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濟全球化日益發展,國內市場經濟與周邊國家間的經濟交流以及市場貿易上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我國經濟參與下的經濟貿易相關協定力度逐漸增大,各種貿易均是建立在自由貿易的基礎之上。始終堅持了自由貿易,這符合當前世界經濟交流規范,但是在參與區域貿易自由化協定方面,我國仍然存在著各種問題,亟需得到有效的解決。本文下面就主要從我國參與區域貿易自由化的相關問題進行探討,并且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措施,推動區域貿易自由化進程。
關鍵詞:區域貿易;自由化;問題;對策
我國的貿易協定不僅與東盟之間存在著貿易協定,而且與智利、印度、澳大利亞、巴基斯坦等國家之間建立起自由貿易區域協定。我們針對區域自由貿易協定的相關研究,不僅要從理論知識展開研討,而且還要在實際的經濟貿易行動上展開研究。隨著自由貿易區的增大,各國之間展開競爭式貿易交易,這符合當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因此針對區域貿易自由化研究更具時代意義。本文結合我國經濟發展特點,國內外對區域自由化問題的經濟政策差異進行分析,探討符合我國與國外經濟契合點,制度出相應的經濟政策發展路徑。
一、區域貿易自由化我國服務貿易自由化特征
1.締約對象
由于我國地處東亞,同亞洲的經濟、政治等明顯密切相關,因此我國所簽訂的區域貿易自由化對象主要集中在亞洲周邊。其包含了:東盟、澳門、香港、臺灣、新加坡以及巴基斯坦等等。另外,我國也注重在拉美地區布局,創造性的與智利、哥斯達黎加等締結了區域服務貿易安排。同時,我國鑒定的區域服務貿易安排伙伴主要是發展中的經濟體,例如,東盟十國、智利、巴基斯坦以及哥斯達黎加等均是屬于發展中經濟體。世界范圍內發展中經濟實體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之間自由度吻合很高。
2.貨物與服務貿易自由化特征
自從我國建立起區域貿易自由化的進程來看,以前的貿易還是在貨物先行原則下完成交易。區域服務貿易自由化主要是以相關的貨物交易作為基礎,簡而言之,我國在進行區域服務貿易簽訂的時候,均屬于滯后于相關的貿易協定。我國在與東盟、巴基斯坦、智利等進行貨物貿易協定簽訂滯后約2~3年時間才簽署。隨著我國經濟改革制度的快速發展,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逐漸呈現并行趨勢,由此看來貨物和服務協定屬于同時推進。目前很多區域貿易自由化協定均是一攬子完成,以前的貨物貿易協定和服務貿易協定均受到同等重視。
3.中國區域貿易安排承諾有效改善多邊貿易
我國區域服務貿易自由化承諾覆蓋區域貿易自由化12個大類服務中的10個,其項目覆蓋率為83.33%。從自由承諾化水平來看,中國在區域服務貿易安排過程中需要充分的考慮綜合考證服務。要建立在自由化水平測度方法之上,且需要采取頻度工具來展開測度,需考察服務貿易自由化承諾部門的覆蓋率,同時還要考察被覆蓋部門上的既有承諾深化,將我國的服務部門分為四個大類。其一,服務貿易協定下對于此部門做出承諾,但是未在區域貿易安排下對此承諾進行改進。其二,在服務貿易的協定下,對于此部門所做出的承諾予以改進,此被稱為深化承諾。其三,服務貿易協定下,對于參與某項區域服務貿易安排對該部門新增承諾。其四,服務協定與參與區域服務貿易均未做出相應的承諾。
二、參與區域貿易自由化的創新機制引入表現
1.服務貿易和投資規則之間分立架構適用范圍界定清晰
