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拖熱處理廠 (河南洛陽 471003) 李忠亮
我廠三車間現有3條連續氣體滲碳生產線(1條雙排連續生產線、2條單排連續生產線),對20CrMnTi材料的變速箱齒輪產品進行批量化滲碳淬火生產。滲碳層深基本包括了0.8~1.2mm、1.1~1.6mm、1.3~1.8mm、1.4~1.9mm等工藝碳層。但對于圖樣要求Dc=0.55~0.85mm的零件,由于批量相對較小,特別是在生產組織上較困難,我廠一直按著0.8~1.2mm(或Dc=0.7~1.0mm)碳層控制。隨著集團公司對產品質量要求的提高,我廠通過協調生產單位,近期80/90大輪拖零件系列產品、804C-1系列、Sz804系列、MK554系列以及E300系列等小模數類齒輪集中送熱,三車間決定在連續滲碳生產線上調試圖樣要求Dc=0.55~0.85mm的零件,以解決長期以來困擾我廠滲碳淬火的難題。

我廠技術部下發的中輪拖淺碳層零件清單中共計294種零件,大部分按照滲碳淬火Dc=0.55~0.85mm工藝層深進行控制。三車間組織生產骨干對調試淺碳層零件進行工藝探討,思路是先實現在單排連續生產線上批量化生產淺碳層零件,然后再對雙排連續生產線(以下簡稱雙排爐)進行調試。
6月份三車間連續滲碳線只有雙排爐正常生產,其他兩條生產線進行設備檢修。而雙排爐雙軌分別生產不同材料、技術要求的零件,即A軌0.8~1.2mm層深零件(20CrMnTi),B軌Dc=1.4~1.7mm零件(漢德系列產品22CrMoH材料),若在雙排爐調整需要犧牲漢德零件的產量來實現,所以車間準備先從生產組織上集中批量的Dc=0.55~0.85mm的零件,在吉林爐(單排連續生產線)進行調試生產。
三車間吉林爐于2013年7月9日開始進零件,考慮到設備運轉初期,機械故障會較頻繁,為避免造成對產品質量的影響,車間從生產安排上精心策劃:先裝1.1~1.6mm碳層的零件(2個試塊,即10盤零件,1個試塊/5盤)→0.8~1.2mm碳層零件(2個試塊)→調試Dc=0.55~0.85mm碳層零件。吉林爐生產0.8~1.2mm碳層零件通用工藝主要參數見表1。

表1 0.8~1.2mm碳層主要工藝參數
根據實際生產經驗及吉林爐設備特點,結合滲碳的3個工藝要素:滲碳溫度、滲碳時間及滲碳碳勢,車間采取“降溫、降碳勢”工藝措施,在調試時工藝參數見表2。

表2 Dc=0.55~0.85mm碳層主要工藝參數
7月10日裝爐生產,如上工藝執行操作,從吉林爐第40~102盤,裝63盤,隨爐試棒13個(5盤放置一個隨爐試棒),具體情況見表3。

表3 Dc=0.55~0.85mm碳層首次調試情況
本次調試過程中車間各帶班班長及時按照車間要求調整工藝參數,確保了7個合格的試棒滲碳淬火要求在Dc=0.55~0.85mm(排除設備故障影響)。首次調整取得了預期的效果,為進一步重現Dc=0.55~0.85mm 工藝,7月16~18日吉林爐293~342盤,車間進行第二次調試生產,按照表4工藝參數執行。

表4 Dc=0.55~0.85mm碳層修正后工藝參數
本次一共集中50盤同滲碳層要求的零件,放置隨爐試棒10個,我廠試驗室按照《拖拉機滲碳淬火金相檢驗標準》做出的金相報告見表5。
同時,車間對本次調試的313~315盤隨機各取1個零件進行切檢,金相報告結果見表6。

表5 隨爐試棒金相報告

表6 零件金相報告
切檢零件基本與隨爐試樣一致,符合滲碳淬火質量控制方面的標準。通過兩次在吉林爐的調試,三車間基本可以控制零件的滲碳淬火質量在工藝要求范圍,也符合“降低滲碳溫度、碳勢”來降低滲碳層深的原理。吉林爐成功調試出合格的Dc=0.55~0.85mm碳層的零件,為下一步在雙排爐調試提供了經驗。
鑒于在三車間單排生產線調試Dc=0.55~0.85mm碳層零件成功后,考慮到生產淡季,車間只安排雙排爐進行生產作業時,如何解決Dc=0.55~0.85mm零件的生產難題?車間決定安排雙排爐從7月25日在A軌SPA24 –SPA70盤調試Dc=0.55~0.85mm碳層零件,調試主要工藝參數工藝見表7。

表7 Dc=0.55~0.85mm碳層主要工藝參數
本次共計裝47盤Dc=0.55~0.85mm碳層零件,放置8個隨爐試棒(雙排爐A軌7盤放置1個隨爐試棒),金相報告結果見表8。

