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華英
“沒有技巧,就是努力、再努力。”對于考試成功,賽亞爾坦言自己只有笨辦法,“因為付出不夠就不能成功,機會只給有準備的人。”
就業之后再擇業
2013年7月1日下午,克拉瑪依昆侖路客運公司修理廠內,一位維吾爾族女孩正鉆在汽車修理地溝下,在師傅的帶領下,仰頭檢查汽車底部故障,絲毫沒有顧忌地溝的油污和車底的灰塵……
她是賽亞爾·玉素甫,今年28歲。“最晚今年11月份,我就能正式獨立上崗,當一名公交車司機,為油城父老鄉親們服務了。”
對能考入油田企業當一名公交車司機,大家都說賽亞爾是幸運的,但賽亞爾自己卻說:“世上沒有幸運兒,如果有,那也是堅持努力的結果。”
賽亞爾的父親曾是油田企業的一位運輸司機,在父親的影響下,賽亞爾也喜歡上了車。高考完填報志愿時她報考了新疆農業大學的運輸專業。
大學5年,好勝心強的賽亞爾努力學習,一直保持全班前5名的成績,還拿過3次獎學金。
2009年7月,帶著5年所學到的知識和滿滿的自信,賽亞爾回到了克拉瑪依,尋找就業機會。
“居委會有公益性崗位,你來考吧。”賽亞爾至今記得勝利居委會關愛聯絡員劉萍跟她說的一席話,“先上班再找自己喜歡的工作,既能掙錢又能增長經驗。”
賽亞爾說,她本來也想和其他同學朋友一樣休息一段時間再說,但想到父親沒工作,僅靠母親一人養家的情況,再加上劉萍的動員,她決定馬上參加工作。“我覺得自己有責任為父母分擔生活壓力。”她說。
7月25日的考試,賽亞爾以少數民族考生第一名的好成績,被錄取到石油居委會。實習十多天后,8月19日,她正式上班了。
“第一次拿到工資,不多,但還是很興奮,因為我能自食其力了。”賽亞爾說。
6次考試都失敗
在石油社區,賽亞爾一干就是兩年多,漢語水平、辦事能力以及應變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剛開始漢語水平差,最怕跟居民接觸做解釋工作了。后來,為了學習漢語,我就主動找居民聊天。”為了讓居民記住她,在社區工作站負責各種證件辦理的賽亞爾總是很耐心,并且總是對大家笑臉相迎。“老人多,態度必須溫和;重復工作多,看起來都是芝麻小事,但對居民來說都是大事。”
因為她有一雙大眼睛,大伙記不住她的名字,所以就叫她“大眼睛”。“就找那個‘大眼睛。”當有人到居委會辦事時,居民就會這樣告訴他們。
除了認真工作,賽亞爾還利用業余時間全力備戰各類招工考試。
2009年10月的事業單位招考,12月的油田招工考試,2010年4月和12月的油田招工考試……4次油田招工考試、2次事業單位招考的考場上,都有賽亞爾的身影。
第一次油田招考,以0.5分之差落榜的賽亞爾哭得特別傷心。
“2010年兩次考試,一次差3分,一次差2分。”每次考試結果,賽亞爾都記得很清楚,因為她付出了太多太多。
一次次失利,并沒有打敗賽亞爾。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同學、朋友們都結婚了,賽亞爾壓力也越來越大,好在父親給了她支持,“現在社會條件好,女孩子要努力,好好選擇,不著急結婚。”
兩場人生大考
2012年初,又一次油田招考開始了,賽亞爾拿出了拼命的勁頭復習備考。巧的是,工作出色的賽亞爾被社區推薦準備參與區上的一個比賽。
“這是兩場人生大考。”賽亞爾原本可以放棄區上的比賽,但她不想辜負領導的信任。
白天,她忙著工作,忙著背誦各種工作及業務辦理流程;下班回家吃完飯,睡兩個小時,然后起床看油田招工考試相關書籍資料,一直看到凌晨五六點。
“每天睡覺不超過4個鐘頭。”為了趕走瞌睡,賽亞爾一杯接一杯地喝咖啡,“剛開始效果挺好,后來就不行了,就去買更苦的喝。”
辛苦的付出終于有了回報,27歲的賽亞爾如愿以償,終于通過了油田招工考試。
如今,找到理想工作的賽亞爾在師傅的帶領下正努力向工作崗位靠攏,“學車用了半年時間,大車,方向盤重,學的時候手都腫了。再用5個月左右的時間學車輛構造,修理技能等就能上崗了。”
對于那些還未能就業的兄弟姐妹,賽亞爾的建議是:千萬別呆家里,一定要想辦法先工作,因為工作能增添信心和能力,更能增加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