商業存在的地方必定會存在服務,也必定有其規則,GATS其本質就是將服務相關的內容和投資規則整合到一起,并將其融入到服務貿易的規則當中。但是在我國,參與的絕大多數的服務部門的服務貿易內容與投資的規則采用的是一種分立的架構。從現在的角度來看,我國參與的RTAs中的服務貿易與投資規則分立架構可以分成以下的幾種類型:一是區域經濟合作中的“服務貿易協議”與“投資協議”,即協議和協議的模式,例如中國-東盟FTA就屬于這種模式。二是章和章與節和節的模式,例如中國和新西蘭、新加坡、秘魯締結的區域貿易安排就屬于章與章的模式,而中國-哥斯達黎加FTA就是節與節的模式。三是在區域貿易協定中單獨設置“投資”章,而區域服務貿易協議另行設置,該模式就是章和協議模式,我國和巴基斯坦FTA就是這種模式。
我國的這種服務貿易規則與投資規則分立的情況,在實際的服務和投資中可能就受到兩種規則的制約,對此就需要對服務貿易規則與投資規則的實用范圍進行明確,不能在同一行為中受到兩種規則的制約或者兩種規則都不制約的情況。值得慶幸的時,我國雖然采用的是分立的架構,但是兩種規則的適應范圍界定的比較明確,在具體的服務貿易行為和投資行為中能夠明確的采用其中的一種規則,不會出現上述提到的兩種規則制約的情況。
2.服務貿易緊急保障制度的建立
由于一些服務部門的敏感性和特殊,針對這一情況,GATS允許了成員構建起緊急保障制度,并明確在規定中敦促各成員在不歧視的原則上就緊急保障問題要展開多方交涉,但在實際中,由于牽涉的利益問題比較重大,存在分歧的情況較多,使得在GTAS框架中建立緊急保障制度仍沒有確定。雖然如此,但是我國在不斷的探索緊急保障制度的建立方案,如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服務協議中就嘗試對緊急保障制度進行說明和規定,該規定中明確了緊急保障制度要順利的建立必須要具備兩個要素:一是締約方的一個服務部門必須受到實質性的負面影響;二是負面影響是因為服務貿易協議造成的,這兩個要素具有強烈的因果關系。雖然說該規定還不夠完善,可操行性也較差,但是卻意味著緊急保障措施已明確的進行了規定并嘗試融入到實踐中,并希望通過它來協調服務貿易雙方的關系。該緊急保障措施制度的規定和確定,雖然還有很多的不足,但是其實現了中國-東盟服務貿易自由化進程順利實施的保障,也是為以后多邊框架下緊急保障制度的建立提供借鑒。
3.建立嚴格的服務貿易政審體系
WTO規則體系中有一項多邊的貿易協議,即貿易政策審議機制,該體制的目標是讓各貿易成員間的貿易政策更加透明化,能夠幫助各成員遵守多邊貿易協定的規則和承諾,能夠有效的促進多邊貿易順利的發展。本文認為,我國的RTAs框架下的服務貿易政策審議機制比WTO中的貿易政策審議機制更為嚴格,就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服務貿易協議為例,嚴格的方面有三點:一是目標更遠,就如上述提到的,WTO中的服務貿易政策審議機制的目的是通過有效的監督,以保障多邊貿易能夠順利的進行,但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服務貿易協議的目的是實現區域內的服務貿易自由化;二是審議的對象更加廣泛,WTO中的服務貿易政策審議對象主要有三個,分別是各成員的貿易政策透明度、貿易環境、貿易政策與做法的檢查,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服務貿易協議的審議對象比前者更為廣泛,包括了服務貿易本身和可能影響服務貿易的任何貿易雙方同意的事項;三是審議的周期更加靈活,WTO中的服務貿易政策審議主要設置了四檔審議周期,如美國、日本、歐盟、加拿大等國是兩年一次,其他國家基本是四年一次,有的更長,而區域服務貿易審議周期為兩年一次,也可進行締約靈活設置時間。
三、中國參與區域貿易自由化問題的對策研究
1.我國的規制確定與選擇
根據以往的研究思路,按照我國目前的規制對服務的成本的影響,主要可以分成四大類:一是針對服務提高的可變成本思路的規制,如資質行政許可、服務行業的從業資格設定等;二是對服務提供的數量限制規制;三是影響服務固定成本規制,如市場入場的許可費用;四是影響服務提供的進入順序與沉沒成本規制,如對區域內的優先客戶提供優先服務等。
