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悅
摘 要:2014年首屆天津曹禺國際戲劇節已圓滿落下帷幕,期間共上演十二部國內外經典劇目,給天津觀眾帶來了一場精神盛宴。雖然本屆戲劇節備受矚目,亮點頗多,好評如潮,但在看到種種亮點之余,如何吸引更多的觀眾關注戲劇、走進劇場;如何讓天津的戲劇市場呈現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態勢,就成為我們今后重點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天津;戲劇節;亮點;反思
中圖分類號:J80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4)09-0011-02
在眾多藝術門類中,戲劇作為一種文化形態,不僅是人們休閑娛樂的最佳方式之一,更能折射出一個地區的精神風貌和文化發展態勢。2014年首屆天津曹禺國際戲劇節倍受各方矚目,亮點頗多,好評如潮,給天津觀眾帶來了一場精神盛宴。戲劇節為期三個月,主要上演了十二部國內外經典劇目。不僅如此,舉辦方還舉辦了雕塑展、研討會、導賞會及觀眾見面會等多項活動,讓本屆戲劇節更加豐滿充實。戲劇節從前期籌備、宣傳再到上演、研討、總結,體現出劇院籌備的精密,劇團演出的精良,能做到想觀眾之所想,極力為觀眾提供最好的服務和最精彩的演出。
本屆曹禺國際戲劇節對天津戲劇市場發展做了良好的開拓與探索。演出劇目質量高,演出陣容強大,受到觀眾的肯定。總體上看,本屆戲劇節有三個突出的特點:
第一、大膽引進國外優秀劇目,劇目質量上乘,驚艷觀眾。本屆戲劇節有一大亮點就是突出“國際”二字,引入了五部國外經典劇目,體現了東西文化的融匯和交流,為中國戲劇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推進了國內戲劇的成長與成熟。更重要的是不僅滿足了專業人士的需要,也使初涉戲劇的觀眾打開眼界。觀眾對本屆戲劇節的熱烈反應,給了我們一個重要的啟示,只有抓好劇目質量才能吸引更多的觀眾走進劇場。
第二、政府補貼,票價優惠,讓市民享受更實惠的演出。據主辦方介紹,本屆戲劇節由于政府給與了演出補貼,戲劇節300元以下的票價占到整體票價的50%,這也是自2013年9月天津市推出《支持高端演出高端展覽和公益文化普及活動專項經費管理暫行辦法》后的一次惠民實踐。這樣的惠民政策使文化成果真正的惠及到人民群眾,充分彰顯了政府的魄力,反映了政府服務民眾、親民愛民的本質。觀眾則以更為實惠的票價,享受到更高品質的視聽享受。
第三、社會關注度高,劇場演出效果好,有利于戲劇觀眾的培養。本屆戲劇節可謂盛況空前,以戲劇大師“曹禺”命名的本屆戲劇節,既體現出天津在北方以及全國的戲劇地位,更是向大師致敬。結合本屆戲劇節外國優秀劇目的亮點,不僅吸引了全國眾多專業戲劇工作者、評論家前來觀看,深入研討,更使全國各地的觀眾慕名而來。天津大劇院以其優雅的環境,高質的音效,體貼的服務,讓每一位觀眾在體驗視聽盛宴的同時,也感受到天津城市文化的飛速發展。這有利于觀眾更好的了解戲劇、體驗戲劇,進而熱愛戲劇,滿足觀眾的審美需求,更有利于天津戲劇觀眾及戲劇人才的培養。
在看到本屆戲劇節種種亮點之余,在感受過饕餮盛宴之后,如何吸引更多的戲劇觀眾,如何讓天津的戲劇市場呈現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態勢,就成為我們進一步思考的重點。為此,筆者主要有三點反思及建議。
反思一:天津戲劇生存現狀的隱憂。隨著時代的發展,電視、電影搶占了市民的空閑時間,網絡媒體的異軍突起更是讓傳統舞臺藝術的發展陷入隱憂的境地。雖然政府及文化相關部門下大力氣重點扶植天津的戲劇市場,但觀眾流失的現象依然明顯。觀眾退場、演員轉向、作者改行的事例也屢見不鮮。這對現今天津戲劇市場的發展提出了極大的挑戰。怎樣才能使市民更好的了解天津的戲劇事業,怎樣才能吸引市民走進劇場看戲,怎樣才能增加更多的戲劇愛好者,并延續良好的發展勢頭,都是我們必須面對和思考的問題。
