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尋找飛翔的軌跡(二)
優秀從信念開始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即使當今在各自領域內叱咤風云的名師,也必然經歷過“菜鳥”的歲月。只是,他們在“菜鳥”時代就明確了自己的信念,并在未來的歲月里,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執著,不畏艱辛,不懼險阻,不怕繁瑣、枯燥、孤獨,日復一日,堅持行進在自己選擇的路上。
2013—2014學年,本刊連續報道了12位優秀教師。他們有的來自中學,和青少年打交道;有的來自教育學院分院,和成年人打交道;有的來自幼兒園,和學齡前兒童“混”在一起。他們有的任教于化學、語文、政治、地理等學科,面對“一考定終身”的高考壓力;有的任教于音樂、體育、信息技術等非高考學科,面對“小三門”普遍不受重視的現狀;有的任教于職業中學,面對著不愛學習、不會學習以及存在各種“問題”的學生;有的任教于幼兒園,面對著活潑可愛卻“一切都是未知”的孩子。他們有的工作在繁華的城區,有的奮戰在相對偏遠的郊區……盡管有種種不同,但是有一點卻是相同的——他們都懷著一個始終如一的教育信念,行走在教育之路上。2014年教師節,本刊延續2013年特別策劃——尋找飛翔的軌跡。這一次,就讓我們回顧一下,是怎樣的信念支撐了這些優秀教師的成長。
我們期待,在未來的歲月里,我們的讀者,成長中的老師們,也能像這些優秀教師一樣……
讓每節課都精彩
徐偉念,北京市特級教師,北京市學科帶頭人,中國教育學會化學專業委員會理事,北京市化學教學研究會理事,北京師范大學碩士生兼職導師,北京市東城區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北京景山學校化學教研組長。被評為全國師德先進個人、北京市先進工作者,兩次獲得首都勞動獎章、全國化學學科優秀教師、東城區杰出教師、東城區人民教師,東城區有突出貢獻的優秀人才。
(相關報道見《北京教育》2013.10)
全力以赴做每一件事
王蘋,北京市陳經綸中學特級教師,政治教研組組長,教師專業發展委員會會長,朝陽區第十三、十四屆人大代表,朝陽區十二屆政協委員,北京市第十一次黨代會黨代表。曾獲得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中小學德育課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北京市先進工作者、北京市人民教師獎、北京市師德標兵、北京市巾幗之星、北京金牌教師、北京市“紫禁杯”特等獎、2005年感動朝陽十大新聞人物、朝陽區專業技術和管理拔尖人才等30多個榮譽稱號。
(相關報道見《北京教育》2013.11)
只能往前走,不能往后退
李宗錄,北京市大峪中學地理教師,北京市特級教師。1993年任教以來在國家一級刊物發表論文100余篇,多次做市、區公開課、觀摩課和研究課,主編著作5部。教育部“國培計劃”首批專家,“國培計劃”評審評估專家,“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大綱”地理學科編寫組成員,全國教師教育課程資源專家委員會評審專家,首都師范大學特級教師中心特聘專家。先后被首都師范大學、青海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聘為培訓專家,為國家級地理骨干教師培訓班進行培訓。
(相關報道見《北京教育》2013.12)
乘著音樂的翅膀和學生一起飛
張亞紅,北京市八一中學藝術中心主任,北京市特級教師,北京市音樂學科兼職教研員,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研究生課程班特聘專家,北京市金帆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海淀區名師站專家組組長。
(相關報道見《北京教育》2014.1)
希望我的愛能像陽光一樣灑落到教室的每一個角落
周林娥,北京市昌平職業學校計算機系主任,中學高級教師,昌平區計算機學科帶頭人。北京市職業院校計算機專業創新團隊帶頭人,北京市職業院校數字影像技術專業帶頭人。她帶領團隊確立了突出工學結合的“雙崗三證四段式”人才培養模式。北京市“紫禁杯”優秀班主任,北京市優秀教師。
(相關報道見《北京教育》2014.2)
通過語文課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
柴榮,北京市語文學科帶頭人,第一批北京市中小學名師發展工程培養對象,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學語文教師。曾被評為東城區教育新秀、東城區優秀青年教師、東城區教育系統師德標兵、北京市骨干教師、北京市師德先進個人等。
(相關報道見《北京教育》2014.3)
我們的職責就是幫助學生成長
張玲,北京市黃莊職業高中美容美發專業教師,中學高級教師,美發技師,國家美發師職業技能鑒定高級考評員,曾獲得北京市職業院校職教名師、北京市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2009—2012年連續獲得全國及北京市職業院校中職組美發技能大賽“優秀指導教師”獎,被授予北京市中等職業學校技能比賽美容美發技術技能專業標準卷杠、女士短發修剪賽項“首席指導教師”稱號。
(相關報道見《北京教育》2014.4)
體育,既要育身體,也要育心靈
俞偉順,北京市第七中學體育教研組長,北京市特級教師,北京市首批正高級教師。先后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北京市優秀教師、北京市勞動模范、北京市首批中小學體育學科市級骨干教師、北京市中學體育學科市級學科帶頭人、北京市特級教師。擔任“國培計劃”——中西部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項目體育課程研發組核心專家、北京市中小學體育協會理事、北京市西城區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西城區中學體育教師專業技能考核評委等職。
(相關報道見《北京教育》2014.5)
抓住一點不放,堅持下去
袁志勇,北京教育學院宣武分院語文教研員,負責中小學語文教師培訓,同時進行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北京市特級教師,北京市首批正高級教師。自1982年起一直進行中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探索,曾經出版論著百余部、數千萬字,多家報刊、電臺、電視臺曾經報道過其教學、科研成果。
(相關報道見《北京教育》2014.6)
首先要讓自己成為孩子
蘆德芹,學前教育正高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現為北京市朝陽區勁松第一幼兒園保教主任。2009年被評為北京市特級教師。曾獲得全國模范教師、北京市人民教師、北京市學科帶頭人、北京市手拉手支教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相關報道見《北京教育》2014.7)
以研究的態度對待工作
李京燕,北京市第四中學地理教研組組長,地理正高級教師,北京市地理特級教師。曾先后獲得全國優秀中學地理教育工作者、全國計算機輔助地理教學評優課一等獎、全國教育技術應用成果大獎賽一等獎、全國中學地理教學教案評選優秀教案獎、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教師獎、北京市師德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和獎項。
(相關報道見《北京教育》2014.8)
課程要能給學生終身受益的東西
李冬梅,女,北京大學附屬中學校長助理、學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技術學科主任。信息技術特級教師,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先進工作者。國家基礎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研制組核心成員,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水平考試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信息技術指導專家。首都師范大學碩士生導師,北京教育學院外聘教授。
(相關報道見《北京教育》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