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翔宇 謝燮 寧濤 紀永波

【摘 要】 基于我國郵輪市場規模的歷史數據樣本少且波動比較顯著等特點,分別采用人口基數法和消費能力法兩種方法,對2020年和2030年我國郵輪市場規模進行預測。預測結果顯示,未來10~20年我國郵輪市場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同時在此基礎上從市場運力供給、過境簽證政策、各部門配套服務、旅游產品設計營銷等4個方面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郵輪;市場規模;人口基數法;消費能力法
我國自1976年接待第一艘外籍郵輪(日本郵輪“珊瑚公主”)以來,到訪的國際郵輪和游客數量逐年增多,尤其是在2008年中國第一條母港郵輪航線開辟以來的近幾年,接待國際郵輪和出入境游客次數日益增多。科學、合理地預測未來我國郵輪市場的規模,能夠為政府部門決策、郵輪公司經營以及郵輪產業鏈的上下游產業發展提供重要依據,同時也具有重要的現實研究意義。當前,我國郵輪產業的發展依然處于起步階段,市場規模的歷史數據樣本少,而且波動顯著,通常采用的趨勢外推法等預測方法難以準確地預測我國郵輪市場規模。本文分別采用人口基數法和消費能力法2種方法,以美國為參照,按照2種計算思路對2020年和2030年我國郵輪市場規模進行預測。
1 預測過程
1.1 人口基數法
2020年,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約為1977年美國人均可支配收入。根據1977年美國郵輪乘客人數占美國人口基數的0.45%,2020年我國城鎮人口數量預計達8.5億人,從而得到我國郵輪母港市場規模為386萬人。鑒于我國與美國的消費傾向差異(我國約為美國的0.92倍),我國郵輪母港市場規模應為355萬人;屆時,到訪郵輪游客市場規模為20萬人(按我國到訪郵輪游客增速推算),則我國郵輪市場總規模為375萬人。
預計2030年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6萬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相當于1989年美國人均可支配收入。根據1989年美國郵輪乘客人數占美國人口基數的1.4%和我國城鎮人口規模(10億人),加之屆時我國與美國不存在消費傾向差異,因此,得到2030年我國郵輪母港市場規模為萬人;按到訪郵輪游客市場規模50萬人計算,屆時郵輪市場總規模為萬人。
1.2 消費能力法
根據郵輪市場的相關經驗,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美元時①將具備郵輪消費能力。
1.2.1 低限預測
根據1977年美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布,超過美元的人口數量約為1.3億人(即具備郵輪消費能力的潛在人數),郵輪乘客人數占此人數的比例為0.8%。根據我國的收入分布,2020年將有25%的城鎮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美元,約為2.1億人。依此比例計算,我國2020年母港郵輪市場規模為160萬人;屆時,到訪郵輪游客市場規模為20萬人,則郵輪市場總規模為180萬人。
根據1989年美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布,超過美元的人口數量約為1.89億人,郵輪乘客人數占此人數的比例為2%。根據我國的收入分布,2030年將有50%的城鎮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美元,大約為5億人。依此比例計算,我國2030年母港郵輪市場規模達950萬人;屆時,到訪郵輪游客市場規模為50萬人,則郵輪市場總規模為萬人。
1.2.2 高限預測
根據2010年美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布,超過美元的人口數量約為2.77億人,郵輪乘客人數占此人數的比例為4%。根據我國的收入分布,2020年將有25%的城鎮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美元,大約為2.1億人。依此比例計算,我國2020年母港郵輪規模為820萬人;屆時,到訪郵輪游客市場規模為20萬人,則郵輪市場總規模為840萬人。
根據2010年美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分布,超過美元的人口數量約為2.77億人,郵輪乘客人數占此人數的比例為4%。根據2030年我國的收入分布,屆時將有50%的城鎮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美元,大約為5億人。依此比例計算,我國2030年母港郵輪規模達萬人;按到訪郵輪游客市場規模為50萬人計算,郵輪市場總規模為萬人。
結合高低限預測取均值,2020年市場規模為510萬人,2030年為萬人。
2 預測結論
根據國際郵輪協會(CLIA)對2020年全球郵輪市場規模預測,屆時全球郵輪市場規模將達到萬人,其中新增游客中的60%來自亞太地區,即600萬人。據此判斷,2020年我國郵輪市場規模為370萬~520萬人的預測是恰當的。
由于沒有2030年國際郵輪市場權威預測數據,鑒于人口基數法預測結果與消費能力法預測結果的均值相同,取2030年我國郵輪市場規模低限為萬人、高限為萬人。我國郵輪市場規模預測結果見表1。
3 對策建議
通過對我國郵輪市場發展規模的預測可以發現,未來10~20年我國郵輪市場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但是,受市場運力的瓶頸約束(供給決定市場規模),未來我國郵輪市場能否達到預期規模,需要政府部門、郵輪港口以及郵輪企業等的共同努力,積極培育我國郵輪市場,破除制約郵輪產業發展的障礙,吸引國外郵輪公司在我國開辟更多的母港航線,同時扶持本土郵輪企業快速起步發展。
建議相關政府部門之間加強溝通協作,將目前在上海浦東、虹橋國際機場實施的對45個國家的公民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延伸至郵輪口岸,將上海郵輪口岸作為試點先行先試,逐步在全國郵輪口岸推廣實施。
建議郵輪港口積極協調有關部門,為游客出行、通關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提升郵輪物資配送能力,提高對進出港郵輪的服務水平,吸引更多的郵輪公司開辟以我國城市為母港的郵輪航線;加強與港口所在城市之間的溝通和協調,為到港郵輪游客提供優質的交通、商貿、餐飲、娛樂、休閑及購物等配套服務。
建議郵輪企業根據我國居民消費理念和水平,設計符合我國游客需求的郵輪旅游產品;充分發揮我國臺灣海峽、南海諸島等地獨特的旅游資源優勢,打造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郵輪航線;進一步加大對郵輪旅游的宣傳力度,制訂本土化的郵輪旅游營銷策略,進一步提升國內居民對郵輪旅游的認知度。
參考文獻:
[1] CLIA.North America Cruise Industry Update[R].CLIA,2013.
[2] 姜秀敏.上海郵輪經濟發展的潛力研究[D].上海:上海海事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