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夢媛
(海南省文化藝術學校 海南 海口 520307)
對于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教師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孔子曰:“師者,教人以道者之稱也。”呂藝生在《舞蹈教育學》一書中指出:“當今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缺少舞蹈教師這個職業。”人類祖先十分重視舞蹈教育。如今,中國的舞蹈家在世界上享有盛譽,在每次芭蕾舞國際大賽中,中國舞者都名列前茅。中國的舞蹈也在西方各國乃至世界廣為傳播和發展。在此,我們必須感謝前輩們為舞蹈做出的杰出貢獻,沒有他們的付出,便沒有中國舞蹈與舞蹈教育事業的發展和繁榮。中國的舞蹈事業正在崛起,也越來越受到重視。隨著社會的加速發展以及科技的迅猛發展,教育也絕不能墨守成規,人們只有科學地進行繼承、創新,客觀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加快舞蹈事業發展的步伐。
基于我個人接受舞蹈教育的體會,并且以舞蹈教學為理論指導,以中國舞蹈教育的現狀、舞蹈教育的相關問題為出發點,我們最基本需要明確舞蹈教育的目的。可以說,中國舞蹈教育的目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上。
第一,提高受教育者的藝術鑒賞力和參與力。這主要是普通學校的舞蹈教育和群眾性舞蹈教育的目的。此種教育不以未來成為專業舞者為目的,而是為了提升人們的文化藝術修養,屬于知識性教育、藝術素質教育。而這種藝術素質教育也會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中,被廣大人民群眾接受。
第二,為社會培養舞蹈專業人才。要達到這個目的,主要依靠專業舞蹈學校。目前,我國舞蹈專業人才主要包括舞蹈演員、編導、教師、史論研究者和管理人員等。
上述是本人對舞蹈教育目的的理論闡述。提到教育目的,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歐建平先生曾說:“舞蹈教育的成功與否,不僅取決于使學生順利離校畢業、拿到學位證書,更要將學生走出校門后的生活(起碼十年)‘負責到底’。”這句話道破了舞蹈教育的真諦,也說明了中國的舞蹈教育需要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讓接受舞蹈教育的學生們看到中國舞蹈教育的未來。
許多優秀舞蹈家在世界上發揮巨大作用的同時,也有不少舞者被淘汰,繼而轉行。這對于學習了十多年舞蹈的人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因為他們將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都獻給了舞蹈,倘若轉行,他們將面臨專業不對口的難題,十幾年的努力將付之東流。
因此,舞蹈教育還應擴大和普及,將舞蹈教育滲透在普通教育之中,使專業舞蹈教育與普通教育同步進行,這對于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水平、藝術創造力以及青少年智力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美國舞蹈教育的先驅道布勒率先引領美國舞蹈教育在大范圍內大踏步地前進,最終使得舞蹈這一學科在美國各大院校占據一席之地,使美國人民看到了舞蹈教育的重要性。英國舞蹈教育家瑪格麗特·赫德曾對美國的7個州中8所大學的200多個班級的舞蹈教育做了實地考察,并寫了一份考察報告:《舞蹈教育在美國大學里》。報告表明,美國舞蹈教育從小學、中學、大學是一貫到底的,它本身構成一條線,形成一個體系。這一點與中國現代舞碩士郭明達對美國舞蹈教育的評價是完全一致的,郭明達先生通過自己在美國多年的學習和對美國舞蹈的了解,證實美國的小學、中學、大學確實普遍設有舞蹈教育課,美國的這一做法是基于對舞蹈藝術的基本認識。
瑪格麗特·赫德在報告中還寫道:“在美國的每個州里,每所大學幾乎都設有舞蹈學科。”開設舞蹈課程的目的不僅是為了培養專業舞蹈人才,還為了滿足熱愛舞蹈的人的需求。有的人學習舞蹈是為了進行業余表演、娛樂,也有的人是為了健身、減肥或糾正體態。
