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新


數字出版發展到今天,在教育出版、專業出版和大眾出版領域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格局。在數字出版已經步入市場化運營階段之際,我們有必要對數字出版產業化推進進行思考和展望。通過對法律出版社數字出版市場化歷程的回顧,我對數字出版產業化有以下幾點認識:數字出版的產業化必須以數字化轉型為支撐,以清晰的業務和盈利模式為基礎,以規章制度和人才建設為關鍵,以資金政策支持和企業擴大再生產為保障,在不斷提高市場化的基礎上,實現較高的市場占有率和出版業態貢獻率。
產業化支撐:數字化轉型升級
數字出版外部產業化的內部支撐是對內數字化,這要求法律出版社在全社范圍內進行數字化轉型升級,包括實現流程、產品和渠道的數字化轉型,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實現數字出版產業化發展和推進。
1.數字化轉型升級的內容
對內數字化轉型升級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其一,流程數字化轉型,即在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一體化技術、協同化發展方面實現轉型和突破;其二,產品數字化轉型,即由提供單一產品形態的紙質圖書向提供包含紙質圖書、數字圖書、音視頻產品、專業數據庫在內的全媒體產品轉變;其三,渠道數字化轉型,即注重獨立的數字化運營銷售渠道建立和擴張。
2.數字化轉型升級的路徑
以上三種轉型,要想獲得最終的成功,必須建立在全員參與、全流程改造、全社一盤棋的思想認識之上。
首先,什么是全員參與?全員參與要求出版企業的領導層、中層和一線編輯都要參與到轉型工作中來,分別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社領導層主要負責出版轉型的戰略規劃,必須做好數字出版的頂層設計;各個編輯室主任主要在所屬重點領域展開相應的數字出版業務,配合數字出版部做好產品研發和渠道銷售等工作;一線策劃編輯應將著力點放在如何提高出版物的單品種數字出版效益上來。
其次,怎樣看待全流程參與與一體化出版?全流程參與是指出版企業的編輯、校對、印制和發行等各個環節都要參與到出版轉型的工作中來,實現數字化的編輯、校對、印刷和數字化銷售。一體化出版是指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在產品來源、出版流程、績效考核等方面同步展開,同步進行,而非數字出版流程依托于或滯后于傳統出版流程。
最后,再看行業知識體系研發與企業標準建設。出版社內部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重中之重,是形成自身的標引規則、知識體系和企業標準,進而發展完善成適合行業使用的行業知識體系,上升到行業標準的高度。數字化知識體系之所以是重中之重,是因為知識體系貫穿整個數字化轉型過程,是真正實現產品、流程、渠道各方面數字化轉型的樞紐和核心,是實現知識碎片化和行業知識服務的依據和準繩,也是劃分出版社的轉型徹底與否的分水嶺。
產業化基礎:核心業務和盈利模式
數字出版產業化的基礎是出版社擁有自身的核心業務體系,擁有行之有效的盈利模式。核心業務體系是實現數字出版市場化的前提條件,盈利模式是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只有大部分出版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取得數字出版的規模化盈利,才能有效地推動產業化的進程。
1.數字出版業務體系
當下的數字出版界,業務體系大致由數字圖書館、專業數據庫、手機出版物、網絡出版、終端閱讀等構成,法律出版社也分別在上述領域有所建樹和突破。數字出版業務體系需具備產品豐富、體系健全、兼容性強、品種差異性大等特點,這樣的業務體系能夠適應收入不穩定因素較多、年度收入比例畸重畸輕等行業搖擺狀況。在數字圖書館和專業數據庫產品的基礎上,法律出版社2014年又相繼推出了政法系統移動學習辦公平臺、綜合型法律知識服務平臺等新產品,進而在知識提供的模式上將數字出版提升到行業知識應用的高度。
2.數字出版盈利模式選擇
數字出版的盈利模式是市場化操作的前提,是產業化發展的紐帶。在商業模式的選取上,各個出版社大致有線上和線下兩種模式;在具體的盈利模式開拓上,則更加豐富,有B2C、B2B、B2G、B2B2C、O2O等多種模式。無論何種模式,只要有利于提高數字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有利于提升數字出版的收入水平,就是合理的盈利模式。數字出版的商業模式,就目前而言,其功能和定位大致有二:知識提供和知識服務。知識提供是出版社根據自身的行業資源優勢,按照行業知識分類法,為讀者用戶提供優質的數字化內容。知識服務是出版社根據用戶的需求,按照個性化和定制化的目標,為目標用戶提供量身定做的知識產品和服務。以下對這兩個方面進行詳細分析。
