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燕
中國新一屆領導人首次專程訪問一個國家,習近平的這次韓國之行被外界解讀為中韓關系進入新里程碑的信號。
從爭取在今年年底前完成中韓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到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備忘錄;發布中韓人文交流共同委員會交流合作項目名錄;商定支持兩國有關機構開展大熊貓合作研究;同時會見總統、國會議長、總理到出席中韓經貿合作論壇、在大學發表演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鄰居韓國的兩天行程可謂緊湊而高效。
這是習近平就任中國國家主席以來首次訪問韓國,卻是和樸槿惠的第五次會面。雙方的互動超過歷任中韓領導人。
外交學院中國外交理論研究中心主任高飛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通過此訪,兩國元首在戰略層面達成共識,將使中韓關系有質的提升。
此次訪韓,兩國元首一致決定,進一步豐富中韓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內涵,使兩國成為實現共同發展的、致力地區和平的、攜手振興亞洲的、促進世界繁榮的伙伴。
會談后,習近平和樸槿惠共同見證了兩國外交、可持續發展、金融、環保、地方、海關、人文、傳媒等領域12項重要協議的簽署。雙方發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聯合聲明》,聯合聲明確定了90余項合作事項,涵蓋了23個領域。
習近平指出,新形勢賦予中韓關系新的發展機遇,中韓不僅要共同發展,而且要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維護地區乃至世界和平穩定。

外交部公共外交咨詢委員會委員張九桓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習近平此訪深化了兩國戰略互信,加強了兩國關系頂層設計。
習近平訪問期間發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聯合聲明》指出,在政治安全領域,要實現兩國領導人互訪機制化、中國主管外交的國務院負責人和韓國青瓦臺國家安保室長對話渠道機制化,兩國外長每年例行互訪,建立兩國政府和民間共同參與的1.5軌對話機制,定期舉辦由引領兩國未來的青年精英參與的“中韓青年領導者論壇”。
聲明還指出,保持兩國防務和軍事關系良好發展勢頭,不斷增進相互了解與信任,為維護本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做出貢獻。雙方商定于2015年啟動海域劃界談判。
這種“機制化”既有官員往來,也有民間交流。高飛認為,通過機制化安排,對于雙方關系的長遠發展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具有重要意義。而防務和軍事關系的發展、海域劃界談判等敏感議題的推進,則表明兩國關系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中韓攜手能否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對此專家都持樂觀態度。張九桓認為,那是因為中國與韓國都是亞洲乃至世界上的重要國家,都主張正視歷史、維護和平,都致力于朝鮮半島的和平和東亞地區的穩定,都在積極發展本國經濟,在安理會改革、氣候變化等國際事務中有相同訴求。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也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和朝鮮半島光復70周年,中韓將共同舉辦紀念活動。前事不忘、后事之師,銘記歷史、勿忘國恥是中韓共同的出發點。
韓國國會議長鄭義和認為,實現東北亞持久和平,必須建立在對歷史的共同認識基礎上。韓國國會提議成立韓中日歷史研究共同委員會,交流對歷史問題的認識,樹立正確歷史觀。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聯合聲明》中,雙方一致認為,歷史聯系是兩國的寶貴財富,而不應成為包袱,將為此共同作出努力。就此雙方商定,繼續加強包括主要研究機構在內的學術界在史料發掘、調查、閱覽、研究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并在有關機構就“慰安婦”問題相關資料開展共同研究、復制互贈等方面進行合作。
