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勝
摘 要:隨著化學工業的日趨發達和各類化工企業的飛速發展,化工災害事故發生的頻率也不斷增大,加之其常發生在令人們出乎預料的時間或地點,并且造成的災害力度極大、社會輿論強烈。因此,熟悉掌握化工事故處置的技、戰術對策,對有效處置化工災害事故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消防救援;化工危險品;化工災害;事故處置
中圖分類號:D63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15-0109-02
近年來,隨著化工產業的快速發展,危化品的種類日益增多,運輸、使用、儲存頻率也逐漸增大,各類化工災害事故發生的規模及其造成的損失也越來越大。化工災害已成為消防部隊面臨的新挑戰。
1 化工災害事故的特點
1.1 突發性強、受災范圍廣
化工災害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具有突發性和偶然性,同時還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受泄漏開口的大小、泄漏頻速、泄漏途徑、泄漏質量和氣象條件等因素的影響而變化,進而造成不同程度的災害,且化工災害要遠比其他災害事故擴散的范圍廣、面積大。化工災害事故發生后,染毒氣體會向下風向迅速擴散,造成有毒、有害物質嚴重污染空氣、地面、臨近水源和生產、生活設施。所以說,化工災害事故不僅傷害效應大,而且傷害途經多。
1.2 災害處置難度大
化工災害事故所具有的突發性、擴散性、危害性等特征,給現場救援帶來了很大困難;事故中心局部區域產生的燃燒爆炸,極易形成“高溫、高壓、缺氧、染毒”的小環境,嚴重威脅參戰人員的生命安全,這就對消防設備及各類救援人員的自身安全防護裝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 污染環境、洗消困難
大量化學危險品泄漏會嚴重污染空氣、地面和水體,并滯留在下水道、溝渠、低洼等處,難以擴散,想要全面、徹底洗消極為困難,并將在長時間內危害生態環境。同時,在全面、徹底洗消較為被動的情況下,還需動員廣大社會力量,或動用軍隊防化部門,共同降低可能存在危險性。
1.4 社會、政治影響大
化工災害事故一旦發生,如果得到及時的控制和處置,將會造成極為嚴重的人員傷亡,導致眾多群眾失去家園,無家可歸,社會影響面極大。進行徹底洗消時,如果某一環節稍有不慎,極易導致社會秩序混亂以及居民正常生活失衡。
2 化工災害的處置特點
了解和掌握化工災害的特點,為快速處置此類災害提供了重要的依據。通過各項調研和總結,處置化工災害事故有以下幾個特點。
2.1 處置的復雜性、艱難性、技術性
因化工危險品的性質、規模、發展變化和破壞程度各不相同,從而造成了災害的復雜性、不可預見性和不確定性。在處置過程中,不僅涉及到消防部門,還涉及到參戰的諸多單位和專業分隊。處置過程不但要經過詳細詢問、偵檢、警戒、搜救、滅火、洗消等環節,還需化驗采集到的受災污染樣本,確定災害物質的種類、性質,分析其理化、物化特性,并且制訂救援方案,才能對受災者實施有針對性的救護和處置。但在實際中,往往因時間緊迫、現場環境險惡、行動困難、責任重大等,而使消防指戰員面臨重重困難和中毒犧牲的危險。此外,處置工作的技術性強、要求高,對各類技術裝備依賴性大。
2.2 處置的持久性、消耗性、危害性
因化工災害的多點性和連續性強,同時災害源具有較強的隱蔽性、污染途徑眾多,這些都造成處置上的困難。另外,化工災害事故發生后,各類有毒、有害物質在人體中的發病期也不同,短則3~5 h,長則3~5 d,甚至更長時間,因而造成處置時間長的情況。
3 處置措施和相關對策
消防部隊雖然是擔負災害事故救援和處置的骨干力量,在事故救援和處置中扮演突擊隊、先鋒隊、主力軍的角色,但就目前的形勢來看,一味依靠消防部隊已無法順應時代的發展。新時代的消防對策應是“以防為主、防消結合”,并制訂完善的處置預案,定期開展滅火演練,提高企業人員的專業水平和實戰能力。具體應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3.1 完善消防處置預案
企業單位要嚴格按照管理規定和使用性質來操作設備,單位領導和負責人要高度重視消防安全工作,切實加強對設備的檢查、維修和監控,這是預防化工事故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措施。同時,開展宣傳報道,可采用廣播、影視、圖片、板報等形式,使群眾了解有毒、有害物質的性質和防護方法,努力提高人民群眾的自我防護能力。另外,制訂預案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化工單位,更要提高認識,積極開展調查研究,只有制訂可行的、有保障的預案,才能打有準備之仗,打有把握之仗。
