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北部邊塞,有一片草原。這里,曾經因名人輩出而馳名;這里,憑借廣袤與瑰麗吸引著八方游客。而在我心中,這里是幾代人艱苦卓絕、用雙手托起的鋼鐵之城;這里是承載發展重任、凝聚鋼鐵靈魂的工業基地;這里是我的家鄉,是孕育夢想的沃土。
順著時光追溯,那是一段火紅的歲月。50多年前,中華大地掀起發展建設的浪潮,我的爺爺響應國家號召,將家從遙遠的東北鞍山遷移到內蒙古包頭,踏上了追逐夢想的路。
半個世紀櫛風沐雨,包鋼早已步步崛起,成為草原腹地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而用汗水滋養包鋼成長的建設者,已是垂暮的老者,新一代包鋼人從祖輩、父輩手中接過了建設的火炬、筑夢的火種。
3年前我成為了一名包鋼煉焦工人。入廠后的第一堂課,我聆聽并領略了包鋼焦化的創業史。在那個艱苦的年代,為了確保高爐按時投產,老一輩焦化人克服重重困難,在沒有任何大型機具輔助的情況下,建設4座龐大焦爐的夢想仍舊在他們的心中激蕩。一鍬一鍬挖出地基,一塊一塊壘起爐磚,一車一車推上水泥……憑借著矢志不渝的堅定信念,在包鋼正式投產前5個月,草原鋼城成功推出第一爐紅熱焦炭。
包鋼第一代煉焦工人播下了夢想的種子,作為第二代煉焦工人的父輩們,繼續在這片熱土上續寫夢想的篇章。自20世紀90年代,包鋼煉焦工人緊跟中國鋼鐵工業發展振興的步伐,先后建成6座大型焦爐、3套煤氣凈化系統、3套創新型干法熄焦系統。他們秉承著焦化人勤勞質樸的性情,不斷求索的精神,以及要將夢想變為現實的執著信仰,使得包鋼焦化廠產品產量成倍增長、產品質量節節攀升。
“耳濡目染,不學以能”。祖輩和父輩們的優良品質,以及他們對包鋼、對煉焦事業的無限忠誠與熱愛,深深地感染著我,使我對建設這片土地、發展包鋼、投身煉焦事業的夢想與日升華。
成為一名優秀的焦化人就是我心底最深切的渴望。我渴望傳承建設者的愿望,我渴望繼承焦化人的精神,我渴望用奮斗升騰夢想。于是,從跨出大學校門的那一刻,我就義無反顧地在這片歷史厚重的土地上、在包鋼焦化廠扎下了根,由此我的人生夢想也有了根。
作為第三代包鋼焦化人,我見證了短短3年焦化廠“一廠變三廠”的神話。如今,西區焦化廠已經投產出焦,再向稀土鋼板材公司焦化作業區域望去,建設的景象如火如荼。新一代焦化人,夢想中更多了增長才干、增強技能本領的分量,50余年發展積淀的“焦化魂”,要在我們的夢想中繼續閃光。☆
(作者單位: 包鋼焦化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