“有些人認為發展起來的中國必然成為一種‘威脅,甚至把中國描繪成一個可怕的牛魔王”,習近平7月4日在韓國國立首爾大學發表演講時如是說。“好在真理是客觀存在的,并不會隨著這樣那樣的說法而改變。”
演講中,習近平直言:“當前,亞洲地區仍然面臨各種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他同時指出,“問題無法回避,但答案可以多樣;歷史無法更改,但未來可以塑造。”
朝鮮半島形勢則是東北亞地區和平與穩定另一個重要議題。雙方深入交換意見,達成了努力實現半島無核化及推動六方會談等四點共識。
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在訪問結束之際向隨行記者表示,韓國是朝鮮半島的一方,半島就在中國的家門口,兩國在半島問題上有重要共同利益,也有許多相同看法,這四點共識是六方會談中斷后,六方成員國之間達成的重要共識。基調積極,內涵平衡,必將為下一步推動半島局勢緩和、重啟六方會談發揮積極作用。
高飛相信,習近平此訪將為中韓找到新的合作點,雖然兩國的意識形態、社會制度不同,但雙方尊重各自的社會制度、發展道路和核心利益,支持對方的和平發展,共享彼此的發展機遇,這也將成為中國周邊外交的良好例證。
眾所周知,中韓建交雖然只有22年,但經貿領域高效往來有目共睹。中國已經成為韓國最大貿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場、最大進口來源國、最大海外投資對象國、最大留學生來源國、最大海外旅行目的地國。中韓雙邊貿易額超過了韓美、韓日、韓歐貿易額的總和,兩國成為名副其實的利益共同體。
此次習近平訪韓經貿領域的最引人注目的成果無疑是為中韓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定下了時間表:希望雙方加大談判力度,爭取在今年年底前完成中韓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爭取達成利益大體平衡、高水平、雙贏的協定。
張九桓認為,中韓之間盡早完成自貿協定談判,不僅對于中韓經貿合作將起到很大作用,而且對于促進亞洲區域經濟一體化具有長遠意義,有助于構筑亞洲開放融合的形勢。中韓自貿協定談判2012年正式啟動,迄今已進行十余輪。從以往自貿區談判進程看,前期談判集中在產業、企業、特定敏感產品等經濟層面。
這次談判雙方在節能、生態、治理污染、食品、藥品、化妝品、醫療器械等領域繼續加強合作,同時約定,2015年從現有的2700多億美元提升至3000億美元。
此外,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也為財經界矚目。雙方同意在韓國先行建立人民幣對韓元直接交易機制。未來韓方將積極創造條件,在中國外匯市場開展人民幣對韓元直接交易。同時雙方商定,在首爾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選擇一家在首爾的中資銀行作為人民幣業務清算行。中方同意給予韓方800億元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額度。
張九桓認為,人民幣與韓元建立直接交易機制是重要突破,推動本幣結算有利于兩國經貿往來發展。
對于普通民眾來說,習近平此訪對公民個人最實際的變化是“公務護照互免簽證、普通護照短期旅行免簽”等便利化措施。目前中韓互為最大海外旅行目的地國、最大留學生來源國,進一步簡化出入境手續、對特定人群互免簽證,這意味著往來彼此國家將會更加方便。
雙方約定到2016年實現兩國人員往來達到1000萬人次的目標。而去年兩國人員往來是822萬人次,這意味著平均每天都有兩萬多中韓民眾在兩國往來。
張九桓認為,1000萬人次人員往來背后是公共外交的龐大力量,是中韓長久友好的生力軍,更是中韓文化互融互通的傳播者。
普通公眾都注意到,習近平此訪期間,“第一夫人”彭麗媛和習近平都提到了在中國熱播的韓劇《來自星星的你》。習近平在首爾大學演講時借此劇說“只有精彩的青春才能留下精彩回憶”。
青瓦臺政務首席秘書官趙允旋陪同彭麗媛參觀首爾市中心的韓國古代宮殿昌德宮時,彭麗媛也說:“我和女兒一起看習主席年輕時的照片,覺得很像《來自星星的你》的主人公都敏俊。”這番話讓《來自星星的你》再次在韓國成為了熱門話題。
高飛解釋,這展現了中國國家主席和第一夫人善于“公共外交”,也說明了影視作品等流行文化對于民間交往的重要性。東亞國家都屬于儒家文化圈,說到底文化的根都在中國。加強民眾間的交流與往來,就要發掘兩國文化的共通之處。
在首爾大學演講時,習近平對現場的師生們說,中國太極文化由來已久,韓國國旗是太極旗,我們最能領會陰陽相生、剛柔并濟的古老哲理。如果說政治、經濟、安全合作是推動國家關系發展的剛力,那么人文交流則是民眾加強感情、溝通心靈的柔力。只有使兩種力量交匯融通,才能更好地推動各國以誠相待、相即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