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就利川需要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的總體要求,通過利川的區位優勢分析,結合利川實際情況,提出利川未來產業發展的幾點思路。
關鍵詞:區位優勢;產業定位;資源
近年來,利川市將武陵山試驗區建設作為推動利川加快發展的切入點,借助“鄂西圈”、“武陵山試驗區”建設政策優勢,及成渝經濟帶建設的機遇,通過對接交通、區域合作、旅游開發等方式,積極探索能夠推進利川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發展的產業模式。
一、利川市的基本情況及區位優勢分析
1.地理環境優勢。利川的氣候為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這里山水相依,環境優美,物產豐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是一個最適宜人類居住生存的地方。
2.自然資源優勢。境內年平均降水總量60億立方米左右,可開發量17.13萬千瓦,現已開發的總裝機容量6.6萬千瓦。
3.交通紐帶優勢。利川的交通紐帶作用體現在是連接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世界遺產三國文化之旅”、“長江三峽之旅”三大旅游板塊和長江經濟帶以及武陵山試驗區的重要戰略節點。
4.民族文化優勢。歷史文化積淵流長,民族風情醉美濃郁,傳統習俗豐富多彩,利川燈歌、利川小曲、“肉連響”號稱“利川三絕”,進入了省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5.旅游資源優勢。利川的旅游資源非常豐富,具有極高的產業開發價值。
二、推進武陵山試驗區利川區域發展的幾點思路
1.利川在武陵山試驗區建設中的機遇與因難
(1)有利條件
——政策疊加機遇。國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推進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東部沿海地區產業大轉移、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補償等一批重大政策,湖北省實施“616”對口支援工程等舉措,將為試驗區建設帶來重大的歷史機遇。
——借助區位優勢,推進招商引資工作。利川是湖北的西大門,是進川出渝的咽喉要道,隨著恩施州武陵山試驗區建設的啟動,境內交通條件改善優勢,利川與重慶、成都、武漢以及沿海經濟發達城市的時空距離進一步縮短,有利于利川借助區位優勢、政策支持,推進招商引資工作。
——借助資源優勢,推進特色產業發展。利川現有清潔能源、綠色食品、生物醫藥、信息物流、生態文化旅游五大支柱產業。在“產業興區”大目標下,有利于借助資源優勢,優先發展特色工業、特色農業、特色旅游業。
——借政策優勢,推進重點項目建設。試驗區建設在政策上給予區內縣市更大的支持,試驗區建設的啟動,中東部產業大轉移,大量項目會接踵落戶試驗區,利川具有先行先試的政策及地理優勢,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成為州域經濟強市。
(2)主要困難
經濟發展水平偏低,產業發展后勁不強;社會事業發展落后,貧困問題突出。
2.利川在武陵山試驗區建設發展中的產業定位
產業定位是指某一區域根據自身具有的綜合優勢和獨特優勢、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以及各產業的運行特點,合理地進行產業發展規劃和布局,確定主導產業、支柱產業以及基礎產業。
3.推進武陵山試驗區利川區域產業發展的幾點思路
(1)關于生態特色旅游業
①利川旅游業現狀與核心競爭力分析
——產業現狀分析。利川市總體旅游產業規模還很弱小,旅游業拉動帶動功能還沒有發揮出來。隨著宜萬鐵路和滬蓉西高速“兩路”的開通和恩施、萬州機場的擴能升級,利川也加快了把利川的旅游形象推向全國的步伐。
——區位與交通條件分析。利川是鄂渝的“門戶”,東中部產業大轉移的承接手,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兩路”的貫通,必將利川由“幕后”推向“前臺”,成為沿江經濟帶的“熱點城市”。
——旅游業核心競爭力分析。資源優勢:利川處于東部區域與西部區域的過渡地帶,自然條件的過渡性、多樣性造就了利川自然旅游資源的多樣性。
②利川生態特色旅游產業思路
——主導產品:騰龍洞旅游區。騰龍洞是利川正規開發的旅游拳頭產品,可以通過招投資或引進戰略伙伴投資改造升級,增設附加值項目,使之在規模上、內容上成為中西部獨有的旅游大項目,在產業化經營上具有帶動效應,惠及周邊,使之真正成為利川旅游的主導產品。
——拳頭產品:魚木寨民族文化影視制作基地。利川的地域特色是多民族集聚,民族文化底蘊深厚,如何將利川的多元民族文化整合呈現,建議將保存完好的土司城寨規劃建設成一個能融合呈現多民族文化的影視制作基地,使利川在中西部確立名副其實的文化大市地位。
(2)關于生態特色農業
①利川的特色農業現狀
利川自建市二十多年來,利川依托本特色資源,大力發展名、優、特、珍農業品種,己逐步形成煙葉、米業、蔬菜、畜牧、茶葉、藥材、林果七大特色農業主導產業,其中尤以煙葉、硒茶、莼菜、黃連、山藥最為聞名。
②利川生態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思路
——企業化、產業化發展生態特色農業。將特色農業產業在不影響農民收入的前提下,通過主導農業產品的集中連片開發,打破村、鄉地域界限,擴大基地規模,進行企業化、產業化改進,使特色農業產品不僅只有自身使用價值。
——生態特色農產品加工業。在原有農產品加工業的其礎上,借助新歷史機遇,引進高新技術企業,改良農產品加工,挖掘新產品,使利川的特色農產品更多更快走出深山,進入市場。
——加快承接產業轉移步伐。主動發揮承東啟西、貫通南北的區位優勢,充分發揮資源和人力優勢,積極建設好綜合配套改革的試驗區,抓住歷史性重大機遇,進一步擴大生態特色農業,加快特色農業企業化、產業化進程,更好地服務于中西部城市。
參考文獻:
[1]湖北省利川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利川市志[M].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2008
[2]《湖北武陵山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發展規劃》(2010—2020)
[3]《恩施州武陵山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發展規劃》(2010—2020)
作者簡介:姚堯(1996.2-),男,苗族,湖北武漢,華中師范大學第一中學,研究方向:區域經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