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軻 李靜
摘 要:介紹了目前鐵路車站施工方案編制、管理的現狀,以及根據施工方案申報、審批、下達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實際。提出基于B/S模式的鐵路車站施工管理系統架構模型,鐵路車站施工綜合管理系統的建設思路、實施方案、系統規劃等內容,實現施工方案的網絡化管理。
關鍵詞:鐵路;施工管理;信息系統;實施方案
中圖分類號:U29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15-0001-03
1 概述
鐵路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大動脈”,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貨運和客運總量屢創新高。高密度、高負荷、高速度的列車給鐵路運輸設備帶來了嚴峻的考驗。因此,科學、合理地安排鐵路施工、維修作業對保證運輸一線生產的安全、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但是在我國鐵路,尤其在基層單位,既有的施工維修計劃管理方式落后、效率低下,建立一種科學、高效的施工管理模式成為了當代鐵路發展的迫切需要。目前,信息產業飛速發展,利用信息化實現施工管理的規范化、施工信息的集中化和數據共享的最大化,提高施工作業的現代管理水平,已經成為鐵路勢在必行的研究課題。
1.1 車站施工綜合管理系統的必要性
1.1.1 車站施工的精細化管理
在鐵路基層車務站段,管轄車站多、線路長、范圍廣,要在相關車站、施工單位、設備單位等單位之間協調工作、傳遞信息,目前的作業方式明顯存在效率低下、管理落后等缺點。以我站為例:我站管轄3個一等站、1個二等站、2個三等站,專用鐵路8處,專用線68處,線路總延長里程231 km。維修和設備單位每月向車站技術和信息管理科提報施工、維修計劃642項,車站每月轉發施工日計劃54份。由于我站存在管轄車間(站)點多且分散的實際情況,要提高車站、車間(站)、設備單位、施工單位施工維修信息傳遞效率和質量,必須開發施工、維修綜合管理系統,建立施工計劃、營業線施工管理、天窗統計管理系統于一體的施工綜合管理系統。這樣才能實現車站施工電子化管理,提高施工管理質量。
1.1.2 路局對天窗管理的實際需要
目前路局高度重視天窗維修計劃的兌現率和利用率,要求基層車務站段每月對設備單位的天窗利用率、調度部門的天窗時間兌現率統計上報。在現有條件下,多數車務站段還是由技術人員從車間收集數據后,再進行手工計算。以我站為例:由于我站每月天窗作業項目多達400項,數據源于9個車間(站)每日電傳的手工統計情況,月度由車站技術和信息科施工主管進行綜合統計并上報路局。由于數據來源、傳輸等環節的失控和人工統計錯誤,不僅造成車站月度統計工作量巨大,也造成了給路局上報的數據失真,影響天窗兌現率和利用率數據的精確統計。
1.1.3 車站轉變服務方式的需要
通過開發施工綜合管理系統不僅可以為車站、車間(站)節省打印施工紙質文件的紙張數,為車站節省辦公費用,還能為提報施工計劃往返于車間(站)、車站的施工、維修和設備單位省去了大量交通費用。它將施工計劃管理進行全程透明操作,實現實時監控,不僅為施工單位提供了便利,也杜絕了車站各種違規、暗箱操作現象,實現了車站和施工單位的雙贏,從而改善了車站的外部形象,符合鐵路企業改制的長遠發展需要。
1.2 開發施工綜合管理系統的可行性
1.2.1 領導重視和組織保障
車站領導高度重視科技攻關項目,在多次會議上強調要求開發車站施工綜合管理系統,并明確攻關小組成員和完成時限。由站長擔任項目攻關組組長,車站主管施工和技術副站長擔任副組長,車站技術和信息管理科施工主管,電算室計算機系統開發人員,技術和信息管理科多名現場經驗豐富、理論扎實的專業技術骨干參與的攻關團隊,為項目開發提供了人員保障。
1.2.2 技術保障
