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華
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中心小學是一所規模較大的農村學校,下轄4所完小,5所學校位置分散,中心小學相對完小規模較大?,F有43個教學班,學生1026名,教職工107名,其中校、區級骨干教師、班主任14人,市級學科骨干3人。多年來,在區教委“1123”工作思路引領下,學校堅持以“八個統一”為管理策略,不斷深化“面向全體均衡發展”的辦學特色,硬件均衡的目標隨著完小規范化達標等各項工程的實施得以順利實現。面對區教委提出的從外延質量型到內涵效益型轉變的目標,著力以學校文化建設為載體,促進學校內涵發展、均衡發展和特色發展,是我們一直思考并努力實踐的重點。
凝聚共識促均衡
學校文化建設是綜合辦學水平的體現,也是學校個性魅力與辦學特色的反映。我校秉承“讓師生享受陽光一樣燦爛的教育”的辦學理念,以“四個面向”為辦學目標,構建“1+4”的管理模式,總結提煉出以“三yue”(悅、閱、越)文化為核心的校園文化內涵,將核心價值觀確立為:“yue人yue己”。悅即悅人(欣賞別人),進而悅己(悅納自己);閱即閱人(學習他人),進而閱己(完善自己);越即越人(樹立目標),進而越己(超越自己)。我們將“三yue”文化作為一個實施載體、一個抓手,融入到5所學校的各項工作中,構建共同的價值追求和愿景,營造了琉小積極向上、合作交流、銳意進取、不斷超越的良好氛圍,正向著文化管理的高層次目標邁進。
隊伍建設促均衡
實現均衡發展的關鍵是隊伍,因此我們努力打造一支和諧團結、銳意進取、德才兼備的干部隊伍,實現學生發展、學校發展的目標。
中心校實行統一管理下的分工負責制,推進扁平化管理。明確崗位職責,優化學校組織,做到信息暢通、協調高效、運作有序。在干部中倡導“五要五不”,即互相信任不猜疑、互相交流不隔膜、互相支持不拆臺、互相諒解不指責、互相關心不冷漠,營造了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圍。
干部團隊堅持在學習中借鑒、在講座中共贏、在聽看中感悟、在交流中反思、在實踐中提升的培訓學習方式,著力提升溝通能力、執行能力、專業能力。工作中,每名干部都以高站位決策、低重心運行、近距離服務為宗旨,強化“走動式”管理,發現真問題,解決出實招,轉變管理方式,提高管理實效,實現聚焦課堂。通過日常管理、團隊展示交流等措施,深入實踐,交流反思,實現了在學習中共同進步。
發展是學校的目標,干部則是推動發展的關鍵。在制定學校規劃和校章中,干部們深刻體會要對組織負責、對工作負責,堅定“一個好主任就能帶出一個好完小”的信念。通過“我承諾,我踐行”計劃交流、管理論壇、完小評價等平臺,干部們更加努力實現自身價值。
我校每一位教師都制定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確定專業化發展目標,積極承擔各級研究課、展示課,在實踐中鍛煉自己?!把喽急闭n堂評優、學研優展示、新任教師匯報等多項活動,給教師創造了主動發展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成長的幸福和自身的價值,在不斷實現目標的過程中超越自我。
制度創新促均衡
我們將評價分為隨機和定期,每學期末進行一次全面工作評價。學期評價成績分一、二等獎,在月考核獎中兌現,學年評價成績在年度完小優秀團隊獎中兌現。幾年來,團隊評價搭建了完小交流與展示的平臺,為實現各校同步發展、校校精彩的均衡發展目標起到了推動作用;“三yue”教師、優秀教研組、課題組等系列評比表彰制度,使教師得到了應有的尊重和認可;教師考核評價制度、課評制度、校本教研制度、減負提質方案等各項制度在不斷實踐中完善創新,成為促進教師、學校持續健康發展的有力保障。
近年來,我校先后獲得北京市規范化建設先進集體等多項集體榮譽。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是為學生發展服務,在以凝聚共識、隊伍建設、制度創新促進學校均衡發展的進程中,我們欣喜地看到課標、課程、課堂、課評得以有效落實,干部教師和學生在成長,學校的教育品質在提升。今后,我校將繼續走好文化引領促進學校均衡發展之路,讓每一個農村孩子享受優質教育,為實現我區由教育大區向教育強區轉變的目標作出應有的貢獻!
編輯 吳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