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 芳
(湖南商學院 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湖南 長沙 410205)
通過音樂鑒賞理論的掌握能夠獲得基本的音樂藝術審美素質,并能夠運用理論知識對一般音樂作品進行相關的審美評價,音樂作品的鑒賞與審美探析是更深層次接觸音樂藝術文化的方式,有利于激發廣大音樂愛好者對于音樂藝術文化的熱愛情感,從而進一步推廣音樂藝術。
音樂藝術的理性認知與審美有利于深化觀眾在音樂藝術欣賞過程中對于音樂作品的理解,從音樂藝術所涵蓋的社會文化背景以及作品內在情感思想等對作品進行分析,且在理論知識上加入個人對于音樂藝術的理解才能實現對于音樂作品的正確鑒賞與評價。在對音樂作品從藝術文化角度進行鑒賞時,應就其音樂風格、音樂體裁等進行分析。面對不同類型音樂作品,其理性認知的內容也都不同,因此音樂鑒賞中的理性認知主要從兩類音樂作品入手:
(一)針對聲樂作品的音樂理性探析。聲樂作品是由多種音樂創作元素融合的音樂藝術,其中音樂旋律及音樂歌詞是其主要部分。在對該類作品進行鑒賞與評價時,不能將歌詞與旋律互相獨立,應在兩者結合的狀態下,根據鑒賞者個人的音樂理論知識分析,形成一定的音樂藝術審美感受。
(二)針對器樂作品的音樂理性探析。在對器樂作品進行理性認知與審美鑒賞時需要同時考慮到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創作者當時的情感以及創作目的等,相對聲樂作品的鑒賞顯得更加復雜深刻,音樂鑒賞課程主要圍繞器樂作品的深入探析來開展,這對于欣賞者的理論知識掌握程度以及個人的音樂思想情感要求都較高。
音樂作品的審美探析與一般的音樂評論不同,音樂評論更多考慮音樂理論邏輯在音樂作品創作過程中的思考,而音樂審美探析更多強調的是一種因音樂情感上的感受。對音樂藝術作品的審美評價必須考慮多個藝術要素才能有效地提高個人的音樂藝術審美能力,首先,就音樂作品所表達出來的音樂藝術形式、情感等進行思考,就音樂欣賞過程中有關音樂作品個人的思想情感進行思考與深入理解,在自己的音樂感受中再建與創新音樂作品的藝術表達形式與內容;其次,在音樂感受基礎上實現音樂藝術形式的再建與創新,對于音樂作品的藝術評價予以再次反饋。音樂藝術的審美鑒賞不是停留在對于某個音樂作品的單純評價與結論,而是將對于音樂藝術的理論認知與鑒賞者個人的音樂情感、聽覺感受等結合,并充分發揮個人的藝術想象能力,使得音樂作品對人的精神影響達到進一步的深入。
(一)注重音樂藝術文化欣賞。對音樂藝術的鑒賞首先需要對基本音樂理論知識有一定的掌握,其次對豐富的音樂作品風格與類型進行深入了解,將音樂藝術融入于社會文化背景,,從而實現更高水平的音樂藝術鑒賞。
(二)注重音樂作品背景文化的融入。對音樂作品的評價與鑒賞并不是單一的專注于音樂演奏技巧,音樂作品本身必須包含有大量的音樂藝術文化背景,能夠表現出一定的音樂知識深度與廣度。因此,音樂鑒賞過程中不能缺少對音樂背景文化的導入,對于豐富音樂鑒賞知識,提高音樂審美品味至關重要。
(三)對多地區音樂文化元素以及民族音樂作品的了解。世界音樂藝術文化發展歷史悠久,并且形成了相當獨立且富有地區特色的民族音樂文化系統,在各個民族地區都擁有十分豐富的音樂資源,應作為音樂理性探析與審美研究的重要內容。
(四)注重音樂鑒賞的實際效用性。隨著音樂與藝術文化的不斷累積與深入,音樂藝術的審美與鑒賞應與現實素材相接軌,音樂鑒賞過程中應注意音樂資源與素材的拓展,除了關于音樂理論知識的掌握之外,也要通過大量的音樂作品鑒賞實踐對實際音樂理性認知能力以及審美能力進行提高。
(五)強化關于音樂作品的鑒賞與探析交流。音樂鑒賞過程中應首先就某個音樂作品的風格流派、文化背景等內容進行探討與分析,每一個鑒賞者都是一個單獨的鑒賞個體,通過溝通與交流能夠讓每個個體充分發揮與貢獻自己對于的音樂作品的理解,同時也在討論過程中獲取其他的人的音樂感受,這種方式能夠很好地實現欣賞者對于音樂作品內涵的多角度思考。
對于音樂作品的藝術鑒賞并不是停留在單純評價與結論,而是將對于音樂藝術的理論認知與鑒賞者個人的音樂情感、聽覺感受等結合,并充分發揮個人的藝術想象能力,使得音樂作品對人的精神影響達到進一步的深入。音樂鑒賞的過程更多地是從音樂藝術所涵蓋的社會文化背景以及作品內在情感思想等進行分析,將音樂藝術的理性分析運用于音樂藝術鑒賞中,在理論知識上加入個人對于音樂藝術的理解才能實現對于音樂作品的正確鑒賞與評價。
[1]殷珺.音樂欣賞活動中的“身體”問題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
[2]喻娟.音樂欣賞教學的美學審視[D].湖南師范大學,2005.
[3]蔣笛.音樂欣賞審美心理與音樂欣賞教學[D].湖南師范大學,2004.
[4]高麗萍.多元化音樂欣賞教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