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翠翠
摘要:
現在人們已經厭倦了被鋼架盒子占據的城市,開始懷念自然的景觀形態。鄉土景觀給予了城市景觀設計的新啟示,而且這些啟示會讓城市的景觀設計變得溫柔、怡情、適于自然。
關鍵詞:鄉土景觀;城市設計;自然;文化
一、鄉土景觀的定義和特點
對于鄉土景觀的確切定義從來就有爭議。百度百科中這樣解釋:它包括村落、農田、道路、河流水系、樹林和其他這六個部分。但是,中外專家、學者又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它的特點幾乎是相同的。
(一)濃厚的歸屬感
首先從字面上理解,“鄉土”中的“鄉”就是故鄉、家鄉,“土”就是大地,一想到這兩個名詞就會有無盡的歸屬感和親切感。城市遷移人口和本土人口都漸漸地開始厭倦城市生活,近幾年古村落旅游、自然景區旅游的興盛,各種以民俗生活為主題的度假休閑項目受到追捧,都充分地說明人們對鄉土景觀的喜愛、依賴。
(二)鮮明的地域性
鄉土景觀的設計中民族的、地域的特點都被完好地體現和保存了下來。通過研究安徽宏村、浙江的芙蓉村、山西臨縣李家山村等遺留下來的古村落,都具有自己獨具特點景觀形式。
(三)生態的循環性
在鄉土景觀的設計手法中,會采用自然的材料,比如天然石材、木材、竹子,甚至是植物,這樣的設計需要日常的維護和管理,但是只要經過部分的補修就能一直維護它的功能性。總體上減輕了人工損耗、資源的浪費,這些可逐漸腐朽的材料也不會對自然環境造成影響和破換。
(四)視覺的欣賞性
1.遼闊自由之美——在鄉村中, 天地遼闊,而且都是順應著自然的走勢而劃分,房屋高高低低地隱藏在樹林之中,這樣的視線悠遠綿長,給人自由開闊的視覺享受。
2.安定寧和之美——著名的精神病理學者曾經指出:人處在根基穩定的物體上會產生安定的感覺。而在鄉村中隨處可見遼闊的大地,粗壯繁茂的植物到處都是,是不是還會有鳥兒的叫聲,安定寧和之感油然而生。
3.四季變化之美——隨著四季變換,不同花兒的交替開放,樹木枯榮,農田、菜地中作物更替等等,使鄉土中四季的景觀各不相同。
二、現代城市景觀設計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地域性
紐約、東京、北京似乎都是一個模樣,這種復制式的城市設計形式已經遍布各個國家的大中小城市,原來的城市景觀的多樣性、民族性對已經消失。城市街道、便道的設計都是在大面積的鋪磚材料中點綴整齊的植物;廣場上大多則是鋪裝、噴泉、被修剪的植物。
(二)過度裝飾性
在室外景觀的設計時似乎也在采用著這種類似室內裝飾的設計方法。地面上是不同花樣、造型的鋪裝材料,路沿上有規整的綠化和不同樣式的廣告牌、路燈。這樣裝飾的設計手法在室內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搬到室外的設計中就多了一些嬌柔、做作和不近人情。
(三)忽視交融性
在城市中,走到哪里都是硬硬的鋪裝材料,縱使有綠色植物,也是經過精心修剪的樣子,看著也是整齊好看,但是總是少了一份自然、隨和之感。河流被嚴嚴實實的混凝土護岸包裹著,孤立冷峻。
三、鄉土景觀設計在城市中展開的實例
目前,國內外的設計師已經嘗試將鄉土景觀的優點融入設計項目中,出現啦一些優秀的設計案例。
(一)浙江黃巖永寧公園
永寧公園種面積大概是21.3公頃,位于永寧江右岸上。永寧江本來是一條資源豐富的河流,周圍還生產黃巖蜜桔,但是經過人們十幾年的利用開發,這條河已經變了模樣。為了延續這條河流的生命,土人設計進行了大力的改造。主要表現在一下三點:
1.停止河流渠道化工程,恢復河流的自然形態
2.通過內河濕地形成旱澇調節系統
3.多帶五種設計,采用大量的鄉土物種
(二)美國德克薩斯州景觀設計
德克薩斯州位于美國的中南部,地域廣闊、氣候多樣、多丘陵地型。這個地方的血多花園的設計都融合了許多鄉土景觀的元素,采用與自然結合的設計方式,讓這個地方變得富有生趣和藝術美感。
四、鄉土景觀對城市景觀設計的三大啟示
(一)尊重自然是前提
其實,鄉土景觀是人和自然的共存地體現。一個環境中,人參與的程度與自然的自我調節力應該是在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下,才能長久和諧地發展下去。但是我們現代的城市設計中往往過度地加大了人工的比例,忽略了自然,這樣長久下去必然很多問題都會顯現出來。所以,在今后的城市景觀設計中我們要提高對自然地重視,盡量不要去破壞自然中原本的生態系統,尊重季節的變換,動植物的生長和繁殖規律,這樣才能做到人和自然地和諧共存。
(二)因地制宜是重點
城市中的地形都很平整,甚至公園中的綠化地帶也平整的草坪。在鄉土景觀中地形非常地豐富,有相對平整的道路,也有或急或緩坡地,也有或大或小的濕地和高地。這樣就會造成土壤含水量、陽光照射程度的差別,從而就會造成不同地點適合生長不同類型的植物,植被和環境的不同,所棲息的動物也就不同,豐富多樣的自然循環系統就得意保持了。
(三)植被、材料地方性很重要
鄉土景觀中的生態可循環性跟利用當地的植被和材料有很大的關系。目前,幾乎所有現在城市中植物種類的選擇大多就是冬青、松樹、楊樹等這幾種,當地生長的“土生”植被反而被拋棄。而鄉土景觀中,采用的都是在這塊土地中生長了數百數千年的當地植物,而且并沒有經過太多人工的修剪規整。
似乎人們總有這樣一種觀念,從外地引進植物、石材都會顯得這個城市更“上檔次”。為了提高城市的形象,就大量地引進外面流行的材料。殊不知,現代的信息傳播很快、技術交流頻繁,幾年前的新鮮事物,也許現在就司空見慣了,沒有了絲毫的新意。與其這樣費力不討好,為什么我們不就從當地多產的材料入手呢?這樣既免除了財力、物力的浪費,也會是當地一直保持著鮮明的地域性。
【參考文獻】
[1]俞孔堅,王志平,黃國平.論鄉土景觀及其現代景觀設計的意義[J].華中建筑.2009(09)
[2]羅伯特?安德森;鄉土景觀——德克薩斯州景觀設計的符號和象征,2007(06)
[3]俞孔堅,劉東云,劉玉潔.河流再生設計——浙江黃巖永寧公園生態設計.中國園林.2005(01)
【作者單位:河北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