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高等教育服務貿易出口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巨大的差距。我國學者對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但是關于貿易壁壘的存在對我國高等教育服務貿易的影響研究卻很少。本文即從這一角度對我國高等教育服務貿易的開放作進一步的探討,并提出擴大我國教育服務貿易的若干建議。
關鍵詞:貿易壁壘;教育服務貿易
一、高等教育服務貿易壁壘的表現及誘因
1.高等教育服務貿易壁壘的表現
《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中服務貿易被定義為跨境支付、境外消費、商業存在、自然人流動四種服務提供方式。教育服務隸屬于服務貿易范疇,受《服務貿易總協定》相關規則的約束。由于教育服務貿易不涉及關稅等,故教育服務貿易壁壘主要是各國政府制定的限制性教育法律與法規。分別對四種教育服務提供方式中的貿易壁壘進行總結,結果如下:
(1) 境外消費。對國內學生移出壁壘主要有限制持有該學位學生的國內升學資格和對移出學生實行配額;對國外學生移入壁壘則反映了對通過輸入留學生進行的教育服務進口的限制。一般的限制措施為:對學生在國外所獲學位缺少認證、對本國學生的出國簽證限制和對本國學生所需學費和生活費的換匯限制。
(2)商業存在。貿易壁壘主要有對國外教育服務提供者的數目限制、限制外國機構對教育的直接投資、國內學生入學國際學校的配額限制和對于合資或合作辦學的要求限制四個方面。
(3) 跨境交付。一般的限制措施為:遠程教育服務的前提是建立地方存在或和本地公司的伙伴關系、缺少對通過遠程教育獲得的該學位的認證和限制教育材料進口、國際互聯網的接入以及遠程教育服務的廣告宣傳。
(4)自然人流動。主要限制措施是通過限制工作資格和國外員工的簽證來限制自然人流動數量。
澳大利亞學者Nguyen - Hong D. 和Wells R.曾用指數法對各國教育貿易壁壘現狀進行比較分析, 將貿易限制指數框架運用于20個亞洲、南美和英語國家,包括澳大利亞在教育服務貿易方面的壁壘措施進行了比較分析,結論顯示對教育服務貿易限制最為嚴格的國家在亞洲,其中中國的限制水平是最高的。
2.我國高等教育服務貿易壁壘的誘因
我國高等教育服務存在貿易壁壘的誘因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科技、教育水平不高。2007年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發布的“世界一流大學競爭力排行榜”中,排名前10位的除了日本的東京大學之外,其余9所全部來自美國。我國沒有一所大學進入排行榜前100名。北京大學排在第192位,清華大學排在196位。與去年相比,兩所學校的排名分別上升了61位和68位。在全球高校500強中,我國18所大學上榜,比去年增加10所。與此同時,課題組以排名前500位的大學作為統計樣本,研究發布了“國家科研競爭力排行榜”,美國牢牢占據了榜首位置。在科研生產力、科研影響力、科研創新力、科研發展力4個一級指標中,美國的得分都位居首位。緊隨其后的是英國、德國、日本、加拿大、荷蘭、瑞士、意大利、法國和瑞典。中國大陸排在第20位,比去年上升1位,中國香港排在第22位,中國臺灣排在第27位。由以上數據可見,我國高等教育總體質量不高,國際化程度低。一國的總體教育質量是服務貿易發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的總體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國內一流高校還未能躋身世界一流高校之列。在全球教育服務貿易開放程度相對較小的大背景下,我國出于保護自己的民族教育服務業考慮,一貫審慎對待教育業的開放。
(2)保護教育主權。從歷史的角度來看, 教育是他國對我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 實現其西化、殖民化的重要途徑。明末清初的“西學東漸”、19世紀后半期相當活躍的教會傳教等,雖然帶來了先進的科學知識, 但是其真正意圖是傳播西方宗教。當今,WTO通過普遍性規則來協調成員方之間的貿易關系, 然而這些規則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西方大國的政治、經濟及文化利益,發展中國家只能被動接受。在教育領域,WTO通過制定普遍有效的服務貿易準則( 即GATS) , 要求成員國放棄某些對教育自主決策和行政干預的權力, 通過市場的方式無形地侵蝕著國家的教育主權。另外, WTO規則的特點是“原則+例外”, 即“原則中有例外, 例外中有原則”, 而且有關“例外”的條款及其文字是“原則”的兩倍以上。這意味著WTO規則之間會存在許多縫隙, 這些縫隙為教育霸權的存在提供了可乘之機, 也為國家教育主權的淪陷設下了陷阱。保持教育主權便成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問題。
(3)防止人才流失。從高等教育國際流動狀態看,中國高等教育處于不公平的地位。西方發達國家接收留學生所得到的利益遠遠大于它們為留學生提供的學習費用和各種機會。由表1可以看出,近十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逐年增多。據統計,從1978年到2006年底,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總數達106.7萬人,留學回國人員總數達27.5萬人。優秀人才的大量流失,不可說是中國教育乃至社會綜合力量的一種損失。從這一角度看,設置適度的教育服務貿易壁壘是不可或缺的。