首先是知識提供。B2C盈利模式主要適用于和重點合作商的合作,在合作中第三方運營商必須具備足夠多的個人用戶,能夠提供強大的個人消費渠道,進而為出版社的數字產品提供優質的消費渠道。目前,法律出版社主要與中國移動手機閱讀基地、中國移動電信手機閱讀基地、亞馬遜等第三方平臺合作。在數字出版初期,B2C起到了有效的提高收入、增加用戶的效果。B2B模式是目前各個出版單位應用最廣泛的商業模式,能夠起到短平快的效果,也是構建自主銷售渠道的最快捷方式,主要適用于高校、出版社等機構用戶。B2G模式是法律出版社目前盈利模式的支柱,主要是與行政機關、司法機關等國家機關進行合作,將法律出版社所研發的數字產品向國家機關進行推送和銷售。如法律出版社的法官電子圖書館、檢察官電子圖書館和專業數據庫等產品,已經分別向法院、檢察院、司法局、衛生局等系統進行了推廣和銷售。
其次是知識服務。B2B2C模式,是法律出版社在上述B2B、B2C的基礎上,結合行業服務功能,與移動閱讀基地合作展開“移動辦公學習平臺”項目所采用的模式。該模式通過向某一固定系統的成員按月收取信息費的方式,向系統成員提供資訊、知識的服務,資訊服務的提供放置于用戶方,進而增強了服務的針對性,提高了互動性,而非單純的知識推送。該移動學習平臺能在兩會、“12·4”法制宣傳日等期間為法院系統提供最新、最及時的新聞資訊,同時也為兩會代表了解法院工作提供非常方便、快捷的渠道和平臺。
產業化關鍵:隊伍建設
數字出版產業化的支撐、基礎、保障,都離不開人才,人才是數字出版產業化的關鍵,數字出版的人才隊伍建設是決定產品研發、技術提供、渠道開拓的根本性問題。在國家層面,主管部門需要建立和健全數字出版人才的培訓、調訓、職稱等規章制度和政策。在企業層面,出版單位需要充分重視人才,以待遇保障體系、薪酬激勵體系、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為核心,選拔培養人才,引進優秀人才,鼓勵人才成長,創造出有利于人才發展的良好環境。具體而言,數字出版的產業化發展,需要擁有一支具有專業性和開拓性的人才隊伍,需要擁有一支善于挖掘用戶需求、長于研發數字產品內容的人才隊伍,需要擁有一支精于技術應用、熟悉出版流程的技術隊伍,需要擁有一支勇于開拓市場、肯吃苦奉獻的銷售隊伍,需要擁有一支理念新穎、執行力強、與時俱進的管理人才隊伍。
產業化保障:
財政支持和擴大再生產
數字出版產業化發展的前提是成功的市場化運營,出版企業要能夠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并能夠在自負盈虧的基礎上獲得年度盈利。出版單位在這個基本前提下,具備長遠發展戰略眼光,充分用好國家的各項政策資金支持,將財政支持和營業收入用于擴大再生產,不斷提高數字出版收入的水平和比例,這樣就離步入數字出版產業化時代不遠了。
1.用好各項財政資金政策支持
作為新興業態,數字出版業是政府扶持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著先進的文化傳播趨勢和方向,代表著出版業轉型與升級的方向和未來。在西方出版業數字化、信息化浪潮的沖擊下,我國出版業的轉型與升級面臨著嚴峻的競爭態勢。在這種大的時代背景和國際背景下,相關主管部門出臺了文化產業發展資金、國有資本金、改革發展項目庫、數字化轉型升級項目等一系列政策,在資金、政策等方面給予傳統出版單位以強有力的支持,扶持傳統出版單位應對好國內、國際的競爭環境,從而促進我國數字出版業盡快實現規模化和產業化。
2.企業營業收入要用作擴大再生產
對于已經步入市場化運營階段的出版單位,每年的營業收入用途是考量一個企業格局大小的重要因素:有的單位秉承“短期經濟效益”的狹窄眼光,將營業收入不斷續存,沒有考慮引進優秀人才和用于擴大再生產;有的單位則以長遠發展戰略眼光看待數字出版運營,將所獲收入用于擴大數字人才隊伍,用于購置相應技術裝備、研發內容生產平臺,用于鼓勵開拓數字產品渠道。上述兩者,格局大小,立刻凸顯。只有將營業收入用于擴充數字隊伍、購置設備系統、開拓銷售渠道的企業,才有可能步入到產業化大發展的階段,才有可能凝聚起數量足夠多、品質足夠優秀、開拓性足夠強的數字化人才,才有可能推動數字出版向著大發展、大繁榮的階段前進。
產業化標志:貢獻率和產品覆蓋率
數字出版產業化的兩個標志是:數字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和數字出版收入對出版業的貢獻率。前者是從產品的角度,衡量一個企業的發展規模和發展階段;后者是從利潤的角度,考量一個企業的發展速度和發展結構。
1.數字產品市場占有率
專業性出版社基本都是背靠一個部委,覆蓋一個行業提供知識產品和服務,所提供的產品憑其專業性、針對性而在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數字出版領域,同樣的行業,可能存在著若干家有競爭關系的出版企業,數字出版最終花落誰家?就看哪家出版社的數字產品更符合用戶需求,哪家出版社的數字化服務更能切合該行業的實際應用需求。
行業市場占有率是專業出版社數字出版產業化的外部標志之一,當各個行業都出現市場占有率居于較高程度的數字產品提供商的時候,就意味著專業出版領域的數字出版已經步入了產業化階段。
2.對出版業態的貢獻率
就整個出版業態而言,數字化產品和服務的收入占據可觀比例的時候,意味著產業化的數字出版業態出現了。具體到每一個作為細胞的出版企業、出版集團,內部收入構成中數字化收入屬于重要組成部分的時候,同樣意味著該企業、集團的數字出版已接近產業化發展階段。就目前而言,國內有些出版社的數字化收入已經占據整體收入的25%以上,他們離產業化發展已為時不遠。
(作者單位:法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