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寧 王碩 王紅
摘 要:近年來,隨著社會對能源需求的增大,環境破壞和能源過度開發等問題越來越嚴重,因此,對環境地質和水文地質等情況進行深入的研究就顯得極為迫切。以重慶地區近年來的干旱等災害性事件作為切入點,闡述了強化環境地質和水文地質的重要性。
關鍵詞:環境地質;水文地質;災害;能源
中圖分類號:X1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15-0152-02
在科技不斷進步和經濟不斷發展的有利形勢下,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這一問題始終被社會各界人士所關注,特別是國家體制經歷了二元經濟體制變革,由計劃經濟過渡到當前的市場經濟后,國家各產業經濟進入迅速發展的階段。但隨著國家現有能源、資源的大量開發,環境污染問題愈發突出,產業經濟發展也遭遇瓶頸,由此,經濟增長與能源供需之間的矛盾就需要通過強化環境地質和水文地質的研究來協調解決。
1 強化環境地質和水文地質的重要性
近年來,我國一些地區經常發生水土流失、干旱等自然災害,這些災害都與環境地質和水文地質的破壞有關。為了協調社會經濟的發展,就要把環保問題置于我國社會發展問題的首要位置,并依據地方實際水文、土體地質和環境等情況,加強對相關監測技術的研究和應用,以解決生態污染等問題。從整體來看,不難發現我國干旱和半干旱區域的面積越來越大,已經占據了我國領土的2/3,這就需要我們充分重視水能源的合理利用,提倡節約用水,并將水文地質、地貌結構的研究項目落到實處。面對這一嚴峻的環境問題,盡管國家已經采取了不少整治措施來緩解,但由于各種環境因素、工藝技術條件等的制約,我國水資源的使用和干旱情況仍未能得到很好的解決,這嚴重阻礙了地方經濟的發展,甚至不斷威脅著人類的生存。為了協調、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各級政府全面支持對水文地質情況的深入研究,即對某一區域的水文地質條件進行深入研究,然后結合實際,建立必要的防護林項目,制訂合理的水能源調度計劃,應用循環水技術,從而控制地方區域水土流失嚴重、荒漠化發展迅速、地質災害多發等問題,促進環境保護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協調發展。
2 強化環境地質和水文地質的主要措施
2.1 加強對干旱地區的深入研究
目前,由于干旱和半干旱的地質環境已經占據了我國大部分的領土面積,因此,要結合地方實際,加強水資源的合理調度,包括治水、控水措施和建立必要的水文監測點等。以重慶市為例,重慶地處川東地域旱區,由于南亞高壓和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異常,我國重慶地區北部的冷空氣會進入四川盆地,但南方的暖濕氣流無法與盆地互通輸入水汽,由此引發汛期,并出現異常高溫。地方水文監測局、站應首先加強對主要汛期河道水位流量和枯水期的監測,及時掌握汛期和干旱情況。同時,除建立必要的旱情檢測系統網點以外,還要加強對地貌、土壤墑情的監測和評估,包括旱情期間的降雨、水體蒸發、流量變化、土壤墑情等,這樣才能及時掌握旱情的詳細情況,進而在配套相關水位站、雨量站、土壤墑情站的情況下,將災害性事件的損失控制到最低。總之,只有對干旱地區的環境地質和水文地質進行深入研究,才能在災害發生時及時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災害帶來的損失。
2.2 強化對煤礦水文地質條件的深入研究
煤炭能源開采過程中的階段性特征表現十分明顯,從能源勘探到煤礦生產,再到閉坑階段,加強對煤礦水文地質條件及其周圍環境的研究都是非常必要的??碧綍r期主要結合水文地質條件的相關情況來確定輔助技術工藝的選擇;煤礦生產階段則需要通過水文地質條件來確立具體的安全生產控制措施;閉坑時期需要結合水文地質條件提出整治礦區周圍區域內的水環境保護治理措施。由此可見,礦床及其能源開采會引起周圍環境水文、土體環境的變化,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其地貌、地形結構等造成影響,這也是礦區開采具備階段性生產特征的主要原因。因此,應對煤礦開采地域內的水文土體的地貌、地質特性進行深入研究,以充分掌握礦坑、礦床的開采規律,并配合調查、回訪等組織活動,達到煤礦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的目的。
2.3 需要各行業對環境地質研究予以重視
盡管社會經濟和科技在不斷發展,但環境問題卻日益嚴峻。為了改變這一問題,需要強調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協調發展,不斷對環境地質和水文地質進行深入的研究。由于環境問題是人類在生產中所引發的問題,因此,各生產制造、能源加工企業也應對環境地質予以高度重視。有關資料表明,地質營力的劇烈變化不僅會引發大型災害,同時,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還會對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加強地質、水文環境下的微量化學元素、地質營力問題的研究也十分重要,除了對地方水文、地質檢測站點予以必要的監測和預控外,各加工、生產制造業也需要對與自身生產相關的地質、水文環境研究予以重視。
2.4 地表資料研究和土地的可持續利用
不僅在我國,全世界范圍內的水體流失問題也愈發突出。為控制水土流失問題的惡化,除了要在水土流失問題嚴重的地區和河流地帶設立防護林和地質環境監測站點,國家和地方政府也要加強對地表結構有關資料的深入研究,進而依據不同地區地表的實際情況,結合生態系統保護、農業生產情況等建立必要的控制方案和執行措施。
2.5 加大相關工程的興建力度
目前,我國城市廢氣排放量問題日益突出,而廢氣一經擴散就會對大氣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因此,要加大大氣、地表水等環保工程的興建力度。地質學家應與自然科學家加強技術成果交流,以促進適合我國廢氣整治的科學技術和生產工藝的開發。近年來,我國加大了對環保建設工程的投入,這為環境保護、大氣污染的治理和環境地質、水文地質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礎保障。
3 結束語
我國科技的發展和工業經濟的增長往往都以犧牲環境作為代價,這直接破壞了當前的生態環境,并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存。為此,各級政府、各經濟產業/行業要加強對環境地質和水文地質的研究,以保證社會生產與環境建設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夏進福.淺析巖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質勘察的問題[J].城市建筑,2013(08).
[2]粟俊江.重慶地區環境影響評估中水文地質勘察研究[J].科協論壇,2012(03).
〔編輯:王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