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華軍

在發達經濟體緩慢復蘇,新興經濟體困難重重的全球經濟背景下,礦業經濟面臨價格下跌、成本上升、利潤下滑等多重困難。全球經濟“弱增長”態勢明朗,國際礦產品市場正在經歷去金融化進程,“優化融資結構,提升企業競爭力”成為礦業企業“越冬融資”的新目標,同時礦山企業也面臨新一輪礦業投資并購的重要機遇。
全球經濟與礦業總體態勢呈現出發達經濟體緩慢復蘇,新興經濟體困難重重的局面。一方面,發達國家經濟出現好轉跡象。美國、歐元區、日本第二季度GDP分別環比增長2.5%、1.1%、3.8%,但其結構性問題遠未解決,失業率上升以及寬松的貨幣政策尚未退出。另一方面,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增長普遍放緩,面臨較大下行壓力。第二季度,巴西、印度、俄羅斯、南非GDP分別同比增長3.3%、2.4%、1.2%和2.0%,整體增速較2010年的危機快速恢復時期明顯回落,內部原有的增長優勢和政策驅動力邊際效應遞減,普遍面臨經濟增長放緩、外部需求疲軟、失業率及通貨膨脹升高等問題。
全球基本金屬需求動能不足,大多數金屬價格維持在近十年的平均水平,金屬經濟集團(MEG)金屬價格指數較2012年有較明顯下降。2013年前三季度,支撐全球礦業市場的主要經濟體和礦產品需求大國采購經理指數(PMI)處于枯榮線以下。作為全球礦產品需求風向性指標的波羅的海航運指數不斷下行,繼2013年初跌至近十年的最低值之后,一直在1000點低位徘徊。倫敦金屬交易所庫存呈現高位,銅庫存創下2005年以來新高,鉛、鋅庫存突破2000年的歷史高位。
受成本不斷上升而基本金屬價格下跌影響,全球非燃料固體礦產勘查投入大幅下降。據金屬經濟集團10月24日發布報告,2013年全球非燃料固體礦產勘探預算估計將達到152億美元,較2012年下降29%,加拿大和美國勘查預算分別下降了41%和38%。包括大量高風險與中等風險國家在內,勘探國家與地區由2012年的129個下降到2013年的127個。由于股東壓力、投資策略的變化,勘查預算將會進一步下降。全球勘查投資的前五大主要目的國分別為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墨西哥和智利。未來全球經濟將呈現“弱增長”態勢,全球礦業也將出現新變化。
全球經濟復蘇緩慢與礦業的去庫存化相互交織,礦產品有望在2015年前后出現小幅回升。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0月8日最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全球經濟仍在復蘇,但已進入“弱增長期”,并且存在下行風險。尤其是歐元區第三季度經濟表現令人失望,幾乎陷入停滯,增速僅為0.1%,使得全球經濟復蘇更加撲朔迷離。由于2012年大宗礦產品需求減少,礦產價格低迷,2013年礦產品庫存不斷增加,在全球經濟“弱增長”的形勢下,主要礦產品價格大幅走低,國際礦業投資明顯下降。在兩種情形交織進行下,去庫存化、去產能化或將主導全球礦業中短期走勢,礦產品價格也會隨著全球礦產品供求關系的調整而提高,2015年之后很可能催生出新的礦業繁榮期。
國際礦產品市場正在經歷去金融化進程,礦業有望回歸產業常態化發展軌道。過去十年,國際礦產品市場表現出明顯的金融化、泡沫化特征。隨著礦業規模快速增長和產能日益分散,礦產品市場投機難度不斷加大。主要市場國家的金融監管政策轉向考慮修訂倉儲質量,促使多國國際金融機構出售倉儲業務,淡出大宗商品領域。礦產品市場正在經歷去金融化進程,供需情況有望成為未來礦產品定價機制的主導因素,國際礦業正在擠壓泡沫、回歸理性。在未來充分競爭的市場條件下,生產企業對礦業行業發展的影響力將會上升。礦業公司必須將專業化運營能力放在首位,按照礦業周期規律和資源開發的長期性特點進行理性科學的投資經營。
礦業企業盈利空間下降,大批高質量礦業項目價值估值大幅下跌,面臨新一輪礦業投資并購的重要機遇。隨著能源、運輸和勞動力成本上升和匯率的波動,開發礦山的成本持續增加。據有關統計,在某些礦區,對水、運輸和電力方面的投資達到整個礦業項目支出的82%。由于過去十年礦業企業大部分資本支出用于儲備資源、新增產能和擴大供應,而對技術創新和生產率提升的投資相對不足,普遍出現了生產率絕對或相對下降的趨勢。2001年至今澳大利亞礦業生產率下降了50%,美國、加拿大在過去十幾年礦業生產率下降了近30%。價格下滑、生產率下降和成本居高不下,持續擠壓礦業行業的盈利空間。據統計,2013年世界大型礦業公司凈利潤較2011年下滑40%~80%。全球前40家礦業企業的資產回報率和資本回報率分別由2011年的11.6%和20%下滑到2012年的5.4%和10%。中國采礦業上市公司的資本回報率也從2004~2007年的20%~25%下滑到了2012年的12.9%和2013年上半年的11.6%。一大批高質量礦業項目價值估值大幅下跌,為礦業企業低價投資進入提供了重要機遇。較2011年初,礦業公司市值下跌幅度一般達20%~60%。目前在多倫多證交所上市的1700家礦業公司中,有200多家的市值遠遠被低估,此時是通過投資收購上市公司獲取這些項目的好時機。