表 1997年-2006年我國留學人員人數統計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07
(4)確保本國文化安全。文化是民族的靈魂,是國家、民族的認同感與凝聚力的不竭源泉,是維護社會穩定和社會秩序的重要保障,蘊涵著民族走向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因。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要警惕各種敵對勢力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滲透活動。一方面,我國文化產業是尚待開發的戰略性產業,缺乏有效保護地讓強大競爭對手快速進入,民族文化產業的自主創新和發展將會受到抑制和損害。西方文化產業形態的殖民化,構成了現實中的國家文化安全問題;另一方面,民族文化認同面臨被消解的危險。全球化進程中的文化交流往往是不平等的,某些西方發達國家利用其在教育、信息等領域的優勢進行文化擴張和滲透,力圖使我們逐漸認同西方價值觀,進而喪失文化獨立性和自主性,嚴重威脅和侵蝕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認同或社會身份認同。
二、擴大我國高等教育服務貿易的建議
隨著國際貿易開放程度的不斷擴大,信息技術對教育支持方式的改革,以及對教育產業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作用的認識的提高,教育服務業的開放問題,將會成為爭論的焦點。對中國教育而言積極關注世界教育服務市場的開放狀況并做出相應的政策調整是十分必要的。但由于教育服務貿易涉及教育主權、保護民族文化傳統乃至保護民族語言等意識形態問題,所以更具敏感性、特殊性。所以為達到既能加強與國外的交流,學習國外先進的科技文化,又能防止本國教育、文化不受侵害的目標,如何決定我國教育服務貿易的開放尺度、設置適度的貿易壁壘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
1.發揮比較優勢,建設教育品牌
與發達國家相比,雖然我國的教育服務競爭力較弱,但在提供教育服務的資源稟賦方面也有一定的優勢。隨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世界各國有進一步了解中國的愿望和要求,專門來華學習的外國留學生也大幅增加。有著數千年悠久歷史和神奇功效的中醫、中藥、戲曲、中國武術等專業也吸引了越來越多外國留學生。據統計,我國現在約有8427 名外國留學生在華學習中醫藥,中醫藥已經成為來華外國留學生中最熱門的專業之一。漢語言文化教育也有著極大的資源優勢。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世界范圍內學習漢語的需求日益高漲。我國應該抓住機遇,充分發揮這一領域的優勢,創設名牌課程來吸引更多的留學生。一方面要繼續發揚我國在教育服務貿易領域的優勢項目;另一方面要借鑒外國先進的管理模式、教學方法等,通過開展各種文化交流活動與形式多樣的合作辦學,打響我國教育品牌,從而擴大教育服務貿易市場份額。
2.完善來華留學生所需公共服務
我國可充分借鑒西方各國,特別是美、英、法、德等國的留學生資助計劃。進一步拓寬籌資渠道,在現有的以國家撥款為主的留學生獎學金制度的基礎上,各省級財政也可拿出一部分資金設立“基地”獎學金,同時鼓勵民間團體、企業設立面向外國留學生專項獎學金,擴大留學生獲得獎學金的額度和廣度;完善現有的外國留學生醫療保險制度,為他們提供更多的保障服務,以解決后顧之憂;建立較齊全的為留學生服務管理機構和服務設施,為留學生提供合適的實習和就業機會。
3.努力吸引海外留學人員歸國
人才外流是發展中國家對外開放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現象。因此,要減少人才外流,吸引在外留學人員(主要是自費留學人員)回國和為國服務,最根本的是改善本國的條件和環境。采取有效的政策進行回歸動員和回國后安置等工作:建立留學人員交流網站,提供便捷的人才供求信息交流渠道;加大對留學人員短期回國項目的資助力度,以吸引更多的海外人員回國考察和交流。吸引大量的留學歸國人員回國創業, 他們回國創造的財富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我國在教育服務貿易上的逆差。
4.審慎選擇放開領域
根據本國教育貿易的特點,正確把握教育服務貿易開放度的選擇問題,探索一條可持續的教育貿易發展之路。面對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的國際趨勢,我國的高等教育在對外開放上要持一種積極的姿態,樹立國際化的概念,但這并不等同于在短時間內全面開放我國高等教育領域。充分利用GATS允許的合法壁壘,如:允許政府為本土的服務活動提供補貼、國家在制定規章和監管公立教育方面等方面的權力,保護我國教育這一相對幼稚的產業,審慎有序地推進開放的具體領域及方式。
參考文獻:
[1]鄔志輝.教育全球化——中國的視點與問題[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劉誠.國際貿易[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1995.