服務貿易由于其特殊性,和普通貿易有一定的區別,所以在區域服務貿易的約定時,相關政府部門可以承諾采用了以下四種方式來放松對締約方的管制:一是從技術和資質方面進行限制放松,政府部門對從業企業或人員在從業資質許可上適當的放寬條件;二是針對國外企業或個人持有我國企業的股份或是在我國設定了分支機構進行限制放松;三是放松服務貿易提供人與服務產出之間的數量限制;四是在一些區域中的某些服務企業或部門可以提供區域內的服務提供優先進入的權利。
本文認為,因為不同的規制主側點有所差異,適用的范圍也有所區別,那么不同的規制在不同的范圍產生的福利效應也必然有所差異,所以在貿易進程自由化中,相關政府部門應該根據部門的不用針對性的放松我國的規制。以下簡單分析三點:一是,如醫療行業、教育行業等,可以酌情的減少服務提供者可變成本,以提高自由化的程度,以達到不增加行政管理成本的目的,還可以提高總福利水平;二是,如通訊、金融行業,這類行業由于沉沒成本較高,加上外部性的服務部門眾多,所以在區域層面做過多GATS+承諾顯然是不合理的;三是對我國的比較敏感或還需要適當保護的行業和部門,政府部門可以采用降低市場準入許可費用的方式來適當的引入競爭。
2.服務部門競爭力研究
我國從改革開放到現在,我國的服務貿易進出口量和所占的比重逐年呈現上漲的趨勢。從相關部門的統計來看,從1901年~2010年,我國的服務貿易量每年平穩增長約17%,雖然服務貿易的規模在不斷增大,但是服務貿易逆差卻始終處于高點。我國首次服務貿易逆差出現在1993年,大約金額為6.46億美元,從1995年到2010年,我國已經連續出現了16年的貿易逆差。根據這一嚴峻的數據,在對外區域貿易時需要充分的考慮產業競爭力的對比,謹慎的把握開放的節奏和范圍。
為了更好的對我國各個服務行業的競爭力進行研究,筆者曾對服務行業的競爭力指數情況進行過統計和分析,最終得出了我國的服務貿易各個行業的競爭力極其不平衡的結論,具體來說:①如建筑、旅游、計算信息服務行業的貿易競爭力指數都基本保持的是正數,這說明這些行業具備了較強的競爭力。主要原因是旅游行業是我國傳統且優勢的行業,而建筑服務行業我國勞動力豐富且勞動力比較廉價,而計算機信息服務行業主要是外包服務不斷壯大,加上計算機信息服務已經逐漸成為我國的優勢項目。②金融、保險、運輸、專有權使用和特許等行業具有極高的附加值,部門的貿易競爭力逐年為負,這說明了我國技術密集型與中國資本型服務的競爭力較低。③廣告宣傳、電影音像、咨詢、通訊等部門的指數時正時負,說明這些部門的競爭力極其不穩定。
通過上述的闡述,本文認為在RTAs框架下我國的競爭力較強的行業和產業可以優先對外開放,而對于競爭力時強時弱的廣告宣傳、電影音像、咨詢、通訊等部門和競爭力較低的金融、保險、運輸、專有權使用和特許等行業對外開放則需要謹慎,但是也可以根據行業特點靈活的確定和選擇開放的策略。如在部分地區先試運行,然后根據試運行結果確定其是否納入開放中。
四、結語
我國作為一個貿易大國,隨著各個行業逐漸向國際化發展,使得我國的經濟和與周邊國家的貿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這給服務貿易協議提出了更大的挑戰。本文主要分析了區域貿易自由化的問題,提出了幾點對策,期望為相關人士提供一點借鑒。
參考文獻:
[1]藺慶校.區域貿易協定內技術性貿易壁壘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
[2]占芬.區域貿易協定框架下服務貿易自由化及其效應研究[D].廈門大學,2014.
[3]李秀娥.中國與SACU區域貿易自由化經濟效應的研究[D].山東大學,2009.
作者簡介:崔蕊(1992.12- ),女,吉林省德惠市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