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軍秀
摘要:根據課后評量結果的分析,不少老師發現整堂課都使用“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這樣學生的學習效果差。本文在語文有效教學的課堂實踐中,將以建構式(非選擇題)學習單做為討論核心,以期教師的語文閱讀教學能更有效率。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課堂實踐;建構式學習單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8-0230-02
一、前言
一般而言,有效的語文教學,應包括以下幾個特質:進入課堂教學之前,老師應先建立分布閱讀能力的課程地圖;根據教材特質及課程地圖,規劃閱讀策略的學習目標;學生能利用學習策略,自我提問,主動進行閱讀理解;根據學習目標,設計建構式的學習單,了解同學的學習困難;根據同學的學習困難,進行學習結構的課程活動設計;課程活動設計,能善用提問技巧及小組討論,協助同學厘清概念,深度理解,并活絡課堂學習氣氛;評量(作業)能采用多元開放的形態,協助學生增進學習信心,發揮學習潛能,進而獲得適性發展。
本文希望老師能兼采其他教學策略,協助學生進行更有效的學習。而建構式學習單,可利用課前練習,協助教師診斷學生的學習困難;學生則可以借助書寫、討論的進行,反覆厘清概念,鞏固學習。所以本文在語文有效教學的課堂實踐中,將以建構式(非選擇題)學習單,做為討論核心,期待教師的語文教學能更有效率。
二、課程地圖與建構式學習單
1.課程地圖簡表。閱讀能力、閱讀策略、閱讀技巧可融入語文學習之中,做為教師建構“閱讀策略”課程地圖的參考。課程地圖的縱欄,包括相鄰三個年級的上、下學期共六階段。橫列則將每學期十二篇的課文,分三部分,每部分安排四篇課文。接著將主要的閱讀策略及相關的閱讀技巧,分配在六階段及三部分的學習之中。而為加強學生的應用能力,在高年級時應分別有“四類”(找一找、畫概念圖、說出主要的、為什么)或“六類”(找一找、畫概念圖、說出主要的、為什么、找一找、你認為)的綜合應用練習,讓學生對個別的閱讀策略,能進行綜合應用的學習。高年級學生應考慮學習的城鄉差距及課堂的學習差異,安排“六類”練習的綜合應用,或主題式的分析評論,讓學習落后的學生可以再進行補救,學習精熟的學生則可以學習更深層的分析評論,用與高中課程銜接。
2.建構式學習單。有了“課程地圖”,接下去就是根據“課程地圖”所規劃的閱讀策略,利用教材,讓學生練習使用。使用前當然要先告訴學生,這篇文章我們要學生練習的閱讀策略是什么,這就是我們上課前要先說明的教學目標。接著我們設計建構式學習單,讓學生練習自己用這個閱讀策略,進行閱讀理解。學生填寫后,我們可以根據他們的填答內容,診斷他們在哪些部分有學習困難。學習單的設計既然是協助學生練習以閱讀策略,進行閱讀理解,并且希望能偵測學生的學習困難,因此學習單最好能使用非選擇題的建構方式呈現,這樣我們才能清楚看到學生利用閱讀策略,建構閱讀理解的過程,也容易發現他們在哪些過程發生困難。所以建構式學習單就像X光機,能協助我們拍下學生許多閱讀理解的片段,并進行診斷。
三、建構式學習單的設計與應用
1.學習單的設計步驟。建構式學習單的設計步驟為:根據“課程地圖”確定本課要學習的閱讀策略;閱讀課文,找出文本的主要內容;統整主要內容,找出主要內容與相關情節、人物、語言、的關系;利用內容結構圖,組織主要主要內容與相關情節、人物、語言的關系;根據內容結構圖的重點,結合閱讀策略進行學習單設計。
2.學習單常使用的工具。建構式學習單常用的工具為:文本表述方式;文本內容結構圖;閱讀策略實施規劃表。其中,規劃表主要是提供教師進行學習單編制的參考,所以內容包含閱讀策略及每種閱讀策略相應的題干用語。
3.學習單使用步驟。學習單設計完成后,應如何使用,才能協助學生學習使用閱讀策略,并診斷學生的學習困難?以下為學習單使用步驟的簡單說明:一是先讀學習單,了解課文重點及閱讀策略;二是閱讀文本三遍,讓學生自行閱讀時,可練習找出文章表述方式,再練習畫出概念圖;三是自行填寫學習單,也即利用閱讀策略,嘗試自行解決問題。(一堂課填寫的題數最好是3~5題,不要超過五題);四是小組合作學習,也即利用小組學習,厘清學習困難,這應讓學生先兩人一組互相討論,而困難試題,則可再進行四人一組的討論;五是課堂討論厘清,教師利用課堂觀察,了解學生的學習困難,針對學習最困難的部分進行厘清;六是完成學習單,也即整理小組討論及課堂討論的重點,修正并完成學習單。
4.設計學習單應注意事項。一是學習單可以在提問試題的架構下,利用活潑的版面設計,讓學生的填答更有趣味。二是試題務必使用“找一找、為什么…”等明確的閱讀策略口訣,協助學生熟悉此題可使用的閱讀策略。三是題干用語盡量參考“閱讀策略”實施規劃表提供的題干用語。四是學生答題表格,可參考[閱讀策略]實施規劃表提供的作答表格。
5.使用學習單的好處。使用學習單的好處有兩點:一為增進學生的學習成效與信心,二為提升教師的教學效能,茲分別說明如后:首先,增進學生的學習成效與信心。這具體表現為:學生可了解文本重點;學生可通過小組學習不斷厘清學習困難;學生可通過課堂討論厘清或深化學習困難;學生可利用多次厘清、深化的結果,不斷修正學習單答案;學生最后繳交的學習單,能呈現他最后的學習成果;學生只要努力厘清與修正,一定能得到最好的成績;學生借助修正學習單的努力過程,可以獲得學習的信心;學生努力修正學習單,不會讓自己成為課堂學習的客人。其次,提升教師的教學效能。這具體表現為:教師不必進行逐句逐段教學;教師在觀察學生的討論中能具體了解學生的學習困難;教師能針對學生的學習困難進行厘清與深化;教師不必擔心學生無聊、上課睡覺等行為;教師可隨時了解學生學習狀況,對個別學生進行課堂的補救教學或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更深入的思考,達到拔尖扶弱的差異化教學。
四、小結
本文以“建構式學習單的制作與使用”做為語文有效教學課堂實踐的范例。在實際的教學實驗中,它對學生學習困難的診斷,往往超過教師的想象。而參與實驗的教師,借助學習困難的診斷,能對學習困難進行有效的厘清與深化,所以不論學習困難或學習精熟者都認為他們能從學習單獲得許多學習的幫助。而最重要的是,學生可以不斷修正學習單的評量規則,使他們增加了參與課堂學習的熱情,幾乎看不到逃課的學生,因此建構式學習單可視為課堂教學中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1]萬千.關于語文教學中五個知識點的考辯[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3).
[2]劉明.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