[3]楊德廣.從經濟全球化到教育國際化的思考[J].高等教育究,2004(1) .
[4]王向榮.從承諾和貿易壁壘角度看中國教育服務貿易現狀[J].新疆石油教育學院學報,2003(2).
[5]張樹峰,李雁玲.國際高等教育服務貿易壁壘研究[J].商業時代,2008(2).
[6]沙飛.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的文化安全[J].特區經濟,2007(11).
作者簡介: 李然(1984- ), 女, 河南新鄉人, 新鄉學院商學院,研究方向:經濟體制改革與經濟發展
二、擴大我國高等教育服務貿易的建議
隨著國際貿易開放程度的不斷擴大,信息技術對教育支持方式的改革,以及對教育產業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作用的認識的提高,教育服務業的開放問題,將會成為爭論的焦點。對中國教育而言積極關注世界教育服務市場的開放狀況并做出相應的政策調整是十分必要的。但由于教育服務貿易涉及教育主權、保護民族文化傳統乃至保護民族語言等意識形態問題,所以更具敏感性、特殊性。所以為達到既能加強與國外的交流,學習國外先進的科技文化,又能防止本國教育、文化不受侵害的目標,如何決定我國教育服務貿易的開放尺度、設置適度的貿易壁壘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
1.發揮比較優勢,建設教育品牌
與發達國家相比,雖然我國的教育服務競爭力較弱,但在提供教育服務的資源稟賦方面也有一定的優勢。隨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世界各國有進一步了解中國的愿望和要求,專門來華學習的外國留學生也大幅增加。有著數千年悠久歷史和神奇功效的中醫、中藥、戲曲、中國武術等專業也吸引了越來越多外國留學生。據統計,我國現在約有8427 名外國留學生在華學習中醫藥,中醫藥已經成為來華外國留學生中最熱門的專業之一。漢語言文化教育也有著極大的資源優勢。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世界范圍內學習漢語的需求日益高漲。我國應該抓住機遇,充分發揮這一領域的優勢,創設名牌課程來吸引更多的留學生。一方面要繼續發揚我國在教育服務貿易領域的優勢項目;另一方面要借鑒外國先進的管理模式、教學方法等,通過開展各種文化交流活動與形式多樣的合作辦學,打響我國教育品牌,從而擴大教育服務貿易市場份額。
2.完善來華留學生所需公共服務
我國可充分借鑒西方各國,特別是美、英、法、德等國的留學生資助計劃。進一步拓寬籌資渠道,在現有的以國家撥款為主的留學生獎學金制度的基礎上,各省級財政也可拿出一部分資金設立“基地”獎學金,同時鼓勵民間團體、企業設立面向外國留學生專項獎學金,擴大留學生獲得獎學金的額度和廣度;完善現有的外國留學生醫療保險制度,為他們提供更多的保障服務,以解決后顧之憂;建立較齊全的為留學生服務管理機構和服務設施,為留學生提供合適的實習和就業機會。
3.努力吸引海外留學人員歸國
人才外流是發展中國家對外開放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現象。因此,要減少人才外流,吸引在外留學人員(主要是自費留學人員)回國和為國服務,最根本的是改善本國的條件和環境。采取有效的政策進行回歸動員和回國后安置等工作:建立留學人員交流網站,提供便捷的人才供求信息交流渠道;加大對留學人員短期回國項目的資助力度,以吸引更多的海外人員回國考察和交流。吸引大量的留學歸國人員回國創業, 他們回國創造的財富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我國在教育服務貿易上的逆差。
4.審慎選擇放開領域
根據本國教育貿易的特點,正確把握教育服務貿易開放度的選擇問題,探索一條可持續的教育貿易發展之路。面對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的國際趨勢,我國的高等教育在對外開放上要持一種積極的姿態,樹立國際化的概念,但這并不等同于在短時間內全面開放我國高等教育領域。充分利用GATS允許的合法壁壘,如:允許政府為本土的服務活動提供補貼、國家在制定規章和監管公立教育方面等方面的權力,保護我國教育這一相對幼稚的產業,審慎有序地推進開放的具體領域及方式。
參考文獻:
[1]鄔志輝.教育全球化——中國的視點與問題[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劉誠.國際貿易[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1995.
[3]楊德廣.從經濟全球化到教育國際化的思考[J].高等教育究,2004(1) .
