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麗華
一、教學背景
新課程標準英語堅持以人為本,從學生實際出發,尊重并熱愛學生,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的教學理念。新標準英語每個單元都圍繞一個具體的話題展開,有一定的創新度,話題的設計“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讓學生在熟悉的語境中提高參與度,并讓學生有話可說。但課文里具體的可操作的內容較少,教師在備課時需要自己精心編排方能授課。
二、學生分析
1.學生對欣賞學習英文歌有較大興趣,課前聽一首跟話題相關的英文歌曲能讓學生更好地進入學習英語的狀態
2.利用多媒體課件上英語課,學生視聽感受明顯,表現出極大興趣,在欣賞和享受中學習,學習效果很明顯。
3.進行小組對話或小組活動時,學生都能積極參加,并且表現的很大方,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合作能力及交際能力都很強,大膽參與課堂活動,在課堂上起到引領的作用。
三、教材分析
教學內容為新標準英語七年級上冊Module3 My school Unit1 There are thirty students in my class.本節課的目標是讓學生學會運用一些重要單詞和句型來描述教室。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學習整十數字30-90:thirty、forty、fifty、sixty、 seventy、eighty、ninety. (2)學習與教室相關的單詞:computer、furniture、map、 picture、television、wall.(3)學習there be 句型。
2.能力目標:培養聽、說能力,要求學生能描述自己的教室。
3.情感目標: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識。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課文有關的詞匯和句型。教學難點:能運用所學的語言項目描述教室。
六、教學流程示意
Lead-in→New-words learning(夯實基礎)→Practice(掌握重點)→Guessing game(鞏固難點)→ Memory challenge(訓練語言運用能力)→Listening and reading(課文聽讀處理) →Writing(能力提升)→ Summary and Homework
七、教學過程(第一次授課)
Step 1. Lea-in & presentation
教師用多媒體播放一些魔法學校的圖片,進入主題school提問How many pictures are there?
Step 2. New Words Learning
通過回答there are…pictures引出數字,對新的數字進行學習。
看另一張圖片,說出上面有什么來引出新的單詞。
Step3. Practice
教師用課件呈現以下對話:
A: Whats in the magic room?
B: There are forty books in the magic room.
教師先示范這個對話,之后分組進行滾雪球式的操練,句子說得越多越好,速度越塊越好。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句子的競賽。
Step 4. Guessing game.
Guess:Whats in Liu Qians room?
T:There is /are…in his room.
Guess:Whats in Hermione s room?
S:Is there any …in the room?
T:Yes, there is./No, there isnt.
S:Are there any…in the room?
T:Yes,there are/No,there arent.
Step 5. Memory challenge.
Please try to remember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e room in one minute,
and then compete in groups.
Step6 Listening and reading
Step7.Draw and write
設計一張你自己喜歡的魔術房間/教室的圖,并進行介紹
Step8. Summary and Homework
Please work harder,so your dream can come true!
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
八、教學反思
筆者認為,本節課的成功之處有:
課件的制作還可以,備課時自我感覺思路比較清晰也有層次:通過表演魔術引出主題魔法學校——圍繞主題引出詞匯——展開活動結合there be句型鞏固重點詞匯和句子——在學生對there be句型已有所了解的基礎上鞏固肯定句形式——過渡到一般疑問句——在猜和挑戰記憶力的活動中練習there be 的疑問形式及回答——結合主題讓學生展開想象設計自己的魔法學校——引導學生努力學習實現夢想。
不足之處:1.上課過程中發現環節的排列上有些問題,活動的過程并沒有產生預設的效果。2.上課夠不投入,為教案所縛。沒有更多的針對性的發自內心的評價。3.在教學最后遺漏了一個環節,課前就跟學生講過本節課會有很多的競賽,并要選出勝利的小組,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事實也看到學生的舉手發言很積極,可是自己在說下課后才對比賽成績進行統計,使得通過比賽肯定學生努力的效果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