3.2 開展滅火演練,提高處置水平
為了更好地完成化工災害救援工作,必須要組織官兵進行實戰滅火救援演練,提高官兵的業務基礎知識和實戰處置能力;通過學習化工災害事故知識,提升官兵的理論水平,使他們掌握化工災害事故的特點,以便更好地結合實戰滅火演練,成功完成滅火救援工作。另外,在一些高新技術的幫助下,滅火救援參戰人員的生命安全也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往往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靈活運用“攻、退”戰術
消防部隊在現場處置時,指揮部、參戰人員和裝備等要部署在上風方向,距災害現場要有一定f的安全距離,車輛的停放要能夠在緊急情況下安全撤離,劃分各級別危險區域,嚴格控制進入各危險區域內的人數和對人體的防護等級。在選擇進攻陣地時,充分利用現場的地形、地物,做到攻守兼備,選派技術過硬、業務能力強,并具有一定實戰經驗的戰士組成攻堅組;另外,隨時做好撤退的準備,化工危險品災害事故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特點,決定了隨時都可能發生更大的災害事故,所以,指揮員必須密切注意事故的發展態勢,及時下達撤退命令,保存戰斗力,減少傷亡,為最終消除災害事故創造條件。
摘 要:隨著化學工業的日趨發達和各類化工企業的飛速發展,化工災害事故發生的頻率也不斷增大,加之其常發生在令人們出乎預料的時間或地點,并且造成的災害力度極大、社會輿論強烈。因此,熟悉掌握化工事故處置的技、戰術對策,對有效處置化工災害事故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消防救援;化工危險品;化工災害;事故處置
中圖分類號:D63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15-0109-02
近年來,隨著化工產業的快速發展,危化品的種類日益增多,運輸、使用、儲存頻率也逐漸增大,各類化工災害事故發生的規模及其造成的損失也越來越大。化工災害已成為消防部隊面臨的新挑戰。
1 化工災害事故的特點
1.1 突發性強、受災范圍廣
化工災害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具有突發性和偶然性,同時還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受泄漏開口的大小、泄漏頻速、泄漏途徑、泄漏質量和氣象條件等因素的影響而變化,進而造成不同程度的災害,且化工災害要遠比其他災害事故擴散的范圍廣、面積大。化工災害事故發生后,染毒氣體會向下風向迅速擴散,造成有毒、有害物質嚴重污染空氣、地面、臨近水源和生產、生活設施。所以說,化工災害事故不僅傷害效應大,而且傷害途經多。
1.2 災害處置難度大
化工災害事故所具有的突發性、擴散性、危害性等特征,給現場救援帶來了很大困難;事故中心局部區域產生的燃燒爆炸,極易形成“高溫、高壓、缺氧、染毒”的小環境,嚴重威脅參戰人員的生命安全,這就對消防設備及各類救援人員的自身安全防護裝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 污染環境、洗消困難
大量化學危險品泄漏會嚴重污染空氣、地面和水體,并滯留在下水道、溝渠、低洼等處,難以擴散,想要全面、徹底洗消極為困難,并將在長時間內危害生態環境。同時,在全面、徹底洗消較為被動的情況下,還需動員廣大社會力量,或動用軍隊防化部門,共同降低可能存在危險性。
1.4 社會、政治影響大
化工災害事故一旦發生,如果得到及時的控制和處置,將會造成極為嚴重的人員傷亡,導致眾多群眾失去家園,無家可歸,社會影響面極大。進行徹底洗消時,如果某一環節稍有不慎,極易導致社會秩序混亂以及居民正常生活失衡。
2 化工災害的處置特點
了解和掌握化工災害的特點,為快速處置此類災害提供了重要的依據。通過各項調研和總結,處置化工災害事故有以下幾個特點。
2.1 處置的復雜性、艱難性、技術性
因化工危險品的性質、規模、發展變化和破壞程度各不相同,從而造成了災害的復雜性、不可預見性和不確定性。在處置過程中,不僅涉及到消防部門,還涉及到參戰的諸多單位和專業分隊。處置過程不但要經過詳細詢問、偵檢、警戒、搜救、滅火、洗消等環節,還需化驗采集到的受災污染樣本,確定災害物質的種類、性質,分析其理化、物化特性,并且制訂救援方案,才能對受災者實施有針對性的救護和處置。但在實際中,往往因時間緊迫、現場環境險惡、行動困難、責任重大等,而使消防指戰員面臨重重困難和中毒犧牲的危險。此外,處置工作的技術性強、要求高,對各類技術裝備依賴性大。