表8 隨爐試棒金相報告
車間將SPA33盤零件進行隨機切檢1件,金相檢查結果見表9。


表9 零件金相報告
從切檢結果來看,零件與隨爐試樣金相報告基本一致,達到了預期的目標,通過車間對工藝的完善,建議在雙排爐A軌生產Dc=0.55~0.85mm碳層零件時,搭裝同材料的1.1~1.6mm(或Dc=1.1~1.6mm、Dc=1.3~1.5mm)的零件,雙排爐工藝可以按表10工藝參數執行。

表10 Dc=0.55~0.85mm碳層主要工藝參數
按照上述工藝參數,車間于8月4~5日安排雙排爐生產65盤Dc=0.55~0.85mm碳層零件,隨爐試棒全部滿足工藝要求。在雙排連續滲碳生產線調試Dc=0.55~0.85mm碳層零件的成功,更加完善了三車間在滲碳層深≤1.0mm零件的生產工藝,基本實現了三車間3條連續生產線無差別化生產Dc=0.55~0.85mm系列淺碳層零件。
(1)產品質量的提高 長期以來,由于Dc=0.55~0.85mm碳層零件批量較少,基本不能集中組織送熱,按照我廠同齒輪廠技術協議,一直按照0.8~1.2mm滲碳層深來控制生產,根據三車間的生產實際情況,在連續生產線上對0.8~1.2mm碳層的零件生產工藝成熟,過程控制較容易,而Dc=0.55~0.85mm碳層的零件一直是三車間在連續生產線上滲碳淬火的“難題”。7~8月份通過對吉林爐(單排滲碳淬火生產線)、雙排爐(雙排滲碳淬火生產線)Dc=0.55~0.85mm碳層零件的生產調試,按照《拖拉機滲碳淬火齒輪金相檢驗標準》分別對隨爐試棒、同盤零件進行切檢后金相檢驗,結果獲得了合格的硬化層深度、硬度以及金相組織,主要意義體現在以下兩點:①加快了滲碳周期,降低了滲碳溫度,有效地控制了滲碳層深度,有利于控制滲碳淬火變形。②采用“降溫、降碳勢”的工藝方法,減少了能耗,降低了成本,獲得了高質量的產品。
(2)節約能源,提高了經濟效益 在連續生產線采用“降溫、降碳勢”的生產方式來生產Dc=0.55~0.85mm的零件,生產周期基本未改變的情況下,日產量一定,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就是在能源上的節約。根據車間長期記錄統計顯示,吉林爐和雙排爐在調試Dc=0.55~0.85mm零件過程中,日耗電量均有不同程度的節約,具體數據見表11、表12。

表11 吉林爐兩種淺碳層零件生產工藝能耗對比
按平均電價0.65元/kW·h計算,日節約電能費用825.5元。

表12 雙排爐兩種淺碳層零件生產工藝能耗對比
7~8月吉林爐、雙排爐生產Dc=0.55~0.85mm碳層零件(調試四次)共計裝爐225盤,而在三車間現場約有10盤的零件(因批量少,暫不裝爐生產),如全部生產完則需要3.672天(235盤×22.5min/盤÷60min÷24h=3.672天),如果本次235盤集中生產的情況下,一般優先選擇在吉林爐(單排爐更容易控制)裝爐生產,可節約電能:


若在雙排爐生產則可節約電能:

但考慮雙排爐兩條軌生產,A軌生產Dc=0.55~0.85mm淺碳層零件,采用“降溫、降碳勢”等措施容易影響B軌的產量,并不能達到效益的最大化,通過上述比較,三車間在控制生產Dc=0.55~0.85mm零件時,會采用集中生產的方式,優先考慮在吉林爐(單排爐)生產。
7~8月份三車間在連續滲碳淬火生產線調試,節約的電能折合費用3031.24元,7~8月份生產任務量較小,根據車間2012年以及本年度生產統計數量結合技術質量部下發的Dc=0.55~0.85mm零件清單,該碳層零件滲碳淬火月產量平均約600盤,一年大約7200盤。車間協調、組織生產順利的情況下,在吉林爐生產,則一年可最大節約電能費用:
7200盤×22.5min/盤÷60min/h÷24h×825.5元/24h=92868.75元
每年節約的電能費用則可視為純利潤,則該項目每年最大收益92868.75元。
通過計算得出,三車間的三條連續滲碳生產線中,吉林爐日耗電量最小。
(1)淺碳層零件在連續滲碳淬火生產線上可以通過“降低滲碳溫度、碳勢”等工藝措施,實現批量化生產。
(2)淺碳層零件控制Dc=0.55~0.85mm,通過對“滲碳溫度、碳勢以及滲碳時間”的合理調整,在連續滲碳淬火生產線批量生產有利于控制零件的淬火質量,有利于減小滲碳淬火后的變形。
(3)做好淺碳層的生產組織,在連續滲碳淬火線批量化生產有利于節約電能,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2013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