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莉燕,彭 韶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 河南鄭州 450052)
肺炎支原體(mycoplasma,MP)是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的常見病原體之一,占兒童呼吸道感染的30%左右,感染率有逐年上升趨勢[1],MP感染可導致肺炎支原體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MPP)及肺外器官受累,使病情加重,病程遷延。目前MPP的治療多首選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但部分臨床治療效果欠佳,主要是不合理使用導致耐藥的支原體菌株持續增加,且胃腸道反應較常見。近兩年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對收治的支原體肺炎患兒應用利福霉素治療,效果良好,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確診為MPP的436例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所有病例診斷均參照《諸福棠實用兒科學》支原體肺炎的診斷標準[2],院外未曾使用大環內酯類藥物。其中男228例,女208例,年齡(5.4±3.3)歲。436例患兒中,發熱410例,其中熱峰 <38.5℃ 86例,熱峰>38.5℃ 324例;痙攣性咳嗽358例,非痙攣性咳嗽63例;胸部CT示大葉性肺炎325例,支氣管肺炎111例,合并胸腔積液82例;WBC增多289例,WBC正常125例,WBC減少22例,ESR增快者356例,CRP升高者389例;合并肝損傷者46例,合并溶血性貧血者5例,合并心肌損傷者12例。將患兒隨機分為治療組(n=218)和對照組(n=218),兩組性別、年齡、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等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退熱、止咳化痰藥物,考慮合并細菌感染者加用頭孢類抗生素,全身炎癥反應較重者加用靜脈激素,合并肝功能損傷者加用保肝藥物,合并心肌損傷者加用營養心肌藥物。治療組給予利福霉素鈉針10~30 mg/(kg·d)靜脈滴注,1日1次,療程為7~14 d;對照組給予阿奇霉素針劑10 mg/(kg·d)靜脈滴注,1日1次,連用4 d停3 d,再給予阿奇霉素10 mg/(kg·d)口服,1日1次,連用4 d停3 d,若無效停4 d再開始第3療程。治療期間密切觀察患兒體溫、咳嗽及肺部體征等的變化,并檢查治療前后血常規、ESR、CRP、肝功能及胸部CT等。
1.3 療效評價 按照1993年衛生部頒布的《抗菌藥物臨床試驗指導原則》,將療效分為痊愈、顯效、進步和無效4級。痊愈: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及病原檢查均恢復正常;顯效:病情明顯好轉,但上述4項中有1項未完全恢復正常;進步:用藥后病情有所好轉,但不夠明顯;無效:用藥72 h后病情無明顯進步或有加重者。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進行統計分析,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有效率(93.57%)顯著高于對照組(83.9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MP是兒童肺炎的主要病原體,多見于年長兒,近年來嬰幼兒感染率逐漸升高。MPP時肺部可見大片狀陰影、肺部實變、胸腔積液,由于黏液阻塞而導致肺不張和閉塞性細支氣管炎等可出現呼吸困難、氣促、喘息等,部分危重兒還可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3],且易出現皮膚、心臟、中樞神經系統、消化系統、血液系統及肌肉骨骼等全身多器官受損,已引起廣泛關注。MP是一種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的微生物,含有DNA和RNA,無細胞壁,故對作用于細胞壁的抗生素耐藥,包括β-內酰胺類和萬古霉素類。對作用于核糖體50S的大環內酯類、核糖體30S的四環素類和干擾DNA合成的喹諾酮類敏感。根據我國《抗菌藥物臨床使用指導原則》[4],喹諾酮類抗生素對骨骼發育可能產生不良影響,避免用于18歲以下兒童;四環素類引起牙齒發黃及牙釉質發育不良,不可用于8歲以下兒童。因此,臨床上通常選用干擾微生物蛋白質合成、抑制細菌生長和繁殖的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但近年來國內外關于MP對大環內酯類藥物耐藥的報告日漸增多。Xin等[5]報告50株臨床分離的MP中46株(92%)體外對ML耐藥,耐藥機制是23SrRNA的2 063位點和2 064位點突變所致。MP耐藥菌感染對ML的療效相對較差,耐藥MP感染者發熱時間、咳嗽持續時間較非耐藥感染者長,也易合并肺外并發癥[6]。雖然目前ML對大部分MPP仍有效,但尋找新的有效的抗菌藥物依然迫在眉睫。利福霉素為27碳的大環內酰胺類,是DNA依賴的RNA聚合酶抑制劑,通過抑制支原體DNA依賴的RNA聚合酶而阻止mRNA合成和核糖體形成,發揮殺菌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及平均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因此,采用利福霉素治療MPP,療效優于常用的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平均住院時間短,不良反應少,且價格較低,可明顯減少住院費用,值得臨床推廣使用,亦可為難治性支原體肺炎的治療提供新思路。
[1]陸權,陸敏.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流行病學[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7,22(4):241-243.
[2]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204-1205.
[3]董小艷,陸權.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診治現狀和進展[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1,26(4):235-238.
[4]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457-461.
[5]Xin D,Mi Z,Han X,et al.Moleclar mechanisms of macrolide resist-ance in clinical isolate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from China[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9,53(5):2158-2159.
[6]馬曉麗,鄭躍杰.肺炎支原體對大環內酯類藥物耐藥研究[J].臨床兒科雜志,2013,31(6):596-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