為此,筆者給出幾點簡單建議:1.政府及相關部門對天津戲劇市場扶持政策的力度進一步加大。只有良好地政策保障,才能使天津戲劇市場有更好的發展空間。2.在政策保障的同時,劇場及演出方加大宣傳力度,運用多種宣傳手段,如網絡、電視、報刊、劇場、地鐵、公交廣告,及當下時興的微信、團購等平臺,增加演出信息的輸出量,讓市民有更多接觸演出信息的機會。3.劇目本身的質量不斷提高,要符合時代發展的潮流,無論是從選材、劇本內容、演員表演、還是舞美、音效及劇院服務,都應該更上一個臺階,滿足觀眾的審美需要,滿足市場發展的需求,更好地發揮戲劇的教化作用。
反思二:如何培養戲劇觀眾。鄧小平同志曾提出過“人民需要藝術,藝術更需要人民”。在現實生活中觀眾需要戲劇,戲劇更需要觀眾。好的戲劇作品能引導觀眾進行思考,培養觀眾良好地審美情趣。優質的戲劇作品還具有重要的示范性和導向性及深刻的文化內涵,從而影響觀眾。而戲劇的發展也離不開觀眾的支持與反饋,只有舞臺實踐才能檢驗出一部戲劇作品的真正魅力,這部戲劇作品是否符合大眾的需要,是否能給人以啟迪。所以,觀眾的欣賞水平也直接影響著戲劇事業的發展與繁榮。因此,天津戲劇事業的發展和提升與觀眾的參與密切相關。
戲劇觀眾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值得我們持續關注的問題。因此,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1.劇目內容更加貼近生活,內容易懂,拉近與普通觀眾的距離。2.減少語言障礙,不管是使用地方方言演出時,還是上演外國劇目,本土觀眾的反映是很多臺詞跟不上,聽不懂,非常影響演出效果,因此希望演出方能通過字幕等多種手段解決問題。在外文翻譯的過程中注重準確、精煉,臺詞一定要同步。3.劇場要求要明確,觀眾文明觀劇。通過不斷強化的手段提醒觀眾,如在票面明確印制觀看要求,檢票期間再次提醒注意事項等方式。只有多加提示,才能讓觀眾養成良好的觀演習慣。4.加強劇目上映前的導引介紹和劇目上映后的信息反饋。讓觀眾在觀劇前對劇目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可以幫助觀眾更好的理解劇目內涵。同樣劇目演出結束,不意味著演出任務的完成,只有與觀眾進行交流,了解到觀眾的反饋意見,才能使劇目更加的完善、流暢。
反思三:如何更好地搭建城市間戲劇藝術交流平臺。2014年首屆天津曹禺國際戲劇節雖已落下大幕,但是天津戲劇的發展正處在蒸蒸日上的階段,其他戲劇節也在陸續籌備、舉辦,更多的劇目在加緊彩排、上演。所以我們必須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立足天津戲劇發展現狀,放眼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廣闊空間去探尋戲劇藝術的成長之路。我們要深刻的意識到,戲劇藝術在蓬勃發展,日新月異,諸多先進的藝術形式和戲劇表現手法不斷涌現,這給予我們更多可學習、借鑒的機會,也給予戲劇創作者更多可發揮的空間和藝術創作的靈感。
為此我們更應該抓住這個良機,加強京津冀及其他更多地區和城市間的戲劇交流與合作,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推動天津戲劇事業的發展。筆者根據當前情況給出幾點建議:1.天津要廣泛吸收外界觀點,及時關注先進的藝術思潮,積極了解戲劇發展的新動態和新成果。2.積極開展跨地區、跨領域的藝術研討交流,廣泛吸收各界的意見及建議,拓展戲劇創作思路,并積極進行大膽嘗試,培養、催化天津戲劇藝術的發展。3.演出團體互動交流,創造條件組織演員進行觀摩、學習、討論。加強京津冀等地區演出團體,特別是創作團體及演員的藝術交流,為各地協同發展創造平臺和機會。
只有深刻的反思,才能更好地推進天津戲劇事業發展的步伐。天津戲劇事業發展至今,總體走勢良好,但仍有一些值得注意和提高的地方,還有很多值得嘗試和學習的機會。只有大膽嘗試、吸收國內外優秀劇作的成果,才能使天津的戲劇事業發展得更快、更好。希望在未來的日子中戲劇可以給市民帶來更豐富的藝術享受,給社會增添更多祥和的文化氣息,給天津這座城市帶來更多的精神力量。
作者簡介:
齊 悅(1986-),女,天津師范大學史學碩士,現就職于天津市藝術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