2.2 處置的持久性、消耗性、危害性
因化工災害的多點性和連續性強,同時災害源具有較強的隱蔽性、污染途徑眾多,這些都造成處置上的困難。另外,化工災害事故發生后,各類有毒、有害物質在人體中的發病期也不同,短則3~5 h,長則3~5 d,甚至更長時間,因而造成處置時間長的情況。
3 處置措施和相關對策
消防部隊雖然是擔負災害事故救援和處置的骨干力量,在事故救援和處置中扮演突擊隊、先鋒隊、主力軍的角色,但就目前的形勢來看,一味依靠消防部隊已無法順應時代的發展。新時代的消防對策應是“以防為主、防消結合”,并制訂完善的處置預案,定期開展滅火演練,提高企業人員的專業水平和實戰能力。具體應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3.1 完善消防處置預案
企業單位要嚴格按照管理規定和使用性質來操作設備,單位領導和負責人要高度重視消防安全工作,切實加強對設備的檢查、維修和監控,這是預防化工事故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措施。同時,開展宣傳報道,可采用廣播、影視、圖片、板報等形式,使群眾了解有毒、有害物質的性質和防護方法,努力提高人民群眾的自我防護能力。另外,制訂預案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化工單位,更要提高認識,積極開展調查研究,只有制訂可行的、有保障的預案,才能打有準備之仗,打有把握之仗。
3.2 開展滅火演練,提高處置水平
為了更好地完成化工災害救援工作,必須要組織官兵進行實戰滅火救援演練,提高官兵的業務基礎知識和實戰處置能力;通過學習化工災害事故知識,提升官兵的理論水平,使他們掌握化工災害事故的特點,以便更好地結合實戰滅火演練,成功完成滅火救援工作。另外,在一些高新技術的幫助下,滅火救援參戰人員的生命安全也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往往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靈活運用“攻、退”戰術
消防部隊在現場處置時,指揮部、參戰人員和裝備等要部署在上風方向,距災害現場要有一定f的安全距離,車輛的停放要能夠在緊急情況下安全撤離,劃分各級別危險區域,嚴格控制進入各危險區域內的人數和對人體的防護等級。在選擇進攻陣地時,充分利用現場的地形、地物,做到攻守兼備,選派技術過硬、業務能力強,并具有一定實戰經驗的戰士組成攻堅組;另外,隨時做好撤退的準備,化工危險品災害事故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特點,決定了隨時都可能發生更大的災害事故,所以,指揮員必須密切注意事故的發展態勢,及時下達撤退命令,保存戰斗力,減少傷亡,為最終消除災害事故創造條件。
摘 要:隨著化學工業的日趨發達和各類化工企業的飛速發展,化工災害事故發生的頻率也不斷增大,加之其常發生在令人們出乎預料的時間或地點,并且造成的災害力度極大、社會輿論強烈。因此,熟悉掌握化工事故處置的技、戰術對策,對有效處置化工災害事故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消防救援;化工危險品;化工災害;事故處置
中圖分類號:D63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15-0109-02
近年來,隨著化工產業的快速發展,危化品的種類日益增多,運輸、使用、儲存頻率也逐漸增大,各類化工災害事故發生的規模及其造成的損失也越來越大。化工災害已成為消防部隊面臨的新挑戰。
1 化工災害事故的特點
1.1 突發性強、受災范圍廣
化工災害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具有突發性和偶然性,同時還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受泄漏開口的大小、泄漏頻速、泄漏途徑、泄漏質量和氣象條件等因素的影響而變化,進而造成不同程度的災害,且化工災害要遠比其他災害事故擴散的范圍廣、面積大。化工災害事故發生后,染毒氣體會向下風向迅速擴散,造成有毒、有害物質嚴重污染空氣、地面、臨近水源和生產、生活設施。所以說,化工災害事故不僅傷害效應大,而且傷害途經多。
1.2 災害處置難度大