開發小組要具備開發施工管理系統的相關經歷,為系統提供技術保障。例如,我站在2012-11成功開發過施工日計劃和運行揭示調度命令系統,實現了調度命令審核、發布和管理,并在全站推廣使用近2年。
1.2.3 設備和網絡保障
現有設備和網絡基礎可以滿足B/S模式應用軟件的推廣,車站各科室、車間(站)已全部覆蓋局域網。系統采用B/S(瀏覽器/服務器)方式編程,界面簡潔,只需要掌握簡單的計算機操作知識,經過短時間的培訓就能輕松使用該系統。
2 鐵路車站施工綜合管理系統建設研究
2.1 總體目標
本系統旨在采用ASP技術實現基于B/S模式的鐵路車站施工綜合管理系統,實現鐵路車站施工、維修計劃的電子化管理,利用信息技術改變落后的管理模式,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實現車站施工、維修的標準化管理。具體氛圍以下幾個平臺:①建立施工信息共享平臺。構建施工信息庫,使施工單位、站段、鐵路局之間信息共享,并對施工信息數據集中管理。②建立施工信息動態管理平臺。實現施工工作的高效管理,實現網絡化的施工、維修計劃上傳、審批、簽收等功能。③建立施工信息統一管理平臺。提煉施工和維修預備會、總結會記錄模板,實現規范化、標準化管理。④建立施工管理輔助決策平臺。實時對施工信息進行查詢、處理,實現對施工信息的自動統計功能,以對日常施工工作進行分析和決策支持。⑤建立兼容傳統的施工信息管理平臺。可使用Excel或Word的記錄方式提交施工計劃,適應現場工作人員的操作習慣。⑥建立界面簡潔的信息查詢平臺。擁有易操作的界面,各層次工作人員都能掌握日常操作流程。
2.2 建設思路
遵循實現車站施工、維修科學管理對信息系統的要求,該信息系統的建設思路是:①堅持面向過程的管理思想,嚴格卡控施工方案管理業務全流程;②建立以車間(站)為中心的生產管理中心和以車站主管科室為中心的技術管理中心;③對每個施工方案狀態實時掌握,強化過程控制,提高施工方案的管理效率,降低施工管理的成本。
3 車站施工綜合管理系統的實施
3.1 系統實施框架
從鐵路車站施工綜合管理系統的開發目標來看,需要建立施工信息管理平臺,要實現系統的網絡化和集成化。鐵路車站施工綜合管理系統的開發和建設主要可分為兩個部分:①面向施工主管科室,做出總體規劃設計,建立相關標準、規范,制訂系統規則;②面向車間(站)和施工相關單位,解決如何履行相關標準、規范的問題,明確現場人員的計算機水平,保證該系統的友好性。
將鐵路車站施工綜合管理系統建設和開發的組織方式工程化,可分為三個方面:①網絡工程。在現有設備和環境下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和傳輸。②數據庫工程。實現新的需求與現有數據環境、信息的整合。③應用軟件工程。在現有條件下,實現應用軟件的開發、測試、實施。
3.2 系統實施類型
實施應用系統項目一般可分為5種基本類型,分別為整合應用項目、改造應用項目、訂制應用項目、購入應用項目和開發應用項目。
根據鐵路車站施工綜合管理系統的總體目標和我站現有信息系統資源,該系統的開發建設綜合以下三種實施類型:①整合應用項目。我站現有施工日計劃和運行揭示調度命令系統,已穩定運行了1年多的時間,對于此系統,我們通過更改接口等方式將其數據和功能與新系統對接,進行系統的集成,實現新、老應用系統資源的整合。②訂制應用項目。按照統一的設計原則,建立功能模塊和數據模型及有關的數據標準,開發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的應用系統。③開發應用項目。按照車站施工綜合管理系統的總體設計、實施標準、計算規則等統一規劃,自行進行應用系統的整體開發。
3.3 系統實施方案
鐵路車站施工綜合管理系統的建設基于信息資源規劃理論,利用信息技術來實現企業信息資源的整合和共享,信息資源規劃是關鍵所在。為給該系統的建設、實施奠定良好基礎,我們做出了初步的實施方案,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實施方案圖
4 分析和設計
4.1 需求分析和功能設計