談到專業性舞蹈教育制度,英國有八年制的英皇舞蹈學校,該學校設立了學生業余舞蹈教育課程“RAD”學前教育。目前我國的舞蹈學校主要是以中等教育為主,如北京舞蹈學院附中、上海舞蹈學校、廣東舞蹈學校、深圳舞蹈學校、四川舞蹈學校、北京國際舞蹈學校、沈陽音樂學院附中等。而高等舞蹈教育學校最早只有一所獨立的舞蹈院校,即北京舞蹈學院。如今,隨著舞蹈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獨立的高等舞蹈學校除了北京舞蹈學院以外,還有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北京師范大學舞蹈學院、首都師范大學舞蹈學院、云南藝術學院、解放軍藝術學院等。
中國的舞蹈教育正在迅速發展,舞蹈藝術正在被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接受和認可。近幾年來,中國流行的“藝術熱”足以證明這一點,而“藝術熱”之中的熱門舞蹈則是重中之重,大多數藝術院校(如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傳媒大學、中央音樂學院、上海戲劇學院、中國音樂學院等)都設有舞蹈考試這一項;在專業課里,舞蹈也是一門重要的課程。但只有具備大舞蹈觀,才能提升舞蹈教育效果。
大舞蹈觀是普及型舞蹈教育與專業性舞蹈教育之間的一座溝通的橋梁, 普及型舞蹈教育與專業型舞蹈教育兩者是共同發展、相互促進的。
第一,兩者彼此需要。普及型舞蹈教育需要專業的指導,專業性舞蹈教育有推廣舞蹈事業的作用。目前,已有不少專業性舞蹈人走出了舞臺和教室, 走進了廣大舞蹈愛好者的中間,他們深知推廣和發展舞蹈教育事業是偉大而又光榮的。對此,中國舞蹈界的老前輩、著名舞蹈教育家曲皓教授、呂藝生教授已做出了榜樣。他們走進了廣大舞蹈業余愛好者的中間,這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舞蹈教育的發展。美國普及型舞蹈教育的哲學思想來源于杜威的實用主義哲學。杜威是美國的哲學家與教育家,他的思想促進了美國教育的發展。他把教育看做是社會化的過程,通過這一過程,使未成熟的成員走進社會。他認為,教育的唯一目的是致力于個人本身和社會的成長。杜威和其他美國教育家的思想使美國舞蹈教育帶有浪漫的色彩,使舞蹈教育的內容與形式、教材與方法都較為自由。這種思想與做法雖然使美國舞蹈教育的水平參差不齊,卻對舞蹈教育的普及具有極大的好處。
第二,專業性舞蹈教育需要通過普及型舞蹈教育提高知名度。只有當人們認識到舞蹈不再陌生的時候,才是擴大整個舞蹈界影響力的時候。
第三,舞蹈教育可以提升就業率,盡量降低學生的淘汰率或轉行率。
第四,在實施舞蹈教育的過程中,老師除了要傳授一些專業知識,采用科學、傳統而又創新的教學方法,還要善于發現和挖掘學生的潛能,給予學生平等而充分的實習排練機會,不能斥責、諷刺或體罰有問題的學生。例如,發胖是舞蹈專業人士的一大忌,而各個年級都可能存在個別發胖的學生。遇到此類問題后,教師要因人而異,協助學生減肥,正確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發胖的原因,絕不能采取放任不管的消極態度。
舞蹈教師應當充分掌握每個學生的優勢和劣勢。根據十幾年作為舞蹈學生的體會以及十多年舞蹈教學的經驗,我發現了一個普遍規律,即身體條件好、身材比例好的學生,往,在能力、力量方面較弱,擺起舞姿、做起動作極其漂亮,但轉圈、彈跳能力稍差;而能力強、身體素質好、技術技巧過硬的學生,身材條件又不夠理想;還有的學生的技巧、身材比例都一般,但表演能力極好,悟性很強。因此,舞蹈教師應當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學生制訂不同的訓練計劃。如此一來,老師便能挖掘出學生的閃光點和潛能,以免埋沒人才。
在基礎訓練課和劇目排練中,學生知道自己所站的把桿位置和舞蹈隊形位置是一個人自身條件好壞的“標簽”,凡是班上前兩名的同學無疑會站在把桿正中間和前排中央位置,成績不好的學生則站在后排或把桿旁邊。這一做法有時會嚴重地打擊學生的上進心和自信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站在每個學生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做到換位思考,在心中放上一把公正的尺子,對學生一視同仁,給學生同等的機會,注重定期調換把桿位置和組合隊形位置。
