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華+常勇
在天津市第三屆“慈善之星”表彰大會上,有一位精神矍鑠的九旬老人,獲得“慈善之星”個人獎。在三年半的時間里,他帶領企業向慈善公益事業捐款3762.4萬元。老人在獲獎感言中發自肺腑地說:“我退休后創辦企業的宗旨就是要使國家受益、社會受益、員工受益,在企業創辦初期很困難的時候,我就開始為社會公益事業捐款,現在企業做大了,金橋集團在建設焊材強國的同時,要繼續回報社會,為慈善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老人的肺腑之言贏得臺下陣陣掌聲。這位老人就是我國著名的焊條制造專家,在焊材的原材料開發、渣系研究、制造焊條的設備、焊條生產工藝等方面,作出過卓越貢獻的天津市金橋焊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侯立尊。
“要讓中國的焊材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一生與焊材結緣的他給自己定下了這樣的目標。侯立尊出生在大連,16歲到沈陽焊條廠當學徒,從此,在焊條行業一干就是一輩子。解放后來到天津,開了個焊條小作坊,由于他手藝好,做出的焊條質量好,價格還便宜,非常受歡迎。焊條小作坊逐步發展成“中和焊接器材廠”,后來公私合營,他把廠子交給了國家。侯立尊當上了國營電焊條廠副廠長兼總工程師,為國家干,他心里高興啊。侯立尊全身心投入到對焊條的研制開發中。他說:“我為了研制屬于中國人的焊條,自學完高中課程,又利用業余時間上了3年夜大,完成了化學專業大學課程。當時我就有一個目標,要讓中國的焊材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他主持研發的焊條用在武漢長江大橋的建設中,從此“大橋牌”焊條名揚中外。
電焊條的原材料金紅石一直依靠進口,為了讓中國焊材業不再受制于外國,他帶領一批技術骨干來到荒野,壘起焙燒窯,開始了金紅石替代物的研煉,一百多個日夜之后,他燒出的“還原鈦鐵礦”完全可替代金紅石,他又成功了,卻沒算過僅這一項能為國家節省多少外匯。
侯立尊研制的電焊條拿到了國際同類產品最權威、最高等級的英國勞氏船級社質量認證,隨后又相繼取得了七國船級社質量認證。他大半生的努力終于實現了“要讓中國的焊材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夙愿。
“高端焊條還得靠進口,這怎么成?”1986年,62歲的侯立尊退休了。按理說,辛苦了大半輩子,兒孫滿堂,該頤享天年了,可侯立尊怎么也安不下心來。他說“我從天津大橋焊材集團退下來,心里惦記的還是焊材,我放不下。那么多焊條廠還在靠幾十年的老產品吃飯,還在用著我幾十年前的老配方,國內建設用量越來越大,可高端焊條還都得靠進口,這怎么成?”
強烈的使命感驅使他下定決心要再次創業。“我辦企業并不是為了當老板,我是在為焊材行業建立一個研發基地,金橋焊材集團就是中國焊材業新技術的試驗田。”侯立尊說。
白手起家,談何容易,他從一個只有幾個人的小作坊干起。創業之初,啟動資金不足,他帶領工人日日夜夜地苦干。購買設備需要大量資金,他自主研發,只用了60多萬元就裝配了一條先進的自動配粉線。家人勸他不要這么拼命,他說:“我不是想去賺大錢發大財,我生來就是干焊材的命,離開了焊材研制就像丟了魂兒似的,活著沒有一點滋味。”
在侯立尊的帶領下,企業確定了主攻方向,填補國內空白、滿足國內急需、達到或超過國際先進水平。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他帶領團隊研發的新產品一個接一個地走向市場。天津市金橋焊材集團在良好的口碑中快速成長為擁有兩家分公司、8家子公司的大型焊材生產企業,有7000多名職工。三峽大壩、西氣東輸、杭州灣跨海大橋、上海東海大橋、秦山核電站等工程,到30萬噸油輪船體、高速列車CC707箱體、廣州電視塔等重大項目,都用上了金橋焊材集團生產的焊條,金橋焊材集團成為焊材產銷量世界第一的知名企業。2009年8月,86歲高齡的侯立尊在第十四次全國焊接學術大會上,摘取了“中國焊接終身成就獎”的桂冠。
頒獎詞這樣描述:“中國焊接材料領域的每一次革命性進步、每一次歷史性跨越,都與這個名字緊密相連。他創造的科研成果開創了焊材世界的中國時代。”這是侯立尊一生與焊材結緣、不懈追求焊材強國夢想的真實寫照。
“我辦企業國家要受益,社會也要受益。”這是侯立尊辦企業宗旨之一,也是他常掛在嘴邊的話。企業做大了,他時刻不忘回報社會,他和天津市的養老事業和生活困難的群眾有著不解情緣。
十幾年來,在侯立尊地帶領下,天津市金橋焊材集團已累計捐款超1億元。1999年他分三次向天津市慈善協會捐款1000萬元,用于救助困難群眾;2006年,侯立尊先生投入善款40萬元,后增資到60萬元,在天津市慈善協會建立“金橋慈善專項資金”,用于助困、助殘、助學、助醫、救災等公益事業;2008年初,南方發生冰雪災害,他捐款100萬元。“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后,侯立尊先生捐款200萬元,并捐出價值300萬元的電焊條用于災區重建;2009年,他通過市慈善協會向市福老基金會捐款2000萬元,用于支持天津養老事業;2010年,青海玉樹發生地震,他帶領企業向災區捐款1000萬元支援災后重建;2011年,以個人名義給市慈善協會捐款1000萬元,由慈善協會根據困難群眾的需求安排使用。在捐款儀式上,侯立尊說:“自己有這個條件,就應當多做慈善,企業搞好了,回報社會,這是自己的義務。” 2013年蘆山地震發生后,侯立尊帶領公司捐贈1000萬元用于災后重建。
他除了通過市慈善協會捐款外,還向社會其他組織捐出巨額善款:向天津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捐款1000萬元;捐款200萬元資助天津華夏未來大廈工程;捐款100萬元支持老年護理事業,設立“侯立尊百萬慈善助學金”;資助本市四所大中專院校開辦養老護理專業,為本市養老護理行業培養專業人才。還每年向鶴童老年公益基金會捐款5萬元,用于“鶴童——金橋養老護理獎勵基金”;捐贈30萬元,定向用于《天津日報》開展的津門好人榜活動。
鑒于侯立尊在慈善公益事業上的突出貢獻,2005年,他榮獲國家民政部頒發的首屆“中華慈善獎”。2008年,又被國家民政部、中華慈善總會評為“中華慈善之星”。金橋焊材集團有限公司也榮獲“中華慈善事業突出貢獻獎”、天津市“慈善之星”單位獎等多項榮譽稱號。
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侯立尊,依然沒有停下前進的步伐,在他的“焊材強國”之夢和孜孜以求的慈善路上,一刻不停地繼續前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