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占鋒
雖然氣候惡劣、道路艱險,但乘馬巡邏便于行動、方便實用,成為“不過時”的執勤方式,掌握乘馬技能成為每名官兵必備的執勤本領。
駐守在阿爾泰山脈深處的邊防某部紅山嘴邊防連,每年10月至來年5月大雪封山長達8個月,是全軍封山期最長的連隊,被譽為“雪海孤島”。歷代官兵大力傳承和弘揚“三峰駱駝一口鍋,風雪嚴寒住地窩”的光榮傳統,孕育和形成“大雪封山困不倒、艱苦巡邏難不倒、黃金寶石打不倒”的戍邊精神,激勵和引領著廣大官兵無私奉獻,忠誠戍邊,履行使命,建功本職。
漫長的封山期里,連隊室外氣溫-30℃左右,最冷時達-48℃;地面積雪70厘米左右,最深處達250厘米。艱苦的自然條件和惡劣的氣候環境給官兵們戍邊守防帶來很大影響,嚴寒的氣候、厚厚的積雪、光滑的冰道都成了官兵執勤途中的“攔路虎”。
近年來,隨著科技管邊控邊力度加大,各種新裝備相繼配發使用,連隊執勤方式和條件得到了大大改善,但受地理和環境因素的影響,部分邊境管理區域只能靠乘馬、徒步等方式才可以到達。
雖然氣候惡劣、道路艱險,但乘馬巡邏便于行動、方便實用,成為“不過時”的執勤方式,掌握乘馬技能成為每名官兵必備的執勤本領。
個個都是騎乘能手
“上馬三分死”,掌握嫻熟的乘馬技能并非易事,必須通過刻苦扎實的訓練和實踐的積累才能練就過硬的騎術,組織進行騎乘訓練成了連隊官兵必練的課目。每年新兵補入連隊后,連隊組織展開系統的乘馬訓練,安排騎術過硬的干部骨干擔任教練員,從套馬、備鞍準備馬裝具,到上馬、下馬、前進以及其他乘馬動作,一個環節、一個步驟進行訓練,不少官兵為練就過硬技能流了不汗、吃了不少苦。2011年5月,連隊組織進行騎乘訓練,大部分新兵入伍前從未見過馬,有的戰士聽說騎馬有危險性,容易受傷,于是還沒訓練就打起了“退堂鼓”,甘肅籍新戰士席俊興就屬其中之一,但迫于訓練的嚴肅性,只好免為其難地投入到騎乘訓練之中。訓練過程中,由于他恐懼感強烈,身體僵硬,騎馬的動作要領早就拋之腦后,結果只能是從馬上滑落下來。在連隊干部骨干的鼓勵引導和手把手幫教下,席俊興拍掉身上的灰塵又跨上了馬,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在經受了多次挫折后,他終于掌握了騎乘的動作要領,后來經過在執勤巡邏中不斷實踐,席俊興成了連隊的騎馬“高手”。2012年年底,由于工作突出,他被選取為士官,成了連隊的“馬官”。如今,他經常開玩笑地講,“我騎馬的水平都是在摔馬中練出來的……”
多年來,連隊官兵在摸爬滾打中錘煉,在積累經驗中提高,憑借著刻苦嚴格的訓練,個個練成騎乘能手。盡管如此,但惡劣的執勤環境、險峻的執勤道路,仍然考驗著官兵們的騎術。
艱苦的西線長途巡邏
連隊管轄邊境線長,界標、界線大都在崇山峻嶺之中,路途遙遠,道路艱險,困難重重。為加強防區邊境管控,每年夏季,連隊派出一個執勤分隊,乘馬對防區西段實施長途巡邏,途中要翻越3500米以上的雪山26 座,冰達坂5座,穿越河流39條,往返需要20天,行程600多公里,有時兩三天都不見人,并時常遭到冰雹、洪水、泥石流和猛獸的威脅,執勤環境異常艱苦,參加一次西線長途巡邏就如同在鬼門關上走了一遭。1985年8月,時任副連長施洪飛身患肝癌,堅持參加西線長途巡邏,不幸犧牲在巡邏路上。歷代守防官兵們沒有被艱難和死亡嚇倒,每年都積極申請參加西線長途巡邏。
每次組織進行西線長途巡邏,連隊都要挑選騎術過硬、素質好的官兵和經驗豐富、體質好的軍馬擔負巡邏任務,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人和馬都非常珍惜難得的鍛練機會。
