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魯玙+陳雪
摘 要:大學生創業教育是高等院校教育研究和實踐探索的嶄新領域,是對教育理論的一種豐富與充實。當前高校的創業教育,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誤區,合理的規避防范勢在必行。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教育;防范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1-0229-02
自1999年中國高校實行擴招開始,歷經十余年發展,高等教育已邁向后全民教育(Education for all)時期,中國教育進入后“普及”階段拐點。隨之而來的是日益嚴峻的大學生就業難問題。于是,創業成為新時期中國大學生就業的新思路。大學生創業教育是一項長期、復雜、艱巨的系統工程,它需要社會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在中國,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已經逐步得到大家的重視和關注。幾年來,國家相繼出臺了多個政策性的文件通知,以此指導和鼓勵大學生創業。在高校開展創業教育,積極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是服務于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大戰略舉措,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是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的重要措施。大學生創業一般是指大學生中的創業者在校學習期間或畢業離校之時發現機會,整合各種資源獨立開創或參與開創新企業,提供新產品或新服務,最終實現自身創業目的的一系列活動。與本科生相比,大專生社會競爭力較弱,上升空間小,就業渠道少,工資待遇低,工作環境差,這使得高職高專大學生對創業的愿望更為迫切。
一、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的誤區
關于大學生創業教育,一方面要看到大學生們有創業的激情,他們愿意嘗試新的東西,文化素質較高,有機會接觸并掌握世界前沿領域的技術,并能第一時間把握機遇。另一方面大學生們的管理經驗和社會資源都比較欠缺。創業教育需要加強管理能力、風險控制能力和道德心理素質等方面知識的教育,而這些都必須通過建立系統的教育體系來進行科學的訓練。大學生創業教育是高等院校教育研究和實踐探索的嶄新領域,是對教育理論的一種豐富與充實。當前高校的創業教育,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誤區。
誤區一:重視創業,而忽視創新。大學生創業應該是對新技術新理念運用的結果,不應該是簡單重復社會已有的甚至是已經飽和的商業資源。大學生創業雖然是就業的一個形式,但也具有重要的國家創新戰略意義。中國2006年提出自主創新戰略,即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明確了創新驅動的發展導向。提高科技競爭力已成為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快速發展的重大課題,引導大學生創業順應政府大力發展知識密集型產業和創新型產業的政策導向。創業教育應該緊扣創業目的,在教育體系中加強創造創新意識的教育。應通過創業教育相關課程,有效提高中國大學生創造創新意識與能力,使就業的大學生就好業,創業的大學生創成業。
誤區二:注重理論,而忽視實踐。對于剛畢業的大學生,價值取向還不成熟,知識主要來源于課本而缺乏實踐經驗,所掌握的技能不能適應職場實際情況。考慮問題理想化,解決問題簡單化,大多大學生還限于紙上談兵,對具體的市場開拓缺乏經驗與相關知識,難以對市場做出符合實際的判斷。因此,創業教育應該緊扣創業特點,啟發大學生創新創造能力。中國高校開展創業教育往往出現重創業實踐、輕能力培養或者重能力培養輕創業實踐,重課堂教育輕課下培養或者重課下培養輕課堂教育的現象,大多是以創業教育理論指導為主,實踐活動為輔,沒有形成一套統一的教材和較為可行的成熟教學模式。
誤區三:忽視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目前高校開展創業教育教學和培訓的教師一般為兩類:一類是原先從事企業管理學科教學的教師,另一類是學生就業工作指導教師。共同的弱點就是其自身缺乏創業經歷,在為學生進行創業教育培訓時,知識的講授多于實踐經驗。
誤區四:缺乏團隊合作意識。李開復先生就不只一次地強調過,團隊比點子更重要。一談到創業,很多人就認為創業就是自己獨立辦企業。這存在兩個誤區:一是創業不僅可以是個人,更可以是團隊創業;二是在一個單位內部負責一項開創性的工作也是一種創業,如負責一個大區或一個產品的市場開拓,國際上通常把這種創業叫做企業內創業。
誤區五:認為資金是創業的必須條件。相當多的師生認為,有經濟基礎的學生才適合創業,忽視了知識、高新技術產品或全新服務在大學生創業中的重要地位。創業是需要資金,但創業的條件不是只有資金這一項。
誤區六:創業教育體系不健全。高職高專院校創業教育起步更晚,很少有完整的創業教育體系,大多只是開設一兩門創業選修課程,學校對創業教育的重視往往停留在表面而對創業教育的投入太少,創業教育積累不夠、時間不夠、實踐不夠,對創業教育的規模、教學模式、課程設計等缺乏深度認識,在研究隊伍、平臺內容和方法等方面呈現諸多問題,缺乏體系建構。
二、創業教育中誤區的防范策略
