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她的畫作溫情、細膩,如同心底流淌;她淡雅、平實,作畫如意趣天成。在她筆下,哪怕一根柔弱的小草,同樣折射出頑強與神圣。她用畫筆傾訴自然界的心聲,其實也是寄寓人類自己的心聲,畫家自己的心聲。
一個畫家,要使自己的藝術富有個性,成為一個真正的“家”,必須有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不僅要融入藝術世界中種種耐人尋味之處,還要積極抒發出自己對人生、自然的體驗與真切感受。出生于呼倫貝爾大草原的楊楠,自幼就酷愛繪畫和文學,畢業于哈爾濱師范大學中文系。為了追求國畫的民族風格,她曾就讀于魯迅美術學院研究生班,并先后到中央美院中國畫研究生班、天津美院高研班深造。幾十年來,她拜訪各派名家,博采眾家之長,加之自身的藝術靈感和悟性,成就了她獨特的藝術風格,并贏得“世界華人杰出藝術家”等種種稱號,可謂是對其藝術成就的巨大肯定。
藝術世界博大精深,浩如煙海。雖然自身頗具實力,楊楠卻表現得異常低調,讀她的畫,有如品一首無題詩,意境深遠、含蓄蘊藉、耐人尋味。她用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獨具魅力的繪畫語言,詮釋著對生命的感動、對天地的感恩。
中國花鳥畫是中國美術園地的奇葩,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體現,以其獨特的審美品格和藝術特色屹立于世界藝術之林。花鳥畫在唐代已經獨立成科,到宋代發展至成熟完善,在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理論體系和筆墨程式,以其清秀疏雅、富麗堂皇、博大豐滿而呈現于中國畫壇。其主要特點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通過對物象的描繪,表現藝術家的精神世界和真情實感,以達到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藝術境界;它將主觀的審美感受凌駕于單純的物象描繪之上,具有特定的精神內涵和審美價值。
楊楠的花鳥畫簡潔、凝重、大璞不琢、色澤明麗、水氣充盈,讓人看了親近,觀了舒心;在構圖上她特別注意刪繁就簡,追求畫面的整體與單純,用簡無可簡卻又飽滿的開張布局,以粗獷、樸厚的筆法,強化寫意花鳥畫的意象,把尋常的花鳥注入人的情思,便有了不同尋常的感人的藝術力量,給人的心靈以慰藉和安撫。在藝術上她追求清新雅趣,把物象的性靈神態勾畫出來,以樸實的繪畫語言塑造出清新柔美的意境。
法國藝術家羅丹說過:“美是到處可以發現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并非人人都能發現的,作為藝術家,不僅要發現美,還要善于表現美。楊楠比別人多花數倍十數倍的功夫,去觀察生活,去體驗生活。園中盛開的牡丹,池邊吐艷的荷花,窗口吐綠的翠竹,枝頭落下的小鳥,都是她認真觀察的對象。在她看來,紙上得來終覺淺,要將自己筆下的花鳥表現得真實靈動,僅靠看別人的作品遠遠不夠,重要的是自己要細心地觀察生活。
楊楠的花鳥畫作品一一展開的時候,如同鋪展開了一幅春色濃郁、繽紛多彩的藝術長卷,眼前是爭奇斗艷的花朵,耳邊是鳴囀如歌的百鳥,撲鼻而來的是一陣又一陣醉人的花香。所以,與其說她筆下的春色是用畫筆畫出來的,倒不如說那是她用心靈澆灌出的結晶。
楊楠追求落筆時的法外化機,注重精心收拾后的渾然一體。楊楠的作品《春韻》畫面的下半部用繁復的枝葉組成大片灰色的塊面與花朵明亮鮮艷的塊面相呼應,繁而不亂。花與葉用色協調,遠看一片朦朧,細看枝頭上停著兩只對望的小鳥。靜與動的對比融合在同一個畫面上,運用得十分到位。故她的作品給人以畫由心生、境自情出、意趣天成的視覺美感和淋漓盡致的閱讀快意。從她的花鳥作品中常可領略到曠遠與空靈之境,在水墨與色彩的交融中給人以虛中有實、動中有靜的審美享受,也正是這種虛實交織的筆墨語言,豐富了她花鳥畫的美學內涵。這些生動的形象、松秀靈透的用筆,柔韻雅致的趣味讓受眾對畫家的作品格外喜愛。
受西方寫實繪畫的影響,當代中國水墨人物畫已成為一個具有悠久人文傳統又非常年輕的畫種,一個有待于更加成熟的畫種。除花鳥畫外,楊楠在人物畫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楊楠的人物畫造型嚴謹傳神、畫風質樸渾厚、筆墨蒼潤遒勁。她關注藝術形式和語言形式的新穎、精致,顯示出了深厚的功力。作品《蔡文姬》中人物精神飽滿、服飾艷麗,用筆工整、抑揚有致、柔中藏剛、圓中具方,造型簡括精準,神采靈動郁勃,處處體現出傳統繪畫的精妙魅力,盡顯歷史的厚重和深邃的意境。作品《伏虎圖》意境開闊,將人物個性刻畫得逼真傳神、氣韻生動、形神兼備,透出與世無爭的情趣,盡顯逍遙之意。線條準確流利,墨色清潤透明,章法空靈朗徹,顯示出遒勁縱橫的筆力和博采兼蓄的底蘊;筆墨相互為用,筆中有墨,墨中有筆,著力于唯美的藝術語境,顯現出獨特的個人風格。
藝術的追求是無止境的,特別是在博大精深的中國畫世界,有廣闊的天地等待藝術家去創作和發現。作為一個科班出身的畫家,楊楠正沿著這樣一條勤奮之路執著地走下去,相信她一定會創造出屬于自己的更加燦爛的明天。屬于她的藝術春天才剛剛拉開帷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