發展負責任的礦業成為全球共識,國際上圍繞采礦業的相關規定和標準更加嚴格和多樣化。礦業發展可持續與負責任已成共識,國際上對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在信息披露、環境保護、社區參與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很多國際組織為提高采礦業透明度制定了準則規范,例如全球報告倡議組織、聯合國人權公約、國際氰化物準則、采掘業透明度行動計劃以及加拿大勘探開發者協會制定的環保卓越型勘探規定等眾多國際和本地規則,對礦業提出了嚴格的監管要求。
技術引領礦業發展,世界勘探技術正向綜合化、高精度、寬領域邁進。世界勘查技術和勘探裝備發展迅速。隨著全球礦產資源勘探廣度和深度的不斷拓展,加速了向第二層找礦空間、深覆蓋與高海拔地區、海洋和極地礦產的勘探開發,并帶動勘探技術、設備、方法的迅速發展和應用。一是勘探技術多方法綜合,勘探深度逐步加深。二是勘探設備、精度和分辨率大幅提高,航空遙感技術、地面探測技術、鉆探技術等綜合應用程度不斷加強,礦產勘查設備向便捷性、安全性、智能性、人性化方向發展。三是勘探與地球科學研究結合更加緊密。未來隨著找礦領域擴展及找礦難度加大,需不斷創新成礦理論,更加注重地球系統、成礦系統、勘查系統的有機結合和整體性研究。
2013年上半年,新興經濟體原油消費量首次超過發達經濟體原油消費量。由于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國家原油消費量不斷增加,而美國、日本、歐盟等發達經濟體原油消費量趨于穩定,導致全球油氣需求版圖發生重大改變,并有望成為一種長期的發展趨勢。目前,非常規油氣大規模開發已經成為全球性熱潮,正在形成新的油氣供應格局。隨著水平鉆井、分級壓裂、微地震三大技術的突破,尤其是美國水平鉆井技術為頁巖氣和致密油等非常規油氣的大規模開發奠定了基礎。全球致密油等非常規資源供應的增長,將有力地撼動歐佩克“霸主”地位。同時,頁巖氣開發將對全球天然氣供應的增長做出巨大貢獻。
國際鐵礦石市場巨頭壟斷,新的企業巨頭正在形成。2014年,澳大利亞FMG鐵礦石公司鐵礦石產量可望超過1億噸,成為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之后的全球第四大鐵礦石企業巨頭,這四大跨國公司控制著全球約70%的海運鐵礦石貿易量。國際鐵礦石供應基地正在發生部分挪移,印度和南非的地位將被加拿大和西非所取代,未來的四大國際鐵礦石供應基地是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和西非。中國鐵礦石需求增速放緩但呈現長期增長的態勢,鐵礦石需求量超過世界鐵礦石總需求的50%,貢獻了全球約90%的增量。但隨著中國控制產能過剩和鋼鐵工業轉型升級,鐵礦石短期需求增速趨緩,但長期看漲。
6月28日國際黃金現貨最低價達到1196.4美元/盎司,自2010年8月以來首次跌破1200美元/盎司。目前,市場擠壓出投機炒作帶來的泡沫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黃金價格進入了一個反彈、震蕩、修復與上揚的震蕩時期,金礦企業邁入微利時代。近年來,黃金成本逐年攀升,2013年4月,高盛對全球25家黃金企業進行成本統計,全球主要黃金企業的生產成本集中在1080美元/盎司~1260美元/盎司,有一半企業的邊際成本在1100美元/盎司以上,30%企業在1200美元/盎司以上。另外,據南非蘭特銀行預測,鉑族金屬對于過濾汽車尾氣具有顯著效果,隨著中國控制空氣污染,鉑族金屬需求將有所上升,鉑族金屬價格將會上揚。
大多數金屬價格維持在近十年的平均水平,從銅礦來看,供應格局未有大的變化,預計未來前十大銅礦供應商集中度將進一步加強。中國、美國、德國等占全世界消費量一半以上。家電、電纜及交通等用銅行業需求放緩,國際銅價高位弱勢震蕩、持續下跌。從鎳礦看,菲律賓、印尼等紅土鎳礦富裕國正在改變全球鎳礦供應格局。2006~2012年,菲律賓、印尼年產鎳礦量分別占全球比重從4%、11%上升到18%、13%。從石墨看,非洲、美洲石墨供應量增加,中國石墨供應量可能減少,全球石墨供應格局將發生變化。隨著環境保護達標、新興產業協調發展,中國石墨產量有可能繼續增加。從鋰礦看,鋰在原電池和電動車電池生產中需求量很大,是未來礦業發展的重點方向,預測2020年鋰需求量接近7萬噸,未來需求主要在于鋰礦開發利用技術的突破。 (摘自2013年12月19日《中國國土資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