作為舞蹈教師,肩上的責任是重大的。只有不斷完善自我,不斷加強專業知識和文化知識的學習,更深刻地理解舞蹈藝術的內涵和意義,借鑒和學習眾多舞蹈前輩的寶貴經驗,才能培養出更優秀的學生。舞蹈教育事業的道路有些崎嶇,舞蹈教育者仍需加倍努力。
舞蹈是教育的一種手段,而非目的。將舞蹈教育的理念加以具體化,舞蹈便成為達到教育目標的手段、方法與素材。因此,舞蹈教育的內容必須要明確。在舞蹈教育的理念上,人們應當把最需要、最適合的部分,從現有的舞蹈方式或舞蹈現象中挑選出來。
然而,當一些舞蹈納入到教育中時,人們必須根據舞蹈教育的理念與目標進行嚴密的分析和研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了達到教育的目的和目標,人們需對指導方法、教育課程的要素等進行研究。
人們應當先確立舞蹈教育的觀念,以利于確定教育目標、教育對象。雖然這都是理論上的,但事實上教育便是從這里開始的。邦正美認為,在研究和重視舞蹈教育之前,人們應該要了解舞蹈教育的原理和要素。舞蹈教育是對于能夠完全做好自然運動的身體而言的,這種身體會通過肌肉來完全領會自然運動的法則。當自然的身體成為舞蹈的身體之后,人們才有可能創作舞蹈或表演舞蹈。為了擁有舞蹈的身體,人們所采用的方法完全不同于技巧的學習,完全不同于舞蹈教育方法。舞蹈教育方法包括訓練技巧、技能、技術。
而舞蹈教育所采用的舞蹈身體培育法顯然不同于舞蹈教育學校中的基本練習。前者的作用不在于培養人們的學習技巧,而在于使人們的身體發育得理想。邦正美在《舞蹈教育原論》一書中指出,舞蹈教育的基本課程包括舞蹈身體培育法、空間架構法、即興法、節奏原理、動作的安排、舞蹈形式論、創作實習、舞蹈史以及舞蹈美學等。
舞蹈教育課程也稱舞蹈課,是依據舞蹈教育的理念設計的。為了做好舞蹈教育課程的研究,人們必須使普遍的理念與目標以及學科的內容相統一。它們之間不應當存在矛盾。人們要做到“藝術與教育的結合”,藝術與教育同等重要。
藝術性的關鍵是指藝術作品的題材與動機間的關系,更進一步來說,它是一種根據題材確定適合的動機的方法。同一種題材可以有許多不同的動機。對于某種題材,人們可以使用一種特定的動機作為必要條件。至于以哪一種動機作為條件,人們則必須基于學生或學生的身體發育狀況和心態慎重地做出選擇,這才是教育的關鍵。人們只有把藝術性與教育的關鍵性相結合,才能使教育具有客觀的方向與基準。學生的自由表現不是指導的終點,而是起點,基于這個起點,人們才能正確地為學生指明方向,才能制定具體的課程。
任由學生自由表現的做法決不是教育。任由學生發展,則必然會導致學生產生自我滿足感。只有擁有適當的形式和技術,人們才能使本階段的教育細化、獨立化。
在研究舞蹈教育之前,人們必須要有指導方法。邦正美認為這種方法“用的是民主主義的方法,它排斥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改為以學生為中心;它不再偏于理解,改為以表現為主,借以促進學生的學習意愿,以期達到自主自我的活動。”在舞蹈教育上,指導方法固然重要,但人們也不應當過分重視它。若忽視學科內容,而只研究指導方法,人們依舊無法成功。因此,人們必須參照教育目標與教育內容,適當地研究指導方法。
[1]呂藝生.舞蹈教育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
[2]于平.中外舞蹈思想概論[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3]十四院校《文學理論基礎》編寫組,文學理論基礎,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1.
[4]朱狄.藝術的起源[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
[5]蘇珊·朗格.藝術問題[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6.
[6]隆蔭培,徐爾充.舞蹈藝術概論(修訂版)[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