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元芳都去shopping了!”網友用這話來形容光棍節的網購盛況很貼切,空蕩蕩的商場與火熱熱的天貓商城形成對比。
天貓淘寶一天成交350億
來自天貓商城的數據顯示,11月11日0點37分,支付寶交易總額達到10億元。1小時后,交易額超過20億元,8點16分,交易額達到50億元,為“雙11”狂歡節目標的一半。天貓總裁張勇在微博上稱,“100億,不是夢想,這是電子商務的力量,是消費者的力量。事實證明,利用電子商務,就能激發巨大的內需增量,引發產業的巨大變革。”
11日24時,阿里巴巴購物狂歡節支付寶成交額達到350.19億元,這相當于中國日均社會零售總額的4成多。其中,手機淘寶的累計活躍用戶超過1億,支付寶交易金額超過45億。淘寶、天貓“雙十一”的銷售額數字再次創造了歷史。
天貓官方統計數據顯示,11月11日,天貓只用了13個小時38分鐘就達到了之前的銷售目標100億,這一數字大幅度超越去年美國“網絡星期一”(注:感恩節后的第一個星期一,是美國在線銷售市場一年里銷售額最高的一天)的銷售額12.51億美元
“連元芳都去shopping了!”網友用這話來形容光棍節的網購盛況很貼切,空蕩蕩的商場與火熱熱的天貓商城形成對比。半天達到100億元的銷售額,光棍節著實成了天貓節!
網絡、物流、支付面臨大考
“顧客無法下單或者支付失敗,可能等著著急;對我們來說,這段時間簡直是煎熬。”女裝品牌“fafafia”天貓旗艦店負責人辛先生形容說,等待的時間比想象的更長。
今年網購的規模超出預期,網絡、物流、支付等各方面都面臨極大考驗。
天貓在新浪官方微博聲明稱:“由于大家購買熱情高漲,僅在第一分鐘就涌進1000萬人,是去年瞬間流量的3倍,同時爆發巨大訂單量,引起系統排隊情況,目前已經在逐步恢復過程中。”此時,不少用戶在微博上“吐槽”:無法下單或者支付失敗。
就在11月11日凌晨,中國建設銀行(601939)的網銀由于壓力導致系統一度出現宕機,用戶無法支付。除此之外,多家銀行也因為使用人數過多而出現系統繁忙,需要進行疏導的情況。
29分鐘后,天貓官方微博宣布系統已經全面恢復正常。隨后,各家銀行的系統也陸續恢復正常。
“促銷開始1個多小時,100單里最多只有10單付款成功,系統沒恢復前根本無事可做。”辛先生告訴記者,有了去年“雙11”的促銷經驗,今年早早地把爆款女裝提前打包了幾千份;一直最擔心系統是否能應對自如,結果最擔心的事兒還是出現了。
記者了解到,去年的11月11日凌晨0:01,支付寶在1分鐘內的付款筆數瞬間超過5.5萬筆,全天交易筆數高達3369萬筆。而今年支付寶面臨的交易量更是遠超去年,11日凌晨的第一個小時,支付寶完成的付款筆數已達到598萬筆,同比去年增長254.66%。
支付寶CTO(首席技術官)李靜明表示,整體來看,天貓、淘寶和支付寶的系統都頂住了交易洪峰的考驗,但由于消費者數量巨大,天貓和支付寶方面都出現了部分消費者“排隊等待”的情況。
真炒作還是假實惠
據統計,2009年11月11日,淘寶推出光棍節促銷活動,單日成交額0.53億元,2010年11月11日,淘寶單日成交額直彪9.36億元。而2011年11月11 日,天貓“雙11”網購更是盛況空前,交易總額達33.6億元。2012年,這個數字達到100億元。
雙11網購狂歡,勢在必行。有人說:電商大戰的贏家永遠只有一個,那就是網購達人們,而事實上真是這樣嗎?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在其對400多家電商企業的調查中,其中有317家表示將在“雙11”期間推出促銷活動,占總比八成。在促銷活動方式上,“包郵”以76.3%的占比高居榜首;滿減、買贈占比分別為55.1%、43.7%;限折、換購積分分別以40.2%、38.5%的占比緊隨其后,而直降對商家而言不利于綁定用戶二次消費,僅占比33.5%。