[4]王向榮.從承諾和貿易壁壘角度看中國教育服務貿易現狀[J].新疆石油教育學院學報,2003(2).
[5]張樹峰,李雁玲.國際高等教育服務貿易壁壘研究[J].商業時代,2008(2).
[6]沙飛.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的文化安全[J].特區經濟,2007(11).
作者簡介: 李然(1984- ), 女, 河南新鄉人, 新鄉學院商學院,研究方向:經濟體制改革與經濟發展
二、擴大我國高等教育服務貿易的建議
隨著國際貿易開放程度的不斷擴大,信息技術對教育支持方式的改革,以及對教育產業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作用的認識的提高,教育服務業的開放問題,將會成為爭論的焦點。對中國教育而言積極關注世界教育服務市場的開放狀況并做出相應的政策調整是十分必要的。但由于教育服務貿易涉及教育主權、保護民族文化傳統乃至保護民族語言等意識形態問題,所以更具敏感性、特殊性。所以為達到既能加強與國外的交流,學習國外先進的科技文化,又能防止本國教育、文化不受侵害的目標,如何決定我國教育服務貿易的開放尺度、設置適度的貿易壁壘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
1.發揮比較優勢,建設教育品牌
與發達國家相比,雖然我國的教育服務競爭力較弱,但在提供教育服務的資源稟賦方面也有一定的優勢。隨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世界各國有進一步了解中國的愿望和要求,專門來華學習的外國留學生也大幅增加。有著數千年悠久歷史和神奇功效的中醫、中藥、戲曲、中國武術等專業也吸引了越來越多外國留學生。據統計,我國現在約有8427 名外國留學生在華學習中醫藥,中醫藥已經成為來華外國留學生中最熱門的專業之一。漢語言文化教育也有著極大的資源優勢。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世界范圍內學習漢語的需求日益高漲。我國應該抓住機遇,充分發揮這一領域的優勢,創設名牌課程來吸引更多的留學生。一方面要繼續發揚我國在教育服務貿易領域的優勢項目;另一方面要借鑒外國先進的管理模式、教學方法等,通過開展各種文化交流活動與形式多樣的合作辦學,打響我國教育品牌,從而擴大教育服務貿易市場份額。
2.完善來華留學生所需公共服務
我國可充分借鑒西方各國,特別是美、英、法、德等國的留學生資助計劃。進一步拓寬籌資渠道,在現有的以國家撥款為主的留學生獎學金制度的基礎上,各省級財政也可拿出一部分資金設立“基地”獎學金,同時鼓勵民間團體、企業設立面向外國留學生專項獎學金,擴大留學生獲得獎學金的額度和廣度;完善現有的外國留學生醫療保險制度,為他們提供更多的保障服務,以解決后顧之憂;建立較齊全的為留學生服務管理機構和服務設施,為留學生提供合適的實習和就業機會。
3.努力吸引海外留學人員歸國
人才外流是發展中國家對外開放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現象。因此,要減少人才外流,吸引在外留學人員(主要是自費留學人員)回國和為國服務,最根本的是改善本國的條件和環境。采取有效的政策進行回歸動員和回國后安置等工作:建立留學人員交流網站,提供便捷的人才供求信息交流渠道;加大對留學人員短期回國項目的資助力度,以吸引更多的海外人員回國考察和交流。吸引大量的留學歸國人員回國創業, 他們回國創造的財富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我國在教育服務貿易上的逆差。
4.審慎選擇放開領域
根據本國教育貿易的特點,正確把握教育服務貿易開放度的選擇問題,探索一條可持續的教育貿易發展之路。面對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的國際趨勢,我國的高等教育在對外開放上要持一種積極的姿態,樹立國際化的概念,但這并不等同于在短時間內全面開放我國高等教育領域。充分利用GATS允許的合法壁壘,如:允許政府為本土的服務活動提供補貼、國家在制定規章和監管公立教育方面等方面的權力,保護我國教育這一相對幼稚的產業,審慎有序地推進開放的具體領域及方式。
參考文獻:
[1]鄔志輝.教育全球化——中國的視點與問題[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劉誠.國際貿易[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1995.
[3]楊德廣.從經濟全球化到教育國際化的思考[J].高等教育究,2004(1) .
[4]王向榮.從承諾和貿易壁壘角度看中國教育服務貿易現狀[J].新疆石油教育學院學報,2003(2).
[5]張樹峰,李雁玲.國際高等教育服務貿易壁壘研究[J].商業時代,2008(2).
[6]沙飛.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的文化安全[J].特區經濟,2007(11).
作者簡介: 李然(1984- ), 女, 河南新鄉人, 新鄉學院商學院,研究方向:經濟體制改革與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