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章
土右旗推行的黨員干部聯系服務群眾“四五六”工作法,明確了黨員干部聯系服務群眾的核心內容、實施步驟和要求,較好地把形勢任務需要、黨員干部職責與基層群眾期盼有機結合起來,與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題高度契合、程序環環相扣,是黨的群眾路線和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在基層的具體化,為豐富教育實踐活動、走實群眾路線作出有益探索,也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具體實踐。
回應群眾期盼,進一步在推動發展、惠及民生上求實效。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切身利益問題是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點任務之一,要求黨員干部在活動中堅持為民、利民、便民的原則,突出推動重點工作落實和解決基層實際困難。“四五六”工作法通過建立剛性制度倒逼黨員干部形成聯系服務群眾的常態機制,與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民務實清廉”的主題相吻合。把發展富民產業、興辦好事實事作為推行“四五六”工作法的切入點,積極回應群眾期盼、切實增進百姓福祉。要把加強城鄉統籌“兩線三區”15個村的新村建設、村容村貌整治作為推進“四五六”工作法的重點工程,把貫徹上級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和提高執行力、落實力融入工作法的全過程,加快建設美麗鄉村和精品城區,大力培育優勢特色產業,努力打造包頭市新的經濟增長極、呼包鄂區域新型中等城市和自治區縣域經濟示范區。要堅持把群眾的所需所盼與全旗整體工作部署相結合,把群眾反映的教育、就醫和住房等問題優先納入好事實事工程統籌解決,通過旗鄉村三級包聯責任和結對共建方式,推動包聯村加快發展一批富民產業、幫助一批貧困戶有效解決生活困難、扶持一批有能力和條件的農戶盡快帶頭致富,使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貼近基層實際,進一步在鞏固提升、務實有效上下功夫。“四五六”工作法是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的有效方法,它從解決當前群眾工作的基本任務、制度設計、工作重點等方面破題,通過構建一整套完善的制度保障鏈和印證軌跡公開化,帶動平臺下移、職能下放和干部下行,真正讓干部進家門、接地氣、解民憂、促發展,更加務實有效、體現特色。要充分用好人民群眾這個原動力,繼續完善“干部上門搞服務、群眾簽字才算數”制度,把工作成效的評判權交給基層和群眾,實現每個環節都要有群眾參與、監督和評議,推動工作著力點與群眾期望點實現高度契合。要堅持重心下移、落到基層和貼近群眾,重點圍繞解決領導干部自身建設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問題,抓好程序設計、內容對接和措施跟進,實現工作法的務實管用、便于操作和與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有效銜接。
促進作風轉變,進一步在建章立制、狠抓落實上做文章。 “四五六”工作法體現了教育實踐活動聚焦作風建設的要求,把聯系服務群眾融入規范程序和制度體系,最終達到干部轉作風、群眾得實惠的目的。要堅持把轉變作風的要求貫穿工作法始終一抓到底,以加強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和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為著力點,深入落實中央、區市兩級黨委關于改進工作作風的規定,健全完善公開承諾、媒體曝光、干部管理、考核排序等各項制度,從矛盾突出的問題抓起,從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改起,著力解決黨員干部服務效率低下、執行不力和亂作為、不作為等問題。要繼續深化“三同”、結對幫扶、選派干部下村掛職鍛煉等干部轉作風、惠民生的實踐活動,使“四風”問題在聯系服務群眾中得到有效解決。要把制度建設作為工作法的保障配套跟進,將內容延伸到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確保可執行、可監督、可問責,形成“用制度追著干部跑、干部圍著群眾轉”的工作機制,最終轉化為黨員干部聯系服務群眾的自覺行動。 ☆
(作者系土右旗委書記)
(本欄編輯/孫東塵)
437件侵華日軍罪證首次發布
近日,成都建川博物館發布了一批侵華日軍最新罪證。這批第一次向外界公開的文物共68大類437件,其中包括13件一級文物。
這批罪證中既有原始書信、日記、口供,也有日軍的歪把子機槍、擲彈筒、轟炸上海時的炸彈碎片等。一份《中國陸軍總司令部公文:呈繳日軍關防印信》是中國方面收繳的日本部隊官印的記錄,是日本侵華的有力佐證,這是國內現有博物館第一次公布此類證據。
“展示這批文物,是為了讓大家看到在日軍盤踞的14年里,他們到底做了什么。”建川博物館館長樊建川說,“用來自日本的證據來證明日軍的侵略歷史更有說服力。”
建川博物館是民營企業家樊建川創建的民間博物館,位于四川成都大邑縣,建有抗戰、民俗、地震等主題分館。☆
(據人民網 文/李梓汐 王鑫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