根據鐵路車站施工綜合管理系統的總體目標,我們對該系統完成了需求分析,具體需求和功能設計分為以下幾個方面:①施工、維修計劃電子化管理,施工單位、車間(站)、主管科室對施工計劃審批狀態實時掌握。②施工日計劃和運行揭示調度命令即時傳輸,車站能實時掌握車間(站)簽收情況。③將施工和維修會、預備會、總結會記錄提煉成模板,供車間(站)學習使用,實現車間(站)營業線施工、天窗維修預備會、總結會標準化、模塊化管理。④實現施工文件提前通知,營業線施工統計查詢。車站主管科室將營業線施工通知以Word的形式傳入系統,供車間(站)簽收、學習,還能統計車間(站)的簽收時間。同時,能自動統計車站月度、年度營業線施工項目數量。⑤實現天窗計劃網上簽收、下載,日天窗兌現情況網上填記,實現車站天窗利用率、兌現率自動統計計算。
4.2 數據流圖分析和設計
利用現代化手段對車站施工方案進行科學管理,也要采用現代化的標準流程和要求,對系統設計和實施步驟進行嚴格卡控。我們在調查了用戶的需求后,根據軟件工程的標準細化了用戶需求,設計了該系統的數據流圖,如圖2所示。
圖2 鐵路車站施工綜合管理系統數據流圖
4.3 子系統劃分和功能
根據鐵路車站施工綜合管理系統的功能需求和數據流圖,初步設計該系統分為4個子系統,各子系統的劃分和詳細功能如下。
4.3.1 系統管理子系統
系統管理子系統為超級管理員和部門管理員提供了具體、便捷的操作界面,在基礎數據不準確的情況下,可對數據進行手工校對;各級管理員還可通過該子系統進行新用戶的添加、權限的賦予、用戶的注銷等操作,及時更新系統內的部門、用戶信息。
4.3.2 車站施工計劃管理子系統
有相應權限的用戶在該子系統內可以分別進行專用線施工計劃申報、審核、審批,可將現有的工作流程完全在網絡中模擬實現,且可記錄每項操作的詳細信息。另外,用戶可以選定相應條件,實時追蹤、查詢專用線施工計劃的進度。對于主管科室和相關車間(站)實現專用線施工計劃臺賬的電子化管理。
4.3.3 車站營業線施工管理子系統
不同權限的用戶可在系統內對施工日計劃和運行揭示調度命令進行上傳、復核、簽發、簽收等操作。系統內提供營業線施工、天窗維修預備會、總結會模板,相關車間(站)用戶填入必要信息,會自動生成會議記錄,提升了工作效率。實現了施工文件提前通知,局域網覆蓋的崗位都可對施工文件進行查詢,以了解施工安排和要求。系統可按用戶條件對營業線施工進行統計、查詢。
4.3.4 車站天窗統計管理子系統
不同權限的用戶可在系統內對周天窗計劃下達、傳輸、簽收等操作。施工結束后,相關車間(站)用戶在系統內輸入天窗施工的實際信息,系統可生成日天窗兌現情況報表。在獲取天窗的計劃和實際信息后,系統可根據內部計算規則實現天窗利用率、兌現率的自動統計。
3 車站施工綜合管理系統的實施
3.1 系統實施框架
從鐵路車站施工綜合管理系統的開發目標來看,需要建立施工信息管理平臺,要實現系統的網絡化和集成化。鐵路車站施工綜合管理系統的開發和建設主要可分為兩個部分:①面向施工主管科室,做出總體規劃設計,建立相關標準、規范,制訂系統規則;②面向車間(站)和施工相關單位,解決如何履行相關標準、規范的問題,明確現場人員的計算機水平,保證該系統的友好性。
將鐵路車站施工綜合管理系統建設和開發的組織方式工程化,可分為三個方面:①網絡工程。在現有設備和環境下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和傳輸。②數據庫工程。實現新的需求與現有數據環境、信息的整合。③應用軟件工程。在現有條件下,實現應用軟件的開發、測試、實施。
3.2 系統實施類型
實施應用系統項目一般可分為5種基本類型,分別為整合應用項目、改造應用項目、訂制應用項目、購入應用項目和開發應用項目。
根據鐵路車站施工綜合管理系統的總體目標和我站現有信息系統資源,該系統的開發建設綜合以下三種實施類型:①整合應用項目。我站現有施工日計劃和運行揭示調度命令系統,已穩定運行了1年多的時間,對于此系統,我們通過更改接口等方式將其數據和功能與新系統對接,進行系統的集成,實現新、老應用系統資源的整合。②訂制應用項目。按照統一的設計原則,建立功能模塊和數據模型及有關的數據標準,開發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的應用系統。③開發應用項目。按照車站施工綜合管理系統的總體設計、實施標準、計算規則等統一規劃,自行進行應用系統的整體開發。
