珺珺


2014年8月19日,順豐速運證實已與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團、中信資本等三家國資機構簽署相關協議,前三家機構投資者總體投資不超過順豐25%的股份,成為順豐的新股東。這是順豐20年來的首次融資。融資有了,股權結構多元化也實現了,何時上市成了順豐拋給外界的最大懸念。對于引資與上市的關系,順豐方面一再強調,此次引資與上市無關,順豐在短期之內尚無上市打算。
分析人士表示,順豐的一舉一動無不令快遞行業關注,如今順豐大力布局生鮮和冷鏈,順豐基本上已實現了從電子商務到支付平臺,再到物流的一站式服務平臺。在業內看來,王衛真正規劃的是一個結合現金流、信息流、物流于一體的更大的交易平臺。
馬云稱王衛為最佩服的人
.順豐一直是中國物流界的一個謎,核心在于創始人王衛也是一個謎。順豐從不打廣告,但是很多投資機構都在找尋它,花旗銀行開價1000萬美元中介費只為求得一個合作機會;作為中國最大民營快遞企業順豐的掌門人王衛,低調不張揚,絕緣媒體采訪,網上也極難找到其照片。阿里巴巴的馬云稱王衛為最佩服的人,因為快遞,遠不只是收貨、發貨這么簡單。
王衛認為,做企業的目的不是為了賺錢,順豐在短期內不可能上市,未來也不會為了上市而上市,為了圈錢而上市。王衛說:“上市的好處無非是圈錢,從而獲得發展企業所需的資金。雖然順豐也缺錢,但是順豐不能為了錢而上市。上市后,企業就會變成一個賺錢的機器,每天股價的走勢都牽動著企業的神經,對企業管理層的管理是不利的。這樣,企業將變得很浮躁,和當今社會一樣的浮躁。”
計件+晉升=管理15萬人
揭開王衛的神秘面紗仔細端詳會發現,順豐發展到今天的獨有秘訣之一就是它的計件工資。這樣的制度保證了順豐一線員工的高收入,高收入支撐著順豐以快為核心的高服務質量。其收派員的基本工資并不高,但收入全部根據工作業績提成,每個月的收入都是可以預期的,并非常穩定。在順豐,每個快遞員都是自己的老板,因為他們的報酬全系于勤奮以及客戶的認同,而月薪上萬的收派員在順豐早已不是特例。
原宅急送總裁陳平說:“順豐的收派員和企業是分配關系,不是勞務上下級關系。這就是王衛聰明的地方。當年收權,他沒有全收。加盟老板不聽話,他把老板收了,老板底下的員工我就容忍你,只要你聽我話就行了,歪打正著了。”
一名在順豐工作了5年的司機說,今年他剛通過晉升機制成為一名真正的管理人員,順豐最令他敬佩的方面有兩點:一是對員工負責,除了保證收入,還給員工的家屬各項補貼和福利;另外,順豐會給員工提供學習的機會,員工可以通過內部的晉升機制不斷升職。據說目前在順豐有一半以上的高管都是從基層收派員做起來的。
好口碑背后的付出
當年快遞行業沒有門檻、政府監管缺失,既給了王衛機會,也給了其他人機會。所以,當別人看到王衛這樣能“撈錢”的時候,也紛紛效仿。投機的事兒,誰不愿意插上一手呢。
王衛決定利用最直接的方法——低價,來吸引客戶,其他快遞要百十來元,他就降低30%的價格攬件,幾十塊錢,快速收發。中小商家當然不會錯過這個香餑餑,順豐的業務量在一時間猶如吸水的海綿,迅速膨脹。
五個人的迷你團隊,逐漸擴大成十幾個人的小團隊。大家圍繞在王衛身邊,起早貪黑,同吃同住。白天,他們像蒲公英吹散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瘋狂收件;晚上,他們又像一粒粒磁石聚集到一起,處理快件分撥。
王衛從來不花時間去講大道理,開會,樹立個人品牌,他永遠像一頭帶頭的“牛”,埋頭苦干,分秒必爭,時間對于他來說,比一切都重要。一年幾百萬的收入,他亦從不刻薄同伴,只要肯干,上世紀末已有業務員拿到上萬月薪。
隨著快件數量的激增,市場政策的調整,王衛及時抓住機會“洗心革面”。他將“挾帶”徹底拋棄,將文件、物品等統一包裝,通過合法通關途徑,將快遞運作推向系統化模式。
盡管王衛平時話不多,但是在將順豐推向正軌的過程中,他完全就像換了個人一樣,與曾經勢如水火的政府部門建立起良好的關系。他說,玩游戲一定要在遵守規則的情況下,才能玩得好,才能游刃有余。順豐發展的任何一個過程,都離不開王衛的這種深明大義。
控制對手,他愿意暫時放棄利潤;把小公司做成大企業,他當機立斷選擇“從良”;而在快遞業逐步成熟,各方神圣都“演而優則唱”,做快遞賺錢后便開始八面開花搞物流、炒房地產的時候,王衛毫不動搖地選擇了做順豐快遞!
