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海霞
西城交通支隊與我校只隔一條馬路。學生每天都能看到交警叔叔忙碌地工作,很多學生都夢想著像交警叔叔一樣,身著警服、站崗、執勤。這個需要十年、二十年才有可能實現的夢想,竟然真的實現了——2007年的“六一”兒童節到來之際,西城交通支隊作為首批德育實踐基地與我校共同創辦北京市第一所“童警學校”,第一批“小交警”如愿走上“工作崗位”。幾年來,學校嘗試依托這一有效載體,將生命教育與社會責任感教育相整合,取得了較好的教育效果。
“童警學校”的建立,為學校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開辟了一片新的天地,成為學校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的有效載體。學校將交警請進校園,舉辦交通安全知識講座,組織交通知識有獎問答。在學生當中宣傳、普及交通知識與法規,提高學生交通安全意識。學校帶領低年級學生走近首都交警;帶領中年級學生參與安全體驗;帶領高年級學生參與北京市交通狀況的調研,并提出可行性建議。多樣化的安全教育實踐課程,深受學生的喜愛。
成為一名合格的“小交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帥氣的警服代表的是一份責任。在“童警學校”開學典禮上,“小交警”帶領全校同學承諾,模范遵守交通法規,做一名交通文明小使者。小小“交警隊”是學校開展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的有效載體,是學校安全宣傳的主力軍,承擔責任是他們的另一種榮耀。
我校位于一條窄窄的胡同內,連接著兩條主干路,當其中一條主干路出現車輛擁堵時,這條胡同就能起到分流的作用。因此越是上學、放學的時段,越是車多人多。多年來,學校堅持小黃帽路隊制。放學時由教師送路隊,家長要到胡同口接學生。這樣既避免了交通的擁堵,也保證了學生的安全。學生為當上小童警,都模范遵守學校安全制度。用學生的話說:“自己都做不好,還怎么向別人宣傳?”
對于不遵守規則,不在規定地點接送的家長,“小交警”便發揮監督作用,提示家長按照學校要求去做。一位“小交警”在給媽媽的一點建議中這樣寫道:“親愛的媽媽,您送我上學,不一定非要把車停在學校門口,這樣的話,會給別人帶來不方便,如果您能停得遠一點,別的同學就會多一分安全。”
“小交警”校內宣傳,校外監督。成人眼中的小事,在學生心中就是大事。在日常生活中,“小交警”們用小手拉起大手,糾正家長的交通違法行為。五年級的一位“小交警”,每天由爸爸騎電動車接送,有時為了趕時間,爸爸就會闖紅燈。孩子在給家長的信中這樣寫道:“您這是違反交通法規,大人可是孩子們學習的榜樣,請您改正。”
學校和交通隊經常會為小交警們提供實踐崗位,帶領學生走上街頭站崗執勤。有模有樣的“小交警”們站在十字路口,在交警叔叔的指導下,規范使用交通手勢,為行人和非機動車維持秩序。參加社會實踐之后,一位學生這樣寫道:“因為我的一句話,行人阿姨放慢了腳步,她多了一分安全,我很開心。”在交通安全宣傳日到來之際,“小交警”響應教委號召,撰寫安全提示語:“滴酒不沾,一路平安”“喝了酒,不駕車,免把災禍引上車”“喝酒傷自己的身,酒駕傷所有人的心”。他們將提示語印成宣傳單,發放給身邊的人。“小交警”活躍在校園內外、街頭巷尾,他們給身邊的人帶來巨大的影響。
如今,能成為英姿颯爽的“小交警”,仍是全校學生的夢想;自覺遵守學校各項制度,仍是學生努力的目標;自覺維護公共交通秩序,仍是全校師生及家長的心中的責任。依托“童警學校”,讓學校交通安全工作得以全面提升,讓生命教育和社會責任感教育能夠有效開展,這正是這項工作的意義所在。
編輯 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