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靈
曾經到訪韓國首爾市,參觀訪問當地的中小學和博物館,對韓國的中小學教育有一些切身的感受和了解。訪問期間,在一個周末的上午參觀了韓國的國立中央博物館,在那里,除了饒有興趣地參觀了展出的韓國幾千年歷史文化遺物館藏外,從教育的角度,所見所聞的兩件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博物館專門為學生開辟的場所的貼心設計讓我印象深刻。讓人直觀地感受到這里是學生學習的課堂,有適合學生的學習環境和條件。比如,一走進博物館的長廊,就看到醒目的“教育中心”。走進館藏的展區,有專門開辟給學生討論的區域等。到這里來參觀的學生都是有備而來,有教師講解,有席地討論。二是學生在博物館里參觀陳展、查看資料的專注神情讓我印象深刻。在那里看到絡繹不絕的小學生來到博物館,他們三五成群,最多的十幾個人,在成年人的帶領下,隨著成年人的講解,邊走邊看,非常專注,時而翻看資料,時而聆聽講解,時而觀察文物,時而在一個小本上做些記錄。
很多人都知道,韓國學生的課后補習班也很多,為什么周末這些孩子不去補數學、語文,而是都到這里學習博物館的知識?通過隨行的翻譯了解到,給學生講解的成年人有的是學校的老師,有些是課外補習班的課程老師,還有的是學生家長。在韓國,從小學開始,就有比較多的歷史學習的課程內容,是考試科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學生和家長都很重視,為了讓學生有好的歷史學習成績,一些家長還會給孩子報校外輔導班。
暫且不說,歷史學習要不要考試,僅從學校、家庭、社會都共同重視,從小學起始對學生進行歷史教育來看,上好這一課是非常要緊的。韓國從小注重歷史教育,因為他們認為學習歷史有助于讓公民了解自己國家、民族的發展狀況,潛移默化、日積月累地培養國家意識、民族情感。反觀我們的教育,我們也有歷史課的學習,但一般到了初中才引起重視,而且基本上是學校課程的安排,還遠沒有引起家庭和社會的重視。
當前,我們正在青少年中大力弘揚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必要強化從小學開始,從減負的意識開始,抓好歷史教育,抓好國家民族發展史的教育。一個人對國家、民族歷史的學習,從孩提時代的被動接受到隨著成長逐漸感興趣、主動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愛祖國、愛人民、愛民族文化、愛民族優良傳統的過程,也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核心價值觀傳承培育的過程。這種教育摸得著、看得見,生動而鮮活,不僅具有感染力,而且具有穿越時空的影響力。確實,博物館是學生穿過時空與歷史對話的窗口,是學生文化休閑的主要場所之一。學校應積極與博物館合作,設計好博物館資源教育活動,讓更多的學生體驗到走進博物館學習與生活的樂趣。
北京市作為首都,文化底蘊深厚,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尤其是濃縮和凝練了我國優秀歷史文化遺產精華的博物館資源遍布全市各個區縣,博物館資源的數量和類型都居全國之首,是開展學生教育鮮活的素材、生動的課堂,要充分用好,把豐富的社會文化資源轉化成學生可以消化、吸收的教育資源、課程資源。北京已經建設的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社會資源的相當一部分就是博物館,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比如很多場館已經開發了課程,不足的是服務青少年的指向性和必要的環境還有待加強,因此,我們還要進一步加強博物館的青少年學習環境建設。
與此同時,我們還要大力推進博物館資源和學校教育的融合,家長經常帶著孩子去,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去,學生想著念著主動去,讓學生走進博物館真正成為一種常態化的學習方式和休閑方式。要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除了博物館資源開發和應用要不斷深化,普惠力度和廣度更加有保障,關鍵是我們的教育觀念要轉變過來。去年以來推動的“博物館之春 青少年之夢”——學生走進博物館月活動已經邁出了很好的一步。相信,這樣的活動將會進一步推動社會大課堂常態化應用,推動學生走進博物館,推進文化育人和實踐育人,提升廣大中小學生綜合素質。
編輯 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