化工災害事故所具有的突發性、擴散性、危害性等特征,給現場救援帶來了很大困難;事故中心局部區域產生的燃燒爆炸,極易形成“高溫、高壓、缺氧、染毒”的小環境,嚴重威脅參戰人員的生命安全,這就對消防設備及各類救援人員的自身安全防護裝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 污染環境、洗消困難
大量化學危險品泄漏會嚴重污染空氣、地面和水體,并滯留在下水道、溝渠、低洼等處,難以擴散,想要全面、徹底洗消極為困難,并將在長時間內危害生態環境。同時,在全面、徹底洗消較為被動的情況下,還需動員廣大社會力量,或動用軍隊防化部門,共同降低可能存在危險性。
1.4 社會、政治影響大
化工災害事故一旦發生,如果得到及時的控制和處置,將會造成極為嚴重的人員傷亡,導致眾多群眾失去家園,無家可歸,社會影響面極大。進行徹底洗消時,如果某一環節稍有不慎,極易導致社會秩序混亂以及居民正常生活失衡。
2 化工災害的處置特點
了解和掌握化工災害的特點,為快速處置此類災害提供了重要的依據。通過各項調研和總結,處置化工災害事故有以下幾個特點。
2.1 處置的復雜性、艱難性、技術性
因化工危險品的性質、規模、發展變化和破壞程度各不相同,從而造成了災害的復雜性、不可預見性和不確定性。在處置過程中,不僅涉及到消防部門,還涉及到參戰的諸多單位和專業分隊。處置過程不但要經過詳細詢問、偵檢、警戒、搜救、滅火、洗消等環節,還需化驗采集到的受災污染樣本,確定災害物質的種類、性質,分析其理化、物化特性,并且制訂救援方案,才能對受災者實施有針對性的救護和處置。但在實際中,往往因時間緊迫、現場環境險惡、行動困難、責任重大等,而使消防指戰員面臨重重困難和中毒犧牲的危險。此外,處置工作的技術性強、要求高,對各類技術裝備依賴性大。
2.2 處置的持久性、消耗性、危害性
因化工災害的多點性和連續性強,同時災害源具有較強的隱蔽性、污染途徑眾多,這些都造成處置上的困難。另外,化工災害事故發生后,各類有毒、有害物質在人體中的發病期也不同,短則3~5 h,長則3~5 d,甚至更長時間,因而造成處置時間長的情況。
3 處置措施和相關對策
消防部隊雖然是擔負災害事故救援和處置的骨干力量,在事故救援和處置中扮演突擊隊、先鋒隊、主力軍的角色,但就目前的形勢來看,一味依靠消防部隊已無法順應時代的發展。新時代的消防對策應是“以防為主、防消結合”,并制訂完善的處置預案,定期開展滅火演練,提高企業人員的專業水平和實戰能力。具體應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3.1 完善消防處置預案
企業單位要嚴格按照管理規定和使用性質來操作設備,單位領導和負責人要高度重視消防安全工作,切實加強對設備的檢查、維修和監控,這是預防化工事故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措施。同時,開展宣傳報道,可采用廣播、影視、圖片、板報等形式,使群眾了解有毒、有害物質的性質和防護方法,努力提高人民群眾的自我防護能力。另外,制訂預案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化工單位,更要提高認識,積極開展調查研究,只有制訂可行的、有保障的預案,才能打有準備之仗,打有把握之仗。
3.2 開展滅火演練,提高處置水平
為了更好地完成化工災害救援工作,必須要組織官兵進行實戰滅火救援演練,提高官兵的業務基礎知識和實戰處置能力;通過學習化工災害事故知識,提升官兵的理論水平,使他們掌握化工災害事故的特點,以便更好地結合實戰滅火演練,成功完成滅火救援工作。另外,在一些高新技術的幫助下,滅火救援參戰人員的生命安全也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往往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靈活運用“攻、退”戰術
消防部隊在現場處置時,指揮部、參戰人員和裝備等要部署在上風方向,距災害現場要有一定f的安全距離,車輛的停放要能夠在緊急情況下安全撤離,劃分各級別危險區域,嚴格控制進入各危險區域內的人數和對人體的防護等級。在選擇進攻陣地時,充分利用現場的地形、地物,做到攻守兼備,選派技術過硬、業務能力強,并具有一定實戰經驗的戰士組成攻堅組;另外,隨時做好撤退的準備,化工危險品災害事故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特點,決定了隨時都可能發生更大的災害事故,所以,指揮員必須密切注意事故的發展態勢,及時下達撤退命令,保存戰斗力,減少傷亡,為最終消除災害事故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