“我在‘雙十一的前一周就把這件大衣放到購物車里,專門等著‘雙十一大減價的時候付款,希望能便宜一點。”市民劉女士說這件大衣原價1249.5 元,在“雙十一”時商家將大衣的價格提升至2499元,之后給出5折優惠,折后就是1249元,只便宜了5角。“乍一看,5折的折扣幅度是不小,但是真的給我們消費者帶來的實惠卻很少。”劉女士稱,這家店內的其他衣物也都有類似的情況,店家從半個月前便打出“瘋狂降價 跳樓甩賣”的廣告,但并未真正付諸行動,“這是一種變相欺騙消費者,騙了我們的熱情,真坑爹。”
徐先生在“雙十一”淘寶網購時遭遇到更糟的情況。“我原本在一家衣飾店內將5條保暖褲加入購物車,希望能等到‘雙十一降價的時候買。誰知道等到11日零點,卻發現原本賣15元的保暖褲竟然變成19 元。”徐先生所說的情況其他買家也有所遭遇。“大到家具電器,小到碗筷都會出現了明降暗升的情況。我本來想在天貓的一家電器店加入一臺筆記本電腦,到了 ‘雙十一竟然比原價還高了480元。早知道就在之前買了,又便宜還能早用上。”
此外,“促銷不為賺錢”是眾多電商大佬對此次“雙11”價格戰的口頭禪,可見“不差錢”已成為電商的普遍現象,但也有人說:“不以賺錢為目的的價格戰,就是耍流氓。”
價格戰中,有很多消費者就嘗到了苦頭:推薦商品缺貨與無法送達、重點商品提價再打折、各類優惠券和返現的泥沼、無聊的抽獎及小游戲等等一系列商家拙劣的促銷貓膩讓人煩不勝煩。然而對于“雙11”,消費者如何才能買到便宜又實惠的促銷商品呢?
筆者在這里建議大家保持好心態,多比價,甚至可以基于一些網絡比價工具,去有效地避開網絡購物的陷阱,目前網絡上有一些第三方的購物軟件,能對電商促銷進行全程的監控,可以看到目標商品的價格走勢和折扣詳情,在這種情況下,是噱頭還是實惠,一看便知。
毫無疑問,“雙11”是一場大小電商普遍參與的“群體促銷日”,面對商家打出的“驚心動魄”的標語,切記不要有“過了這村就沒這店”的心態,根據以往經驗來看,商家標語往往言過于實,促銷當然也不會僅此一次,要知道“雙11”完畢后還有圣誕節、元旦節、春節、情人節……
此外,在購買商品方面,也要三思而后行,不要因為打折或者優惠券而進行各種沖動性消費,有使用價值才會有價值,如果沒什么用,即便再便宜也是虧本買賣。
謹防釣魚網站
“雙11”期間正牌電商網站斗得是不亦樂乎,網絡釣魚、詐騙集團主導的“組織”也是蠢蠢欲動,撒網布局;與電商網站之間的價格鏖戰不同,網絡釣魚集團是通過制作大量與主流電商網站一模一樣的釣魚網站,準備在“雙11”網購節期間渾水摸魚大撈一筆。
根據中國反釣魚網站聯盟的統計,2011年11月,聯盟認定并處理釣魚網站3397個,網購、電商類釣魚網站約占90%以上。特別是“光棍節”后一周,聯盟認定并處理釣魚網站1084個,占當月釣魚網站處理總量的32%。
在這種情況下,筆者建議一方面網友要提高防范意識,不要只看網頁外觀和表面布局,要認準網站域名,不在陌生的域名下購物消費或者輸入賬號密碼,確保交易過程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建議主動安裝一些反釣魚網站的安全軟件,提高電腦系統的安全程度。
事實上,作為一名網購用戶,對于電子商務的需求難道僅僅只是比線下更優惠的價格,或者是折扣遍地的節日大促銷嗎?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很明顯,電子商務更應該具備的是優質的客戶服務、快捷方便的購物環境、誠信保真的商品品質,更加人性化的產品推薦等等。在筆者看來,唯有這樣,電子商務才能實實在在的融入進來,成為用戶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種消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