的現象,在公眾儲蓄沒有全部轉移時,就要積極通過減少進口等方法去彌補財政赤字,達到經濟總量均衡。我國目前采取的措施就是在儲蓄沒有轉化之前,就積極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財政赤字的增加導致國際收支順差的增加,凈出口所得的資金就補充了財政赤字,因此,用國際收支順差彌補財政赤字,既能夠避免雙赤字現象的出現,也能夠對我國國民經濟總量達到平衡起到積極的作用。
4.國際收支順差全球化促進了國家經濟安全發展
我國在開始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時,始終保持國際收支順差,但是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以及金融危機的影響,逐漸不再成為國際經濟順差。因為國際經濟的順差可以有效促進外匯發展,利于經濟貿易實施,那么我國則成為當前國際上的債權國大國家之一。我國國際收支順差促使我國不僅僅擁有足夠的外匯資金去滿足對外經濟貿易的要求,在保障了對外支付的同時,也增加了我國對外國的清償能力,特別是在面對國際金融風險的時候,可以有效的提升我國抵抗經濟風險能力。
5.國際收支順差可促進人民幣匯率穩定以及宏觀調控實施
國際收支順差給我國帶來了大量的外匯儲備,因此,我國具有充足的外匯資金影響外匯市場,以此來穩定人民幣匯率;同時,由于外匯資金占有國際市場總資金的份額相對較大,因此,能夠調整正國際收支,并且確立我國出口貿易的主導地位;國際收支順差也有利于我國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我國目前各個地區都在努力招商引資,發展經濟,所以,我國資本流動相對較大,在這種情況下,國際收支順差可以有效的推進我國積極財政政策實施,使得經濟需求得到有效促進,更加迅速的推動國民經濟發展,這對于我國放松貨幣政策等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三、探究國際收支順差中的消極影響
1.國際收支順差致使人民幣升值壓力和國際貿易摩擦增加
隨著國際金融快速發展,國際間的順差使得國內外的外匯市場對于貨幣需求量日益增大,如此以來,外幣的匯值必行貶值,與此相反人民幣則會出現升值。根據國際收支順差發展,國際收支順差帶給人民的壓力很大,也會使得國際順差與人民升值呈正比例關系。故,過多引入外匯資本勢必造成人民幣升值壓力驟升。
國際收支順差對于國際關系并不利,會導致國際貿易矛盾的出現,由于我國的貿易順差在不斷增加,而與我國保持經濟往來的國家就會出現貿易逆差,長此以往,雙方就會產生誤會、摩擦,逆差國也會通過WTO 的規則,對我國采取措施,對我國進行反傾銷調查等,據統計,國外對我國的反傾銷調查也在增加。
2.國際收支順差弱化了貨幣政策效應,降低了社會資源利用率
外匯儲備的增減可影響到國際收支順差的增減,同時也會影響外匯制度。若央行用人民幣購買外匯,由于隨著貨幣的投放而致使外匯流入增多,但是當人民幣大量流入市場,其基礎貨幣賬戶就會被外匯限制。這會導致央行無法正常發揮其有效地貨幣政策,進而促使我國物價上漲,引發通貨膨脹危機。
國際收支順差與國內儲備相結合,會導致社會資源利用率下降,根據我們研究調查,由于我國的國際收支順差造成外匯儲備高達4000多億美元,與此同時,我國國內居民的儲蓄僅僅11萬億人民幣,因此,這14億人民幣就成為了閑置資金,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閑置資金實質上就是生產資料和人力資源的閑置。總之,這大大降低了社會資源的利用率,于是,我國雖然出現了經濟增長的良好態勢,但與之并存的還有大量人口的失業。
3.國際收支順差提高了外匯儲備成本,增加了資金流出
凡事都是機遇與風險并存,我國能夠在國際市場大力發展外貿,同時進行外匯操作也是存在風險的,主要是匯率風險。由于我國在計算風險的時候,始終是按照美元作為基本匯率參考,若美元出現貶值或者通貨膨脹則會使得外匯儲備出現貶值,此過程屬于一個連續性影響的動作。由于外匯資金貶值,會使得我國經濟面臨巨大損失,出現國際收支順差增加,在相應的國際金融市場外匯增加也會導致外匯成本增高。
國際收支順差導致流出資金的數量快速增加,因此在結售匯制度下,需將外國的資金轉成外匯儲備,而外匯儲備的標準匯率是按照美元匯率來進行計算。因此,國際順差的增加促使我國擁有更多的外國債券,而外國債券實質上就是我國以外匯儲備兌換而來的,因此,造成我國國內資金流出的也越多,于是,就出現了矛盾,國際收支順差引進外資進入我國,出口隨之增加。
