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全疆各地不斷涌現出見義勇為、扶危濟困、團結互助等的新疆好人。
喀什市亞瓦格街道托爾亞瓦格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吾尼切木·瓦依提說:“我喜歡為社區的群眾做些事。”“有困難找吾尼切木,她能幫你。”這是社區居民常說的話。阿扎提古·托爾遜家孩子多,丈夫沒工作,女兒阿依夏木·艾尼瓦爾考上重點大學,但湊不齊學費,喜悅變成憂愁。吾尼切木知道后心急如焚,跑了多家單位求助,終于為阿依夏木籌得5000多元助學款,讓她圓了大學夢。社區居民何玉娟夫妻倆身體都有病,吃飯一度都成了難事。吾尼切木幫他們租了房子,每月從社區住房租賃費中拿出一些為他們交房租,還為他們一家三口申請了低保。“看上去是小事,但對每個家庭都是大事情。”吾尼切木對居民遇到的困境感同身受。走訪社區,她經常會從口袋里掏出幾十元或者幾百元,給困難家庭買米買面。社區創辦“十字繡協會”時,沒有資金,吾尼切木拿出2000元購買材料發給姐妹們,做好的“十字繡”她又收回來,幫她們銷售。這些年,她資助困難群眾的錢款3萬多元,但吾尼切木的生活也不寬裕。幫助社區居民改變意識,出門工作,還只是一個淺層次行為,她最終的目的,是要讓社區居民都能實現就業,發家致富。為了這個目標,吾尼切木請來老師對社區500多名無業人員進行縫紉、刺繡、美容美發、地毯編制、烹飪、家政服務等方面技能培訓,創辦了新時代社區家政服務站,開設了23個服務項目,從事家政服務的隊伍發展到480人。
兵團第十師一八一團導游王偉帶團時突遇洪水,危急關頭,他把生的希望留給了游客,由于擠壓嚴重,他的右腿被截肢;出生成長在烏恰縣的胡姍姍對家鄉有著很深的感情,“一個人做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這句話一直是她的座右銘。十年來,她堅持不懈幫助那些失去關懷、缺少幫助的孩子,先后出資10多萬元,資助34個貧苦孩子的學習和生活……
這些只不過是最美新疆人中的一小部分,還有更多的新疆好人在默默無聞地做著好事。
一個個“最美新疆人”的密集涌現,是新疆公民道德建設的豐碩成果,是新疆各族人民心中蘊藏的大愛真情的絢麗綻放,是新疆大建設、大開放、大發展新時期出現的最令人驕傲的成就。
這些道德基因正是一個社會健康向上的標志和文明進步的動力。
最美新疆人集中涌現不是偶然的巧合,更不是這些新疆人一時的沖動。它是千百年新疆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勤勞善良,同心向善的基因在新時期新疆人傳承的結果,是道德積淀后的溢流,是“新疆精神”的一種放大。千百年來,廣袤遼闊的土地、多民族和多文化的交融造就了新疆人特有的大氣、開放、勇敢、包容的性格特質,也造就了新疆人特有的淳樸、真誠、互助、守信等道德基因。
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相信每一個新疆人都能自覺將道德規范內化為行為準則,用點滴言行傳遞社會正能量,傳遞新疆精神,爭做最美新疆人,為新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大的道德支撐和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