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青+張嵐
有人說:“一生中,我們無法做出偉大的事,只能以偉大的愛去做微小的事。”班主任正是如此,就是用春風般的愛,溫暖、感化一個個從我們身邊走過的學生。
小J媽媽突然去世,過了兩周,后媽來了,竟然是鄰居家的姐姐。小J一直沒有掉一滴眼淚,也沒有說一句話。這么小的孩子,本來還沒從失去母親的痛苦中走出來,又要面對父親和另外一個女人在一起,這不是雪上加霜嗎?我設想了若干種開場白,可當看到她的那一刻,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一天,我本能地摸了摸小J的頭,心疼地說:“心里難受吧,哭出來就好受了!”話沒說完,自己先哽咽了,小J淚流滿面,最后我摟著小J大哭了一場。
之后,我約了她的父親來學校交談。他說,孩子一直不聽他解釋。那天,他去進貨,鄰居通知他妻子煤氣中毒不治身亡,因為受不了打擊,當天就住進了醫院,怕孩子擔心一直不敢說。小J的奶奶怕孩子在北京沒人照顧,讓鄰居來照顧他們,所以就出現了今天這個局面。一個大男人,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述說著這些,孩子在旁邊也一直抽泣著。我借機告訴小丁:“孩子,媽媽走了,爸爸就是世界上最愛你的人,你長大了,你要體諒爸爸的難處,媽媽也一定不愿看到你這樣對爸爸。”這個善良的孩子終于原諒了自己的父親。
為了讓她盡快恢復正常的生活,我找了兩個和她要好的同學幫助她,一個同學每天陪她學習,盡量讓她顧不上想家里的那些事。另一個同學負責在課間陪她一起玩,不讓她產生孤獨感。慢慢地,小J的眼神不再空洞,露出了久違的笑容,成績越來越好,和父親的關系也融洽了。
小H有一個不幸的家庭,父母離異,誰都不要他,無奈之下八十多歲的奶奶只好把他過繼給了單身的叔叔。由于疏于管理,他迷戀了網吧,還偷家里的東西變賣。叔叔發現后,用皮帶打得他遍體鱗傷。當他一瘸一拐地走進教室時,就像一個無家可歸的乞丐,可他的眼神明明是桀驁不馴的。我知道只有走進孩子的心里才能真正地挽救他。
一天,我發現孩子疊了一千只紙鶴,一問才知道他只為許一個愿望:“希望下輩子能有對好父母。”我不由自主地摟住了他那小小的肩膀,輕聲地告訴他:“記住,孩子,奶奶永遠不會拋棄你,老師永遠不會放棄你!”隨后,他小小的身體抽搐成了一團,逐漸發展成了失聲痛哭。此后,我經常利用自由活動時間,帶著小H一起運動、看書,教他下棋,陪伴這個可憐的孩子。
有一次,小H又去網吧了。他問我:“老師,你真的不會放棄我嗎?”我斬釘截鐵地回答:“對,永遠不放棄,老師相信你一定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孩子!”我接著問他:“我不會放棄你,你還會放棄自己嗎?”“我對不起您,我……我改。”為了提高他的學習成績,我和他共同制定學習計劃,寫了10個師生約定。從此以后,孩子的精神面貌真的煥然一新了,在點點滴滴的小事上都很用心,他的成績也有了提高。
小N父親偏愛弟弟,時常不分青紅皂白地打罵她,導致她心理嚴重失衡。在和我的談話中,她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只能靠我自己。”平時,她特別敏感,豎起全身的“刺”去“扎”別人,以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護自己。但是最終的結果是她偏執的個性導致她成了眾矢之的。
我和她的父親進行了一次長談,婉轉指出他教育方法的不恰當,告訴他不要打罵孩子,對待孩子即使做不到絕對的公平,至少要弄清事實真相,要與孩子聊天溝通,充分信任孩子,要讓她感覺到家人的溫暖。
我還召開了一個小型班會,簡單介紹了她的情況,要求大家寬容她、接納她、幫助她,主動與她交友。后來,她成為了班級的衛生委員,班級衛生管理得越來越好;她的朋友也多了,學習也大有進步。
愛是理解,愛是包容,愛是期待……愛是人間最美的語言。教育本就不應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應該是情感上的交流。對學生多一些愛與信任,我們的教育生活便會多一抹蔚藍。
編輯 吳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