4.國際收支順差導致經濟過于依賴國際市場,阻礙民族經濟發展,出口結構難以調整難度大
無論是我國對外貿易還是引進外資都是存在風險的,我國出口導致國內的資源被國外利用,而且出口規模的擴大并利于我國國內資源的優化,長此以往,過分依賴國際市場,影響了我國出口結構的改變;而引進外資,不管方式如何,都需要付出代價作為交換;國內市場要聽命于國際市場,如果一旦遭遇外國對我國施加壓力,就會導致我國國內經濟蕭條,外國資本趁虛而入,進而控制我國的支柱產業,我國就會缺乏發展經濟的自主性。
由于外商投資的加入,使得其嚴重對民族企業出口市場造成擠壓。國際收支順差的增加,實質上就是外國在我國直接投資的增加,外國資本一旦增加,在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影響下,外國資本就會代替本國資本占據主導地位,也因為這樣,影響了我國民族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嚴重阻礙民族企業的發展。外資企業如果占據了主導地位,政府就不能夠順利發揮作用調整我國的產業結構,這不僅僅限制于調整出口結構,也給國內經濟結構的調整帶來了一定的負擔。
四、改變國際收支順差的有效策略
1.以經濟增長促進就業
我國要積極通過出口拉動內需,并且使得經濟發展與制定的戰略目標相符,不斷努力完善投資政策,從根本上實現資金的有效利用。另外還要改善投資環境,政府部門切實履行為投資者提供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職責,從而解決當前就業壓力。目前,我國資金利用率較低,造成失業人數逐年上漲。因此,我國就要改善儲蓄轉為投資的機制,充分利用閑置資金,進而確保我國經濟增長的提高,帶動就業機會的增加。
2.完善匯率機制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逐漸要滿足資本項目達到相對平衡,在此過程中需要制定出相應的匯率機制,不斷推進匯率機制進程,從而有效促進招商引資發展。要實行浮動匯率,不僅僅能夠充分發揮外匯市場價格機制的作用,還能夠促進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由于當前對于資本項目的順差研究逐漸減少,其不能夠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還需要增加對外直接投資,可以有效的減少資本項目順差。通過減少資本項目順差,可以實現我國企業打破傳統國外對我國設置貿易枷鎖,從而可實現國際市場的擴展,而達到充分利用國際資源目的。
3.實施擴張性貨幣政策
擴張性貨幣政策,主要從四個方面入手: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配合財政公債政策;銀行貸款要向出口等企業傾斜,擴大企業生產規模,為失業人口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還應注重將適度偏緊財政與擴張性貨幣政策相結合,這樣能夠促進資本市場的發展,通過金融市場的開放,促進經濟的發展。
五、結論
根據上文所述,在我國經濟條件開放下,國際收支順差會通過各種渠道影響我國經濟的發展,正面與負面影響是并存的,因此,我們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以保障我國經濟健康、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彭晨,楊小靜.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變動的支出轉換效應研究——基于1994-2010年數據的協整分析[J].科技致富向導,2010,18(03):259-261.
[2]韓蓉,楊文杰.影響人民幣匯率變動長期因素的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2,20(05):12-14.
[3]李雙龍,李桂英.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經濟的影響[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1,10(8):158-159.
作者簡介:杜美瑾(1992.9- ),女,遼寧省丹東市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