1997年香港回歸,順豐已經默默強大到壟斷深港貨運,海關甚至婉拒了國企中鐵前來分一杯羹的請求,順豐建立起來的被信任感,已堅如磐石。
很快,只做一件事的王衛以順德為原點,將順豐的網絡撒向了廣東省以外,直逼華中、西南、華北等地。有快遞需求的地方,就有順豐,這才是王衛的野心!
仙女撒花式的版圖擴張,為王衛帶來巨大的業務量,同時也帶來各種競爭對手。如果說當初的王衛還并不擅長市場營銷,那么現在的王衛絕對是個謀略高手。他想出一個新的謀略:提價、提速!
從前為了制約對手,他犧牲了利潤,如今還是同樣的目的,他要從里面再拿回應有的利潤。他將“次日達”的價格從15元提高到20元,當然,他也承諾客戶別人48小時到達的件,順豐只要36小時,別人36小時,他就要在24小時內送到!在提速這個問題上,王衛非常果斷地進行了一場華麗變革,將地上跑的全部送上了天。從租飛機到買飛機,他不惜重金,為客戶爭分奪秒!
對于北京、上海、深圳等快遞線路,王衛更是實現了頭天下午6點攬件,也能在第二天一早就收到。這相對于5塊錢的提價而言,可謂是“物超所值”。于是,坊間任何緊迫、加急的快件,客戶幾乎是毫不遲疑地選擇順豐快運,就連摩托羅拉等一些大型跨國企業也有意同順豐建立專項合作。
然而,王衛婉拒了。重貨成本大利潤薄,他還是看重文件、小零件這種小型包裹的市場,他的心很簡單——把眼前這一件事做到極致!他并非胸無大志,而是一個心如止水的野心家。只做小件快遞的順豐,如今,何人能及呢?endprint
危機感促進創新和變革
在順豐優選的前總裁劉淼看來,王衛是他見過的最有錢的工作狂,這多半源于王衛創業初期保留下來的職業習慣。20年來,他每天工作14個小時再正常不過,還定期到一線收發快遞。有高管說王衛是那種很有危機感的人,三個月沒有創新和變革,就會讓他有危機四伏的感覺。
大多數跟隨王衛的高管們都評價王衛是一個很“規矩”的人。在順豐速運集團的副總裁楊峰看來,王衛是個責任感很強的人:“他想做事,他辦企業的根本目的不是掙錢。”也因此,王衛多次拒絕了聯邦快遞、UPS等海外巨頭的收購。
在徐勇看來,順豐最難能可貴的是始終堅持專業化的發展環境,不被其他利益所誘惑,在前些年多數快遞企業都紛紛轉型力求賺快錢時,只有王衛在埋頭研究如何能夠更加專業化、標準化地提高效率,讓用戶有更好的體驗。這種專業化顯然是順豐在原始資本積累階段就一直保持的核心競爭力,正因為對信息化、標準化的大量投入,順豐很快便甩掉了其他快遞公司。
王衛還是個十分堅持自我的人。在前兩年金融危機最難的時候,順豐沒有裁掉一名員工,王衛經常強調“收派員才是順豐最可愛的人”。
“大義滅親”里的智慧
其實,最初的王衛自己也沒有想到過有一天他會身價上億,當他把順豐推上正軌,能每年有百萬的進賬后,他就徹底放下了工作。如同每一個懂得享受的南方男人一樣,他每天在家陪太太,喝茶、聊天、打高爾夫,及時行樂。
他不戀戰、不貪戀權力,殊不知這一松弛卻給公司帶來巨大的問題。沒有總部的順豐,各網點負責人在累積了一定的客戶后,便各自為營,形成諸侯,產生割據之勢。
王衛在一次次休假的時候接到告急電話,他再也無法沉寂,只好重新出山,性格中強硬的一面從此凸顯出來,他決定一刀切,想繼續留在順豐的,產權一律收回,否則拿錢走人。就連供職于順豐的父親和姐姐,也被他大刀闊斧地裁掉,他心里非常明晰,在那個階段,他想要的是什么!要讓順豐變成一顆無縫的雞蛋,他必須只手遮天,一個人握住它!至少,在當時的管理政策下,他只有如此。
順豐一路飛快地發展,王衛卻始終像一枚包在粽子里的餡兒,不露聲色,無人識他。而他所帶領的順豐成為世界上最低調的企業,沒有廣告,沒有宣傳,沒有任何醒目的標識。只有常用順豐的人才能從業務員極其低調的工裝一角找到他們小小的一個LOGO。王衛依然是從前的王衛,不花工夫在其他的事情上,一心提速,做真正的“快遞”,至于推廣,他相信口碑會自己流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