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琪
春
天的時候,老同事來串門, 帶來一大包花籽,其中有幾個扁扁的大個頭。兒子眼尖, 問:“媽媽,這個是苦瓜籽嗎?”同事笑笑說:“它們是苦瓜的表弟?!?/p>
我這個幽默的老同事,十幾年過去, 還是那么愛開玩笑,這苦瓜怎么還會嫌寂寞,非搞出個“表弟”來作伴?看我納悶的樣子,同事笑了:“不信?不信你找個有籬笆的地方種種看。”
屋前屋后,到處是籬笆地,于是,跟種牽牛花一樣,我順手就挖個坑,把它們一個一窩,種了進去。
轉眼,“苦瓜”發芽了,小小的兩片嫩芽兒,一看,是苦瓜的樣子;
轉眼,“苦瓜”長葉了,葡萄葉的形狀, 光滑的表層,還是苦瓜的樣子;
轉眼,“苦瓜”抽蔓了,細細的,長長的, 順著籬笆一直往上走,又是苦瓜的樣子;
轉眼,“苦瓜”開花了,黃色的,嫩嫩的,一掐就要出水,像小號的絲瓜花,仍然還是苦瓜的樣子;
最后,“苦瓜”結果了,這回真的不一樣了,拇指大,菱形的,看上去像個菱角錘,可愛極了。兒子說:“這是金鈴子,同學給我吃過的 !”
金鈴子,又叫“賴葡萄”,因為其帶著一股天生“賴”氣來到世間,故從不登大雅之堂。在孩子們眼里,它只能和雞冠花、牽?;?、指甲花為伍,屬于土花土果之列。按孩子們的說法,因為它外殼長滿小包,像人臉上的痘坑,鄉里方言, 麻子即賴子,所以它的小名“賴葡萄”一叫就響,又因其果實鮮紅甜美,深受小朋友的喜愛。
我見過老掉的苦瓜,從成熟到老去, 細細長長的苦瓜也會慢慢由青綠轉成金黃,等到最后“噼里啪啦”爆裂開來,也露出一串一串的紅籽,沒敢吃過,但模樣和兒子描繪的差不多。所以我認定,金鈴子的皮是可以吃的。
終于等到它們一只只長成,風一吹, 仿佛一只只肉呼呼的風鈴,叮叮當當等待著下架,趕緊將早熟的一一搬進廚房。
金鈴子炒蝦仁
取新鮮白對蝦,去頭,裝入保鮮袋, 放入冰箱冷藏,15 分鐘后,取出剝殼, 用料酒、生粉、精鹽捏勻備用;剝開金鈴子,用調羹仔細地刮去白膜,改刀后汆水, 汆水時務必在鍋中加少許鹽和食用油; 用水沖洗漿好的蝦仁,邊洗邊捏,蝦仁會變成原來的一倍;鍋中倒少許食用油, 五成熱時倒入汆好水的金鈴子丁,快速翻炒五六秒鐘,加入蝦仁,待轉色后加少許鹽和雞精調味即可。
金鈴子泛著亮亮的綠,蝦仁透著粉粉的白,光是看顏色就已經讓人食欲大增了,夾上一口,清口鮮美。
賴葡萄
廚房里有剛收上來的圣女果,紅的、黃的,剛好配賴葡萄的綠。
將賴葡萄處理后切成斜刀塊,汆水備用;起油鍋,放入蒜末,爆香后倒入洗好的圣女果,翻炒至表皮開裂,加入賴葡萄塊,略微翻炒后加鹽和雞精調味即成。
顏色豐富,蒜香撲鼻,加上圣女果的酸甜、賴葡萄的微苦,在秋老虎來臨之季,讓人的味覺一下子變得靈敏警覺, 仿佛整個人馬上準備好了要迎接金秋了。
等到金鈴子徹底成熟,一只只金黃色的果子掛滿了半壁籬笆墻,像一只只流星錘,望一眼就喜歡得不得了,再順手采一只,剝開來,里面鮮紅鮮紅的果粒, 充滿著清新微甜的味道,讓人吃了一只還想一只。第二天,順手采一袋,分給左鄰右舍,都喜歡得緊,紛紛道謝,這個給葫蘆那個給玉米,兒子笑我說,去的時候是袋子,回來的是籃子。
可不是,農村的好不就是雞犬相聞的好嘛,開心得我趕緊給老同事打電話: “‘苦瓜表弟’結出了甜甜的果,讓我的鄰里之情就變得更加信手拈來,你的果, 我的菜,一個季節吃也吃不完。”電話那頭大笑,人間有愛,不會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