3.3 系統實施方案
鐵路車站施工綜合管理系統的建設基于信息資源規劃理論,利用信息技術來實現企業信息資源的整合和共享,信息資源規劃是關鍵所在。為給該系統的建設、實施奠定良好基礎,我們做出了初步的實施方案,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實施方案圖
4 分析和設計
4.1 需求分析和功能設計
根據鐵路車站施工綜合管理系統的總體目標,我們對該系統完成了需求分析,具體需求和功能設計分為以下幾個方面:①施工、維修計劃電子化管理,施工單位、車間(站)、主管科室對施工計劃審批狀態實時掌握。②施工日計劃和運行揭示調度命令即時傳輸,車站能實時掌握車間(站)簽收情況。③將施工和維修會、預備會、總結會記錄提煉成模板,供車間(站)學習使用,實現車間(站)營業線施工、天窗維修預備會、總結會標準化、模塊化管理。④實現施工文件提前通知,營業線施工統計查詢。車站主管科室將營業線施工通知以Word的形式傳入系統,供車間(站)簽收、學習,還能統計車間(站)的簽收時間。同時,能自動統計車站月度、年度營業線施工項目數量。⑤實現天窗計劃網上簽收、下載,日天窗兌現情況網上填記,實現車站天窗利用率、兌現率自動統計計算。
4.2 數據流圖分析和設計
利用現代化手段對車站施工方案進行科學管理,也要采用現代化的標準流程和要求,對系統設計和實施步驟進行嚴格卡控。我們在調查了用戶的需求后,根據軟件工程的標準細化了用戶需求,設計了該系統的數據流圖,如圖2所示。
圖2 鐵路車站施工綜合管理系統數據流圖
4.3 子系統劃分和功能
根據鐵路車站施工綜合管理系統的功能需求和數據流圖,初步設計該系統分為4個子系統,各子系統的劃分和詳細功能如下。
4.3.1 系統管理子系統
系統管理子系統為超級管理員和部門管理員提供了具體、便捷的操作界面,在基礎數據不準確的情況下,可對數據進行手工校對;各級管理員還可通過該子系統進行新用戶的添加、權限的賦予、用戶的注銷等操作,及時更新系統內的部門、用戶信息。
4.3.2 車站施工計劃管理子系統
有相應權限的用戶在該子系統內可以分別進行專用線施工計劃申報、審核、審批,可將現有的工作流程完全在網絡中模擬實現,且可記錄每項操作的詳細信息。另外,用戶可以選定相應條件,實時追蹤、查詢專用線施工計劃的進度。對于主管科室和相關車間(站)實現專用線施工計劃臺賬的電子化管理。
4.3.3 車站營業線施工管理子系統
不同權限的用戶可在系統內對施工日計劃和運行揭示調度命令進行上傳、復核、簽發、簽收等操作。系統內提供營業線施工、天窗維修預備會、總結會模板,相關車間(站)用戶填入必要信息,會自動生成會議記錄,提升了工作效率。實現了施工文件提前通知,局域網覆蓋的崗位都可對施工文件進行查詢,以了解施工安排和要求。系統可按用戶條件對營業線施工進行統計、查詢。
4.3.4 車站天窗統計管理子系統
不同權限的用戶可在系統內對周天窗計劃下達、傳輸、簽收等操作。施工結束后,相關車間(站)用戶在系統內輸入天窗施工的實際信息,系統可生成日天窗兌現情況報表。在獲取天窗的計劃和實際信息后,系統可根據內部計算規則實現天窗利用率、兌現率的自動統計。
3 車站施工綜合管理系統的實施
3.1 系統實施框架
從鐵路車站施工綜合管理系統的開發目標來看,需要建立施工信息管理平臺,要實現系統的網絡化和集成化。鐵路車站施工綜合管理系統的開發和建設主要可分為兩個部分:①面向施工主管科室,做出總體規劃設計,建立相關標準、規范,制訂系統規則;②面向車間(站)和施工相關單位,解決如何履行相關標準、規范的問題,明確現場人員的計算機水平,保證該系統的友好性。
將鐵路車站施工綜合管理系統建設和開發的組織方式工程化,可分為三個方面:①網絡工程。在現有設備和環境下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和傳輸。②數據庫工程。實現新的需求與現有數據環境、信息的整合。③應用軟件工程。在現有條件下,實現應用軟件的開發、測試、實施。