無言的戰友
有一年,時任連長朱正強帶領7名官兵,在連隊官兵的歡送聲中踏上了西線長途巡邏的征程。朱連長騎的軍馬,名叫“大個子”,它可是連隊里名副其實的“老兵”,5歲時從伊犁軍馬場購回,在連隊一呆就是15個年頭。由于腰肥體壯,身形魁梧,所以,官兵們都叫它“大個子”。15年來,它經歷和見證了連隊的變遷,為連隊邊防執勤立下了汗馬功勞,這次西線長途結束后,它將退役,這將是它最后一次參加執勤。
漫長的西線巡邏開始了,起初的幾天里,官兵們時常遭遇暴雨、冰雹等惡劣氣候,一路上大家都非常小心,互相提醒、互相幫助,總算是相安無事,但大家心情都很沉悶。終于盼來了一個大晴天,官兵們心情豁然開朗,軍馬也歡快起來,但朱連長卻絲毫高興不起來。由于前些天一直下雨,道路多處被沖毀,山路非常險峻,稍不留神就可能有生命危險。朱連長騎著馬帶頭走在最前面,戰馬們可能也意識到了這一點,都雙耳豎立著,始終保持高度警覺。在走到一座山腳下時,連長讓巡邏隊停了下來。他觀察了一下地形,對官兵說:“前面這個斜坡特別滑,不好走,我先過去看看。”說著,就騎著“大個子”往斜坡走了過去。剛開始幾步還順利,可突然“大個子”前蹄一滑,側倒在斜坡上。朱連長見勢,憑著經驗趕快抓緊馬韁繩往上提,“大個子”使勁起了幾下才站起來。見連長在馬上前后晃悠差點掉下來,官兵們都準備上前幫忙,連長急忙擺擺手,并說道:“別過來,這里走不成。我馬上回去,咱們從另一條路走。”連長用手拍了拍“大個子”,嘴里還念叨著:“老伙計,謝謝你。走,我們回去。”
朱連長帶著官兵選擇了另一條路線繼續前進,可偏偏一條河擋住了去路。平緩的小河,雨天過后一下成了急流,朱連長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執勤巡邏任務不能半途而廢,他決定再次上前探路。這次官兵怎么也不讓連長去,都爭著要去,但連長卻拍著“大個子”說:“你們都不要爭了,這里我走過多少次了,雖然沒有你們當中的幾名同志熟悉,但‘大個子對這里總比你們熟悉吧!放心,有它在沒事的。”
官兵們拗不過連長,于是幾名有經驗的同志上前給連長叮囑了幾句。朱連長騎著心愛的戰馬下了河,湍急的河水撞擊著馬腿,他的雙腿很快就濕了一大半。“大個子”馱著連長艱難地一步一步接近對岸,可就在快到岸邊的時候,意外發生了。“大個子”的前腿突然踩進了岸邊被洪水沖刷而成的一個深坑里,馬體失去重心,側倒在河水里。朱連長從馬背上掉進了水中,但他緊緊抓著韁繩沒松手。“大個子”掙扎了幾下,猛地站了起來,幾步就跨到了岸上。這時,連長還抓著韁繩漂在離岸不遠的水里。“大個子”似乎看懂了這一切,只見它轉過身來,慢慢地向后退,朱連長便順勢爬到了岸上。這時,河對岸的官兵們那顆隨河水飄著的心才放了下來。在連長的指揮下,官兵們都安全通過了急流,繼續行進在巡邏路上。
在朱連長的帶領下,官兵們一路上,風餐露宿、日夜兼程、不辭辛勞,人和馬都瘦了一圈,經過22天的艱辛跋涉,執勤分隊圓滿順利的完成了巡邏任務。連隊官兵們像對待英雄一樣,張燈結彩、敲鑼打鼓迎接凱旋的勇士和戰馬,連隊一片熱鬧、歡騰的景象。
歲月迭更,時光流逝,紅山嘴邊防連的官兵和“無言的戰友”依然堅守在“雪海孤島”,用忠誠和激情履行著戍邊守防的神圣使命,用青春和熱血鑄就著西北邊陲的鋼鐵長城。連隊先后榮立集體二等功3次,三等功2次,連續13年被上級樹為基層建設標兵單位,8次被表彰為邊防執勤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