大學生是最具創新和創業潛力的群體之一。高校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創業精神、傳授學生創業知識、提高學生創業技能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學校還應制定相關政策,為大學生創業活動提供便利條件。中國創業教育和創業研究雖然展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但離學生的創業需求還相差甚遠。據有關調查結果顯示,學校創業教育對其創業活動影響較小或根本沒有影響,大學生們期望學校能提供有效的創業教育。
策略一:建設一支專業化的師資隊伍。要達到創業教育的目標,完成創業教育的內容,就需要構建一個合理的創業教育專家體系。根據目前國內外創業教育的成功實踐來看,專家體系的構成要素應包括經濟管理類專家、工程技術類專家、政府經濟部門的專家、成功的企業家、孵化器的管理專家、創業投資家六個方面。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主要是采用“內培外請”的創建模式:一方面是學校內部培養。讓更多的授課教師“走出去”,如果有條件可以到國外接受先進系統的創業知識培訓,到企業掛職鍛煉,形成實戰經驗的積累,同時也可以穩定教師隊伍;另一方面是外部聘用。通過利用學校與國內外大學之間的交往共建,與地方政府、實習基地、企業的合作,積極調動他們參與的積極性,在開展創業教育中邀請社會上有經驗的創業家、企業家、風險投資家及相關領域的政府官員,來校開設講座、開展對話,給學生傳授創業經驗和技能,并且通過聘任講座教授或兼職講師等形式,形成一種穩定的、常設的創業論壇和授課機制,使它們成為學校創業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endprint
策略二:完善創業教育體系,增設實踐教學課程。就高職高專學生而言,雖然文化基礎相對本科生差一點,他們在畢業時就業更加困難,因而創業的欲望較強烈,對創業教育更加渴望。高職高專院校的創業教育尤其自身的特點。比如,創業項目更傾向于服務行業,對技術與資金要求較低,學生學習積極性較高。創業實踐教學課程是一種最能體現創業教育特點和性質的課程模塊,一般都是由模擬課程和創業實踐組成。高職高專院校還應在開設創業教育理論課的同時,增加實踐教學環節。例如開展創業技能大賽、創業規劃大賽以及創業經營模擬等,讓學生組成優勢互補的模擬公司,針對新創企業的產品或服務、詳細具體說明運營一個企業包括公司介紹、市場分析、競爭策略、公司管理與組織結構、財務分析與風險評估等內容。在團隊合作下,讓學生通過這種極具操作性、針對性的創業項目來梳理復習創業理論知識,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觸和體驗到創業過程中變化萬千的復雜環境,使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個性和創業能力得到很好的發展。產學研結合模式也是高校培養創業人才的有效途徑。學校可加強產學研創新實踐基地和創業孵化基地建設,為大學生創業進行實戰指導。
策略三:增強創業者的意志力和自信心。正確認識自己、正確評價自己是大學生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大學生要取得事業上的成功必須具備獨特的人格魅力,包括強烈的自信心、頑強的進取心、心系社會的責任心和堅韌的心理承受能力。只有具備堅強意志力的人,才能抵御塵世的種種誘惑,不斷達到新的高度,創造新的輝煌。馬云在談到創業意志時曾說: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但絕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陽。因此,做事就要有永不放棄的執著信念。
此外,大學生創業者還要具備強烈的事業心和求知欲、嚴謹踏實的學習態度。保持一種持續的競爭優勢,獲取持續發展動力,大學生創業者應該做到:針對創業規劃階段目標有針對性地不斷學習;根據階段目標,提煉升華外在一切有價值信息,時刻把握組織管理權變理論的精髓,發揮個體創業核心競爭力的靈活應變能力;將已掌握的知識形成縝密、嚴謹的知識體系,轉化為個人創業核心競爭力的專長性。
創業是極具挑戰性、創造性、復雜性的人類社會實踐活動,對于諸多社會資源極度匱乏的高職高專大學生來說,創業的挑戰性及艱辛度尤其明顯。通過對社會上創業者的成敗興衰的深入分析,概括總結出新創企業成敗的核心影響因素,并轉化為可操作性的知識與技能,運用于創業教育,促成高職高專大學生在創業前有意識地提升創業核心競爭力,這將有助于提高大學生創業率及創業成功率,也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創業。作為高校創業教育工作者,要不斷探索、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模式與方法,為中國高職高專院校創業教育創出一片新天地。
參考文獻:
[1] 蘇連升.高職高專大學生創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J].滄州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1,(9).
[2] 陳雪,等.大學生創業教育中存在的誤區及防范策略[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1,(2).
[3] 鄧然,等.中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幾個誤區[J].就業指導,2012,(6).
[4] 楊立棟.高職高專大學生創業難點及對策分析[J].科技資訊,2013,(28).
[5] 李開復.與未來同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 王玉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