3.2 系統實施類型
實施應用系統項目一般可分為5種基本類型,分別為整合應用項目、改造應用項目、訂制應用項目、購入應用項目和開發應用項目。
根據鐵路車站施工綜合管理系統的總體目標和我站現有信息系統資源,該系統的開發建設綜合以下三種實施類型:①整合應用項目。我站現有施工日計劃和運行揭示調度命令系統,已穩定運行了1年多的時間,對于此系統,我們通過更改接口等方式將其數據和功能與新系統對接,進行系統的集成,實現新、老應用系統資源的整合。②訂制應用項目。按照統一的設計原則,建立功能模塊和數據模型及有關的數據標準,開發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的應用系統。③開發應用項目。按照車站施工綜合管理系統的總體設計、實施標準、計算規則等統一規劃,自行進行應用系統的整體開發。
3.3 系統實施方案
鐵路車站施工綜合管理系統的建設基于信息資源規劃理論,利用信息技術來實現企業信息資源的整合和共享,信息資源規劃是關鍵所在。為給該系統的建設、實施奠定良好基礎,我們做出了初步的實施方案,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實施方案圖
4 分析和設計
4.1 需求分析和功能設計
根據鐵路車站施工綜合管理系統的總體目標,我們對該系統完成了需求分析,具體需求和功能設計分為以下幾個方面:①施工、維修計劃電子化管理,施工單位、車間(站)、主管科室對施工計劃審批狀態實時掌握。②施工日計劃和運行揭示調度命令即時傳輸,車站能實時掌握車間(站)簽收情況。③將施工和維修會、預備會、總結會記錄提煉成模板,供車間(站)學習使用,實現車間(站)營業線施工、天窗維修預備會、總結會標準化、模塊化管理。④實現施工文件提前通知,營業線施工統計查詢。車站主管科室將營業線施工通知以Word的形式傳入系統,供車間(站)簽收、學習,還能統計車間(站)的簽收時間。同時,能自動統計車站月度、年度營業線施工項目數量。⑤實現天窗計劃網上簽收、下載,日天窗兌現情況網上填記,實現車站天窗利用率、兌現率自動統計計算。
4.2 數據流圖分析和設計
利用現代化手段對車站施工方案進行科學管理,也要采用現代化的標準流程和要求,對系統設計和實施步驟進行嚴格卡控。我們在調查了用戶的需求后,根據軟件工程的標準細化了用戶需求,設計了該系統的數據流圖,如圖2所示。
圖2 鐵路車站施工綜合管理系統數據流圖
4.3 子系統劃分和功能
根據鐵路車站施工綜合管理系統的功能需求和數據流圖,初步設計該系統分為4個子系統,各子系統的劃分和詳細功能如下。
4.3.1 系統管理子系統
系統管理子系統為超級管理員和部門管理員提供了具體、便捷的操作界面,在基礎數據不準確的情況下,可對數據進行手工校對;各級管理員還可通過該子系統進行新用戶的添加、權限的賦予、用戶的注銷等操作,及時更新系統內的部門、用戶信息。
4.3.2 車站施工計劃管理子系統
有相應權限的用戶在該子系統內可以分別進行專用線施工計劃申報、審核、審批,可將現有的工作流程完全在網絡中模擬實現,且可記錄每項操作的詳細信息。另外,用戶可以選定相應條件,實時追蹤、查詢專用線施工計劃的進度。對于主管科室和相關車間(站)實現專用線施工計劃臺賬的電子化管理。
4.3.3 車站營業線施工管理子系統
不同權限的用戶可在系統內對施工日計劃和運行揭示調度命令進行上傳、復核、簽發、簽收等操作。系統內提供營業線施工、天窗維修預備會、總結會模板,相關車間(站)用戶填入必要信息,會自動生成會議記錄,提升了工作效率。實現了施工文件提前通知,局域網覆蓋的崗位都可對施工文件進行查詢,以了解施工安排和要求。系統可按用戶條件對營業線施工進行統計、查詢。
4.3.4 車站天窗統計管理子系統
不同權限的用戶可在系統內對周天窗計劃下達、傳輸、簽收等操作。施工結束后,相關車間(站)用戶在系統內輸入天窗施工的實際信息,系統可生成日天窗兌現情況報表。在獲取天窗的計劃和實際信息后,系統可根據內部計算規則實現天窗利用率、兌現率的自動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