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靜
“我的故鄉并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澀的井水,一條時常干涸的小河,依戀在小村周圍,一片貧瘠的土地上,收獲著微薄的希望……”這首歌唱出了我家鄉最初的狀態。那時我心中就萌生了一個夢想:我要把家鄉建設成為美麗富裕的現代化新農村。
歸夢如春水,悠悠繞故鄉。2009年畢業之時,我經過筆試、面試,以大學生村官的身份如愿回到了生我養我的長安村,從此開始了我的圓夢之旅。村里的鄉親父老聽說我將在村子里擔任村主任助理,都很高興,畢竟走出去的人很少愿意再回到這里。而我帶著夢想、帶著知識,伴有一絲懵懂,回來了。
參加工作以后,我積極做好村里的婦聯、黨建以及遠程教育等工作,在繁瑣的工作中砥礪品性,磨煉能力。隨著對農村工作的深入,我才知道農村工作涉及的內容遠不止我的所學所知,要實現夢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所以,我建議村黨支部書記向周邊的先進村學習,帶領村“兩委”成員參觀學習,還經常上網查詢全國先進村的事例,然后通過手機短信的方式發給每名黨員,以便更好地拓展我們的發展思路。我們村先后成立了養雞專業合作社、大鵝養殖專業合作社,村民的人均收入持續增長,農業知識儲備和發家致富的項目也隨之更加豐富。對村里一些年老體弱、沒有青壯年勞動力的家庭我也十分關心,不僅因為我是一名村官,更多的是出于對家鄉人的關愛。我認為只有身體力行,才能更好地體會村民的辛苦,只有體會到他們的辛苦,才愿意更好地為他們服務。
夢里思甘露,言中惜惠燈。2010年,我獲得旗委組織部的肯定,委派我參加農業部組織的全國大學生村官培訓班,在走進北京市韓村河村的那一剎那,我驚呆了,我從沒有想過,一個村子的發展規模是如此巨大。在培訓期間,我認真學習、積極提問,不敢荒廢這得來不易的學習機會。聆聽專家和領導的諄諄教誨,我受益匪淺,從他們中學到的知識猶如指路明燈,為我的夢想和實踐領航。學習歸來后,我更加不敢懈怠,我不僅要踏實工作,更要武裝頭腦。
2011年由于工作需要,我被安排到霍爾奇鎮那克塔村繼續做農村工作,5年的時間如白駒過隙,在這片土地上,我的夢想逐漸放大,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夢”這個具有深刻內涵的概念后,我的目標更加明確了。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老人常說:故土難離。我現在也深刻地體會到這一點,外面的繁華讓人神往,而我卻只屬于這靜謐的小山村,在“中國夢”這個偉大的夢想面前,我愿為青春鋪就最厚重的底色——奮斗!☆
(作者單位: 阿榮旗霍爾奇鎮那克塔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