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亨濤
(浙江久立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湖州313008)
感應加熱源于電磁感應在導體內產生感應電流使導體加熱,本文的感應爐采用工頻加熱方式。隨著自動化、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感應爐已實現了自動化、智能化的精密控制。本文感應爐的控制系統采用西門子的S7-300 PLC與德國WAGO出品的750-333現場總線,如圖1所示,處理器為CPU 317-2 DP,具有大容量程序存儲器,可用于要求很高的應用,既適用于集中式I/O結構,也適用于分布式I/O結構,每條二進制指令執行時間約100 ns,每條浮點數運行指令執行時間約2μs[1]。Pr ofibus現場總線標準為EN50170,它是國際化、開放式的,不依賴于生產廠商,從根本上突破了模擬信號控制的局限性,構成了一種全分散、全數字化、智能、雙向、互聯、多變量、多接點的通信與控制系統[2]。
感應爐根據來料的長度共有5個檔級,每個檔級一組抽頭,根據長度切換檔級。由于感應爐屬于感性負載,所以每一檔級都有相應電容器補償。長度由編碼器檢測并經PLC連接的觸摸屏運算,根據程序設定的長度范圍選擇對應的檔級,然后通過現場控制系統子模塊輸出對抽頭進行切換,如圖2所示。根據來料的長度和成分調整變壓器的電壓等級、抽頭的長度和電容器,使其加熱均勻,功率因數高,并節省電能,因此在生產中如果來料長度經常變化,抽頭的切換頻率就比較高,磨損情況就比較嚴重。
圖1 系統控制原理圖
圖2 感應爐接線圖
來料長度變化后,測長編碼器測出長度后,PLC控制切換抽頭檔級和電容器組合以及電壓,并在觸摸屏上顯示出長度實際值,操作員監視各個位置是否正確。感應加熱時,線圈的電流為4 k A左右,對系統的安全和可靠性要求較高。在生產中,由于計劃單的多變,導致加熱長度經常轉換,抽頭切換比較頻繁,平均一年損耗的抽頭為6~7組,損耗成本較高。下面分析原因,并探討相應處理措施。
在長度切換時,抽頭容易燒結粘住,抽頭由2片固定組件和1片活動組件構成,問題不嚴重時拆開打磨處理一下即可,問題嚴重時整組抽頭都會損壞報廢。抽頭屬于明顯斷開點,不能采取其他措施改進,在工作中也不能明確地分辨查看是哪一步動作造成抽頭燒結,因此處理起來比較困難。
據分析,抽頭燒結原因可能包含以下幾方面:(1)加熱過程中的振動導致抽頭接觸不良拉??;(2)抽頭長時間使用后產生毛刺,并隨著來回動作磨損情況加??;(3)推動抽頭動作的氣缸氣壓不穩,導致抽頭松動;(4)程序出錯導致抽頭誤動作;(5)抽頭切換時電容器放電拉?。唬?)感應爐不正常加熱。
針對可能的原因可采取以下相應措施處理抽頭燒結問題:(1)對各安裝位置的螺絲進行檢查,排除緊固件松動的隱患,并在加熱時觀察抽頭的運行情況。在生產中,感應爐沒有明顯振動,對抽頭影響較小,排除振動造成的拉弧。(2)抽頭長期使用后由于摩擦可能會出現磨損,首先,生產計劃單是根據訂單交貨期的要求編制,要在這上面減少長度的切換頻率空間有限。故應在生產閑時對抽頭進行檢查,處理有磨損的抽頭,嚴重的專門記錄并增加檢查頻率和次數,采用潤滑導電性能好的導電潤滑脂進行潤滑處理,以減少摩擦造成的磨損。(3)對氣壓管路進行檢查,更換長期使用的氣管,檢查過濾裝置,調整壓力系統壓力(壓力應達到4.5 kg以上)。(4)程序上可能的原因是抽頭沒有完全切換好就通電,加熱過程中發錯誤指令信號。PLC程序的控制流程如圖3所示,可能出現問題的地方是抽頭切換識別有誤,程序上安全性保護不夠。如:抽頭動作時加熱電源必須處于斷開狀態,抽頭動作必須正確,傳感器檢測正常,加熱時所有抽頭不能動作。在程序上添加了以下保護:觸摸屏計算出長度后,PLC控制現場動作,抽頭動作前檢查其余抽頭是否處于正確位置,在其他抽頭都在正確位置后選取的抽頭才可動作,在通電前再次檢查抽頭是否在正確位置。在外部對所有抽頭磁性傳感器進行試驗檢測,要求定位準確,確認傳感器工作穩定、正常。(5)抽頭切換時,感應爐已停止工作較長時間,在這段時間里電容器已基本完成了放電,為保險起見,程序上做了改進,原來的控制是原抽頭先縮回,然后另一組抽頭伸出,現改為新抽頭伸出,然后原抽頭縮回,減少放電燒抽頭隱患。(6)感應爐加熱功率過大,變壓器檔級選擇有誤,造成抽頭電流大,超過額定電流而減短使用壽命。生產中偶爾燒冷料,負載較大,電流往往也較大,給系統帶來較大隱患,另由于加熱工藝中升溫太快會造成加熱不均勻,表面升溫較快而內部升溫較慢[3]。于是程序加上了過載保護,當電流超限一定時間時保護斷電。采取以上措施后,抽頭燒結的次數明顯下降,但仍然有燒結情況發生。
由于原觸摸屏為德國進口產品,現已停產,于是選用西門子觸摸屏TP277替換。替換觸摸屏后,長度切換過程中抽頭經常被粘住,分析原因是由于換了觸摸屏,新觸摸屏的數據傳輸時間跟原來的觸摸屏可能不一樣,而觸摸屏的運算和傳輸周期對感應爐的抽頭長度切換很重要[4]。
圖3 PLC程序的控制流程
抽頭長度切換指令是由觸摸屏運算后回傳給PLC,在來料到位后,如果運算和傳輸時間過長,超過了PLC長度切換動作的等待時間,PLC將按照上一支料的情況處理,保持在上一檔級,但此時可控硅通電條件滿足,抽頭動作也同時發生,巨大的電流在抽頭動作時產生的電弧對抽頭損壞很嚴重。于是重新計算了來料到位到抽頭切換完成的時間,大概為6~7 s,然后使可控硅的送電時間延遲了5 s,從原來的2 s改為7 s,最后讓操作工以原來的方式工作,即切換料時不切電源,感應爐自動加熱,沒有再出現切換檔級時抽頭被粘住的情況。在近一年的使用中,再沒發生過切換燒結抽頭的情況,故障率和成本大大降低,這證明改進工作的效果值得肯定。
總之,平時應加強對設備的維護保養,提高維修人員和操作工的責任感,不放過生產中任何小問題。要掌握控制系統知識,研究PLC程序的工作流程,熟悉設備的加工工藝,在出現問題后能及時準確分析問題,最后解決問題,以確保設備正常、穩定運行。
[1]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S7-300可編程控制器:產品目錄[Z],2011
[2]賈東耀,汪仁煌.工業控制網絡結構的發展趨勢[J].工業儀表與自動化裝置,2002(5)
[3]張月紅,王馬華.感應加熱參數對鋼件溫度分布的影響[J].金屬熱處理,2011(9)
[4]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深入淺出西門子人機界面[M].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9